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震惊日寇的雁翎队
2016-06-04 15:28:10  来源:《山西妇女报·家庭周末》4月3日 宫洁民文〕  点击:  复制链接

1945年春季,在我冀中九军区驻地任丘县边关村,召开了一次规模较大的庆功大会。会上有一位战斗英雄的报告,最为吸引人。他就是“雁翎队”老侦察员后又任队长的赵波。

为了更好地宣传“雁翎队”的英雄事迹,遵照分区政委王奇才指示,我们把赵波请到报社,会同剧社创作组一起座谈,听赵波全面讲述了“雁翎队”智斗鬼子的动人故事。

赵波首先谈了“雁翎队”这个名字的缘由。他说:“雁翎队”是活跃在白洋淀水乡的一支水上游击队。早在“七·七”抗战以前,白洋淀水乡的贫苦渔民、猎户就用大抬杆(火枪)打野鸭子和打大雁为生。他们打水禽时,为了防止浪花打湿枪膛里的火药,就在点火处插上一根雁翎,每条枪上都戴着雁翎。抗战开始后,渔民、猎户们在县委、区委组织下,带着自己的土枪参加了水上游击队。这样,县委就给这支游击队命名为“雁翎队”。

雁翎队一直活跃在白洋淀的苇塘。侦察人员日夜出没在敌人点线之间,每个点线都物色好可靠的内线,消息极为灵通。每当敌人出动,出动人次、步兵还是骑兵,都了如指掌。开始和鬼子接火时,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担忧:火枪能打死大雁、野鸭,能不能打死穿黄呢子军衣的鬼子兵,心里没底。通过一次实战,证实了火枪的威力。

1938年夏季,赵波侦察到一个情报:日寇1000多人从徐水、雄县向安新城进发,向安新城一连打了200多发炮弹。接着,30多个骑兵奔向安新城。雁翎队当机立断,就在鬼子骑兵将要踏上北关大桥的桥边设下埋伏。打死20多个鬼子骑兵,吓得鬼子调头逃跑。雁翎队首战告捷的喜讯,一下子在冀中军民中传开。

同年冬季,日寇又开来兵力,气势汹汹地占领了安新城。敌人修筑碉堡后,很快调来大批汽船,鬼子伙同汉奸经常开着汽船抢掠渔民财物。为了再次惩罚敌人,县委指示开展水上游击战。有趣的是,夏季队员们在茂盛的荷花淀四下埋伏,和鬼子交战时,每人头上都顶着一片宽大的荷叶,汽船开近了,冷不防开枪射击,鬼子被打死、打伤,也闹不清是怎么回事。战斗结束后,报社社长王原野分配我个任务。他说:“洁民,你家在白洋淀,人熟地熟,你到雁翎队去采访,写篇战斗通讯。”

我愉快地接受了任务,马上奔赴雁翎队,很快写出《荷花淀的荷叶军》。从此,白洋淀军民奔走相告,都说:“雁翎队又出了一支荷叶军。”

雁翎队连战连捷,给水乡军民极大鼓舞。其中最为出色的一次,是巧夺日寇军火船。这次战斗在白洋淀来说,家喻户晓,而且传遍晋察冀。战斗发生在1941年夏初。雁翎队侦察到一个重要情报:驻守安新县的日军头目龟本,眼见他的下属连连遭我雁翎队伏击,十分恼火。为了报复,他急忙从天津、保定调来110只商业包运船,其中还混着4只军火船。龟本要配合步兵、骑兵,对我白洋淀来一次水陆联合“扫荡”。龟本派一名小队长指挥船只停在县城东关码头。7月1日早晨,内线人员又提供新的情况,有15个鬼子和20多名伪军乘两只汽船从安新去赵北口联络,下午返回。雁翎队决定伏击敌人。

当天下午,队员们埋伏好,注视着敌人的动静。当返回安新的鬼子汽船进入包围圈后,队员中20多个“大抬杆”(火枪)齐向敌船开火。接着,又朝敌船投出一排手榴弹,敌船立即起火。打得鬼子蒙头转向。汽船的马达不响了,一个个被炸得成了马蜂窝。鬼子、伪军大部被击毙,几个受了伤的鬼子跳进水里,妄想游水逃跑,我雁翎队员手疾眼快,一枪一个,将鬼子全部消灭在水里。令队员们惊喜的是,打扫战场时,从鬼子尸体中抓到一个活的,原来是日军小队长石野嘉三郎。

雁翎队智打鬼子包运船的英雄事迹,鼓舞了白洋淀军民,震惊了日寇。“雁翎队”将战报写成传单,连夜贴到安新县城墙上。让敌人闻风丧胆的是,右边书写的是所谓:“共存共荣”、“王道乐土”、“实现大东亚共荣圈”等反动标语,左边贴出的则是:“龟本送来的汽船如数收到。小队长石野嘉三郎已被活捉。雁翎队”。龟本看了传单,立时大怒,野兽似地吼叫:“厉害!雁翎队大大的厉害!”从此以后,鬼子紧闭城门,再不敢轻易出来“扫荡”。

智打鬼子包运船之后,冀中军区授予赵波“民兵英雄”称号。

赵波讲述完雁翎队的战斗故事,乘兴还为大伙唱了这样一首民歌:“雁翎队,是神鬼,来无影,去无踪。荷花淀里摆战场,专打凶残鬼子兵。”

1945年日本投降之前,“雁翎队”编入县伏击大队。赵波后来调到我所在的冀中独七旅20团任营长。解放战争中一次战斗负伤,后转业到家乡安新县,任县委委员。听电影《小兵张嘎》编剧徐光耀老友说,他写嘎子的原形就是赵波。赵波本人说,剧中嘎子和胖墩打架、点着小褂烧鬼子炮楼的镜头,基本属实。

使赵波感到荣幸的是,1960年国庆期间,赵波在中南海看演出时,受到毛主席的接见。毛主席还特意送给他一支自动步枪。1991年,江泽民同志到白洋淀视察,听说“小兵张嘎”还健在,专门接见了他。

赵波如今已是年过八旬的老人。他定居在安新县赵庄子村,经常为附近中小学作传统报告,“雁翎队”的英雄事迹一直为人们传颂着。

 

责任编辑:唐旭 最后更新:2016-06-04 15:28:5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地雷战:鬼子魂飞胆丧赵疃村

下一篇:孙永勤:打响华北民众抗日第一枪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