二十四道拐全景
与会人员在晴隆县人民政府门口合影留念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现场
12月10日下午,由贵州文化厅主办、晴隆县人民政府承办的《24道拐学术研讨会国际视野下二十四道拐的开发与保护》研讨会在晴隆县人大隆重召开。
会议由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郑俊峰与晴隆县宣传部鄢姣共同主持。
与会人员共同观看了晴隆宣传片,二战时期的史迪威公路被誉为“远东抗战生命线”,为中国抗战和世界远东地区的反法西斯战争发挥了重要作用,24道拐作为史迪威公路所链接的中缅印三国,史迪威公路是当时链接中国唯一的陆上国际通道,它从印度阿萨姆邦的利多镇经缅甸北部到密支那,从密支那又分为南北两线与缅甸公路相接,经昆明、“24道拐”直至战时陪都重庆的一条国际战略大动脉,被誉为“陆上的苏伊士运河”。
二战之后,印度、缅甸各自独立,跨越缅甸伊洛瓦底江的密支那大桥人为地拆除,史迪威公路最终被废弃。
几十年后,这条公路再次成为与时间赛跑的地方。
晴隆县政府暨24道拐举办纪念抗战公路通车纪念学术研讨会,邀请了各界专家学者,海内外人士共同参与,探讨24道拐的发展与未来。
出席本次活动的主要领导和嘉宾有:
原交通部副部长忻元校;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原副政委、中将,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农委委员李殿仁;中国人民武警部队北京市总队政委、少将李金星;中宣部出版局局长张凡;贵州省文化厅厅长徐静;中华五千年文化促进会副会长董万章;中共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覃爱华;黔西南州政府副州长黄曼;黔西南州政协副主席黄健勇;现代管理大学绿色经济研究院院长,原国家发改委人力资源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林华;原文化部老干局副局长,原文化部服务中心主任,旅游摄影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庄德敏;萨马兰奇体育基金会总顾问,前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副局长高希生;解放军文学艺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著名军旅作家、诗人、书法家,海军某部原政委刘恒志;中央文献研究室副巡视员宋毅军;国务院扶贫办中国扶贫开发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安宏超;中国体育报常务副总编张乐年;全国城区体育工作研究会执行会长,北京市东城区体育局副局长马力;中国大众文化学会,冰雪文化委员会常务副会长林育杰;中共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决策咨询处处长余福仁;千府国际(CCLAD) 旅游规划研究院(甲级) 副院长武保虎;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原党委书记,全国小额信贷联盟理事长杜晓山;中央党校农村金融课题组研究员,中国网专家顾问,北大燕园智库顾问、博士吴轲;中央党校研究员;贵州省文化厅办公室主任丁凤呜;黔西南州委副秘书长、州文体广新局局长何长锁;黔西南州史志办党组书记、主任王溆芳;黔西南州史志办言教科科长杨南明;张虎林部长秘书顿创;晴隆县委书记张国志;晴隆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查世海;晴隆县政协主席吴金山。
抗日战争纪念网应邀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县委书记张国志讲话
附讲话全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群英荟萃耀安南,百花齐放话鸦关。
今天,我们欢聚在中国金州、翠华晴隆,共同研讨二十四道拐的开发与保护。在此,我谨代表晴隆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和全县各族人民,向远道而来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大家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晴隆的发展表示衷心的感谢!
