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日本人为什么最怕湖南人?
2024-10-06 09:36:41  来源:澎湃新闻  点击:  复制链接

  

  清末,湖南才子杨度曾写下慷慨激昂的《湖南少年歌》,里面有这样的句子:

  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

  尽掷头颅不足痛,丝毫权利人休取。

  ▲湖南湘潭人杨度(1875-1931)。

  三十年后,当抗日的号角响彻神州,湖南人为民族存亡奔走呼号,慷慨赴国难,置生死于度外。

  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中,拥有3000 万人口的湖南省,先后出动210多万子弟兵,奔赴各地抗日前线,仅次于四川,居全国第二。

  而湖南省,被日军视为进入西南、直捣重庆的交通枢纽,处于南北夹击之下,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战斗最多的主战场之一,死伤惨重,满目疮痍,堪称“东方的凡尔登”

  在湖南进行的6次大规模会战中,日军先后投入兵力60余万人次,伤亡20多万人,而湖南全省共伤亡人口260余万,其中死亡92万,毁坏房屋93万余栋。

  了不起的湖南人用血肉之躯,在三湘四水、大江南北,筑起拱卫中华民族的钢铁长城。

        01

  参加抗日战争的这支湘军,是在辛亥革命后,由湖南新军逐渐演变而成的地方军事集团,有史学家称之为“新湘军”。

  早在1911年10月22日,距离武昌起义的第一声枪响仅仅过去12天,湖南新军就揭竿而起,响应隔壁老表,攻陷抚台衙门,迅速光复湖南,走在革命前列。

  湘军最初的首领是名列“湖湘三公子”之一的谭廷闿,他曾三次督湘。之后,湘军演变出程潜派赵恒惕派等,各派势力为争权夺利,相互倾轧。

  不过,人家别的军阀是“内战内行,外战外行”,湘军很有特点,内战,好像也不太靠谱。

  北洋时期,湘军在北洋军阀和西南军阀的夹缝间求生存。北洋的段祺瑞、吴佩孚和西南的唐继尧、陆荣廷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都曾想拉拢湘军当小弟。

  两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以何键为代表的湘系军阀,时而依附桂系,时而拥蒋,左右逢源,也没占到啥便宜。

  1929年4月,何键掌控湖南军政大权。在蒋介石的支持下,何键势力迅速崛起,从一个不到两万人的三十五军,成长为以第四路军为主体的、坐拥十万兵力的地方军事集团。

  到抗战前夕,湘军大部分已被中央军收编。

  1937年,七七事变后,湖南各界人士同仇敌忾,全面动员,宣示抗战到底。文化界演讲宣传,工商界斥资捐款,大街小巷到处都是抗日刊物、海报。民众自发组织汽车队、义勇队和服务队等赶往前线支援。

  湖南人民抗敌后援会在短短两个月间,就募得捐款六十八万余元。

  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不管是娭毑,还是嗲嗲,都恨不得挥起大刀往鬼子脑壳砍去。

  1937年7月29日,抗敌后援会以三千万湖南人的名义,致电南京政府:“现在和平已告绝望,牺牲已到最后关头,舍全国总动员与之周旋,不足以谋取民族生存。”并强烈要求政府“当机立断,出师北上,扫荡强寇,固我河山”。

  在全国抗日风潮高涨的形势下,驻扎在各地的湘军,终于踏上了抗日的战场。

  ▲“湖湘三公子”之一、曾任湘军总司令的谭廷闿。

        02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此前,日军一直叫嚣着,要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没想到来到上海就被狠狠打脸。

  在参战的地方军队中,湘军持续作战时间最长,投入兵力规模也是最大的,总共有九个师和三个旅投入淞沪会战。期间,还有数以万计的湖南地方保安团,多次从湖南省内输送至前线。

  其中,第15、16师是湘军主力师,装备精良,他们率先抵达战场,先后在刘行、陈行一带,阻击南下日军。

  远离家乡的三湘子弟在异乡度过了一个压抑的中秋节。那时候,秋雨连绵,秋风萧瑟,士兵们大都身着单件衣裤,冷得直发抖。

  上海边郊又临江靠海,每次壕沟还掘不到一公尺,就涌出水来,他们只能连续几个小时甚至几个昼夜泡在水里。白天根本顾不上吃饭喝水,只有等夜晚敌军炮火较为稀疏时,才有机会得到后方运送来的补给。

  ▲日军轰炸后的上海火车站。

  15师44旅旅长,来自湖南醴陵的张彀中,当时身患重病,仍不听医生劝说,毅然抱病上阵,导致病情恶化,眼睛充血失明。危急时刻,他继续用电话指挥战斗,最终因过度劳累,在战场上昏厥,经过九天抢救,不幸病逝,年仅38岁。

  临死前,他嘱咐部属:“决不能贪生怕死,有负军人天职!”

