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腾冲抗战胜利七十三周年,同时又是腾冲国殇墓园建园七十一周年。七十四年前的1944年九月十四日,盘踞在腾冲这块土地上时达两年零四个月的日本侵略军被中国远征军彻底消灭了,但它留给腾冲人民不可磨灭的记忆里却充满足了亡国亡家的痛苦与辛酸;被侵略军杀戮、抢掠、奴役的幕幕劫难;九千阵亡将士的生命和鲜血;军民视死如归的苦战奋斗以及全歼侵略者的狂欢和喜悦······等等,将永远铭刻在腾冲人民的心中。
为了纪念和记载这段苦难与辉煌并存的了历史,让死难者同胞的尸骨和英灵有一个祥和的归宿,腾冲县种族各界人民及有识之士向当时的国民政府力谏在腾冲这块洒满鲜血的土地上建一座烈士陵园并及时得到获准。经多方论证,园址选在来凤山西麓的叠水河畔。工程始于是年初冬,落成于次年仲夏。陵园总占地约80亩,其设计以中山陵为范。主体工程有“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攻克腾冲阵亡将士纪念塔”、“小团坡烈士墓冢”、“忠烈祠”及“国殇墓园”大门等。园内有时任国家元首、国民党要员,以及远征军高级将领的题词匾联等。境内青松翠柏、绿竹成荫,其环境典雅肃穆幽静,曾有一首颂歌写道“来凤山下万人冢,叠水河畔墓千碑;谁家儿郎留此地?征战南疆未回归······”
是的,这些阵亡将士这了国家和民族的存亡他们的英灵被永远地留在了级边腾冲,有情有义的腾冲人民修这座烈士陵园就为了给他们又一个“家”,有一个享受香火和祭奠的“家”。
一九四五年七月七日是国殇墓园落成的日子,我有幸参加了这个史无前例的万人庆典大会,所有与会人员的胸前都佩戴了一朵小白花,复杂的心态里有沉痛、有悲愤、有豪情、有喜悦,让人难以表达。会场井然有序,人虽众而无声。虽说是万人庆典大会,其实何止万人?每一个有爱国爱乡的腾冲人都与中国远征军结下了生死之缘,人人都要争取到会以表达对死者的追思。因此,除主场而外,周边民房屋顶墙垣巨石与大树枝上都站满了人,特别是来凤山靠墓园一侧的偏坡上都挤满了人群。再者,腾冲人有一个民俗,对死于外乡的亲人要进行招魂,不能让其落为孤魂野鬼,而死于抗日战场的远征军将士,就是腾冲人民的亲人,要把他们的英魂接进国殇墓园,使他们有个“家”,有个享受汤饭的“家”。于是,墓园落成这天,沿大街主街道,大路主干道两旁,人们自觉地摆有“路祭”,以迎接远征军阵亡将士的英灵顺利归建。据说这“路祭”一直延伸到远乡,特别是高黎贡山脚更为隆重,因为在高黎贡山与日军血战而牺牲的将士不在少数,绝不能让他们常年在高寒野箐里忍饥挨饿,这是人们的心愿,这样算起来,此次大会是全民的大会,民心的大会,何止是万人呢?最令人震撼的是,当会议主持人宣布向烈士默哀五分钟时,曾有人抑制不住内心的悲愤而放声大嚎起来,这嚎声像一道道点燃的引线爆炸开来,整个会场嚎声雷动,这嚎声迅速波及到周边人群周边山峦,沿街道传播到全城,传播到全县,人们高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华人民万岁!远征军万岁!”此时此刻,腾冲的上空充满了一股正气,正像中国宋代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在狱中所写的《正气歌》那样“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这不就是文天祥所指的“浩然正气”吗?这种浩然正气,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战胜一切邪恶势力的根本所在,是中华民族从此由弱变强的力量源泉。此情此景,对于一个少年时代的我,是一次极为可贵的精神洗礼,虽然时过七十多个年头,回想起来,却仍然激动不已,在我身上注入和正能量,一生受用不尽。
