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华北军区烈士陵园:17位著名抗日英烈安眠于此
2015-06-18 16:35:09  来源:中新网  点击:  复制链接

  为了纪念牺牲在华北大地上的革命烈士,1948年秋,经朱德提议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开始修建,1954年建成并对外开放,占地21万平方米。华北军区烈士陵园是我国建园较早、规模较大、建筑艺术品位较高的著名烈士陵园之一。


  安眠在此的近千名先烈和英雄模范中,有17位烈士入选了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他们分别是白求恩、柯棣华、马本斋、常德善、王远音、包森、韩增丰、周建屏、高小安、雷烨、李永安、才山、郭陆顺、白乙化、孔庆同、王溥、王先臣。

  建筑物背后都是历史

  9月2日一早,省会的天空有些阴沉,走进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给人感觉清凉、肃穆、庄严、整洁。晨练的人们、规整的绿化、宽阔的草坪让静穆的陵园透出温馨。

  在烈士陵园,你会发现园里的主要建筑物都离不开“纪念”两个字———革命烈士纪念碑、烈士纪念馆、烈士纪念亭、董振堂纪念碑亭、赵博生纪念碑亭、铭碑堂、革命文物厅、影视厅、白求恩纪念园、柯棣华纪念园、烈士墓区和著名烈士铜像区等,每个建筑物的背后都是一段历史,都值得参观者走近、走进,然后静下心来,用心了解、铭记于心。

  在这座烈士陵园里,让人感慨的不只是建筑物,更是那些已经安眠在此的有血有肉、有担当的革命先烈、英雄模范们。

  翻开陵园的宣传册,我们可以看到,这里安葬着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柯棣华,民族英雄马本斋等318位团职以上革命烈士。安放着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等651位英雄模范、革命烈士及老红军的骨灰。“这些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换来了我们的幸福生活,能来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瞻仰他们,唤回大家对那段历史的回忆,我觉得很有意义。”昨日一位正在烈士陵园参观的老人说道。

  建筑物凸显纪念主题

  近年来,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经过了一系列的改造,如纪念碑广场前两侧新建了两组大型雕塑,突出表现了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八路军和解放军英勇杀敌、冲锋陷阵、勇往直前的精神和气概。两组雕塑为暗红色花岗岩,雕塑高约9.1米,宽3.2米,长7.5米,坐北朝南。

  纪念碑也进行了改建。改建后的纪念碑正面刻着毛泽东1953年为华北军区烈士陵园与的题词:“为国牺牲,永垂不朽”。背面刻着省委、省政府为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写的碑文:“在历次革命战争中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民主、保卫世界和平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和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牺牲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四面浮雕分别是全民皆兵、解放石家庄、狼牙山五壮士、白求恩和柯棣华,每块浮雕两侧各增加了一个花环,基座平台由一层增加到两层,围栏采用汉白玉石材。纪念碑广场的面积由原来的6300平方米扩大到约11000平方米,更显庄重、壮观。

  用心铭记安眠的英烈

  “华北地区抗日英雄层出不穷,抗日战争期间,这里曾经发生了八路军百团大战、陈庄歼灭战、藁城梅花阻击战和深泽宋庄阻击战等。”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的工作人员介绍说,正是因此,在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中,有17名著名抗日英烈安眠在华北军区烈士陵园。   

  在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工作人员的帮助和梳理下,记者将这17名著名抗日英烈的名字记录了下来。他们分别是:

  白求恩、柯棣华、马本斋、常德善、王远音、包森、韩增丰、周建屏、高小安、雷烨、李永安、才山、郭陆顺、白乙化、孔庆同、王溥、王先臣。 在这17位成为首批著名抗日英烈的英雄中,有家喻户晓的白求恩、柯棣华和马本斋;其他多位烈士,名字虽然听起来陌生,但是却同样值得人们铭记。

  白求恩:国际共产主义战士遗嘱曾让聂帅流泪

  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的西北侧是白求恩的陵墓、雕像以及白求恩•印度援华医疗队纪念馆。馆内有东西二厅,西厅是白求恩纪念馆。

