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刚
薛刚以自己采访100多位抗战老兵的亲身经历,分享他这些年来做口述历史的经验。
他认为,在采访之前一定要做好“前期功课”。首先,要对受访者所经历的历史有充足的认识。比如采访抗战老兵,就要对整个抗战史有全面地了解,虽然不一定要具体到每一个细节,但至少对受访老兵在抗战中经历的历史背景了解清楚,如若不然,采访可能没法深入。其次,对受访者本人状况要有一定的认识,因为受访者身体、思维、表述原因,可能会出现表述过程中记忆的片段化以及思维的不连续性,了解清楚受访者的这些状况,有利于在采访中适时地调整或改变采访顺序及提问方式。再次,就是要对受访者已经有过的一些资料进行查阅,比如媒体报道、文章、回忆录及照片等等。
在采访技巧上,薛刚认为,第一,不要急于向受访者发问,有的时候一些采访者急于想表明自己的态度和观点,往往过早、过急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导致受访者在还没有足够心里准备,或思路还未梳理顺畅的情况下就直接进入主题,这样会让受访者感觉措手不及,采访效果适得其反。所以在采访开篇时,可以适当与受访者交流一下,比如聊聊家常,这样可以打消受访者的顾虑,缓解他们内心的紧张及戒备,让受访者进入一个比较轻松的状态。第二,在采访过程中,有两个比较重要的技巧:1.在受访者讲述过程中,有一些你不明白或觉得是重点的时候,不要急于打断对方,让受访者继续说下去,但此刻必须在采访笔记上做好标注,等这个采访段落结束后再返回去问受访者;2.一定要做采访笔记,记下一些重点和关键词,它们在做后期资料整理的时候,是很好的记忆符号,会唤起当初采访过程中一些细节的回忆。第三,在采访过程中,可以用图片、实物、人名、地名等来唤起受访者的记忆。因为抗战史采访不能避免会涉及到武器装备和术语等专业性及记忆深刻的元素。在整个采访过程中穿插使用以上技巧,有利于在采访者和受访者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关系和互动效果。
但是,薛刚强调,不可过于频繁或者是过于自信,以一种不太严谨或过于主观的方式来肆意使用上述技巧。这样会让受访者觉得你是在有意索取或者挖掘什么,是对受访者的一种不尊重。薛刚认为,做口述历史记录的前提就是要尊重受访者,让受访者在一种轻松的状态下讲述他能够讲述的所有事实。
另外,薛刚还介绍了口述历史在记录方式上的两种文体:编年体和事件体。所谓编年体采访,即受访者从有记忆开始一直讲到现在,涵盖他整个人生轨迹,包括所有他能够记起和表述出来的内容,时间跨度会比较大。因此,在采访前需要制定一份采访提纲。编年体采访在制定采访提纲时,会确定一些必须的采访要点,比如在采访抗战老兵时就有几个必问的要点:老人幼年的家庭情况;当时怎么去当兵的,是什么原因;当兵后的一些经历;抗战胜利那天是怎么知道日本投降的消息,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等等,薛刚称之为“固态要点”,这些固态要点最终是以采访提纲的形式呈现出来的;另外一个是“动态要点”,会在受访者的讲述当中随机出现,这需要采访者对受访者表述中的一些关键词或关键点有着敏锐地观察和判断,然后去捕捉这些随机要点,尽可能不错过精彩的历史瞬间,记录下重要的历史细节。
事件体采访,则是不按照时间顺序,不强调时间的完整跨度,而是强调事件中受访者的参与经历与所有细节。事件体的固态要点相对比较简单,就是地点、人物、时间。而动态要点的捕捉上,事件体受访者的信息量由于时间跨度小,各种元素比较集中,所以体量较大,捕捉起来会更加容易。事件体和编年体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动态要点上,事件体会重复出现较多相同的内容,编年体则不会;另外,事件体的动态要点虽然是完全围绕着事件,但是这件事跟前后上下都有一定的背景和因果关系,所以,事件体采访时不能仅围绕事件而设置固态要点,还应注意事件前后之间的联系。
口述历史文本如何整理?