  1937年的中秋佳节,举国上下,感觉不到一丝温暖。

  而在历时七昼夜的枫泾、嘉善保卫战中,中国军队前仆后继,几日之内,三千八百余人为国捐躯,近三千人负伤。其中大多是来自湘西的128师,军中还有湘西苗族、土家族的年轻人,他们勇于与日军近身白刃战,抛头颅洒热血。

  湖南凤凰人、著名作家沈从文在《一个传奇的本事》一文中,真实地记录当时的悲壮情景:

  “淞沪之战展开,有个一二八师,属于第四陆军刘建绪调度节制,奉命守嘉善唯一那道国防线,即当日所谓‘中国兴登保防线’……八天的固守,全师大部牺牲于敌人日夜不断优势炮火中,下级干部几乎全体完事,团营长正副半死半伤……而死去的全是那小小(凤凰)城中长大的年青。”

  ▲城市中激烈的巷战。

  惨烈的淞沪会战历时三个月,中国死伤30万人,最终以上海沦陷,中国军队败退告终。

  但英勇无畏的三湘健儿前仆后继,打响了湘军抗日的第一枪,和来自五湖四海的战士们一起,捍卫了国人的尊严。

       03

  淞沪会战后,日军倾巢出动,由华北、华东转而侵略华中、华南。与此同时,湘军也转战各地。

  第70军在淞沪会战之后,陆续参加了武汉会战、南昌会战、第一、二次长沙会战、浙赣会战、闽浙战役等。他们不怕苦不怕累,每一战都牺牲惨烈。

  1945年,抗战胜利后,70军赴台湾接受日军投降。当年签订《马关条约》后,“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五十年后,台湾同胞苦苦盼来的第一支祖国军队,正是这支由湖南人组成的70军。

  1938年春,徐州会战战况激烈,湖南湘乡人谭道源带领第22军50师的数千名三湘子弟奔赴前线,在邳县禹王山至台儿庄一带协同友军作战。

  50师与日军的交战十分惨烈,只有师长谭道源和参谋长李家白两人死里逃生,其余几乎全部壮烈牺牲。

  这支军队的卫生队队员大部分是由在校女中学生组成。其中,有一个18岁的女兵,在战场上见有战友受伤,奋不顾身冲上去抢救。

  就在这时,一个日本兵突然冲了出来,把受伤的中国军人砍死。

  愤怒的女兵趁日本兵不备,搬起石头就往对方头上砸,一下就把残忍的日寇砸昏过去,但自己也不幸被流弹击中,身负重伤。

  随后,女兵作为伤员被转入民宅,弥留之际,她将一封家书、两块大洋和一张照片,托付给负责照顾她的村民,希望能有人帮她寄回家里去。

  而她终究没能挺住,当天就牺牲在徐州市柳新镇陈塘村,被葬在村东的乱葬岗。

  但是,村民顾着逃难,实在没法及时把信寄出去,只能先藏起来,等战后再次回到家中,发现信纸早已受潮,模糊不清,文字无法辨认。

  村民记不住信上的地址,很遗憾无法帮女兵了却遗愿,只记得那封信的大致内容:

  “女儿离家参军,未曾告知父母,如今身死他乡,望父母不要悲伤。现将身边物品和在校时的一张照片寄回家,留作纪念。”

