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评:该向“抗日神剧”说再见了
2017-03-16 14:13:47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文化中国7  点击:  复制链接

“抗日神剧”再添“神”作。继“裤裆藏雷”、“手撕鬼子”、“手榴弹炸飞机”等“传奇”之后,又一“里程碑式”的“雷作”来了——“包子雷”情节,近日出现在一部叫《敌后便衣队传奇》的电视剧中,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广泛吐槽。

为什么说它堪称“里程碑式”的“抗日神剧”?只要看第一集,观众就能体会到此剧有多“创新”。抗日武装成立便衣大队,通过“比武大会”选拔队员,一位自称“爆破王”的战士马洛一上场,就狂怼他人,自封神奇。他掏出随身带的包子,给首长们每人送了一个,并表示,这包子可不只是用来吃的,而是用来“孝敬”小鬼子的。只见他拿起一个咬一口,随手一丢,竟然炸了!然后他左右开弓,咬一口,扔一个,炸一个,笑嘻嘻地再扔一个,再炸一个……他还献宝似地搬出了一个箱子,从里面依次拿出了西红柿、黄瓜、胡萝卜、辣椒……嚼起来嘎嘣脆的胡萝卜向远处一掷,竟能爆炸,活生生地成了一个个“蔬菜雷”……这部电视剧对于抗日情节的杜撰,突破了关于土制武器的想象力极限,放到科技发达的今日也是不可能被试验或实战验证的“神话”,超越了此前所有“抗日神剧”的胡编乱造伎俩。

这些年来,“抗日神剧”一直盛行荧屏,受到观众的批评质疑。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曾有专题揭秘“抗日神剧”的拍摄:有的抗日剧,英雄徒手撕鬼子;有的抗日队伍中,战士成了掌握鹰爪功、铁砂掌、绣花针的武林高手,可凭一身功夫与侵略者的机枪大炮相抗衡;更不乏手榴弹炸掉天上飞机、飞刀消灭地面重炮,啥日常武器到了英雄手中都变成神器……有关抗战题材的影视剧,情节荒诞离奇至此,审美导向错误至此,历史观混乱至此令人咂舌。恶搞、戏说、娱乐化倾向严重,是这类剧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于“抗日神剧”,广电总局曾发文进行整顿,对在影视剧拍摄中表现抗战、对敌斗争等内容时脱离历史真实和生活实际,没有边际地胡编乱造,将抗战和对敌斗争娱乐化的倾向提出过严肃批评。大约两年前,一部“抗日神剧”出现“裤裆藏雷”情节,广电总局要求其“停止播出、整治修改”。“抗日神剧”作为一个严重的文艺创作问题受到主流媒体关切。《人民日报》曾就“抗日神剧”刊文指出:尽管没有谁规定抗日题材文艺作品只能用现实主义手法来讲述,但我们毕竟离那段存留切肤之痛的历史相去不远。我们的胜利是用巨大的牺牲换来的,这是认识那段历史的基本理性。而现如今,一部分抗日题材电视剧悄然卸下了如实反映历史的责任,变为纯粹的娱乐品,“自我解放”得相当彻底,连基本的公共理性也置之不顾。血肉之躯铸就的抗战精神,在“神剧”中已被空洞化和游戏化,变做掩护暴力刺激、一味追求视觉奇观和低俗情趣的一张虎皮……

笔者以为,影视文化艺术创作中这种“泛娱乐化”倾向,其实不过是当今文化领域“娱乐至死”精神的一种折射。这使人想起文化学者对当今“电视文化”所造成的文化、历史“娱乐化”泛滥的批判。荧屏缺失文化、文化变成娱乐,似乎成了一种趋势。大众想通过电视剧了解历史,或至少是在不悖历史真相的层面上观赏具有合理虚构成分的影视剧,但历史在一些创作者这里,却仅仅是作为戏说,也就是作为娱乐对象而存在于画面里——歪曲和化解历史严肃性的方式,再也不可能比这更加彻底了。这是一种危险的倾向性。它表明“文化即娱乐”已日渐成为电视和演艺行业新的约定俗成,“只有娱乐才是文化”在一些电视人、演艺界人士这里已成为相当顽固的“理念”。

