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3月初,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改编为红十五军团警卫营,部分战士在行军途中休整(资料翻拍)
原标题:秦岭枪声抗战中的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
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中共西北特别支部命名并派人领导成立的一支人民军队。自1935年冬至1937年春,这支革命队伍相继在秦岭南麓的安康、商洛和汉中接合部的10余个县的边界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历经大小战斗二十余次。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西北特别支部将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交由中共中央代表罗瑞卿同志负责接收。1937年初,这支武装编为红十五军团警卫团,任弼时同志曾率领中央代表团前往慰问。“七·七”事变爆发后,该团主力编为八路军115师344旅警卫营开赴抗日前线,在闻名中外的平型关大战中英勇杀敌。此后,这支部队的将士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成为第四野战军39军117师和中国人民志愿军主力部队39军117师。
2014年8月13日,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成立地纪念碑、纪念广场在安康汉滨区紫荆镇建成,已成为当地人民及青少年缅怀先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基地。
从旧军队起义组建“陕南游击队”
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的前身是“陕南游击队”。1931年3月,何继周(振亚)、沈启贤、徐海山、孟子明等陕南进步青年加入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十七师军训班受训。训练班有秘密的中共党员和支部。“九一八”事变后,共产党学员向训练班学员宣传抗日思想,播下抗日的火种。这年冬天,何继周、沈启贤等人分配到安康绥靖军一团担任班排长。这个团是一支由地方游勇武装组成的部队,十分腐败,没有军纪可言。何、沈等人与军阀习气格格不入,感到报国之志难酬,苦闷失望。1932年11月,何继周、沈启贤等入沈玺亭团在平利县办的干部教育班受训,教育班大队长张惠民参加过宁都起义,秘密向进步学员宣传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和红军的作战、纪律、生活等情况。同年12月初,贺龙率领的红三军经安康东南部入鄂川,更激起了教育班学员的强烈反响,沈启贤便联络何继周、孙善堂、徐海山、苟树林、赵宏勋、孟子明、吕治平等人,秘密组织“陕南抗日救国赤卫团”草拟抗日救国八条宣言,盟誓结业后,每人都要联络一批人员兵变出来参加红军。
1933年7月,平利干部教育培训班结业,“陕南抗日救国赤卫团”成员分配到该团各连担任班、排长,便在下层军官和士兵中秘密联络,计划将全团拉出来参加红军。1934年9月,安康绥靖军沈玺亭团改编为陕西警备第二旅第四团。同年12月,红25军进入陕西开辟鄂豫陕革命根据地,警二旅奉命追剿进入秦岭山区。这在客观上给了何继周、沈启贤等接触红军的机会,大大催进了兵变的进程。
1935年3月,警二旅在洋县华阳镇被红二十五军伏击,伤亡惨重,全体官兵震惊,内部矛盾加剧,更加坚定了何继周等人投奔红军的决心。警二旅休整数月后,由汉中返商洛、安康秦岭山区继续追剿红军。
1935年12月7日,警二旅四团开往柞水县,先到达营盘镇宿营的四连,在七班班长张子新和士兵王展的带领下,一个排的士兵当夜先行起义。形势突然紧张,四团即向长安县引驾回开进。途中,七连排长苟树林在班长中联络起义事泄露被捕。西安绥靖公署急令四团回西安整训。时任九连二排排长何继周,顿感形势紧迫,时机难得,急约沈启贤、洪九畴、张孝德、刘宝山等人密议,决定九连起义,接着又召集苗鸿鑫等7人,研究部署起义计划和措施。12月11日,何继周派人在引驾回镇农民刘世杰家(连部),处决反动连长张锡武,以“执行任务”为由,率领全连百余人起义,撤出引驾回。
起义部队经大峪口进入秦岭山区。此时红25军已离开陕南,何继周与在鄂豫陕根据地坚持斗争的红74师取得联系,根据红74师建议,何继周即宣布成立“陕南游击纵队”,何继周改名“何振亚”任指挥,下设三个中队,一中队长刘炎德,二中队队长赵振庆,特务中队队长张英才。陕南游击纵队学习红军,在镇安、柞水、石泉、汉阴、安康等县广阔山区开展游击战争。经过三四个月的游击活动,陕南游击队发展到500余人,编为五个中队。
接受党的领导开赴抗日前线
1936年春,红74师转战到留坝、凤县一带后,陕南游击队顿感势单力薄,加之敌人加紧“围剿”,战斗十分频繁,又无后方支援,粮食、弹药、医药等匮乏,处境艰难。在这种情况下,何振亚等针对敌人“改剿为招”的阴谋,采取“缓兵计”,有计划地接受了国民党地方政府的两次“收编”。
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方针,中共西北特支指示部队立即举行第二次起义,并以“西北各界救国联合会”的名义,命名组建“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任命何振亚为军长,杨江为政委,杜瑜华为参谋长,沈敏参与领导协助何振亚工作。1936年8月13日,部队在镇安县紫荆乡刘大乾家大院(今属安康市汉滨区紫荆镇)举行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正式成立大会,命名部队为“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何振亚为军长,沈敏为军委主席兼宣传科长,杨江为组织科科长。负责全军政治工作。杜瑜华任参谋长,徐海山任政治部主任。军下编四个支队、一个特务队、一个侦察队、一个少年先锋队。会上散发了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宣言》和《告民众书》,干部战士为部队的新生欢欣鼓舞,庆祝胜利。
