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左为甲午海战中国“致远”舰撞击日本“吉野”舰场景 图右为邓世昌 (图片来自网络)
李鸿章言:“中国身处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遭遇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有鉴于此,清同治五年(1866年)由闽浙总督左宗棠奏请,后由前江西巡抚沈葆桢总司其事,初名“求是学艺局”,当年12月23日,对外招生,共105名,严复以第一名被录取。1867年1月6日开学,初定学制5年。同年6月6日,求艺局迁马尾新校舍分为前、后学堂,前者培育造船人才,后者培育驾驶(海军干部)人才,至民国前,前、后学堂共毕业学生629名,清末创建的福建水师和北洋水师,其基干大多数毕业于此。
资料图片
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后,归海军部直辖,于1913年将“前学堂”改为“福州海军制造学校”,“后学堂”改为“福州海军学校”,1926年,“福州海军制造学校”合并于“福州海军学校”,又将1918年设立的“福州海军飞潜学校”并入“福州海军学校”,改名“马尾海军学校”。
资料图片
从1866开办起到1946年,始建海军到抗战的80年里,先后培养了航海、轮机、造船、潜艇、飞机制造、枪炮、水鱼雷火药制造、电工、无线电、雷达、通信器材制造、天文、气象、海道测量、炼钢、铸造、汽车、营建工程、外交、国际法、海上公法、以及政治经济等专业人才:如萨镇冰、严复、詹天佑、刘步蟾、叶祖圭、黄钟英、程璧光、邓世昌等等,对近代、当代中国海军的产生与发展,都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资料图片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利用海上军事力量的优势,在中国沿海及长江沿岸进行水域作战,当时中国海军官员共2.5万人左右,仅为日本海军12.7万人的六分之一。
资料图片
为防止敌机空袭,1938年,海军学校迁至福州鼓山涌泉寺,后马尾校舍被日军炸毁,1938年6月,迁到湖南湘潭,10月下旬迁至贵州桐梓县城,史称“桐梓海军学校”,后海军部迁到重庆山洞,海军军官学校,海军修械所,海军弹药库同时迁到重庆木洞中坝,人称中坝海军学校。
资料图片
当时抗战正处激烈阶段,许多有志青年想参加抗战,就前往重庆,参加海军招募考试,选拔在重庆沙坪坝区的山洞海军总司令部举行。当时总司令是陈绍宽少将,亲自面试每个学生,年龄14——15岁,身家清白、体态端正健康。录取之考生向海军总部报到,换着军服,安顿于重庆山洞之云龙宾馆(山洞云龙饭店,这宾馆在当时属于高级宾馆,很多政要在此举行婚宴,距离海军司令部300米左右,曾经的海军部训练场旁边,现在的山洞派出所附近,2017年填埋之前是一个大池塘,现已无存)
资料图片
图为抗战时期海军部训练基地旧址 (赵爽摄于2018年2月6日)
第二天海军司令部用卡车把录取的学生送到桐梓,头一天宿綦江,第二天就到桐梓海校,这是当地豪绅金家祠堂前部的一座三层小楼房(金家楼)砖木结构,中间是正屋,两边加耳楼。这里集中着校部办公室、校长和教职官佐卧室、学生教室、宿舍、学校仓库和操场。随着学生人数逐年增多(1945年有6个班200余人)校方征得地方同意,把右邻之城隍庙前殿及两庑加建、改建两层楼。旁边的空地也扩充为学校的教室、餐厅和大操场。
图为桐梓海军学校现状 (李媛媛摄于2017年8月)
图书馆大楼悬挂四个大字“雪甲午耻”,通往餐厅的墙上有“明耻教战”,另外还有“志海图强”、“国防第一线要在敌人的海岸”,还有“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等标语。
图为桐梓海军学校旧址 (资料图片)
在“军政部电雷学校”、“黄埔海军学校”和“青岛海军学校”分别于1938年、1939年和1940年停办以后,仍然对“马尾海军学校”予以相当重视,在极其苦难的条件下坚持办学。学校设施很简陋,只有少量航海和测算一起。晚上自修时,都在一盏小桐油灯下,做作业。课本有时不能及时到,就边抄边学习,军服破了就凭学校发给每人的针线包,自己缝补。由于学校操场有限,就到桐梓体育场锻炼。游泳乃海军官兵必备之技能,桐梓不滨海,亦无游泳池可用,但仍在城东之溱水河中实施训练。基本上能游五百码为及格,五千码为满分,超过五千码者另有奖励。