我们当然不主张娱乐和文化应当势不两立,也不认为电视不能展示娱乐性内容,但如果电视上的一切内容都必须以娱乐方式表现出来,如果“除了娱乐业没有其他行业”,那么,电视所承载的文化传播和文化传承功能也就是一句空话。日前,著名演员陈道明对这一现象表达了自己鲜明的态度,他说有些戏自己是不拍的,比如“伪历史剧”和“抗日神剧”,因为“牵扯到一个正确的历史观问题,我想90后、00后、10后看现在的抗日剧,是不是会认为抗日就是那样?演员对社会的责任是什么,你必须要鉴别,输出给社会(的作品),是不是能起到温暖人、改变人的作用。”不仅仅是演员,推而广之,在影视剧制作输出播出链条上所有的相关从业者,都应该有陈道明所说的此一行业的文化自觉、对于价值的鉴别能力,能够对社会输出正确的价值观。

抗日题材是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重要内容,它反映的斗争是复杂的、艰巨的、严肃的,它在矛盾冲突中呈现的人性侧面是复杂的,它通过揭示正义与邪恶较量的长期性、艰苦性和激烈性,反映的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本质规律。故而,它借助各种手段,所呈现给观众的内容应该是历史的、真实的、严肃的。抗日题材剧担负着历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文艺职责,必须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和精神认真对待。如果用娱乐赏玩的态度,以游戏、戏说甚至“神化”的方式处理抗日题材剧,通过经不起推敲的荒诞情节所营造出的是廉价的精神胜利、臆想的百战百胜和失真的英雄主义,可能让观众愉悦一时,其本质却是十分浅薄的自我满足和自我欺骗。

该向“抗日神剧”说再见了!类似“包子雷”的一波又一波“雷”剧,还要污染荧屏和网络多久,才能被淘洗和治理干净,这是电视剧创作者和电视网络播出平台必须警醒的,也是广大观众所期待解决的。(杜浩)

相关链接

这些匪夷所思的镜头,接二连三“雷”倒过观众——

◆《抗日奇侠》:因剧中台词“我爷爷九岁的时候就被日本鬼子杀害了”被热议,镜头“手撕鬼子”更是让人咂舌。

◆《一个鬼子都不留》:剧中杀猪匠和杂耍班班主利用杀猪刀、石块、弹弓、飞针等各种东西打杀鬼子,最终成长为抗日英雄。

◆《战旗》:演员把手榴弹捆成一把,瞬间变成了一块造型非常像“奥利奥”的炸弹,把躲在山洞里的鬼子炸到墙上去,抠都抠不下来。

◆《孤岛飞鹰》:故事背景是1938年,而主人公手中的冲锋枪在1941年后才作为苏军陆军装备投入使用。剧中还有很多武器“穿越”年代。

◆《一起打鬼子》:剧中主角银妹去看望被鬼子关押折磨的棒子,在日军面前缠绵,并以“裤裆藏雷”绝技引爆手榴弹炸死日军并牺牲。

◆《永不磨灭的番号》:孙成海营长向天上扔了一颗手榴弹,直接把一架日军飞机打了下来。尽管该剧阵容制作都不差,但仅凭这一幕也被列入“抗日雷剧”。

◆《敌后便衣队传奇》:“爆破王”战士掏出随身带的包子,咬一口,随手一丢竟然炸了……

责任编辑:吕凤 最后更新:2017-03-16 14:20:47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森友学园丑闻”让日本右翼原形毕露

下一篇:韩媒炒作因担心安全问题 韩中小学相继取消赴华修学旅行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