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四点,从大理出发,沿滇缅公路,过保山几十公里后下高速,沿省道西行,翻越高黎贡山,就进入了腾越地界。
在 “蜀身毒道”行车,实在是提心吊胆,手心里捏着的一把汗湿透了曾经反复酝酿的心情。下高黎贡山的一段路,前面的一辆卡车开亮大灯慢慢行驶,将本来不宽的路面堵了个严实,只好尾随前进。本来想着深夜路况不熟,紧跟这辆大车会方便些,但却不时遇到险情。大卡车突然地拐弯或者刹车,让人往往措手不及。虽然用档位控制车速,但在陡峭颠簸处,可怜的小车子不时弹将起来,像一粒石子在路上蹦跳,当真要欲死欲活。
到达腾冲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十点多,面对陌生的城市和无边的黑夜,需要打起十二分精神辨别方向和路线,根本无暇顾及腾冲的容貌。直到看见青年旅馆的小端,悬着的心才落到实处。
小端的旅舍没有停车之所,按她的指点,停到临近的宾馆停车场,保安人员倒也不加追问,省掉了许多麻烦。
腾冲位于保山市西南部,横断山脉之南,西部与缅甸毗邻,是多民族聚居地,西南丝绸之路的要冲。西汉时称滇越,大理国中期设腾冲府,历代都派重兵驻守,明代还建造了石头城,称为“三宣门户,八关锁钥”。宋元以来,就是珠宝玉石的集散地,是一座“马邦驮来的城市”。腾冲县也是著名的侨乡、文化之邦和著名的翡翠城。
虽然贵为滇西著名的旅游之都,在旧历年的最后几天,如我这般尚在路上的旅人毕竟是少了。客栈里住客不多,小端热情的接待,让我紧张的心情慢慢松驰下来。其实,对于腾冲,我是神往已久,无论《徐霞客游记》,还是滇西抗战,都绕不过边城腾冲。前些时候,读孙春龙先生所著《异域1945》,看到许多普通民间人士为幸存的中国远征军老兵奔波呼吁,再也按捺不住。于是决定,利用春节假日,去探寻滇缅抗战最为壮烈的篇章。
当年,为了切断国际援华物资的唯一通道——滇缅公路,日本人从东南亚反抄中国大后方,企图攻占云南、威胁重庆。1942年5月,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失利,日寇铁蹄踏入滇西,腾冲沦陷。5月5日,中国军队及时炸毁了怒江惠通桥,才将沿滇缅公路进犯的日军阻击在怒江西岸,从此,两军在怒江两岸长期对峙。1944年5月,为策应中、英、印联军对缅北日军的反攻,重新打通滇缅公路,收复怒江以西失地,据守东岸的中国远征军发起了滇西反攻战役,以第二十集团军6个师的兵力进行光复腾冲的战役。
腾冲是滇西最坚固的城池,兼有来凤山作为屏障,两地互为依托。日军经过两年多的经营,在两地筑有坚固工事及堡垒群,准备了充足的粮弹。据统计,从1944年5月11日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强渡怒江至9月14日攻克腾冲城,历时127天,所历大小战役达40余次,毙敌6000余名,第二十集团军阵亡9168人。
冬日的清晨,街道略显清冷,两边的翡翠铺子尚没有开门,只有为数不多的早餐店门前冒着腾腾热气。离红房子最近的景观是叠水河瀑布,可以步行参观。叠水河瀑布是很难得的城市火山瀑布,虽然是旱季,水量不大,但远远就能听到瀑布的轰鸣。因为落差大,溅起的水雾弥散在林间谷地,似乎要沸腾起来。
从叠水河瀑布景区走出来,穿过一条街,步行几百米就看到了国殇墓园的大门。不晓得什么原因,突然感到莫名的紧张,对于一个普通游客来说,国殇墓园不过是旅程中的一个景点。然而,倘是纯粹怀着游山玩水的心情,来观瞻国殇墓园,实在有失庄重。因为国殇墓园是中华民族的一段历史,这里长眠着近万名中国远征军将士,是中国近代史上不可磨灭的一页。我不远千里、翻山涉水而来,就是想探寻那一段血与火的历史,看看当年焦土抗战的遗迹,缅怀当年为了抵御外来侵略而牺牲的人们。