  白求恩在涞源县孙家庄小庙抢救摩天岭战斗中伤员的照片被放得很大,摆在纪念馆入口正中间。这张照片也是大家最熟悉的,它曾经出现在教科书中。照片上干瘦的白求恩,弯着腰正在给伤员做手术,他没有戴帽子,也没有戴手套,腰间扎个围裙,脚上穿着一双破旧的草鞋,小庙外摩天岭战斗炮火连天,小庙内白求恩专心、沉稳。像这样珍贵的照片,纪念馆内珍藏了100多张,还有文献资料和白求恩生前用过的部分实物。

  陵园的工作人员介绍,从照片中可以看出当时条件的艰苦,医护人员连必要的防护措施都没有,就是在那次手术中,白求恩割破了自己的手指。

  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出生在富裕家庭,1916年毕业于多伦多大学医学院,他的胸外科医术在加拿大、英国和美国医学界享有盛名。却在1938年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在硝烟炮火中忘我地救治八路军伤员,曾创造69小时连续做115例手术的记录。他为中国献出了生命中最后的1年零8个月。

  陵园工作人员介绍,很多参观者尤其是一些青少年一进展厅,最先看到当年白求恩作为加拿大的青年医生在国内生活优越、富足,常会发表一些不太恰当的感慨。可在展厅走一圈下来,看到在信仰的感召下,在对生命的感悟中,年轻医生漂洋过海,投入到贫瘠苦难的异国他乡,投入战争前线,用实际行动献出全部包括生命,参观者的表情在慢慢变化,最后神情就凝重起来了。

  在展览的尾声部分有白求恩的遗嘱,在遗嘱中白求恩惦念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临终前他把自己的随身物品做了细致分配,字句中渗透出满腔热忱和友爱。以下是节选———

  亲爱的聂司令员:

  今天我感觉身体非常不好,也许我要和你们永别了!请你给加拿大共产党总书记蒂姆•布克写一封信,地址是加拿大多伦多城威灵顿街10号。同时,抄送国际援华委员会和加拿大民主联盟会。告诉他们,我在这里十分快乐,我惟一的希望就是能够多做贡献。

  请求国际援华委员会给我的离婚妻子坎贝尔夫人拨一笔生活款子,分期给也可以。我对她应负的责任很重,绝不能因为没钱而把她遗弃了。还要告诉她,我是十分内疚的,并且曾经是快乐的。

  两张行军床、两双英国皮鞋,你和聂夫人留用吧。……15种器械,给杜医生;卫生学校的江校长,让他任意挑选两种物品作纪念。打字机和绷带给郎同志。手表和蚊帐给潘同志。一箱子食品和文学书籍送给董同志,算我对他和他的夫人、孩子们的新年礼物。给我的小鬼和马夫每人一床毯子,另送小鬼一双日本皮鞋。照相机给沙飞……

  每年要买250磅奎宁和300磅铁剂,用来治疗疟疾患者和贫血病患者。千万不要再到保定、天津一带去购买药品,那边的价钱要比沪、港贵两倍。

  一份简单的遗嘱常让参观者唏嘘不已。文献记载,“钢铁将军”聂荣臻看完这份遗嘱曾泪流满面。

  白求恩生前事迹已经广为流传,但是他身后的故事,特别是陵墓迁建经过以及改造情况也许就鲜为人知了。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史料办的研究人员张玉艳,曾专门负责整理这部分文献。

  张玉艳介绍,1952年11月6日,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河北省民政厅通知将白求恩、柯棣华灵柩一同由唐县晋察冀烈士陵园迁葬到石家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1953年3月16日拂晓,白求恩的棺木运往唐县火车站。由于棺木沉重,再加上运输队是沿着河套走,直到傍晚时分,才赶到唐县县城。次日清晨,唐县县政府在城南路口举行了送别仪式,几百名干部、群众肃穆地站在道路两旁,向白求恩、柯棣华等4位烈士默哀,三鞠躬。人们还按当地的风俗习惯,燃放了鞭炮,以告慰英灵路途平安。

  柯棣华:最好的年华都留给了中国

  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的东北侧是柯棣华柯棣华印度援华医疗队纪念园,白求恩•印度援华医疗队纪念馆的东厅是柯棣华纪念馆。

  柯棣华原名柯棣尼斯,1910年出生。1938年,抗日战争进入到第二年。当年9月,刚从印度格兰特医学院毕业一年的柯棣华,28岁风华正茂,跟随印度援华医疗队来到中国支援抗战。

