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广州市增城竹园涌抗日游击队旧址
2015-06-13 10:11:23  来源:360个人图书馆  点击:  复制链接

  广州抗战始末

  第十二篇

  叶剑英在广州的抗战演讲

  叶剑英抗战期间长期在人民军队统帅部的领导岗位上工作,担任中共中央军委参谋长兼八路军参谋长,并曾担任八路军驻南京代表以及中共中央南方局常委。广东是叶剑英的家乡,他对广东的抗战始终予以极大的关注,为广东抗战出谋划策。

  1938年4月,叶剑英因治疗旧伤到香港就医,途经广州。5月2日,叶剑英在中山大学作《目前抗战中的几个问题》的演讲。5日,叶剑英在广雅中学作《把握住抗战胜利的基本条件》的演讲。叶剑英在中山大学和广雅中学的演讲,回答了人们迫切关心的现实问题,不仅教育和鼓舞了全体听众,而且更通过新闻媒介的传播,对推动广东的抗日救亡运动也产生了重大作用。中山大学、广雅中学两校青年学生听了叶剑英的演讲后,更是受到很大启发和震动,纷纷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和抗日武装斗争中。1940年,叶剑英在中山大学的演讲内容还以《论抗战中的几个主要问题》为题收入了由《新华日报》编辑出版的《叶剑英抗战言论集》一书中,影响遍及全国。

  1938年10月,日军大举进攻华南。13日,叶剑英写了《论日寇华南进军》的抗战文稿,号召广东军民英勇抗战。中共广东省委根据日前已得到中央和叶剑英同意的关于日军入侵华南后立即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计划,立即予以部署实施,在东江、海南岛、珠江三角洲地区均建立了抗日武装。这些武装就是后来发展成为华南抗日纵队的雏型。 

  官丽珍编写

  目击遗址

  忆往事,昔日英勇不曾忘

  增城话中有这样一句顺口溜:“有女要嫁竹园涌,鲜鱼鲜肉鲜虾公,三月红荔枝大大倾”,说的是增城竹园村的荔枝特别有名、特别好。然而,许多人可能不知道,在这个以荔枝闻名的村子一带,抗战时期曾活跃着一支抗日游击队队伍,也就是由本村的阮海天参与领导的竹园涌抗日游击队。

  到达仙村,去往竹园村,这一路过去,荔枝树郁郁葱葱。在记者眼里,当年的抗日游击队仿佛正在调兵遣将,在仙村、竹园村一带不断地打击日军。

  竹园村一带向来是军事要地。在这附近,陆路有广州通往粤东的公路干道和广州通往香港的广九铁路,水路则沿东江河道可达惠州、广州甚至香港,这就成为广州东部交通的咽喉地带,军事上则是攻守广州的必争之地。日军侵略华南,在大亚湾登陆后,分兵把守铁路、公路,沿线据点林立,所以,这一带也成为抗日人民武装敌后游击战争的重要所在。

  为了打击日军,阮海天等在广九铁路沿线的仙村、雅瑶(即竹园村一带)用“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的名义,分别成立了仙村大队、雅瑶大队;后来,又在两个大队的基础上,成立了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增城第三区常备队及雅瑶常备队,这是中共在增龙地区组织和领导的第一支正式武装队伍,也就是竹园涌抗日游击队的主力部队。

  到达竹园村,当年的土房以及战争的紧张场面已经不见,取而代之的是许多小楼房和和平的景象。竹园村的村民多姓阮,现有2500多人。村民们生活似乎很平静,许多人坐在一棵大榕树下聊天,说说笑笑。在村委会相关人员及阮建、刘雨濂的带领下,穿过村里大大小小的巷子,记者来到了竹园涌抗日游击队旧址所在。

  这是一幢两进的大房子,年久失修,已经破落不堪。一棵被当地人称为“富贵子树”的大树,长在房子的中央,并伸出破败的屋顶,直指天空。房子内杂草丛生,仿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诉说历史的沧桑。最让人惊讶的,是进门后右手边的墙壁上,隐隐约约显现出一些图案。擦去墙面上的灰尘,竟然发现墙面上的图案是机枪的形状。阮建说,这是当年抗日游击队教导队员如何瞄准的“黑板”。

