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纪念馆的电被掐了,许多遗骨由于年代久远已经虫蛀风化。只有一位在这里工作了40年的张凤岭老人,依然在看管着这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他一人身兼多职,既是馆长、更夫、解说员,又是管理员。
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虎石沟“万人坑”,如今因无钱维护,正处于被风蚀的窘境。
“万人坑”今非昔比
近日,记者来到距大石桥市区10多公里的虎石沟“万人坑”。
68岁的张凤岭老人推开锈迹斑斑的大门,历经风雨侵蚀的大方碑“铁证”赫然立在眼前,从角落里丛生的杂草可以看出这里好久没有人来了。从展览馆外貌可以看出,这里已是年久失修,木制的门窗已看不出原来涂在表面的油漆。走进馆内,一具具白骨诉说着那段饱含屈辱的历史。
张凤岭说,“万人坑”总面积5000多平方米,深达18米左右。现在的“万人坑”展览馆只是坑的一个边缘,挖掘面积为140平方米。
据老人讲,在1965年至1968年之间,到这里参观的人络绎不绝,高峰期每天要接纳两三万人。当时展览布置得丰富多彩,声光电特技效果也好:像日寇的狼狗会狂吠,沙盘上的小火车会转圈跑,没死就被扔进“万人坑”的“矿工”会向外爬等等,形象逼真。如今,这个纪念馆连电都被掐断了,许多遗骨由于年代久远已经虫蛀风化。目前每年参观人数只有两三千人。“现在这里已经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张凤岭老人无奈地说。
他说,现在“万人坑”内每逢下雨天就渗水,迫不得已他只好架上水泵,坐在门槛上往外抽,一干就是半宿。其中,最严重的就是1994年和1995年的两次台风,坑内淹了3米多深。由于雨水的冲刷,现在“万人坑”的墙基有一部分已露了出来。张凤岭指着屋顶说,现在遇到下雨天房子就漏水,一些骸骨已经风化成泥土了。
老馆长7年独守“万人坑”
1997年,张凤岭老人退休,他本可以在家安度晚年,享受天伦之乐,但老人心里对展览馆充满了感情。在展览馆门口一个简陋的小平房内,老人一住就是7年。
去年,老人得了脑血栓后,不得不回到家中居住。在这7年间,老人每天早晨吃完饭后,第一件事就是到馆内看看,每次收拾灰尘,老人就要用上将近2个小时的时间。
老人每个月的养老金为623元,但每年他都要花上2000多元去维护管里的设施。据了解,类似这样的展览馆,每年正常的开销需要10万元左右,但自从1998年大石桥耐火材料厂倒闭后,馆上就没有得到一分钱。
“万人坑”将重新整修
“最近有好消息了,前些日子大石桥市的领导来这视察了,当时就决定投资重修。”昨日,张凤岭老人看到了希望。原来,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指示,大石桥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于6月28日到“万人坑”展览馆视察,决定投资重修。
目前,“万人坑”展览馆的“翻新”工作已经开始。
辽宁境内较大的经考证的“万人坑”共有34处,当年埋葬的遇难同胞至少有60万人。这些“万人坑”大多分布在抚顺、本溪、阜新、北票、大石桥等地矿山。近年来,大多数“万人坑”遗址处于无人过问、无钱维护、无人看护的窘境。由于年久失修,馆舍破败,文物流失,白骨毁坏,许多“万人坑”都濒临湮灭危险。
责任编辑:何青龙 最后更新:2016-05-26 09:34:38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