  柯棣华的夫人郭庆兰女士生前回忆,当时印度援华医疗队每个人的中文名字中都有一个“华”字,表示他们热爱中国。他们为中国带来了X光机,还有一辆救护车。

  1939年2月,柯棣华随援华医疗队辗转到达延安。1939年底,医疗队奔赴晋察冀抗日前线。1941年1月,柯棣华被任命为晋察冀军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首任院长。   

  当时晋察冀缺医少药,条件艰苦。柯棣华率领医护人员,在前线支起手术台,在火线救治伤员。他曾经3天收治了800名伤员,做了585个手术。柯棣华对伤病员非常慈祥,就像妈妈一样。

  1942年12月9日凌晨,柯棣华在抗日前线保定唐县与世长辞,年仅32岁。据华北军区烈士陵园信息科科长苏泊介绍,柯棣华和白求恩的灵柩是同时由唐县军城晋察冀烈士陵园迁葬到石家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

  马本斋: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马氏母子两代英雄

  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上,活跃着一支以回民兄弟为主组成的抗日部队——回民支队。这支部队屡建战功,威震敌胆,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打击,被八路军冀中军区誉为“无攻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毛泽东称其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马本斋就是这支英雄的回民支队的司令员。

  马本斋,1901年出生于河北省献县的一个回族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代随父亲到东北,投身东北军,1924年从东北讲武学堂毕业,升至团长。九一八事变后,他因不满国民党蒋介石政府奉行的对日不抵抗政策,毅然弃官卸甲,回到故乡河北省献县东辛庄。   

  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很快侵入他的家乡河北献县一带,烧杀淫掠,无恶不作。马本斋随即在家乡组织回民抗日义勇队,奋起抵抗日本侵略军。1938年4月,他率队参加八路军,所部改编为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他任总队长。他指挥这支部队,在敌后袭击敌人、拔除据点,屡建奇功。

  1938年10月,马本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0年百团大站爆发,为了拖住石家庄的敌人,回民支队包围了深泽,日军抽调大批兵力、五架飞机支援深泽,激战四昼夜,回民支队给敌人重大杀伤。1942年8月,回民支队奉命到达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马本斋被任命为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兼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在回民支队和广大群众中享有很高威望。改编后的回民支队迅速发展到2000多人,成为八路军冀中军区野战化较早的一支能征善战的精锐部队。

  日本侵略军为消灭回民支队,无所不用其极,但都没有能够得逞。1941年8月27日日,日本侵略军抓走了马本斋的母亲白文冠,企图逼降素有孝子之名的马本斋。同时,以马母为诱饵,诱使马本斋率部来救,以乘机消灭回民支队。深明大义的马母宁死不屈、义正辞严地拒绝敌人。最后马母绝食7天,以身殉国。

  1943年底,他在率部参加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反蚕食战斗中,颈后长了毒疮。由于战事繁忙,加之缺医少药,未能及时治疗,不久病情加重。1944年1月底,回民支队奉命开赴延安。出发前,他抱病为部队作了最后一次动员,叮嘱同志们“要跟着党,跟着毛主席,抗战到底!”同年2月7日,马本斋在冀鲁豫军区后方医院不幸病逝,终年43岁。3月17日,延安各界举行马本斋追悼大会,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送了花圈和挽联。毛泽东的挽词是:“马本斋同志不死!”周恩来的挽词是:“民族英雄、吾党战士!”朱德的挽词是:“壮志难移,回汉各族模范。大节不死,母子两代英雄!”

  常德善:牺牲在肃宁全身中弹20多颗

  原冀中军区第八军分区司令员。山东峄县(今徐州市邳州市)邢楼镇人,1911年生。早年入西北军当兵。1929年率西北军一个班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军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和团长等职。在创建“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斗争中屡立战功,多次在战争中保卫了贺龙的安全,深受贺龙的赞扬。在抢渡金沙江时,率十七团与敌昼夜血战,掩护主力胜利渡江,立下战功。