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成立后,挥戈北上,在镇安、宁陕、石泉交界山区与敌人周旋。
在此期间,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在党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和政策,部队得到迅猛的发展,由500余人扩大到八九百人。1936年9月1日,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在三官庙消灭了太平寨大地主贺元山、蔡乐成及所属寨丁23人,缴获大批土枪土炮及3000多斤粮食,3000多块银元,放火烧了山寨。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发生后,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归红十五军团领导。1937年2月9日,部队星夜急进,过咸阳桥,次日中午抵达礼泉县叱干镇与红十五军团胜利会师。同年3月初,抗日联军南路陕南第一军在甘肃庆阳驿马关编为红十五军警卫团。1937年8月,红十五军警卫团编为八路军115师344旅警卫营,不久开赴抗日前线,参加了闻名中外的平型关大捷。
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离开陕南时,军长何振亚命令沈继刚留守收拢未及集中的小游击队和部分失散战士和伤病员,相机进行活动。后来,“第一军”余部发展到五六百人,1938年7月误中叛徒奸计,遭致全军覆灭,大部分人员壮烈牺牲。
此后,这支部队的将士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其建制逐渐由营扩大为团、旅,最后扩大为师,成为第四野战军39军117师和中国人民志愿军主力部队39军117师和中国人民解放军39集团军117师。因战功卓著,该部队主要指战员何振亚、沈启贤1955年被授予少将。
青山埋忠骨英名传千古
在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的战斗经历中,有不少官兵倒在了前进的路上,其中负责收容工作的沈继刚以身殉职,壮烈牺牲。
沈继刚(1908—1938),又名常伯,陕西汉阴县小街乡人。1927年毕业于汉阴县高等小学堂。1931年考入西北军官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安康绥靖军沈玺亭部任排长。1935年,因何振亚写信策动他发动兵变起义,被沈玺亭截获,连夜潜逃西安匿居。他决定去陕北投奔红军,被同学雷晓鸣劝留西安,遂租赁店铺开旅馆。1937年弃商从戎,率领30余人,携带长短枪六支,乔装返回汉阴龙王沟,参加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1937年2月初,沈继刚奉命北上,行至子午口时,又根据何振亚指示返回陕南,收拢失散战士和伤病员,仍以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的名义开展活动,并由何振亚指定为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余部军长,按照何振亚布置,先后转战于安康牛家河、汉阴蒲溪和铁佛等地。劫富济贫,除暴安良,部队很快发展到五六百人,有枪120多支。1938年7月26日,因叛徒出卖,遇害于宁陕县丁家梁。1973年2月27日,汉阴县追认沈继刚为革命烈士。
“第一军纪念碑广场”成爱国主义教学基地
陕南第一军的英雄事迹代代相传,2010年,汉阴县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纪念碑动工修建,“纪念碑”为汉白玉材质,高9.9米;军史浮雕高4米长10米,为花岗岩材质。纪念碑和浮雕2011年清明前正式竣工,已成为当地人民及青少年缅怀先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基地。2014年9月30日,汉阴县在纪念碑前进行公祭活动进行爱国主义宣传教育。
“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纪念碑广场位于汉滨区紫荆镇北门的紫荆河口,四面环山傍绕,绿树滴翠,抬头奇峰遮天,脚下清流潺潺,怪石卧波。正所谓:峰峦叠嶂,碧水如镜,青山浮水,倒影翩翩,四处景色犹如百里画廊,在云雾开合之间露出容颜,让人倍觉亲切。”2104年8月13日,由安康市汉滨区老区建设促进会修建的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成立地纪念碑和纪念广场在汉滨区紫荆镇落成。据悉,该纪念碑和纪念广场的建成,彰显了红色历程、缅怀了革命先烈、传承了老区精神,为启迪革命后代树立了精神的丰碑。
责任编辑:唐旭 最后更新:2016-08-23 15:11:1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腥风血雨战鄱湖 日寇暴行警世人
下一篇:抗日战争中的敌后战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