资料图片
学员们比赛越野跑,会从学校跑到天门洞41兵工厂门口。
图为桐梓天门洞41兵工厂 (李媛媛摄于2017年8月)
学校很严格,合格的毕业后上军舰实习,优秀的选送到英国军舰实习,未能毕业的就退学回家。
学生们经常撰写抗战文章,散见重庆各大报,比如《天文台》、《军事与政治》杂志。
“1941年6月,海军第七第八届航海练生学习舰课完毕,6月4日开始考试,派本部科长汪肇元,前往重庆巴县木洞镇(现为重庆市巴南区木洞镇)监考,14日考竣。”后旋饬练习生等着木洞镇江边小山上的一小庙“续习枪炮”。教官为前队长吕叔奋,他在英国专修枪炮,另一教官为王衍锬,教军用化学。庙位于山上,傍有一大山洞为最好的防空洞。
图为重庆木洞中坝 (李媛媛摄于2017年5月20日)
这段资料中提到的木洞中坝位于重庆郊区,距离重庆市区大约40公里左右,是一座长江上的岛屿。
图为长江边的重庆市巴南区木洞镇 (重庆市文物保护志愿者摄于2017年5月20日)
木洞海军修械所迁至木洞镇,有许多兵器,可供教学之用,遇到空袭,对学习也没有影响。据当地人说,当年靠内河处有三间生活用房,厨房、饭厅、澡堂,有教室四间,其余是办公用房和学员宿舍,还有海军标志。1960年后为小学。
图为重庆木洞中坝海军修械所档案库旧址 (杨斌摄于2017年5月20日)
图为重庆木洞中坝海军修械所档案库旧址遗存 (李媛媛摄于2017年5月20日)
海军第二弹药库在海军校一墙之隔的宏观庙。笔者去考察的时候,这里是一片农田,有显著寺庙特征的两座石狮子有明显炸痕。原来,当时的海军弹药库就在宏观庙,当时保存有大量武器弹药,主要是鱼雷和炮弹还有各种枪支。1947年6月,海军弹药库突然发生大爆炸,幸无人员伤亡,宏观庙爆炸燃烧后变为一片废墟,如今只有两头寺庙的大石狮遗存。
图为重庆木洞中坝海军第二弹药库旧址宏观庙 (李媛媛摄于2017年5月20日)
海军修械所位于离宏观庙500米处的万寿宫,海军修械所专门修复武器弹药,特别是鱼雷和大炮,然后从万寿宫下殿下河运走。据《巴县文化志》载:“万寿宫,在木洞镇中坝村,始建于明朝中晚期”,后在万寿宫金檩上取得字据,证明万寿宫为明天顺年间的建筑。根据建筑的斗栱形制,布局结构和用材的形制,确系明代建筑,并保持元代晚期、明代早期建筑风格。
图为木洞中坝明代万寿宫下殿现状 (杨斌摄于2017年5月20日)
海军修械所档案库位于木洞镇前进路56号沈家碉楼,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建筑面积900平方米。该碉楼建于1938年,是木洞桐油商人蔡恩荣的私家建筑。1942年国民政府海军修械所租用,用作存放文书、档案。1946年档案资料搬走,蔡家碉楼卖给了沈炳轩,又名沈家碉楼。
图为重庆木洞镇上海军修械所档案库旧址现状 (李媛媛摄于2017年5月20日)
1938年到1946年,在木洞中坝海军学校旁边的观音阁前面的江面上停靠着“楚观”号军舰,在木洞河街八洞桥江面停靠着“楚同”号军舰,两艘军舰相距800米,互为犄角,都以双锚固定,以此扼守长江上重庆的最后一个要塞,保卫战时首都,同时负责报警,只要日本飞机出现,立即拉响劲爆,同时供学校学员上舰实习。
图为图为(木洞中坝观音阁遗址)“楚观”舰停靠处 (李媛媛摄于2017年5月20日)
图为(木洞八洞桥普慈岩)“楚同”舰停靠处 (李媛媛摄于2017年5月20日)
时任民国海军部长的陈绍宽多次到中坝。
陈绍宽(1889年——1969年)曾任民国海军部长,海军总司令,立功北伐,指挥江阴海战,曾在一战结束后,在英国担任两年海军武官,获得过英国女王颁发的欧战纪念勋章,后回到祖国,提出了建设强大海军的计划和建造第一艘航空母舰的计划,是中国近代海军的奠基人和近代航母事业的先驱者之一。
图为陈绍宽 (资料图片)
1944年,盟军在太平洋上节节胜利,日军海上交通日益受阻,为保证与南洋的补给,在我国发动一次打通“大陆交通线”的战役,一度进犯到贵州独山。
图为重庆沙坪坝山洞海军总部旧址现状 (李媛媛摄于2017年3月26日)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海军总司令部由重庆山洞迁回南京。