  1942年6月8日凌晨,当部队转移到河北省肃宁县雪村刚刚宿营,即陷入日军的合围中,在危机情况下,他命令警卫员把携带的文件全部销毁,让机关干部和机要人员,脱下军装,穿上便衣,利用麦田分散突围。他自己抓过一挺机枪射击,把冲上来的敌人一个一个击毙在地。他左手被打伤,就用肩膀顶住机枪,右手继续射击。他全身中弹20多颗,在张庄战斗中壮烈牺牲。 王远音:抗日救国 转战冀中

  原名王鸿业,字龙文,1916年6月生,五台县豆村镇泗阳村人。1934年入三晋中学学习。1935年加入革命组织“社联”,当选为太原市学生联合会,委员,并在学校组织学生抗日救国会。1936年,太原市“社联”遭当局破坏,被通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奉命到西北军、东北军做政治工作。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与汪之力等组织抗日游击队。不久,游击队改编为晋察冀军区第五支队,任支队政治部主任。1938年,五支队改编为独立师,任师政治部副主任。后相继任冀中军区三分区、八分区政委,在冀中平原与日军搏战。1942年5月,日伪军5万余人对冀中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乃与司令员常德善率部与敌血战。

  1942年6月8日凌晨四点多钟,天刚放亮,肃宁方向出动的敌人进军薛村,与我军相遇。战斗打响,肃宁、河南献县藏桥和饶阳等四面之敌蜂拥而至,王远音当即指挥机关部队从薛村想路北突围,但由于地形开阔,无处隐蔽无险可据,日寇的骑兵和车子队从两侧迂回拦击,王远音和常德善司令员沉着指挥,英勇顽强地与敌作战,常德善司令员被敌机击中头部壮烈牺牲,王远音政委亦身负重伤,血流如注,以身殉国,年仅26岁,结束了光辉的革命生涯。

  包森:学运领袖战功卓著智擒日本宪兵队长赤本

  193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3月赴延安,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抗战爆发后被派往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独立一师工作,任33大队总支部书记。1938年6月率40多人到冀东,在河北兴隆一带开辟抗日游击区。1939年4月下旬,智擒前来劝降自己的日本遵化宪兵队军曹赤本信次郎。1939年秋包森被任命为冀东军区副司令员。1942年2月17日,包森所部在遵化境内野虎山一带与日伪一部遭遇,指挥战斗中不幸胸部中弹牺牲,终年31岁。

  1942年2月17日,包森率部在遵化野虎山同敌人相遇。在战斗中,当他上北山用望远镜观察敌情时,被敌人狙击手冷枪射中胸部。包森自知伤重,为稳定军心,他镇定地说:“我负伤了,队伍由一营长指挥”,当警卫员背着他行至战场东侧小山时,这位威震敌胆的抗日民族英雄,已经停止呼吸。

  建国后,除华北军区烈士陵园之外,在遵化市革命烈士陵园、玉田县烈士陵园、热河革命烈士纪念馆、盘山烈士陵园、冀东烈士陵园里还都修有包森的陵园或悬挂著包森的遗像。

  韩增丰:获彭德怀嘉奖牺牲在行唐

  河北平山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秋,人山西军官学校,毕业后在阎锡山部队任职。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返县,任冀西游击队第三大队大队长,后任晋察冀四分区第八支队支队长。

  1939年冬,率队于洪子店伏击日军,歼敌数十名,继而又拔敌上庄村据点,毙伪军12名,俘伪军3名,缴枪18支。

  1941年冬,率队奇袭大郭村日军飞机场,炸毁敌运输机2架,缴获10余部电话机,俘敌30余名,并夺取日军准备运往日本的大批棉花,解决了八路军和游击队的冬装问题,获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嘉奖。1943年冬,所部于行唐县宋营遭日伪军包围,率部分人员突出重围。时已负伤,再度冲进敌人包围圈内,指挥战士与敌拼杀,掩护未突出重围者转移。后发现老百姓尚在敌阵,又率部营救群众。于激战中牺牲。时年28岁。

  1951年,晋察冀军区第四分区追认他为战斗英雄,并将遗体迁葬到石家庄华北烈士陵园。

  周建屏:因为他,曾以平山小觉镇为中心建立“建屏”县

  1892年生,原名宗尧,字兴唐、兴堂,曾用名子炎,云南省宣威市倘塘镇人。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指挥员,晋察冀军区四分区司令员,赣东北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的创始人之一。由于艰苦的战争环境和频繁的转战、作战,1938年6月13日,周建屏在河北省平山县小觉镇旧伤复发不治去世。遗体安葬在他战斗过的平山小觉镇。1939年,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把平山县小觉镇改名为建屏镇,1945年10月,又以小觉镇为中心建立建屏县(建屏县于1958年与平山县合并),建屏县成为当时石家庄市第一个用烈士姓名命名的县。