  记者从带领者口中了解到,游击队旧址所在的房子,原是村子里的书院,“大概150平方米,至少也有200个年头了”。在当年,房子一带是田地,“因为书院一般都离村子有段路”。而现在,这周围早已布满了砖瓦房,可见竹园村的繁衍之盛。阮建说,这是游击队来来往往的落脚之地,阮海天也曾在这里住过。

  大房子的旁边是一个同样杂草丛生的小“院落”。经过询问,记者得知这里并非院子,而是当年的厨房。“我还帮忙买过菜、煮过饭。”阮建说。厨房门上是个小“平台”,因为位置比较高,当年的抗日游击队,就把它当做哨台,哨兵站在上面为游击队放哨,观察日军的动向。说到哨台,阮建说,当年在后山,有一棵大榕树,游击队员也曾爬到树上放哨,观察日军在铁路沿线的动静,“现在榕树已经不在了”。

  离开游击队旧址,记者在路上还看到阮海天的祖居,是一幢当年颇为“豪华”的大屋,现已经无人居住。

  据说,如果你要问增城的荔枝哪里最先上市,增城市农业局种植科的权威人士会告诉你:是新塘镇竹园村。有资料显示,每年竹园村荔枝岛产荔800吨左右,约为村民带来400万元的经济收入。很明显,荔枝为此村带来了富裕生活。然而当年,在抗日游击队活跃的日子里,阮海天们用他们的血肉之躯对抗着强大的侵略机器时,不也正是在为今天的富裕与和平夯实地基么?如此说来,那种抗日激情在今天,是否也应有所保留?

  也许,竹园村的抗日游击队旧址所在的房子,也要稍微修一修了。

  名词解释

  竹园涌抗战

  据《广州市志·军事志》载,广州沦陷后,在中共广东省委和广州市委的领导下,吴勤于民国二十七年10月,组织广州郊区抗日义勇队,开展敌后游击战,后取得国民党广州市区游击队第二支队的番号。阮海天等人在增城也组织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增城县第三区常备队,积极开展游击战。为加强对游击队的领导,民国三十二年4月成立珠江地区武装指挥部,指挥林锵云,政委罗范群,副指挥谢立全,副指挥兼参谋长谢斌,主任刘向东。至民国三十三年9月,所辖部队由900人发展到2700余人。这一部分游击武装以及曾进入广州地区活动的其他游击武装,先后在竹园涌、新造、市桥、植地庄、新塘等地进行战斗,抗击和牵制日伪军,创建了抗日根据地。

  1938年10月20日上午,在大亚湾登陆的日军第十八师团数百人由石龙沿东江西进,经仙村、白鹤洲,向广州进攻。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增城县第三区常备队指挥员阮海天、杨步尧率领第三区常备队、雅瑶常备队及仙村自卫大队、雅瑶自卫大队等(即竹园涌抗日游击队的各个组成队伍)约300人,在竹园涌一带截击日军。常备队以树林、高坡为掩护,与日军激战1天,毙敌约20人,击沉汽艇1艘,缴获木船1只,枪20余支,弹药一批。常备队无伤亡。

  民间传奇

  榜样

  刘雨濂说,在抗日游击队的影响之下,广九铁路沿线许多村庄,先后组织群众武装队伍打击日军。比如,常备队的政训员杨步尧和军事教官萧汉曾去到白湖庄村,向乡长罗洛书介绍常备队的作战经验,动员该村群众组织起来抗日。几天后,日军大队人马来犯,罗洛书带领数百村民拿起武器抵抗,激战数日,打死打伤日军多名,日军被迫撤走,村民们逃过一劫。

  结局

  刘雨濂告诉记者,1939年1月初,三区常备队因经费困难,由阮海天、单容沛率领,开到增博边境的联和一带活动,用国民党六十三军随军杀敌队独立中队的番号,从该军领取给养。杨步尧、萧汉等认为该队应该在敌后的原地区坚持活动,才能有利于部队的生存和独立发展,给养问题可以按照华北等地游击部队的经验,就地筹款或征粮收税解决。但阮海天是党支部负责人,他们尊重阮海天的决定。杨步尧、萧汉、莫惠行因重病不能随行,留在雅瑶附近。其后,杨步尧向东莞县委汇报请示,县委认为,阮海天部队已经达到增拨边区,也就算了,同意杨步尧与萧汉等留在雅瑶,建立游击小组,坚持广州外围的敌后活动。后来,杨步尧被派往罗浮山根据地工作。萧汉、莫惠行等,重新扩建游击小组及情报小组,在雅瑶、仙村、新塘和毗邻的东关水乡一带活动,搜集情报,发展队伍。1939年10月,萧汉在沈园村活动,为日军包围、逮捕,后就义。游击小组仍继续活动,直到1941年夏,莫惠行调离以后,才逐步中止。

