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学生军抗日烈士纪念碑位于广西省南宁市青秀山帽子岭。花岗岩构建的纪念碑高20米,碑体镶嵌着广西学生军抗日战斗场面的浮雕。广西学生军抗日烈士纪念碑原建在桂林,1991年迁到青秀山。
1936年6月1日,李宗仁、白崇禧在南宁宣布“抗日、反蒋”。李、白为了扩大政治上的影响和增强维持自己后方的治安力量,采纳中共谢和赓的意见“组织学生军开展抗日宣传和防蒋防奸工作”的建议,号召广西初中以上学校的青年学生参加学生军。各地初中、高中和在武鸣集训的全省高中毕业生、广西师专等学校学生,爱国热情很高,志愿到南宁参加报名学生军,共招收学生军七百余人,其中女生六十余人。组成一个大队,学生军大队长由白崇禧调其得意学生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南宁一分校大队长周竞担任,政治指导员是中共谢和赓担任。学生军共编成五个中队(每个中队相当连的编制),每个中队设中队长一人,特务长一人,司书一人,辖三个分队(相当于排的编制),每个分队设分队长一人,辖三个小组,(相当于班的编制)每个小组设正副组长一人,学生十五人左右。中队长、分队长均军官担任,小组长由分队中挑选优秀学生充当。是日由广西学生抗日救国联合会和广西师专学生发起组织的“中华民国革命广西抗日救国学生军”(史称广西第一届学生军)在南宁成立,并举行有2万多学生参加的成立大会暨誓师典礼。28日开赴桂林,后分赴湘桂边,粤桂边、黔桂边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不到一个月,李、白将学生军改名为学生军团,由第七军军长廖磊兼任学生军团司令,原学生军大队长周竞改任团附。司令部设在南宁一中。
在1938年至1941年的4年中,抗日学生军驰骋两广65个县。除大力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外,抗日学生军还直接参加桂南大会战的大小战斗70余次,包括惨烈的昆仑关战役,有的人在战斗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学生军抗日救亡事迹碑记
浮雕
据网上有关材料介绍, 1938年冬,广西当局以第五路军总司令部名义发出布告、公开招考青年学生和社会青年组建广西学生军的时候,由于广大青年学生爱国心切,加上各地中共地下组织按照省工委指示动员一批党员骨干带头并发动进步青年学生参加,于是在全省各地很快掀起一股“投笔从戎”的参军热潮,特别是在校的中学生,大家争先恐后,踊跃报名者达一万八千多人。这样,广西当局原拟招一个团1200名的计划,不得不增招到4269人,扩编为三个团。
学生军按军队团、营、连、排、班的建制编成。团以上设学生军司令部,十六集团军总司令夏威兼任学生军司令,郑日藩为副司令,刘士衡为政治部主任。第一团先于1938年11月27日在桂林成立,团长先是林枢,后是黄冠南;第二、三团于12月15日分别在荔浦及荔浦马岭圩成立,二团团长是肖光保,三团团长是蒋晃。团辖三个大队和一个女生队,每大队辖四个中队,中队下为区队、班。区队长以上为“官”,由司令部委派。班长由学生民主选任。兵称学生,互称同学,军官与学生之间只有职责上的不同,人格上是平等的。这是区别于其他军队的地方。
广西当局之所以组建这一届学生军,其主要目的是希望依靠广西青年学生的爱国行动去宣传组织发动民众,支援前线配合部队作战,以抵御日寇的入侵,保住广西。这也就是学生军司令夏威所说的:学生军不仅要能够“叫”(宣传民众),而且要能够“打”(参加游击战争),“叫”“打”之外,更还要能够“裹”(组织民众)。这种能“叫”能“打”又能“裹”的本领就是学生军所应该具备的能力,叫”“打”“裹”的任务就是学生军的任务和执行的具体工作。
在这四千多名学生军中,有90多名地下共产党员(占当时全省党员的十分之一),他们是响应中共省工委的号召而参军的,他们同时也就带着党指示的任务而参军。当时中共省工委交给他们的任务是:“在学生军中正确运用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团结进步群众,提高广大青年的爱国热情,发动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掀起全省的抗日救亡运动高潮。若日军人侵广西,则设法摆脱国民党的领导,到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独立自主地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日本侵略军退出广西不久,皖南事变发生、新桂系公开追随蒋介石反共,乃于1941年6月下令8月正式宣布解散了学生军。
这一届学生军,存在将近三年,先后到过广西全省当时12个区99个县(市)中10个区55个县(市)和广东南路第七、八两区的10多个县(地区)工作。所到之处,积极忘我夜以继日地开展抗日救亡运动,运用各种形式进行宣传、鼓动、组织、训练群众,带领群众支援前线,军民合作,坚壁清野,破坏敌人交通线路,防奸锄奸,缉私,直至亲上前线参与、配合部队与日军作殊死战斗等等,处处表现出参军之初那种一腔热血,精诚抗日救国的高度爱国主义精神和献身祖国,死而后已的牺牲精神。
责任编辑:石江鹏 最后更新:2015-04-27 10:58:4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易县狼牙山五勇士跳崖处
下一篇:南楼七壮士抗日旧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