武黎嵩
武黎嵩认为,关于口述历史文本整理方法的目前存在着很大争论,口述历史的成果究竟应该是何种形式?是要原汁原味的逐字实录,即把音像记录下的语言转化为文字文本;还是将其转化为文字的实录进行进一步整理、加工、修改,从而形成严谨的、完整的、有系统的历史著作?是一问一答的问答体,还是行文流畅的自述体?
他认为,基于口述历史的对象、目的不同,以及受访人的表达能力不同,大致可以将后期文本整理成两种形式:第一类是纪事本末体——同一重大历史的共同经历者,既可以是对历史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的人,也可是经历重大历史事件的普通一员。第二类是个人自传体——口述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个人经历,口述人的身份往往在某个领域,对于某些重要历史发展有关键作用。
对于口述历史文本的整理方式,武黎嵩认为可分为两个整理步骤:第一步,逐字稿(问答体,也称之为“一次稿”),这种方式从保持口述史料自然性的意图出发,以采访逐字稿为主体内容,形成原汁原味的问答实录,缺陷在于语句支离,逻辑关系偶有错位,阅读不易。第二步,传记稿(自述体,也称之为“二次稿”),这种方式从利于读者观感出发,将逐字稿梳理、整合、润色为二次稿,形成语句通顺、逻辑连贯的文稿,缺陷在于受访者的某些口述文意会在整合中流失。
从逐字整理的口述历史实录文献的一次稿,整理成有内在逻辑结构的自述文稿(二次稿),具体有四个步骤:1.将已有的一次稿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重新整理和排列组合;2.剔除一部分重言倒语、废话、口语词汇;3.当前后叙述有所矛盾时应当予以调整、取舍;4.将二次稿进行分段、分章节、拟新标题,从而使文章的可读性增加。
武黎嵩强调,为了保证二次稿和一次稿一样,具有相对的客观性,所以在整理二次稿时必须遵守两个基本原则:第一,在将口述文本联缀成文时,要和口述人的观点主张和逻辑结构,尤其是对于事件的归因基本一致,尊重口述人对于亲历重要历史事件因果关系的基本看法;第二,在连缀成文时,要尽可能地保证口述实录的真实性、完整性。在连缀的过程中,尽量不增加文字。对一次稿的重新排列组合,尽量减少整理人的主观掺入。
同时,武黎嵩认为,口述历史文本是口述人与采访整理人共同的创作。口述历史文本完成后,全文应当由口述人通读并审核,并对整理人的整理工作给予指导,或提出进一步修改意见,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请口述人直接修改二次稿;在口述人没有条件审稿的情况下,应由整理人将口述文本读给口述人听,看是否符合其意愿。对于涉及重要历史事件的口述历史文献,整理者有义务进行核实,即凡是口述者本人提出的其参与的重要历史事件,整理人有必要通过文献、档案、报刊、年谱、年表、其他人的回忆录进行多方的核对与印证。当二次稿完成之后,为了进一步阐明口述者所阐述的这些文字的基本内涵,整理人可在文章每一段的前部和后部做一些小序和说明性的文字。
在报告的最后,武黎嵩总结道,口述历史文本的整理需要多方面支撑。首先,采访整理人应当具备与口述人口述内容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其次,口述者本人的经历背景,采访整理人应当有一定的了解。当口述者是某个领域的专家,而采访整理人又不能完全了解该学科领域的学术文化时,应邀请该学科的同仁共同参与口述历史采访。再次,采访整理人应当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功底,能够以较为清晰的语言表达出希望采访的问题以及希望对方讲述的内容内涵。最后,采访整理人在后期口述实录的整理加工过程中,要有较强的文献功底,甚至需要请历史学家、文献学家、编辑等共同完成一些工作。
(原标题:如何运用口述历史记录和研究“抗战记忆”?)
责任编辑:曾桂荣 最后更新:2023-01-04 11:40:57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