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4月,中共北平市委书记、清华大学学生张甲洲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书记周恩来之命,率领于天放等六名党员大学生踏上了“打回老家去”的征程
●他们创建了东北第一支人民武装——巴彦抗日游击队,领导人民拿起刀枪向日军开战。林甸人张清林就是六名党员大学生之一,但他的事迹至今少有人知……
林甸抗日志士张清林
巴彦抗日游击队指挥部成员合影,拍摄于1932年8月18日。前排中间圈红的是赵尚志(政治委员)、后排圈红的是张清林(一大队大队长)。
4月4日,张立新开车赶往讷河。路上积雪深辙,途遇十几辆车翻在路旁。
3月3日、3月17日,分别报道过《林甸最早官印》、《林甸最早县印》,被访者就是张立新。此行,他依然是为追踪林甸历史,去讷河见91岁高龄的萧士恕。萧士恕在1946年时任国民党林甸县长郭英男的机要秘书,与张清林多有接触。
“历史从来就在那里,未曾消失。”张立新说。
“在抗日战争史上,有太多的英雄人物。有一些,耳熟能详;而有一些,今人知之甚少,甚至彻底茫然无知。那些被遗忘的卫国者,后人总要回身去探寻,让他们重立在历史的碑林里。”
巴彦抗日游击队唯一的照片
发现张清林,要从一张历史照片被发现说起。2013年6月,张立新在网上查询到发表于2005年12月《黑龙江日报》的一篇报道《抗日民族英雄赵尚志唯一一张照片70年后首次发现》。
当时刊登原文中写道:日前,一张尘封了70余年的赵尚志将军和巴彦抗日游击队指挥部成员的照片被首次发现,此消息引起了高度重视。照片被专送到北京,经公安部专家对赵尚志颅骨复原后技术鉴定:照片前排中间执马鞭的矮个青年确是赵尚志。
随后,张立新又在“中国档案网”上发现这样一段关于合影照片的文字记录,由此了解到合影的重大历史意义——这是张赵尚志生前唯一的照片,是巴彦抗日游击队唯一的照片。
1932年4月,中共北平市委书记、清华大学学生张甲洲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书记周恩来之命率领于天放等六名党员大学生踏上了悲壮的“打回老家去”的征程。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满洲省委书记罗登贤在哈尔滨市道外区东永德旅馆秘密接见了张甲洲等热血青年,指示他们马上返回家乡,创建东北第一支人民武装——巴彦抗日游击队,领导人民拿起刀枪向日军开战。
5月16日,打响了震惊中外的中共抗日第一枪,张甲洲任巴彦抗日游击队总指挥。1925年入党、曾就读于黄埔军校的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赵尚志调任巴彦抗日游击队政治委员,于天放任巴彦抗日游击队特派员、情报处长。游击队在战斗里成长,日益兵强马壮。
8月16日凌晨,巴彦战斗打响,一举攻占了巴彦县城。
……
1932年,巴彦抗日游击队打响了中共抗日第一枪;5年后——1937年8月28日,张甲洲将军在与日寇作战中壮烈牺牲;10年后——1942年2月12日,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兼第三军军长赵尚志将军为中华民族的解放流尽了最后一滴鲜血。他们共同践行了“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庄严诺言。
当时,报道中刊登了合影照片,照片中每位历史人物的名字都有准确的标记,但没有标注籍贯,其中提到的一大队大队长张清林同样未特别标注籍贯是林甸人。对于张立新来说,看到此合影时,也尚不知这张合影里的张清林就是林甸人。
一份采访记录印证了张清林是林甸人
尽管张立新多年追踪林甸历史,但也未听说张清林这位林甸籍抗日志士。一天,他发现一份梁宗仁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十日在齐齐哈尔采访张清林的记录。自此,确认了张清林是林甸人这一重要历史线索信息。
梁宗仁在采访文章中写到:张清林,林甸人,他与巴彦的张甲洲都在当时的北平读书。“九·一八”事变后,他们怀着一腔热血回到了东北,共同在巴彦竖起了抗日大旗。张清林也是巴彦游击队创始人之一,经历了游击队由初建到结束的全过程。为了弄清原委必须要详细采访,所以我们俩去齐齐哈尔,拜访张老……
巴彦游击队1932年5月16日成立时,只有200多人;不到两个月,就发展到600多人,变成骑兵大队;秋后,增加到800多人,改编为东北人民义勇军江北骑兵独立师,加上联合的友军,达到4000多人。他们攻进巴彦、东兴两个县城,所向披靡!