国殇墓园的落成,满足了腾冲人民的心愿,让九千阵亡将士的英灵有了归宿,为光辉的腾冲抗战史竖立起了一座雄伟的坐标,为腾冲的子孙后代铸造了一所爱国主义的大课堂,每的清明节和立冬节,前往墓园祭奠者络绎不绝。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腾冲和平解放,时任腾冲县解放委员会主任的寸树声先生,在接管工作中,特别对国殇墓园发布了禁令:对抗战纪念陵园要加以保护,任何单位和团体不得侵占,并责成民政部门派专人作封闭式管理,虽经历解放初期的各种社会变革和政治运动,人们并未触及墓园的一草一木,有幸度过了它的二十个春天,直至文化大革命中期的1969年,居然被一群穿军装的造反派用炸药对纪念塔实施了爆破,然后用大锤将数以万计的烈士墓碑全部砸断,更有甚者将碑脚的骨灰罐掘出砸在地上,烈士的遗骨漫坡该是,真让人心寒,惨不忍睹。这正是日本人想做而无法做到的事而让我们做到了,这叫什么“革命”?简直是反人民、反民族、反国家的罪恶行径,是不可饶恕的。一切有良知的中国人,特别是腾冲人民对眼前的一切无不痛心疾首,怒不可遏。其实,在那个是非不明黑白颠倒的混乱时期,又有谁敢出来主张正义呢?之后不久被“砸烂”了的国殇墓园又被党校入驻,并在境内分别建盖了办公大楼,教学大楼和学员生活管理区等,原有的“忠烈祠”被改造为党校小礼堂,如此一晃就是十几年之久,虽经过如此漫长的时段,但在人们记忆里,那里不叫“党校”而是“国殇墓园”。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冰封的历史逐步被时代的阳光所熔化,党内外政治生活逐步走上正常的轨道,若干历史问题一一作出了正确的结论,实事求是的党风像春风一样唤醒了边陲大地,人们开始用正确的思维去判断混淆多年的是是非非,陈封多年的心愿被一一提到社会舆论中来,特别是国殇墓园的恢复一时成了腾冲人民的议论中心,从一九八二年至一九八四年的三年间,腾冲县政协委员暨社会各界人士就国殇墓园的恢复问题,连续三年提出提案和议案,县委政府对此也非常重视,虽多次召开会议,但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涉及的主要问题是学校的搬迁问题。党校不迁出,墓园则无法恢复,而党校毕竟已入驻达十年之久,境内有多幢建筑难以迁移。除去客观困难外,主观上也存在着一些认识问题,党校的少数员工有抵触情绪,甚至向县委领导发难道:“共产党的党校重要还是国民党的墓园重要?”其实,这两个不同性质的事物根本不能相提并论,只有作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史观和事实求是的思想方法才能正确地看待事物和处理问题。
1984年秋,中共腾冲县委对修复国殇墓园正式作出了决议并行文全县。其主要内容有:一、县委党校迁往范家坡广场,由县财政拨给搬迁经费。二、组成国殇墓园修复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傅宗明任组长,刘春明、沈大权任副组长,下设工程管理办公室,由刘春明任主任,段应邦、番启瑞为工作人员;三、修复的基本原则是“原样修复”;四、工程主管局为城市建设局;五、修复经费由县财政拨给一定资金。
根据县委的指示精神,我们从1984年11月全面投入修复程序。主要抓了清理现场、查阅历史资料、确立工程项目、编制工程预算,按计划采购各种规格和原料、调集能工巧匠、制订施工方案等,做到井然有序。在施工进程中,主要碰到了以下三大难题:
第一个难题:要原样修复,首当其冲的是烈士纪念塔。此塔原为石材结构,其塔身为四块整石结构而成,决不能用水泥来预制,要原样修复就必须找到400mx100mx20m的四块巨形毛料方可恢复原貌,为了找到此种大规格石料我们跑遍全县的山山水水和所有的石场,都无法找到如此规格的料子,大家心急如焚。最后我们找来几位曾参加过国殇墓园工程的老石匠进行座谈,他们提供了原塔大料的来路是小山脚老石场。经深入 古老的采石洞深处,终于找到了一港巨石可取,最终花了很大力量才艰辛地取到这四块料子。但又如何将它运到小团坡山顶,又是一个极大的困难,每块重达三吨的毛料,要抬上,九十度的小团坡,人工是无法实施的。经多方讨论研究,最后采用吊葫芦安装在山顶,用钢索牵引法一分一分地往上滑动,工人们日以继夜地操作,拉链的响声整整响了两个星期,四块石材终于完整无损地拉到坡顶,保证了纪念塔工程的顺利进行。
第二在难题一九千多阵亡将士的名字问题。因小团坡烈士冢和忠烈祠的烈士名录碑均被毁,要原样修复就必须找到阵亡将士们的名字,否则,何以言修复?经查阅资料和敌伪档案,均无记载,怎么办呢?唯一的办法就是寻找原来的残碑断石,于是,我们发动周边群众帮助寻找园内园外的残碑断石并接起来,把镶嵌在墙体、石脚、路心、走檐、灶面、花台乃到防空洞里等等的墓碑石板汇集起来,采用腾冲宣纸打成托片,然后将烈士的番号、职务和名字一一记录下来,有的名字破损不全,有的字迹风化,无法恢复完整,经过这番细微的工作,最终找到三千多个烈士的名字,仅占总数的三分之一,成为腾冲抗战史的一大遗憾。