国殇墓园于1945年7月7日落成,战地88亩,解放后,历经劫难,毁坏殆尽。文革时期,曾沦为“反动四旧”,遭到严重破坏,大量墓碑、墓穴被捣毁,之后成为五七干校读书班和腾冲县党校办公场所。现今所见系1985年重新修建。虽然当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有布告警示,不得移作别用:“……自敌人侵占东北,渐以迄东南各省,继复侵扰滇边,冀图打通滇缅线之交通,以遂其囊括之野心。赖我将士忠勇,与敌周旋,前仆后继,遂克腾冲,恢复滇缅国际路线,促成伟大之胜利。丰功伟绩,薄海同钦。兹建此墓园,永垂矜式。除按此举行祀典及随时开放任人瞻仰外,不得擅自驻兵及移作别用,以示爱护、尊崇之意,倘有干犯例禁,定即严惩不贷。”
岁月轮回,山河易主,“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蒋委员长自顾不暇,又如何能够念及滇西的一座墓园?然而,不幸中也有万幸,国殇墓园毕竟是全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国军抗战纪念馆。这要归功于腾冲军民在抗战中用血肉筑成的感情,因为腾冲人民见证了当年最为惨烈的一页,他们深知克复腾冲时中国军队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所以,以后的岁月里,腾冲老百姓千方百计保护烈士的埋骨之所,才使我们能够看到现在的国殇墓园。
墓园门楼正中刻有蓝色繁体的“国殇墓园”,系辛亥革命元老、腾冲爱国人士李根源先生取屈原《国殇》之篇名以题,周围是传统陵园风格的水墨画,八字形大门两边有“入云龙”和“下山虎”国画。一侧门柱挂有“滇西抗战纪念馆”的牌子,门前立着几块“不准泊车”、“服务承诺”、“游客须知”之类的牌子。
早上九点,游人尚不算多,暖暖的阳光斜射下来,打在古式的门楼上,使国殇墓园显得清幽寂静,肃穆整洁。虽然不算高大雄伟,但联想到曾经的遭遇,现今的重建维护,多少让人感觉到一些温暖。
墓园免票,进门有腾冲特有的火山石铺就的甬道直达忠烈祠。两侧绿草如茵,四周松柏苍翠,微风和煦,林木掩映,庇护着这里的英灵。忠烈祠左右两边,是新建的具有民族风格的腾冲抗战纪念馆。馆前草地上有雕塑群,系当年腾冲抗战人物故事,如史迪威与陈纳德、李根源、修筑滇缅公路、救治伤员、打击日寇、小战士等等。一座雕像就是一段历史,似乎正在无声地诉说当年血与火的岁月。门口墙角有土堆,附生杂草,着水泥箍,旁竖木牌,李根源书“倭冢”二字于其上,下面是在克复腾冲战役中丧生的三具日军守城将官尸体。战后几十年,日本人到处寻找当年毙命的侵略者尸骸。据说,在缅甸及东南亚各地,日本利用各种手段为其战死军人树碑立塔。而中国在这方面所做之事让人嘘唏不已,即使国殇墓园,也难以保全,近万墓碑,现仅拓出3346块姓名完整者,其余亡灵都成了孤魂野鬼,更不必说远赴海外寻找遗骨云云。
徘徊在国殇墓园里,总有一些不平凡的事迹让人感动。在“饿死不吃军粮”雕塑前,我久久伫立,那种激荡直如钱江潮水,汹涌澎湃。一位腾冲小脚妇女无力地倒在口袋上,已经死去,胳膊仍然紧紧护住军粮。碑文里写,该女翻山越岭护送军粮,因为缺衣少食,饿死途中,而袋中军粮颗粒未少。我不知道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着她,宁可饿死也不愿动用一粒军粮,却明白正是因为滇西军民的这种精神,才使持续42天的腾冲攻城战役取得全面胜利。
