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吾血吾土》 范稳的第二次“抗战”
2014-10-25 14:49:20  来源:光明网  点击:  复制链接

  “黑洞——质量大到没有边时,时间就被吞噬了,连光都会被它捕捉到,无法从其空间里逃避……”,接受劳动改造时听到这段话,赵广陵似懂非懂。对方解释说:“我们就是陷进黑洞里的光啊。”他才豁然明白。

  赵广陵是范稳新作《吾血吾土》中的主人公,黑洞不仅象征他所经历的劳动改造或者政治运动,更反映战后老兵的生存困境。范稳称之为第二次“抗战”,作为一名作家,他以写作对抗扭曲和遗忘。

  小说述评

  打开历史的“暗屉”,还原真相

  为了写作《吾血吾土》,范稳走访云南、四川、贵州三省抗战老兵。

  抗战之后,仍然经历着人生的第二次“抗战”。“历次政治运动他们都是‘老运动员’,他们的历史复述出来,就是一部‘交代史’。当然,在我今天看来,这其实也是向历史交代。”范稳说。

  借助这些“交代”,历史如拼图般被衔接起来,这正是历史的吊诡之处。《吾血吾土》中,赵广陵被迫通过一次次“交代”,把自己西南联大求学的经历、参加抗战、加入远征军等往事,一点点挤出。

  加上“交代材料”和“附件”,又以“卷宗”的形式来组织结构,这部小说像是一本档案。“文革”结束前,档案发挥着“判决书”的作用,既通晓过去,又能瞬间改变一个人的未来,手起刀落于转眼之间。

  “在新政权里,你所经历的血雨腥风,你所沐浴的人间真爱,你所接受的儒家伦理,唐诗宋词,都装在一个一尺见方的档案袋里了。那里面既装着你的过去,也决定了你的未来。”这是经过思想改造之后,赵广陵“痛彻肺腑地”弄明白的一个问题。

  颇有意味的是,赵广陵被要求为省公安厅打造档案柜;柜中藏有暗屉,隐秘而保险,对于设计,他有点得意。在范稳看来,自己的写作正是打开历史的“暗屉”,还原真相。

  最欣赏“上马杀贼下马写诗”

  书中,赵广陵在西南联大求学,是闻一多的学生、穆旦的学弟。范稳对知识分子多有着墨:“西南联大那一批大师巨匠,当时堪称中华文化的精英,他们教育熏陶下的学子,一定是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的。闻一多对学生的鼓励是不仅要参加抗战,还要用人文思想改造国民党军队。”

  其中,穆旦的经历最具代表性。他参加过远征军,在野人山九死一生,其名诗《森林之魅——祭胡康河谷的白骨》便是那一段经历的真实写照。“书剑相逢、剑胆琴心,上马杀贼,下马写诗,这是我所欣赏的青年知识分子。”范稳认为,知识分子投笔从戎,为家国出生入死,“代表了那一代人的热血和激情”。

  同时,尽管有日机轰炸,教授们坚持授课,学生们发奋苦读,“中华文化在战火纷飞中薪火相传,弦歌不绝”。日后,大批学生成为国家建设之栋梁。“这就是文化坚守的功劳。”范稳说。

  如今,这一种坚守日渐稀薄,但仍有秉承,“可能有些人做得轰轰烈烈,更多的人做得默默无闻,却痴心不改。这是一种文化传承,更是一种民族传统”。或许,这是文化意义上的第二次“抗战”。

  对话范稳

  中日老兵的第二次“抗战”

  新京报:你提到第二次“抗战”,幸存的抗战老兵,面对人生命运之战,却几乎都告失败。你采写他们,加入这第二次“抗战”,动力来自哪里?

  范稳:实际上,最触动我内心或者说驱使我的写作动力的,就是他们不得不打的第二次“抗战”。2011年开始,我进入这个题材的采访时,老兵们大多90岁以上了,最高龄的达113岁。他们人生的青年时期为国效力抵御外侮,壮年时期劳动改造,到获得平反回归做人的身份时,都已到花甲之年,不论他们是一个当年的壮丁兵,还是一个投笔从戎的青年知识分子,一生几乎都废了。他们是世界反法西斯阵营中最不寻常的一群二战老兵。我认为他们的战争远没有在战胜了日本侵略者而结束,他们一直在为生存下去而战斗。

  我相信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面对这样的抗战老兵,都会大动恻隐之心,都会奉献爱心,给予他们些微的温暖,以弥补一个国家对他们的亏欠。我还希望更多的人读到这部书后,在认识历史真相的同时,给予身边的抗战老兵更多的关爱。他们的人数已经越来越少了,我们能够补偿他们的,实在是太有限。

  新京报:据你的了解,日本老兵是否也面对类似的问题?

  范稳:根据我掌握的资料,日军老兵在战后回到日本后,也不受待见。但这跟我们当时政治环境下的老兵所遭遇的命运完全不一样。他们大多是因为作为一个战败者、战俘而无颜面对家人和社会。日本是个军国主义国家,这种武士道文化战后仍然大有市场。尤其是在上世纪70年代以后,日本经济复苏腾飞,日本人开始重新用傲慢的眼光打量世界了,他们的老兵也纷纷从各自隐匿的角落跑了出来,出版战争回忆录,撰写联队战史,探访旧日战场,到处为战死的士兵建慰灵塔和树碑立传。

  比如在缅甸,日本老兵在旧战场上花巨资建了很多慰灵塔和寺庙,连战死的马匹都有纪念碑;缅甸交警用的口哨,都是他们捐助的,但是那些口哨里面的小滚珠上都刻有一个个战死士兵的名字,警察一吹哨子,就是在为他们招魂。他们也曾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开放后,组团回到滇西战场,一度还试图挖回阵亡日军士兵的骨骸。还开出价格,挖到一副完整骨骸,给一台东芝大彩电等等,所幸我们没有上他们的当。这就是日军老兵的第二次“抵抗”,尽管他们是可耻的失败者,但他们从没有忘记。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吴亚顺

责任编辑:李祖琨 最后更新:2014-10-25 14:58:18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日本史料中的衡阳会战

下一篇:日“满洲”移民曾遭日军遗弃 忧安倍重蹈覆辙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