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印度不过是个地理名词,无论孔雀王朝、笈多王朝、贵霜王朝还是莫卧尔王朝都没能统一印度。英国在印度殖民统治200多年,虽然充满着血腥与杀戮,但也在另一方面塑造了今天这个面积近300万平方公里的大国版图。印度不仅继承了英国侵占的土邦,更是继承了英国同周边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和英国殖民者的蛮横与狂妄。
印度宣称的领土
一、吞并土邦
英属印度时期,很多领土并没有由英国直接控制,而是名义上的独立土邦。“土邦”由王公(Maharaja)、王侯(Thakur)和行政长官(Nawab)所统治,土邦领主们必须接受条约,并接受英王的共主地位和承认英王为领地的最高统治者。独立前,印度全境存在着约600个大小不等、分裂割据的土邦国。所有土邦加起来达500万平方英里,占印度总面积的45.3%,人口8600万,占当时印度总人口的1/3。1947年8月,英国被迫决定实行印巴分治,让印度独立。这些土邦面临着命运的历史抉择。经过反复较量,绝大多数土邦被迫加入印度,成为独立和统一的印度的一员。独立后,印度政府先后通过归并、改组以及对土邦王公实行赎买政策,最终消灭了这些土邦。回顾印度独立前后这段历史,我们发现,印度政府消灭土邦制度的整个过程是一步一步进行的。
海德拉巴的尼査姆
印度独立运动领导人如尼赫鲁等一再重申土邦不能作为独立的主权国家在未来自由印度存在下去,他们必须加入印度联邦。但是以王公院议长、波帕尔土邦的纳瓦布为首的一小撮王公仍在做最后挣扎。他到处游说,试图说服更多的王公拒绝参加立宪议会并且率先声明,一旦英国撤离印度,英国对土邦的最高主权终止,波帕尔土邦成为独立国。步其后尘,特拉凡哥儿、海德拉巴、印多尔、克什米尔等土邦也先后声明他们是独立国。在这种形势下,国大党于1947年6月15日发表声明,拒绝了土邦王公们关于使土邦成为独立国的要求。根据国大党领袖萨达尔.巴特尔的建议,印度临时政府与1947年7月5日成立了以他为首的土邦部,全权处理土邦问题。通过临时政府的耐心说服,甚至施加强大压力,绝大多数土邦感到大势已去,不得不选择加入印度和巴基斯坦。到1947年8月15日,除朱纳加德、海德拉巴和克什米尔等少数土邦外,其余众多土邦都加入了印度联邦。稍后,印度政府又先后与1947年10月22日和1948年9月13日派兵强行进占并接管了朱纳加德和海德拉巴两土邦。在克什米尔土邦归属问题上则与巴基斯坦发生激烈冲突,导致两国发生战争。通过联合国调停,双方制定停火线,各拥有一块实际控制区,只是克什米尔问题至今悬而未决。1949年,最后三个土邦(即特里普拉、曼尼普尔和巴纳拉斯)加入印度联邦。
二、英属印度
英国在印度次大陆殖民时期,在印度半岛稳住脚跟后,开始往印度东北和西北进行扩张,并通过武力占领了很多地区,同时又对尼泊尔、不丹、锡金、中国等国发动战争,逼迫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获得了大量的权益。印度独立后,野蛮的继承了这些殖民者留下的特权。
东印度公司于1612年在苏拉特建起了第一家代理机构,到17世纪中叶,先后在孟买、加尔各答和马德拉斯建立了据点或代理。1670年,查理二世准许公司有权获得领土,并在其控制区内建立军队、铸造钱币和行使其他权力。英国在次大陆依靠东印度公司组建的军队开辟殖民地。其后通过一系列的战争,占领了阿萨姆、孟加拉、迈索尔、奥德等地区,同时接管了诸如桑巴普尔(Sambalpur)、萨塔拉(Satara)、詹西((Jhansi))和那格浦尔(Nāgpur)等土邦。印度独立后,继承了原英属印度的地区(阿萨姆、比哈尔、孟买、中央邦、马德拉斯、奥里萨、东旁遮普、北方邦和西孟加拉)。
1814年英国入侵尼泊尔,被迫签订《苏高利条约》,尼泊尔被迫割让1/3国土给英属印度,并给予英国人各种特权。1835年,英国入侵锡金,割据大吉岭和兰吉德河以南的地区。1861年,迫使锡金签订条约,将锡金置于英国的控制之下。1772年英国侵犯不丹。1865年11月,英国同不丹签订了《辛楚拉条约》,强迫不丹割让包括噶伦堡在内的第斯泰河以东约2000平方公里的地区。1907年建立不丹王国,乌颜·旺楚克成为世袭国王。1910年1月,英国和不丹又签订了《普那卡条约》,规定不丹对外关系接受英国的“指导”。1888年和1903年,英国先后以边界纠纷和通商为借口悍然入侵西藏。其中第二次深入西藏腹地,用机枪大炮屠杀手握大刀、长矛、火绳枪的抵抗力量,并于1904年8月占领拉萨。