第三难题是国殇墓园的时代标志问题。要原样修复就必须将国殇墓园原来的时代标志原样的恢复其原貌,既不可缺少也不可取代。那么,国殇墓园原有的时代标志是什么呢?那就是抗战时期的国徽国旗和党旗,特别在忠烈祠的正面就悬挂有孙中山遗像和国民党的国旗和党旗。按照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附合实际地恢复并不见为奇,但由于长期国内战争的历史原因,人们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历史积怨,加之文革期间的极左思潮尚未彻底肃清,如果原样恢复,势必会引起争议乃至带来政治风险。为了避免祸及自身,有的同志提出,将此事写个专题报告给县委,由县委做决策为妥。但我认为,既然县委要我们来承办这件事,就得有点担当精神,不能把矛盾上交,何况县委早已确定了“原样修复”的原则,我们不应该犹疑和动摇,即使有点风险和不同议论也无所畏惧,要相信党,相信人民,真理是经得起推敲的。
1985年春节前夕,国殇墓园的主体工程,除小团坡烈士冢因资金问题尚无法实施,纪念塔、忠烈祠和墓园大门已基本复修完善,为了及时回馈社会,我们邀请了县直机关和社会各界人士前来参加现场评议和验收会议。与会人员参观后,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赞扬。我们深信国殇墓园的修复工作是实事求是的,是符合县委的文件精神的。
但之后不久,地、县两级的主要领导均先后到墓园视察,并先后找我座谈,谈话中,我隐隐约约听出了一些言外之意,我明白有些领导是在担心政治风险问题。可以看出,在国殇墓园的修复上,一些领导思想上有压力,在当时,毕竟墓园内是有着非常敏感的政治色彩的,解放几十年的中国大陆上,居然在这里出现国民党的旗帜,何以了得?如果上级党委乃至中央通不过,这一重大的政治责任谁来担当?这就是造成领导压力之所在。但我们在这个问题上也是深思熟虑的,我们深信党中央、深信各级党委会做出正确的判断的,我们不可能将全国抗战和我党我军的抗战史溶入一个小小战区的烈士陵园,更不能用当今的国家标志去取代抗战时期的国家标志。历史是严肃的,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歪曲,只要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我们就可以做到心地坦然,无所畏惧。
一九八五年春节过后不久的一天清晨,墓园内来了许多公安人员,说是领导要来参观,要我们做好准备。之后不久,中组部、中宣部的领导在省、地、县领导的陪同下进入墓园视察,中央的领导在视察中对墓园的修复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们对县上的领导说:“你们腾冲县委,高瞻远瞩,为党和国家做了一件大好事!腾冲国殇墓园的修复对党和国家的民族统一战线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我们共产党是历史唯物主义者,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的事业将取得更大的发展”。事后不久,县委对国殇墓园极为关注,相应成立了墓园管理机构,拨款续修完善了小团坡烈士冢工程,增设了腾冲抗战实物和图片展览,人们前来瞻仰者络绎不绝,1987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将国殇墓园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在国殇墓园建立滇西抗战纪念馆,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国殇墓园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云南省政府将国殇墓园公布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殇墓园终于凤凰涅槃,得于重生。
责任编辑:文小铃 最后更新:2018-11-09 11:22:4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