图为重庆沙坪坝山洞海军总部旧址现状 (李媛媛摄于2017年3月26日)
1945年底,陈绍宽部长被罢官,海军总部由军政部海军处接管,任命陆军出身的桂永清为海军代总司令。
资料图片
抗战胜利,政府各单位纷纷复员南京,海军学校奉命东迁,1947年1月,海军学校自重庆山洞迁往青岛,乘卡车经川湘公路,沿綦江、彭水、黔江、永缓、沅陵、常德,抵临资口搭船越洞庭湖至岳阳,宰换船至汉口,由汉口乘长兴轮至南京。在南京停留数日后,前往青岛,与当时在上海所成立的海军军官学校合并,校址设在青岛。
因抗战内迁的桐梓海军校、木洞海军修械所,海军修械所档案库资料和“楚观”、“楚同”两艘军舰相继撤回。
图为海军学校迁移示意图 (资料图片)
海军学校师生小记:
校长高宪申1937年3月27日调任“平海”巡洋舰舰长,率舰保卫江阴封锁线,8月参加江阴海空战,在12月9日抗击日寇飞机的狂轰滥炸中,身负重伤。
训育主任邓兆祥中校赴英国接舰后又率舰起义,后提升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司令员,全国政协副主席。
教官刘荣霖为大连海运学院系主任。
1945年2月,曾在桐梓海校担任第二任训导主任,在学员中留下极好口碑的邓兆祥,率领“重庆号”巡洋舰官兵宣布起义,脱离国民党政府。
1949年4月,曾在桐梓海校担任“葆桢队”队长的林遵率领30余艘舰艇起义。邓兆祥后来成为人民海军副司令员,林遵成为人民海军东海舰队副司令员,他们都为中国海军的发展贡献了一生。此外,加入人民海军的还有曾被派往英美海军受训的航八届毕业生郭成森、刘渊等人。
图为2017年5月20日重庆市文物保护者考察木洞
备注:
江阴海战是江阴保卫战中的海军战役,是抗日战争中罕见的陆海空三栖立体作战,也是中日甲午战争以来中国海军最重大的损失。
中国海军以第1、第2舰队主力全灭为代价,在江阴封锁线死守近三月,直至战役结束,日军始终未能达成循长江而上侧击淞沪前线的中国陆军侧翼的作战目的。海军将士以惨烈的牺牲拼死掩护了淞沪前线70万陆军。
保卫江阴封锁线的战斗阻遏了日军沿长江西进的企图,粉碎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美梦,保护了长江下游军政机关、工矿企业向四川大后方的安全转移,为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参考资料:
《海权论》(美)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著时代文艺出版社 2014年7月出版
《海军》现代化军种兵种常识 郑展编写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编印
《海军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兵种历史丛书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9月第1版
《四海一心 国民革命军海军将官录1925——1949》胡博编著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17年6月第1版
《抗日战争特殊岁月里的桐梓海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桐梓县委员会 编 2008年第1版
《福州文史资料选辑 第十二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福州市委员会 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编 1993年12月
《木洞记忆(一) 木洞与抗战》丁荣新著 2018年04月13日微信公众号木洞文旅发布
作者 李媛媛
纪录片编导 作家
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会员
北京史地民俗学会会员
责任编辑:李娟 最后更新:2019-04-23 16:59:57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