在撤出拉萨前,英国侵略军用武力强迫西藏地方政府签署了《拉萨条约》,试图把西藏变成英国独占的势力范围。这份条约即使在当时也是非法、无效的,但侵略者还是以此为借口从清政府榨取了大笔赔款,并在西藏边境重镇亚东部署军警。清末民初,中国面临新的内忧外患。英国人趁火打劫,不仅在西藏攫取了大量的利益和特权,而且处心积虑地拉拢西藏上层,挑拨西藏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关系。1913年,英国迫使北洋政府派代表出席“西姆拉会议”。英国政府代表、英印殖民政府外交政务秘书麦克马洪在会上提出把西藏划为“内藏”和“外藏”,试图割裂西藏和中央的联系。他还炮制了臭名昭著的“麦克马洪线”,将中印边界东段向北推移约96公里,把历来属于中国的9万平方公里地区划归英属印度。印度独立后,派兵强占中国藏南地区,并在中印边界制造事端,挑起中印战争。
三、野蛮侵占
侵占中国西藏部分地区。1913年,英国殖民者非法炮制了麦克马洪线,把历来属于中国的9万多平方公里的地区划给英属印度。印度独立后,派兵强占中国藏南地区,并在中印边界制造事端,挑起中印战争。1987年宣布成立了“阿鲁纳恰尔邦”,同时向该地区大量移民。同时印度还侵占了中国中段巨哇、曲惹、葱莎、波林三多等地区,面积近3000平方公里。在中印边界西段,印度还侵占了中国的拉达克、列城等地区。
周恩来与印度前总理尼赫鲁
侵占锡金。1814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侵入锡金。1835年英国人割据大吉岭和兰吉德河以南的地区。1861年迫使锡金签订条约,将锡金置于英国的控制之下。1887年,英国强占锡金,并派驻专员。1888年,英国出兵西藏,攻占隆吐山、亚东等要隘。中国清廷一意妥协,速派驻藏帮办大臣升泰前去议和。1890年2月27日,升泰与英国驻印度总督兰斯顿在加尔各答签订了《中英会议藏印条约》,共八款。主要内容为:清廷承认锡金归英国保护;划定中国和锡金的边界;游牧、通商等问题,留待日后再议。由此锡金沦为英国的“保护国”。1893年12月5日,又签订了《中英藏印续约》,解决游牧、通商等问题。
19世纪,英国殖民者鼓励大批尼泊尔人移居锡金南部,被称为锡金-尼泊尔人。他们砍伐森林,开垦稻田。英帝国主义退出南亚地区后,锡金未能获得独立。1947年,印度与锡金签订《维持现状协定》,继续往锡金派驻专员。受印度扶持的锡金国家大会党发起“不合作运动”,要求国王进行“改革”。同年5月9日,国家大会党政府正式成立,但遭锡金王族强烈反对,群众运动也日渐兴起。1949年6月初,印度以派兵进驻锡金,接管了成立不到一个月的新政府,并委任印度人拉尔为锡金首相。1950年12月签订“《印度和锡金和平条约》”,规定锡金为印度的“保护国”,印度派驻锡金的首席行政官行使首相职权,并派政治专员对锡金的国防、外交和经济进行全面的控制。1968年8月,甘托克发生反印示威,要求废除印锡条约。锡金的第12代国王帕尔登·顿杜普·纳姆伽尔(1963~1982在位)提出锡金要锡金化,要求修改1950年的印锡条约。1973年4月,印度军队开进甘托克,接管锡金政府的一切权力。同年5月8日,印度政府同锡金签订《锡金协定》,规定印度政府不仅对锡金的国防和外交“负完全责任”,而且对锡金的内政和经济“负责”。该协定削弱国王权力,使锡金的内政外交完全控制在印度手中。1974年6月20日,锡金议会通过了由印度拟定的锡金宪法,规定印度政府派驻的首席行政官为政府首脑和议会议长。同年9月《印度宪法修正案》规定锡金为印度的“联系邦”,在印度两院各为锡金设一个议席。1975年2月3日,印度军队解散锡金国王的宫廷卫队,软禁了锡金国王。1975年4月10日,锡金议会通过决议废黜国王,要求把锡金并入印度。1975年4月14日,锡金举行了全民投票,绝大部分锡金人同意并入印度。随后印度议会通过决议,正式接纳锡金成为印度的一个邦。
印度现任总理莫迪
1560年,葡萄牙殖民者相继侵占了果阿、达曼、第乌岛,作为其殖民整个印度的据点,但是,十七、十八世纪,葡萄牙殖民者与英国争夺印度失败,仅保留果阿地区。印度独立,国内仍有帝国主义遗留下来的两个领土问题未能解决,一个是法国的5个不设防城市,这也是法国殖民者在与英国争夺殖民地过程中败北保留下来,法国曾利用这些城市来资助印度土王进行反英斗争,大大延缓英国吞并印度的进程;另一个就是果阿地区。1954年,印度收回法属印度的5个不设防城市。1961 年12月18日夜,深夜印度政府出动3万余人(直接参战的部队1万余人)在空军的配合下,对果阿地区的葡军发起了猛烈攻击。至12月19日全部收复了果阿、达曼和第乌,俘获葡军3000余人,结束了葡萄牙对果阿400多年的殖民统治。
印度独立后,继承了英国殖民者的蛮横,除了强行吞并土邦之外,还要求继承英属印度同周边邻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如果说那些不平等条约是英国殖民主义的残留,并且得到尼泊尔、不丹等国的承认,已经成为历史了。但是独立后的印度以民主自居,以同周边国家友好为外交宗旨,却还是强行吞并了锡金、中国的藏南、拉达克,所获得的非法领土达到了十多万平方公里。这还远远无法满足印度的狮子大口,还对中国的阿克塞钦、全部克什米尔宣称拥有主权。
责任编辑:李一菲 最后更新:2022-07-25 18:32:0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