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大手拉小手 寻访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遇难处(丛葬地):松井石根日记中记载这里曾尸横遍野
2014-11-29 08:47:14  来源:南京日报  点击:  复制链接

  本网专题

  

  本报记者和小记者一起寻访挹江门丛葬地纪念碑

  松井石根日记中记载这里曾尸横遍野

  

  前天·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挹江门丛葬地纪念碑前·本报小记者手捧公祭读本·听南京师范大学经盛鸿教授讲述日本侵略军无视国际公法·践踏人类良知的罪恶行径·本报记者 徐琦摄

  纪念碑碑文

  挹江门附近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中我遇难同胞尸骨丛葬地之一。从一九三七年十二月至一九三八年五月,南京崇善堂、红卍字会等慈善团体先后六批,共收死难者遗骸五千一百多具,埋葬于挹江门东城根及其附近之姜家园石榴园等地。特立此碑,以志其事,藉慰死者,兼励后人,牢记历史,振兴中华。

  淅淅沥沥的细雨中,绣球公园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远处不时传来悠扬的二胡演奏声,一切是那么美好、静谧、祥和。

  时光拉回到77年前,这里曾经有一场腥风血雨。11月27日下午,本报记者和4名南京日报小记者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挹江门丛葬地纪念碑,为长眠于此的遇难同胞献上一束白菊花。

  军民在挹江门地区被三路日军包抄

  从绣球公园北门进入,往前走200米左右,到了岔路后左拐,沿着石阶小径拾级而上,就会发现一座隐匿于绿化带里面,坐落于城墙根下的纪念碑。

  一处三四十平方米的平台被四周高大的松柏树所包围,约一米高的方形墓冢式样的纪念碑就矗立中间。碑顶上雕刻着一个环状花圈,花圈中央刻有“1937?12”字样。纪念碑的正面刻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挹江门丛葬地纪念碑”,背面为碑文。

  “挹江门是当年南京的交通要道,是南京城内到下关长江一带的必经之地。”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经盛鸿介绍,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从南京东边中山门以及南边中华门、通济门、光华门侵入,中国军队与之搏斗后不敌,于是开始从中山门和中华门撤退。撤退时必须经过挹江门城门才能到下关,许多南京老百姓看见中国军队往城外退,也跟着一起逃向下关,经过了挹江门。“当时有成千上万人涌过挹江门,有的人就在城墙上用布袋子扎成绳垂下来,逃到长江边。”

  前面是长江天堑难以越过,后面是残忍凶暴的日本鬼子,大部分日本鬼子是从城内就开始追杀,另外还有两路分别从玄武门与水西门、清凉门城墙外面包抄而来。一大批中国同胞陷入绝境,其中有一部分军人进行抵抗,英勇牺牲。还有很多中国官兵被迫放下武器,成为战俘,与老百姓一起被日军抓捕。“日本军队在侵略南京时,公然无视国际公法,践踏人类良知,对已放下武器的战俘与中国老百姓进行大屠杀。”

  解放后建绣球公园,在此挖出累累白骨

  由于在挹江门被屠杀的人实在太多了,尸体堆积如山,日本人在自己的文章中对此有所记载。

  当时日本随军诗人西条八十受《读卖新闻》派遣,于1937年12月17日赶到南京,专门采访日军的“南京入城式”。那天,他在下关下船上岸后写道:“我出去一看,见码头对面有一座高高的板墙。墙内中国兵的尸体堆积如山。我心想:‘已渐渐开始啦。’我一直往前跑去,来到宽阔的中山北路。那是白杨树覆盖的林荫道,参加阅兵式的军队不断地行进着。他们首先要穿过阴暗的挹江门。那里,在厚得令人吃惊的铁门背后,堆起了敌人的沙袋,像扬子江岸边装米的草包那样,沙袋集中在一起。从这一带开始,一路上,横躺着很多穿着当地居民衣服的中国兵尸体以及死去的军马。”

  “所谓的‘入城式’,是由南京大屠杀元凶松井石根为了彰显自己占领南京而举行的仪式。”经盛鸿说,松井石根想要耀武扬威地骑马进入南京城,为了保证他的安全,日军于12月14日至16日加速了对南京军民的大屠杀。一时间尸横遍野。

  举行“入城式”之后,松井石根本人也在日记中提到过这次屠杀。他在1937年12月20日的日记中写道:“朝10点出发,视察挹江门附近的下关,此附近仍是狼藉之迹,尸体等仍尽其遗弃,今后必须清理。”

  从1937年12月至1938年5月,南京崇善堂、红卍字会等慈善团体先后六批,共收死难者遗骸5100多具,埋葬于挹江门东城根及其附近之姜家园石榴园等地。解放后建绣球公园,在此地挖出累累白骨,才发现了这处丛葬地。1985年8月,南京市人民政府建立纪念碑。

  老人痛诉自己的父亲、大舅被侵华日军杀害

  今年80岁的卞英华老人是那场大屠杀的幸存者。她告诉记者,自己懂事后听邻居说,当年,她的父亲和大舅就是被日本人从难民收容所带走屠杀的。

  1937年,卞英华只有3岁,和外婆住在一起。邻居家住着一对刘姓兄弟,他俩当时也被日本人绑走了。卞英华说,这兄弟俩看到卞英华的父亲和大舅被绑在一起,被侵华日军带到了挹江门,虽然沿途他们一直试图告诉日本人自己是良民,可是日本人完全不理睬,当晚就在长江边扫射,打死了一批人。

  “这兄弟俩跳进长江,侥幸活了下来。后来,他们告诉了我这些。”卞英华说,她家不仅失去了两个亲人,她的母亲后来因为受到打击太大,很早就去世了,家里还有人为此精神失常。每当回忆起往事,老人的声音就止不住地颤抖。“这段惨绝人寰的历史不容任何人否认,我愿意站出来将我家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

  南京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记者 肖姗 实习生 钱琎

  带着《公祭读本》访现场

  ——南京日报小记者感言

  绣球公园内景色优美,可我却无心欣赏。我想问路边的花草树木,你们可知道77年前发生在这里的惨剧,可知道这里静卧着5100多具冤魂?站在挹江门纪念碑前,当年的一幕幕仿佛又出现在我的眼前……

  ——栖霞实验小学 夏旻

  今天天气反常,已入冬的南京却打起了响雷。早上还是晴天,下午当我们在挹江门纪念碑前祭奠遇难同胞时,却下起了倾盆大雨。是老天在为那些死去的人喊冤吗?我们庄重地献上白菊花,希望遇难同胞安息。

  ——栖霞实验小学 曾嘉琪

  从经爷爷口中我得知,残暴的日军从光华门、中山门等地攻入南京,在南京城内对我们手无寸铁的同胞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屠杀,用“杀人不眨眼”来形容一点不为过。但我也从《血火记忆》中得知,在大屠杀发生时,有不少国际友人在危难时刻向我们中国人伸出了援手,散发出人性光辉。

  ——栖霞实验小学 谢雨轩

  手捧白菊,听经爷爷讲述当年侵华日军残忍的暴行,想象着无辜死难者痛苦的表情,我心里阵阵难受。作为一个小学生,我现在能做的就是铭记历史、勿忘国耻,要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知识,学好本领,让祖国不再受侵犯!

  ——栖霞实验小学 葛月凝

责任编辑:李祖琨 最后更新:2014-11-29 08:54:44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日本经历原子弹爆炸老人:看到安倍就气不打一处来

下一篇:社评:中国的民族主义真比周边厉害吗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