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那些曾经的远征军老兵,他们过的怎么样?
2014-10-11 11:12:11  来源:中青在线  点击:  复制链接

  “八年全面抗战,川军之功,殊不可没。” 在中国的抗战史上,远征军无疑是逐渐被人遗忘的三个字眼。时光飞逝,在远征军中占据了半壁江山的川军——这个悲壮而伟大的历史名字,也正在离我们渐行渐远。

  在每一位远征军老兵残缺老迈的身躯中,都深藏着一个悲壮豪迈的故事。将近七十年过去,头顶着不同番号的老兵,他们赤子之心从未改变,但昔日的荣光却大多化为了清贫与苦涩。对于老兵,他们需要的不仅是生活的保障,更需要人们对他们的铭记。对于他们而言,最为害怕的就是被遗忘。从昔日的弱冠之年,到当今的耄耋岁月,他们过的怎么样?

  9月18日,北京志远功臣关爱基金会与四川海外联谊会、民革四川省委、四川省黄埔同学会当日在成都共同开展“功臣关爱远征英雄”惠助四川中国远征军及滇西抗战老兵公益捐赠活动。基金会将向四川省117名生活困难的远征军和抗战老兵提供每人每年8000元的慰问金,直至他们离世。8位抗战老兵代表来到启动仪式现场,并接受基金会纪念勋章和惠助金。

  李承基:瞒着家人去参军

  “我当年是瞒着家里人去参军的,为了把我的名字写进参军名单还费了好大劲儿……”88岁的李承基坐在竹椅上颤颤巍巍的说出了这句话。“知道你们要过来,老人大清早的硬要穿上远征军的外套,把那些徽章都要别起来。”李承基的儿媳妇在一旁说道。

  1943年,李承基刚考入新1军新30师学生队不久,在成都的人民公园参加大部队的汇合出发。那一天,他即将要离开国土,远赴缅甸保家卫国。由于当时的滇缅公路已被日军切断,李承基只能搭乘著名的“驼峰航线”前往印度的加尔各答。

  在印度训练了没几天的李承基一到缅甸,就遇到了对于亚洲战场具有重要意义的密支那战役。在那场战役当中,李承基死里逃生。“日本鬼子晚上突袭我们,就我一个人跑了出来,去师部报告了情况。”

  李承基的战友们十之八九都在那场突袭当中阵亡,聊起当时的惨象,李承基不禁红了眼眶。“后来美国的飞虎队开着飞机过来,把那些日本鬼子都炸死了,把阵地又夺了回来。”

  曾经家境优渥的李承基家庭在成都的市中心有着自家的院子。随着抗日形式的严峻,初中一毕业的李承基就参与到了学生军的行列当中。曾在滇缅战场上保家卫国的李承基,1946年才退伍回到成都结果到解放后,却一直无法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只能四处做临时工维持自己的生计。“这些老人都没有抱怨过,去打仗也从来没有后悔过。”

  如今,88岁的李承基下半身瘫痪,已经窝在屋里三年多没见过阳光,而妻子患有老年痴呆症。“如今只能依靠儿子做保安的工资维持全家的生计。”

  面对着前来看望的志愿者,李承基激动不已,颤颤巍巍的举起自己的右手,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苏子良:死去或者活下来都未必幸运

  1949年,苏子良被列入国民党的撤台名单,但在抵达广州时的最后关头,他还是选择了放弃前往台湾。“我要和我的亲人在一起。”然后转身离开。

  时间倒回到1943年秋,苏子良背着行囊直奔位于皇城的军校,在黄色的新兵登记册上添写了自己的名字:苏子良,20岁,成都大同中学学生。

  和其他学生军一样,苏子良和集结的队伍从成都的新津转机到昆明的巫家坝,然后飞到印度。苏子良和另外9人被分到工兵10团的学兵队,学习开山、伐木、架桥、修营房、使用TNT炸药等科目。

  在滇缅的那段时间,苏子良主要从事后勤运输等工作,少有和敌人正面交火。苏子良说,他没有亲历这段惨烈。在这场战事中,他所经历的最为辉煌的就是打通新的中印公路。这是一条具有战略意义的公路,它的通畅与否直接影响着战事格局。

  在苏子良的家中,墙上铺满了黑白或是彩色的照片。89岁的苏子良手指着一张张照片,说着它们背后的故事。“这张照片是我刚刚参军的时候……..”

  “比起那些困难的老兵,我已经幸福多了。”苏子良满足于现在的生活,每月有一千多元的退休费,也有房子住。对于民间组织召集的老兵聚会,苏子良每次都风雨无阻。

  在苏子良的心目中一直有一个愿望:“我很想重走一遍自己战斗过的地方,去看看那一草一木,即便物是人非,真相还在。”

  “死去或者活下来都未必幸运。”经历了近百年的风雨变迁,苏子良感慨道。

  常紫光:最美青春奉献给抗战孤老至今

  9月下雨的成都天气微凉,居住在敬老院里的95岁常紫光老人躺在床上闭目养神。面对突然造访的志愿者们,常紫光一下子激动了起来。

  “常老,我们来看你了!”志愿者坐在床边,匍匐在老人的耳朵根。眼睛刚刚睁开的常紫光向志愿者慢慢的伸过头去,将满是老年斑的手扶在耳边,仔细地听着志愿者一字一句说出的话。

  一下子,常紫光眼眶湿润了。连连说了几个“谢谢”后,老人突然哽咽得说不出话来,来不及转过身,眼泪已经从他的眼角滑落。一旁的志愿者们忙着安抚老人的情绪。

  95岁的常紫光早已很难完整表述出来完整的话语。根据老人断断续续地讲述,他1920年出生在南充,1940年参军,1944年进入黄埔军校成都分校22期就读,后入伍到原国民党陆军五十八军暂编54师,之后又被整编。30岁时他离开了部队,考上了原川北革大,毕业后到了成都某公司。说起年轻时候的抗战经历,老人激动的拉着志愿者的双手。

  五年抗战,常紫光把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都奉献给了部队。建国后,囿于时代背景的局限,常紫光在牢狱当中度过了几十年。因此他一生没有结婚,也无儿女。家里的妹妹也因为他原来的身份,与他往来甚少。

  如今住在养老中心的常紫光老人,心中最为担心的就是怕这个社会忘了他们。“我没有辜负人民。”常紫光动掩面而泣。

责任编辑:李祖琨 最后更新:2014-10-11 11:42:4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山西:志愿者找到69位原国民党抗战老兵

下一篇: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陈凤英:剃光头避日军侮辱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