  重要将领

  阮海天

  记者了解到,关于竹园涌抗日游击队的重要领导人阮海天的资料,现已经很难搜集。据说,老家在竹园村的阮海天,其家境比较殷实,在当地有一定的影响力,这也是他能在竹园涌一带开展工作的原因。竹园涌抗日游击队之后,阮海天曾任东江纵队第四支队支队长。曾当过阮海天警卫员的东江纵队老兵廖志华回忆,“首长(指阮海天)对我很好,教我学文化、学写字,后来还送我去山东学习。”可见阮海天的人品。解放后,阮海天曾在军队任重要职务。

  杨步尧

  杨步尧,珠海市南屏镇北山村人,1936年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1月入伍,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离休,2001年在广州逝世,享年79岁。1935年,杨步尧在中山大学附中读书期间,受到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影响,逐步树立了民族解放意识和爱国主义思想,自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1月入伍后,在广东抗日先锋队临时工作委员会工作。7月入党后组建抗先增城战时工作队,任队长,后兼任支部书记,以“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的形式去组织发展力量搞农民武装。解放后曾任广东省公安厅副厅长。“文革”期间遭受迫害,“文革”后曾调往政法学院工作。

  记者采访到了杨步尧的爱人周爱屏。在她眼里,杨步尧先是一名朴实忠诚的共产党员,再是一名早出晚归的丈夫。作为父亲,杨步尧是严格的,他总是不断地给孩子们说着艰苦朴素的精神、说着勇于奉献、说着对伟大事业的无限忠诚。周爱屏说,由于工作的特殊性质要求保密,在战友面前健谈的杨步尧平时拘禁得有些可爱。“别人到了家里,他来来去去也就拿四句话:‘请坐’‘喝茶’‘要走了?’‘吃了饭再走吧。’”周爱屏笑着回忆说。

  热爱文学的杨步尧还喜欢写诗,他参加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后,曾写诗:

  卢沟寇入炽狼烟,学校毅离参“抗先”。

  知有隋珠施照引,闻鸡起舞觅光源。

  老兵故事

  像小兵张嘎一样玩残鬼子

  阮建(与阮海天同村,12岁便成为抗战“小鬼”,曾为阮海天做勤务员。现退休在家。)

  年近八十的阮建是竹园村人,与竹园村抗日游击队的领导阮海天同村,自幼家境贫寒,其父辈三代都做过乞丐。在他满12岁的那年,有一次,他看到威风凛凛的阮海天(当时是东江人民抗日游击队独立第二大队的大队长),很认真地对阮海天说“要参军”。阮海天看着这个小孩笑着问:“想参军?你吃得了苦吗?”阮建反驳道:“我是全村最穷人家的孩子,还有什么苦没吃过?”

  两天后,阮建便去部队报到,被安排做些后勤杂务,为政委和大队长洗洗衣服等琐碎工作;遇上战事,他就负责通信联络。阮建说:“我年纪太小,确实只能担当小鬼角色。虽然没机会上前线杀敌立功,但我反应迅速、机警敏捷。敌人每次来围捕,我远远就能感应到他们的脚步声,藏匿无迹,从没给日本鬼子逮过,总是能顺利完成任务。”

  阮建回忆,当时,日本兵大部分集中在增城新塘的钟陂头村、沙村、雅瑶等几个驻点,其他据点往往只有寥寥的三两个。但是,只要有日本兵把守的村及其邻近村庄,遭受的骚扰就最大。日本军队外出觅食和“猎艳”的周期不超出三天。所到之处,村里的乡保就会送上他们想要的水果和鸡、鹅、鸭、猪肉等。

  日本军队一般只有三两个就敢进村骚扰,很不把群众放在眼里。阮建说:“日本鬼子势单力薄,要想干掉他们简直不费吹灰之力,只是怕连累大家而已。因为日本鬼一旦受到袭击,死一个就要全村人为他陪葬。”据称,阮建的父亲就曾用锄头锄死一个日本兵。