  ▲一张尘封的老照片,背后有着感人的故事。

  66年后,村民的孙子陈开灵根据仅剩的这张照片,通过多方渠道,终于打听这名无名女兵的姓名和来历。

  这名牺牲时年仅18岁的无名女英雄,叫做刘守玟,当年就读于长沙周南女中,来自湖南省汉寿县。

  1937年,一批由女学生组成的战地救护队,从长沙出发奔赴前线,刘守玟就身在其中。这些如花一般美好的女孩,毅然选择在血腥的战场上绽放。

  真相大白后,各方热心人士马上联系到刘守玟的族人,2012年7月7日,刘守玟的遗骸终于被运回故乡。女英雄魂归故里。

       04

  在国外战场,也能发现湘军活跃的身影。

  自1942年初开始入缅作战的中国远征军中,湖南子弟占相当大比例。其中,由孙立人任师长,湖南宁乡人齐学启任副师长的中国远征军新编38师,大部分将士是湖南人。

  ▲孙立人所率领的新编38师,也是一支”湘军“。

  初入缅甸,新编38师就在仁安羌大捷中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军人的风采。

  当时,缅甸境内的英国第一军在向印度撤军时,遭遇日本33师团围攻。新编38师接上级命令,前往救援。

  1942年4月19日晚,副师长齐学启率113团向鬼子发动偷袭。三营营长、湖南永州人张琦率军带头冲锋。他三次被子弹击中倒地,又三次顽强地站起来,大喊“冲锋杀敌”,直到被鬼子的机枪击中要害,英勇牺牲。

  此役,新编38师毙敌1200余人,以少胜多,击溃了兵力十倍于己的日军,并成功援救7000名被困英军和500余名被俘的牧师、记者及医护人员。

  这一消息隔日就登上了路透社等媒体头条,孙立人还因此被英国女皇授予大英帝国司令勋章。

  那时候,新编38师绝对是中国军队的“流量担当”。

  1943年,远征军向缅甸日军大举反攻,新编38师再创佳绩,重创日军王牌部队——第18师团

  那年10月,雨季刚结束,即将到来的旱季更利于行军。孙立人当机立断,带领新编38师猛攻于邦。于邦,是攻略胡康河谷(位于缅甸最北方,钦敦江上游)的必争之地。

  驻守于邦的日军18师团,一向自视甚高,视中国军人如草芥。

  没想到这次遭遇的新编38师将士们锐不可当,在每一道防线上都与日军拼死搏斗。

  鬼子估计也纳闷:中国人啥时候这么能打了?

  经过两个多月的鏖战,日军18师团的主阵地被新编38师攻破,被迫撤退。

  日军18师团号称丛林作战之王,自1925年编成后,从华东一直打到华南,乃至东南亚,难逢对手,没想到在缅甸战场输给了曾经不屑一顾的中国军人。

  这次吃瘪让18师团一脸懵圈。抗战胜利后,在缴获的日军战史上,我们看到了鬼子对于邦战役的记载:

  “历来的行情都是日军1个大队对付中国的1个师而绰绰有余。而在九州编成,转战中国,素有把握的18师团,与中国军队战斗最为自信,岂料胡康河谷的中国军队,无论是编制、装备,还是战术、技术,都完全改变面貌……使我军损失惨重……全军不禁为之愕然。”

  于邦战役为缅北战场首开纪录,之后,新编38师的三湘健儿们愈战愈勇,于1944年与廖耀湘新编22师、美军突击队等友军联手,攻克太白加、孟关、瓦鲁班,并再次击溃日军18师团。

  日军18师团接连战败,死伤惨重,只能仓皇逃窜,退出胡康河谷。

  有胜利,就注定要有牺牲。

  1942年5月,副师长齐学启在率领部队向印度转移时,为掩护伤员撤退而身受重伤,不幸被日军俘虏。

  战俘营中,鬼子对齐学启威逼利诱,要其投降。齐学启大义凛然,大声怒斥,并拒绝换药,绝食多日,只求速死。不曾想,竟在不见天日的的战俘营中被关押了整整三年。

  1944年,汪伪政府派人带着珍贵礼品,许以高官厚禄,劝降齐学启,再次遭到他痛斥。

  1945年5月,日军在缅北战场上节节败退。鬼子黔驴技穷,也实在没有耐心和齐学启争辩,便指使战俘营中的亲日分子将齐学启砍成重伤。

  齐学启受伤昏迷后,同营的英国军医急忙向营中军官请求,愿他们能允许自己为齐学启动手术,使其脱离生命危险。作为幕后黑手的日军冷漠拒绝。齐学启的伤势不断恶化,于5天后不治身亡。

  那时,距离日本投降就剩下3个月,但齐学启将军至死未能看到胜利曙光。

  ▲齐学启(1900-1945)身陷敌营,宁死不屈。

  抗战胜利后,孙立人在当地侨胞帮助下找回齐学启的遗骸,请缅甸英军用专机护送回国,并根据齐学启生前遗嘱,将其安葬于中南大学老校区内的岳麓山上。

  冯玉祥得知齐学启的事迹后,作诗盛赞:“壮烈足称中华魂,光辉史册万万年。”