他们的主要经验是实行反日大同盟政策,口号是:“不管是什么人,只要肯跟我们打日本鬼子都欢迎!带枪来,带马来的更欢迎!”贴标语宣传:“老乡们,只有武装抗日,才有中华民族的出路!”“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团结起来,驱逐日寇出东北。”
1933年1月,一路转战经过肇东、安达、明水、林甸、依安……到巴彦地界时,张清林不幸得了伤寒病,去于天放家养病,游击队兵折西荒时他不在现场。后来伤愈回到家里,就与党失去了联系,丢了组织关系。张老本来是老红军,后来却成了“普通一兵”。张清林,又名张革,时年71岁,曾任齐齐哈尔市五金公司业务科长。
通过梁宗仁的采访记录知道,张甲洲、赵尚志有一位林甸籍的战友叫张清林(又名张革)。张清林是林甸人这一历史事实,渐渐清晰。
随即,张立新又在巴彦的网站上发现如下文字,这里他再次看到张清林籍贯的记录——
1931年9月19日中共满洲省委发表了《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的宣言》,号召人民群众起来抗击日本侵略者。随即,党中央组织了大批优秀干部派往东北沦陷区,组建抗日武装(抗日游击队、民众义勇军),发动人民群众共同打击日本侵略者。1932年4月,张甲洲得到河北省委及北平市委的支持,与夏尚志(原籍大来,法学院学生)、张清林(原籍林甸,中国大学学生)、张文藻(原籍汤原,师范大学学生)、于天放(原籍呼兰,清华大学学生)、郑炳文(原籍拜泉,东京工业大学学生)等几名正在北平的东北籍大学生回乡组织反日武装。
张立新(林甸历史寻访者)与萧士恕(曾与张清林多次接触)合影。
萧士恕讲述张清林旧事
2014年末,张立新偶然读到讷河萧士恕老人关于林甸的回忆文章,发现了关于张革(即张清林)的一些详细记录。
4月4日,张立新专程去讷河看望了这位在网上神交已久的老前辈萧士恕。老人家已经91岁,耳聪目明,声音高亢,情绪饱满激昂,81岁开始出国游历,走过30个国家,写下5000多首诗篇。他在1946年时曾任国民党林甸县长郭英男的机要秘书,与张革的侄子张志远是同事,与张革多有接触。
萧士恕老人讲起了一段关于张清林的故事,那是他任国民党林甸县长机要秘书时的事儿——
一个科级干部会议上,公安局长姜春和说:“西北街农务会长张凤仪家,潜伏一个重要共产党分子,埋藏很深,假装磨面,还赶车出去卖面。我们一切行动和军事布置、军事力量全被他掌握、送走,是埋在我们身边的一颗定时炸弹、卧在我的床头的一只老虎,应该马上拘留起来,也给共产党分子以下马威。不能坐等他再继续泄露我们了!”法院院长王殿英说:“立即逮捕关起来,不能容忍这个共产党的内应,我们也该点一把火,显示点儿国民党人威力了。狼在门口,张口要吃我们,都不敢动,那我们太无能了。”郭县长沉吟不语。会场非常沉闷、僵冷,郭县长心情很矛盾,不能果断表态,也不知该如何处理。我做记录,听了后,有了看法,对郭县长说:“我涉世不深,又位卑言轻,有个想法,不知当讲不当讲?”大家一愣,都睁大眼睛看着我。郭县长说:“你说。”我说:“这个人叫张革,在北京读的大学,老共产党员,参加过抗联。张凤仪是咱农务会长,是他亲哥哥。这是他家,他回到自己家,不能算潜伏。对咱没做任何破坏活动。泄没泄我们的情报不敢说,可我们没有理由抓人家呀!他的亲侄张志远在我秘书室管总务,他哥哥张会长一向支持我们。对这个人我很了解,从监狱出来,一直在家。共产党的身份,也是公开的。和林甸县的国民党人,也从没有敌对行为。我们不是军队,不是中统,不是党部,我们的公安局也不是为对付共产党而设的。政府的任务,目前主要是肃清土匪、打通城乡道路、乡村粮柴入城、城内油盐米面下乡、学校开学、商店开门……过上太平日子。林甸百废待举,人民惊慌未安,敌伪财产未清,人民户籍未查……对林甸一件好事没做,先抓个林甸人,我们是引火烧身,自己树敌呀……咱缺一个财政科长,我提议请张革出任财政科长。咱来个林甸国共合作,交个共产党朋友是好事,也是多留一条后路。抓不得呀!”我一字一板地说完了利害,大家都点头。郭县长听罢说:“我没看错人,这个苗子我选对了。好,不抓!明天我亲自去请张革出任财政科长,散会。”
当夜我去了张家,见张志远,他引我去见了他的五叔。我见到张革,说:“郭县长一片真诚,请你出任财政科长,同心协力、共同建设林甸,希望你能合作,和我们一同治好林甸。”他很高兴地说:“好,我接。”回头对他哥哥说:“哥哥,杀羊!好好招待招待咱们的县太爷。”我欢天喜地回来了。第二天,郭县长、王院长、姜局长、寇主任、荣秘书和我,一行六人到了张会长家。屋里屋外,做饭炒菜很火热,真杀了一只羊,却不见张革出来。到了内室,张凤仪说:“真不好意思,张革走了,这是他留给您的信。”郭县长拆开信:“郭县长:谢谢你的好意和真诚。共产党员没有组织批准是不能参加其他党派的任何工作的,这是我党的纪律。张革绝不敢违,希望你在林甸多做好事!张革。”王殿英、姜春和面露不悦。郭县长看完,揣入兜内,满面笑容地对张凤仪说:“今天我县政府领导成员全来了,特来拜谢张会长,对县政府的支持。英男等奉命来此,人地两生,全靠地方父老帮扶。”
张立新说,此次讷河之行,他带了打印的照片让萧士恕老人辨认。老人仔细辨认后,认定照片中的张清林就是他曾接触过的张革。而在林甸,少有人知道这位当年的大学子,抗日志士,仅在林甸档案的一篇仅有的记载“愤怒的学子”中,写有张清林的名字。
责任编辑:唐旭 最后更新:2016-07-25 15:31:38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下一篇:华南抗日游击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