  高小安:参加冀东农民抗日大暴动牺牲在乐亭

  1916出生,原名高瑞泉,河北省滦县安各庄(今属滦南县)人。1930年从事革命工作,1932年参加冀东农民抗日大暴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游击队长、总队长、工作团主任、路南区副区队长、晋察冀军区十三军分区第一地区队副区队长等职。1944年3月20日于乐亭县焦庄战斗中牺牲。

  雷烨:八路军战地记者砸碎相机用掉最后一颗子弹殉国

  1914年出生于浙江金华孝顺镇后村。祖上世代务农。原名项金土,学名项俊文,军名雷烨。

  雷烨1938年奔赴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被派往晋察冀边区任前线记者团记者。1941年11月25日,日寇在丰润县潘家峪制造的惨绝人寰的大惨案,雷烨拍摄下了许多极具史料价值的照片,真实地记录下了日寇的暴行。1942年4月20日,雷烨在平山县曹家庄撰写照片说明时,遭遇日寇包围,在紧急情况下,他用手枪掩护警卫员突围,终因寡不敌众,在南段峪村身负重伤,他从容地砸碎了照相机和自来水笔,用最后一颗子弹自尽,壮烈殉国。

  李永安:用最后一粒子弹31岁壮烈殉国

  河北省宁津县人,一九三一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三七年入伍。历任连长、营长、县长等职。牺牲于山东省阳信县。1943年初,日军纠集济南、天津、惠民、沧州、德州等地的日伪军2万余人,对冀鲁边三军分区根据地—乐陵铁营洼进行大“扫荡”。2月3日,他带了一个手枪班到铁营洼视察工作,与敌人遭遇。在强敌面前,他指挥若定,当即组织军民分散转移,亲率手枪班应战。子弹打光,从敌人尸体上搜寻子弹再战,从拂晓激战至中午,为军民突围脱险赢得了时间。最后,寡不敌众,敌人蜂拥而上。他怒视敌人,大义凛然,用最后一粒子弹,壮烈殉国,时年31岁。

  1952年,迁葬于华北军区烈士陵园。

  才山:擅长军需品制造牺牲在遵化

  1911年出生,原名才治安,辽宁省黑山县人,先后在哈尔滨工大、北京大学读书。在校期间从事民族救亡工作。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十团参谋长、冀热辽军区副参谋长等职,尤其对冀东的军工事业有重要贡献。1945年7月4日在遵化县杨家峪战斗中壮烈牺牲。享年35岁。

  才山烈士体格很弱,常疾病缠身,但是他依旧废寝忘食的工作着,自他到冀东后,即着手对军队工作整顿,获得相当的成绩,尤其是对军需品制造保证军需品供应等方面有很大的贡献。

  1945年7月4日,才山同志奉命率部自丰滦迁到丰玉遵平原执行任务途中,在遵化县杨家峪被“伪满讨伐队”包围,虽经英勇奋战,但终因敌我力量悬殊很大,不能脱险,以身殉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是具有高度革命精神的好同志,为祖国做出了巨大贡献。

  郭陆顺:与马本斋并肩作战的政委30岁牺牲

  1912年出生,江西人早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参加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军排长、营指导员。1934年10月参加长征。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赴华北敌后抗日战场。

  1939年10月,任冀中回民支队政委,同司令员马本斋紧密合作,率部转战冀中平原。1942年5月1日,日伪军发动大“扫荡”。至6月4日,与马本斋率回民支队在献县阻击敌军,激战竟日,歼敌300余人。当日傍晚,于观察敌情时为敌流弹击中,光荣牺牲。时年30岁。

  孔庆同:吹响军号烧毁文件战斗到最后

  在华北军区烈士陵园里,一位八路军高级将领长眠于青松翠柏之中。他就是著名的抗日英雄、冀中八分区司令员孔庆同。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冀东抗日联军第一支队支队长,冀东抗日联军第四总队总队长。同年10月冀东抗日联军主力开赴平西后,率部留在冀东坚持抗日游击战争。1941年任冀中军区第八军分区副司令员。1942年5月在冀中反“扫荡”战斗中牺牲。

  战斗到最后,孔庆同一手叉腰,一手举起军号,吹起冲锋的号角,那嘹亮不息的号声,在大平原上回荡,体现着中华民族凛然不可侵犯的浩然正气!   