       05

  就在湘军奔赴各地,浴血奋战时,湖南当地的中国军人们也在与日军持续交火。

  在全面抗战的八年里,湖南坚守了足足六年。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的主要进攻方向和中国军队的主要防御地带,都集中在以湖南为主体的第九战区。

  从1939年9月第一次长沙会战开始,湖南战场先后经历了第二次、第三次长沙会战、常德会战、长衡会战以及湘西会战,共六次大规模会战,还有大大小小若干战役。

  到1944年6月,长沙沦陷时,历经沧桑的长沙古城,基本上已经打没了,徒留山河破碎,断壁残垣。

  此前,1938年11月,因“焦土政策”失误而导致的“文夕大火”更是让天心阁、同仁里等历史古迹毁于一旦。

  ▲第三次长沙会战期间的中国士兵。

  在保卫湖南的斗争中,中国军人寸土必争,三湘子弟全民皆兵,没给国人丢脸。他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前身为湘军第35军的国民革命军第73军便是其中代表,他们先后参加了三次长沙会战、常德会战和长衡会战,无数将士为国捐躯。

  1943年11月,常德会战激战正酣,日军主力部队以十万兵力猛攻石门。石门是湘西的家门口,此地关乎常德及湘西战局,乃至重庆大后方的安危。

  由湖南浏阳人彭士量率领的73军暂5师奉命死守石门,掩护大军后撤。

  日军犹如潮水般涌来,石门无险可守。面对如此绝境,彭士量振臂高呼“宁死毋退”,誓与全体官兵同生共死!

  暂5师与人数比自己多几倍、武器更加精良的日军,苦战八昼夜。期间,几处城垣被突破,全体将士在城内继续与鬼子展开激烈的巷战。

  15日下午,在主力部队撤退后,司令部电令暂5师撤出石门。彭士量身先士卒,指挥部队突围,却遭遇日军残酷阻击。

  最终,73军暂5师师长彭士量,参谋长郑勋及8000将士壮烈殉国。

  暂5师的英勇事迹极大鼓舞了战友,在73军等部队齐心协力下,常德会战,中国军队以伤亡6万人的代价,成功阻击日军,取得一场惨胜。

  ▲湖南浏阳人彭士量(1904-1943)。

  军人在前线拼命,千千万万铁血的湖南人民,在后方凭借无畏的精神和丰饶的物产支援中国抗战。

  抗战时期,湖南作为农业大省,粮食生产居全国前列。日军占领广州、武汉后,湖南成为“中国稻米产区中产量既大又能大量输出的唯一区域”,担负着湘、鄂两省数十万将士的军粮。

  抗战时期,湖南作为工业大省,工厂数仅次于四川,在大后方各省中名列第二。中国当时唯一的一座汽车发动机厂就设在湖南。据史料记载,当时湖南的煤矿要供给粤汉铁路和湘桂铁路,并运到贵州供给黔桂铁路。

  三次长沙会战时,数十万湖南民众参加作战,他们随同部队到前线运送枪支弹药,救助伤兵。常有人在路上中弹殒命,其他乡亲也只能沉默地哀悼,继续向前进。

  都说湖南人骨子里刀刚火辣,吃得苦、霸得蛮、扎硬寨、打硬仗,这一点在抗战中确实体现得淋漓尽致。

  正所谓“八年烽火起卢沟,一纸降书落芷江”。1945年8月21日,在湖南芷江城外七里的七里桥,侵华日军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愁容满面,前来同中、美军方,洽谈日军投降事宜,并交出日军在华兵力分布图。

  中国军民在硝烟弥漫的湖南,等来了抗战胜利的结局。百川到海,千峰向岳,一寸山河一寸血。

  今天,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身为中国人,这是一个至死不能忘却的纪念日。

  因为,这一天是用无数中国人的生命换来的,我们岂敢忘,又岂能忘?

  参考文献:

  薛兵、余建勋等:《湖南会战》,中国文史出版社,2010年

  萧栋梁、余应彬:《湖南抗日战争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

  湖南图书馆:《湖南抗战老兵口述录》,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

  周宗达:《哀兵之剑》,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

责任编辑:向坤 最后更新:2024-10-06 14:57:28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岳阳抗战大事记

下一篇:抗战“最难打”的一座城:死伤11万6年未攻破,让日军害怕的地方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