  对于日本军队强暴女性的行为,阮建深恶痛绝。“他们要寻欢,又怕染病,所以,定期派发避孕套成为他们必不可少的兵役生活补贴。最可怜的就是那些日夜担惊受怕的未婚少女,一旦被盯上,就难以摆脱被鬼子集体轮奸的厄运。少女毫无抵抗力,被强暴后不死也剩下半条人命了。”

  专家解说

  抗日游击队的建立

  讲述人:刘雨濂(退休前在增城市党史办工作,曾于多年前在竹园村一带搜集有关竹园涌抗日游击队的资料,并面对面采访过若干当年还在世的老兵。)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1937年底,中共党员阮海天和阮以义(后改名阮文)奉上级命令,回到家乡增城仙村,建立党的组织,开展抗日救亡工作,着手准备武装斗争。

  仙村位于广九铁路线上,西距广州40公里。阮海天是仙村竹园涌人,他回到本乡后,以神山小学教师职务为掩护进行工作。1938年2月,阮海天在仙村建立了中共党支部。阮海天的一个同学,名叫单容沛,当时在增城抗日自卫团三区统帅委员会当主任,阮海天通过这层关系,于同年4月任职三区统帅委员会政训员,参与地方民众抗日自卫队的活动。

  同年7月份,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增城工作队开赴广九铁路沿线的仙村、雅瑶开展活动,8月底,区统帅委员会建立了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增城仙村大队和雅瑶大队,各有队员200多人,配有机枪、步枪和手枪等武器。在此带动下,竹园涌、蓝山、巷头等村也都建立了抗日自卫队。

  1938年10月12日,日军在大亚湾登陆,战争迫在眉睫,中共仙村、雅瑶支部共同决定,在两个抗日自卫团大队的基础上,组建抗日自卫团脱产常备队,于是正式成立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第三区常备队。这支队伍以原仙村大队为基础,挑选了70多名精干队员组成,武器配备比较整齐,有轻机枪、步枪、短枪和手榴弹。后来,两个支部合并,阮文任书记,阮海天负责军事,杨步尧负责部队政治工作。雅瑶常备队(11月份并入了三区常备队)队长由吴淦澄担任,工作由雅瑶支部领导。第三区常备队、雅瑶常备队建立后,领导仙村、雅瑶的抗日自卫团大队以及附近村庄的群众武装与日军作战、周旋。这样一支队伍,也就是竹园涌抗日游击队。

  战事重温

  关于竹园涌一带的抗战

  1938年10月下旬,在大亚湾登陆的日军第十八师团某部数百人,坐汽船从石龙沿东江西进,途经白鹤洲、西福河口向广州开进。阮海天、杨步尧等商量,决定在竹园涌附近一带抗击日军,率领竹园涌抗日游击队的几个队伍以及竹园涌、巷头、蓝山等村的群众武装三四百人,利用河边的树林和高坡做掩护,伏击敌人。

  当日军进入竹园涌地段河道时,阮海天一声令下,指挥三区常备队首先开火,接着各路队伍一起向日军猛烈射击。战斗十分激烈,从上午一直打到下午。人们都是首次参加对日作战,很是兴奋,闻讯赶来参加战斗的群众越来越多,尤其是竹园涌的群众,家里有枪支的几乎全部参加作战。后来,被困在河道的日军放信鸽报信,大批日军从石滩赶来增援,为了不受损伤,阮海天便指挥大家撤出了战斗。这场战斗,打死打伤敌军20名,击沉敌汽艇一艘,缴获木船一只,并在木船中解救出被掳走的妇女一名,我参战人员没有伤亡。

  几天后,一百多名进驻新塘的日军前来侵犯,三区常备队和雅瑶常备队在大墩与沙头交界的地方把敌人击退。又过了几天,雅瑶常备队与十多名来犯的日军展开激战,打死日军3名。驻塘美火车站日军的一个中队赶来增援,把常备队包围,战斗中吴德贤、吴启图、吴闰东、吴沛连四名队员不幸牺牲。三区常备队和雅瑶自卫大队在外围组织火力支援,掩护受围困的我方队伍突围。我方突围之后,日军自行撤退。

  游击队的领导人阮海天。

  游击队培训班旧址,墙上图案为瞄准射击图解。

  抗日英雄们的血肉身躯换来今日竹园涌富裕安详的生活。

责任编辑:黄秀云 最后更新:2015-06-13 10:15:02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

下一篇:广西南宁民众清理被弃抗战将士墓碑或建纪念碑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