  敌人惊呆了,纷纷退步。日本指挥官气急败坏地大喊大叫:“快!夺下那把军号,抓活的!”当敌人像疯狗一样扑到土坎前面时,孔庆同拉响了第二颗手榴弹。他和他那把闪光的军号,与敌人同归于尽。

  战斗过后,白洋淀军民掩埋烈士遗体的时候,发现在孔庆同身旁的血泊里有一堆纸屑,那是他忍着剧痛,把身上携带的所有文件全部烧毁了。

  白乙化:令日寇闻名丧胆的“小白龙”

  1912年出生在辽阳县石谷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里。1928年,怀着武装救国的志愿,考入沈阳东北军教导队,后升入东北讲武堂步兵本科。为寻求真理,又考入北平中国大学。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回辽阳以教书为名,联络四方志士,组织抗日义勇军,转战于辽西、热北、锦西,连战连捷,白乙化为丰、滦、密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人,八路军第10团团长,传说在敌人的枪林弹雨里矫健飞腾,得绰号“小白龙”。1941年在战斗中壮烈牺牲。

  王溥:丛伪军营垒中起义的爱国将领

  《野火春风斗古城》主要人物的原型

  像英烈王溥就有着一段传奇经历,《野火春风斗古城》中描写的主要人物关敬陶从伪军营垒中起义的爱国壮举,就是以他的事迹为原型的。王溥原名王彦东,又名王英亚,1908年出生在辽宁省兴城县曹庄乡的一个地主家庭。他曾在东北军郭松龄办的军官教导班学习,后被送到东北讲武堂学习,毕业后任东北讲武堂教官。“九一八”事变后,王溥投奔马占山率领的东北军抗日部队,任马占山将军的少校副官。1932年,因为时局所迫,马占山为保存抗日实力而暂降日军。成为日伪军官的王溥,精神上很痛苦,感觉自己在助纣为虐,终日寝食难安。

  1938年初,王溥与八路军首次遭遇,八路军战士在战壕里喊得:“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的敌人是日本侵略者”给了他很大触动。王溥下达了不许开枪的命令,正是这一举动引起了八路军部队指挥员的注意。之后,聂荣臻派出晋察冀军区敌工部部长厉男(《野火春风斗古城》小说中主人公杨晓冬的原型)化装多次和王溥会面。经过6个多月的接触,最终王溥选择了武装起义,起义部队被授予“晋察冀军区抗日游击军”番号。   

  1940年的百团大战中,王溥牺牲了,年仅33岁,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聂荣臻给予了很高评价。解放后,王溥烈士的灵柩迁葬至华北军区烈士陵园。

  王先臣:百团大战中间建奇功 牺牲在赵县

  原名顺成。江西吉安人,1915年生。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10月随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入红军大学学习。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一二○师营教导员,随军赴山西抗日前线。

  1938年,该师组建特务团挺进冀中,任团政委。后所部与冀中民军合编为民众抗日自卫军,任该军一纵队政委。同年7月,率一纵队在武强县包围日伪军200余人,歼敌大半。10月,击溃3个县日伪军的再次围攻。同年底,一纵队改编为冀中警备旅一团,任团政委。

  1940年秋冬,在百团大战中,率部破坏石德铁路27次,合计里程26公里,粉碎了日军11月份通车的计划。与此同时,在敌“模范区”赵县豆腐庄歼敌300余人,缴枪200余支,获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和副总司令彭德怀表扬。1942年9月,任冀中六分区司令员。 1945年7月1日,率部攻打赵县前大章敌据点,并击溃赵县来援之敌。战斗中牺牲了。时年30岁。

责任编辑:熊胜科 最后更新:2015-06-18 16:49:16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华北军区烈士陵园

下一篇:华东革命烈士陵园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