如果说这还不够,再请看“雷打树下”,一位满清遗老装束的古稀之人,背靠松树席地而坐,双目愤怒地望着远方。他叫寸大进,前清腾越守备,当时已88岁高龄,面对日寇入侵,深恨自己无力杀贼,又不愿做亡国奴,忧愤交加,于落倚坪一棵老松树下绝食七天七夜而亡,死不瞑目,这又是什么样的民族气节啊?其子寸性奇,率部在中条山与日寇血战,因寡不敌众,自杀殉国,系抗日战争时期我方阵亡高级将领之一。忠臣良将,满门英烈,彪炳千古,实为华夏民族之楷模!值得一提的是,南岳衡山忠烈祠,亦为寸性奇将军树立纪念碑。解放后,寸性奇将军被追认为抗日烈士,遗骨从山西迁葬到腾冲国殇墓园。
沿长长的甬道向前,见忠烈祠正前方的土墙上有蒋介石亲自题写李根源手书的“碧血千秋”四字,威严端正,庄重肃穆。从两侧石级上去,是重檐歇山式建筑风格的忠烈祠,中悬大书法家、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所题“忠烈祠”,上檐有蒋介石所题“河岳英灵”匾额。祠内外立柱悬挂何应钦及远征军二十集团军军、师将领的题联,回廊有蒋介石签署的保护国殇墓园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布告”、二十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所题“腾冲县忠烈祠碑”、 李根源之“告滇西父老书”、张问德之“答田岛书”、腾冲县国殇墓园修复委员会所立“国殇之歌”等碑刻。祠内正面为孙中山像及遗嘱,两侧墙体嵌阵亡将士题名碑石,共9618人。
忠烈祠里面摆满了来自各地的花圈和挽联,有游人大声朗读时任腾冲县县长张问德的“答田岛书”:“……阁下既欲解除腾冲人民之痛苦,仅有请阁下及其同僚全部返东京,苟腾冲仍为阁下及其同僚所盘踞,所有罪行依然继续发生,余仅能竭其精力以尽责任,他日由于道德及正义之压力,将使阁下及其同僚终有一日屈服于我腾冲人民之前。故余关切于阁下及其同僚即将到来之悲惨末日命运,敢要求阁下作缜密之长思。”该书一出,轰动朝野,时任军政部部长的陈诚代蒋介石召见张问德,称他为“全国沦陷区500个县县长的人杰楷模,不愧为富有正气的读书人”,蒋介石则亲笔题赠“有气节之读书人也”匾额。腾冲光复,张问德却挂冠而去。解放后,曾任德宏州政协委员,1957年病逝,德宏州政协题旌“忠恤千秋”,“抗日县长”算是得以善终。
再往后面就是小团坡,其实,只是一座31米高的圆锥形山包。山脚左侧有滇缅抗战盟军阵亡将士纪念碑19块,正中是于右任手书“天地正气”石刻,右侧依次有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抗日阵亡将士墓(2名少将、4名中校、14名少校)、寸性奇将军墓、英烈碑之王树荣和李生芬纪念碑、李根源题诗等碑刻。
身边走过一个旅游团,多是颤微微的老人,有几个人将手中的花束摆在小团坡的小石碑前,然后恭恭敬敬鞠躬。他们含混不清的口音,猜测不出来自何方。但是,他们有一个讲中文的女导游,口若悬河,妙语连珠,我便混夹其间,蹭听讲解。慢慢地,终于知道,他们是来自马来西亚的老华侨。
拾级而上达山顶,可见10米高的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克服腾冲阵亡将士纪念塔,如一把利剑,直插云霄。塔名系陆军上将二十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所题,塔基正面刻有蒋介石题李根源书的“民族英雄”四个蓝色大字,背侧面是腾冲抗战纪要铭文。以塔为中心,辐射状地将小团坡划成六等分,每等分代表一个师,布满密集整齐的小石碑,按军阶大小自上而下排列,碑文简单到只刻阵亡将士的姓名和军衔,碑下埋葬骨灰罐。整个烈士冢共立墓碑3346块,其中包括战死的援华美军人员。