晴隆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黔西南州东北角,国土面积1331平方公里,总人口34万人。14个民族在这里聚居繁衍、辛勤劳作,共同创造了瑰丽的民族文化,彝族火把节、苗族绣花节等节庆丰富多彩,苗族歌、彝族舞、布依戏绚丽多姿;光照湖、三望坪草场、普晴林场等绿色生态风景风格各异,景致迷人;茶马古道、“欲飞”石刻、莫忙亭、盘江铁桥等形成了跨时空的“历史文化长廊”;尤其县城南郊的“二十四道拐”,以“雄奇险峻”而闻名,古称鸦关,意思是乌鸦都飞不过去的关隘,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由关口向下俯视,仿佛游蛇下山,欲饮山谷之清泉;从关下往上仰视,犹如巨龙盘山,高耸入云端。明嘉靖年间,诗人周文化由此路过,留下了“烈哉风高仰万山,云空叶积马蹄艰,一为行省衣冠地,便是雄图锁钥关”的诗句。
抗日战争时期,地处祖国大后方的二十四道拐,为滇黔、沙八两条战略公路必经之地,是连接陪都重庆、支援中缅抗日战场兵员和物资的集散地,在抗战最艰苦卓绝的时期承担着抗战物资的运输任务,是中国人民和世界正义力量誓死抗击法西斯的明证和丰碑,被誉为“抗战生命线”,堪称“历史的弯道”。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二十四道拐的开发与保护。2013年8月,2015年5月,陈敏尔书记两次到二十四道拐调研,他指示:“要以大景区、国际化的理念加快二十四道拐建设,将晴隆县打造成贵州重要旅游目的地。”并将二十四道拐遗址公园列入全省20个重点旅游景区,给予资金、项目、人才等支持;去年12月,孙志刚省长到二十四道拐调研时明确要求:“要进一步加大对二十四道拐的保护与开发力度,深入挖掘抗战文化内涵,千方百计提高对外知名度,打造吃、住、行、游、购、娱全产业链,让遗址公园成为带动更多老百姓增收致富的‘无烟工厂’。”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也多次亲临二十四道拐调研指导工作。
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省、州领导的指示精神,大力发展山地旅游,着力加快“二十四道拐遗址公园”建设,投入3.5亿元打造安南古城、观景台、史迪威小镇等景点,投入5亿多元加强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成功举办了全国微电影采风创作活动、黔西南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第一届黔西南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两届国际山地旅游大会晴隆分会场系列活动,并拍摄了大型电视连续剧《二十四道拐》在央视热播,提升了晴隆形象,推动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2006年,国务院批准二十四道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党中央、国务院将其列为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2015年,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并入选“中国十大最美公路”和“中国汽车赛事十大精品线路”之一。预计今年游客达88万人次,旅游收入达5.5亿元,至少带动5000名贫困人口脱贫,真正实现了旅游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二五”期间,晴隆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成功探索出了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为一体的草地畜牧业“晴隆模式”,GDP年均增长15.8%,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5.4%,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300亿元。但是,由于客观原因,目前晴隆还是全省12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全县还有7.91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达到25%,GDP总量仅为全省的0.55%,全州的7%,处于全省第65位,全州第6位,脱贫攻坚的任务异常艰巨。
面对困难,县委县政府没有退缩,一届接着一届干。我的前任书记姜仕坤同志,为了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废寝忘食、夙夜在公,累倒在脱贫攻坚的路上。人社部和国务院扶贫办追授他为“全国脱贫攻坚模范”,贵州省委追授他为“全省优秀共产党员”,他当之无愧。我们怀着悲痛和崇敬的心情接过姜仕坤同志的接力棒,将在他的精神钢火的照耀下,按本色做人,按角色办事,沿着他的脚步,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而努力奋斗。
今后五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着力夯实基础设施、基础教育两大基础、做强山地旅游业、草地畜牧业、茶产业三大产业,实施翠华先锋、平安和谐、绿色生态、雏鹰欲飞、三宝整乡脱贫五大工程,组建脱贫攻坚、山地旅游、产业发展、城镇建设、财税金融五大目标攻坚组,强力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重点以打造“黔山之魂、惊奇晴隆”为目标,以二十四道拐遗址公园为龙头,按照“政府经营环境、企业经营市场、民众经营文化”的运营理念,精心打造安南古城、史迪威小镇、防空堡垒、抗战博物馆、彝族土司城堡等重要景点,推出一批新奇旅游产品,力争2017年把史迪威·晴隆二十四道拐遗址公园打造成4A级景区,2020年打造成5A级景区,让二十四道拐成为县城的“后花园”,县城成为二十四道拐的“会客厅”,让遗址公园真正成为带动老百姓增收致富的“无烟工厂”。
今天我们把各位专家、学者、领导、嘉宾邀请到晴隆,共同研讨二十四道拐的开发与保护,目的就是研究旅游业如何带动老百姓增收致富,为晴隆的脱贫攻坚、同步小康再寻求一条康庄大道。我们真诚希望大家热热闹闹地“论”起来,发出二十四道拐开发与保护的时代强音,积极为晴隆的发展建言献策。我们将广泛吸纳研讨会真知灼见,共谋二十四道拐发展大计,进一步凝聚共识和力量、付诸实践和行动,推动研讨会成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最后,祝二十四道拐学术研讨会圆满成功!祝各位嘉宾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何青龙 最后更新:2016-12-12 15:22:4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