从高处看,国殇墓园西南窄东北宽,如同一个巨钟,小团坡是“钟钮”,月台周围是“钟口”,寓“警钟长鸣”,告诫后人勿忘国耻。主体建筑——大门、甬道、忠烈祠、小团坡烈士墓、纪念塔都座落在一条中轴线上,依次递进,逐层升高,格局与南京中山陵相似。
阳光从周围茂盛的树荫里洒落下来,打在山坡的小墓碑上,在光影明暗变化里,让人顿起苍凉悲壮之意。整齐排列的墓碑似乎等待命令的士兵,六十多年前,他们还是血气方刚的猛士,在光复腾冲的战役中,永远躺在了这里。可是,半个世纪以来,因为党派之争,这些为国捐躯的英雄没能得到应有的荣誉,一度被人遗忘。甚至在特定时期,被有意掩盖。如今,当年滇缅抗战的幸存者,已步入耄耋之年,他们的遭际尤其令人扼腕。滇西抗战是中华民族抵御外来侵略不可或缺的篇章,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容抹杀他们的功绩,不能遗忘这段历史,更没有权利掩饰真相、颠倒黑白。他们理应名垂青史,得到国人的尊崇和纪念。
虽然我们对中国远征军抗战遗迹的保护未臻完善,但毕竟行动起来,多少算是对历史有了一些补偿,对后人有所交待。我曾去过衡山的忠烈祠,整体建筑保存完好,修葺一新。幸运的是,社会的良心终有发现的时候,民间正义之士开始积极行动,以弥补历史对中国远征军的不公正待遇。2009年底,《瞭望东方周刊》的记者孙春龙先生,组织流落在缅甸的中国远征军老兵回国寻亲,实为至善也。和顺古镇的滇缅抗战博物馆,也是民间收藏家段生馗先生个人出资所建。还有更多的民间团体和个人,一直为尚在人间的远征军老兵排忧解难,政府也不再遮遮掩掩,能够直面那一段历史,对远征军中国民族所做的贡献予以承认。
老华侨们在导游的招呼声中慢慢离开了国殇墓园。微风吹来,木叶萧萧,怀着难以名状的心情步入国殇墓园陈列馆,馆内陈列照片百余幅,实物数十件。在这里,可以了解“极边第一城”腾冲的历史沿革和滇缅抗战全过程。展厅最后,是二十集团军霍揆彰总司令向蒋介石报告战况的电文:“……经激战,我各部伤亡5000余名;毙日军藏重康美大佐联队长以下50余员军官,士兵3000余名。”
当地人说,在高黎贡山、怒江和腾冲的旧战场,至今偶尔还能听到杀伐呐喊之声。
突然记得于右任先生爱国诗篇《望大陆》中的句子,“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春梦秋云,万象更新,杜鹃红兮茶有香,古柏翠兮松有声,愿长眠于此的英灵得到永生。恍然间,仿佛听到屈原低沉的声音:“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英烈千古!
傍晚,腾冲北海湿地的阳光
在腾冲北海湿地划船
高黎贡山母亲像
国殇墓园正门
饿死不食军粮雕塑
陈纳德和史迪威
雷打树下,古稀之年的前清守备绝食而亡
忠烈祠
张问德《答田岛书》
李根源《告滇西父老书》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布告》
盟军纪念碑
腾冲抗战纪念碑
小团坡上的阵亡烈士墓碑
小团坡于佑任所书“天地正气”
责任编辑:黄秀云 最后更新:2015-10-09 11:30:26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下一篇:红色阳泉——百团大战纪念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