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山西忻县)张挺
2019-11-29 11:43:36  来源:中国历史故事网  点击:  复制链接

  15岁的“三少爷”投笔从戎

  1922年9月11日,张挺出生在山西忻县一个富裕中农兼商人家庭。“九一八”事变爆发时,他正在上学。

  “我们的体育兼语文老师常笑仙上课时,常常给我们讲国家大事,纵论古今英雄。说到日寇入侵,国破家亡时,义愤填膺,声泪俱下。”张挺至今还记得这位给他灌输了进步思想的老师。

  “一二·九”运动,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13岁的张挺同一些进步学生一起,组织成立了“抗日救国会”,“小小年纪,成群结队出入城里关外,张贴抗日标语,宣传抗日救国,在老百姓中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两年后,张挺高小毕业,因为在全县高等学堂会考中,成绩名列榜首,名字登在了《山西日报》上。“我父亲本想让我守着家里80亩耕地,继承家业,看到报纸后,认为我可成大器,要我继续上学”。

  “谁知,我在忻县中学学习不久,卢沟桥事变爆发,狼烟四起,人心惶惶。学校被迫停课。面对破碎的山河,热血男儿岂能熟视无睹?”

  是去南京,还是去延安?这时,一位叫张维汉的先生把他引向了延安,指引他找到了共产党,参加了八路军。

  直到今天,93岁的抗战老战士、原电子工业部部长张挺,依然怀念那个人:“张维汉先生,是他,指引我找到了共产党,参加了八路军。”

  抗战胜利后,张挺给张维汉写信,没有回音;新中国成立后,他寻访过张维汉,依旧无果。

  张维汉消失了?在中国抗日战争的进程中,有无数个张维汉,在传递完革命的火种之后,消失在烽火之中;他们的青春和热血,融进了历史的底色。

  但他指引过的张挺,从此浴血战斗在抗日的前线。

  当这位吃得好、穿得暖,人称“三少爷”的张挺穿着军服,打着绑腿,以一个八路军战士的模样站在父亲面前时,父亲一阵惊讶,又有些不放心。

  “请父亲放心!这些事情我已经想过好多次了。我是个热血男儿,岂能只顾自己享受?我决心参加革命,上前线抗击日本强盗。我选择的这条道路,可能布满荆棘,曲折坎坷,甚至会牺牲自己的生命,但为了国家民族,必须有一批勇于献身的仁人志士,才能挽救危亡。我要跟着共产党抗战到底。”

  说这些话时,张挺只有15岁。

  山洞历险,“生命中最艰难的时刻”

  在八路军一一五师六八六团三营十连,张挺是唯一的知识分子,搞文书工作非他莫属。当时士兵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能识字的很少。张挺说:“我给战士们上文化课,教他们读政治课本,替战士们写信,帮事务长记账。他们都叫我‘先生’。”

  但张挺觉得自己这个“兵”既不扛枪,也不打仗,实在名不副实。他多次跟连长请战,希望可以像真正的战士那样,或威武雄壮地站岗放哨,或冲锋陷阵于枪林弹雨。

  机会终于来了。他随部队转战山东后,第一次参加了真正的战斗。

  一日早晨,曙光未露,突然传来紧急命令:四五百名日本鬼子正向司令部驻地发起进攻。“我当时是警卫连指导员,接到命令后,战士们很快便做好了战斗准备。可这是我第一次打仗,心里实在太紧张,连枪栓都拉不开,直到打出第一枪后,我才慢慢平静下来。”

  张挺笑着回忆:“敌人用小钢炮、掷弹筒向我们山头射击,接着重机枪像刮风一样向我们扫射。相比之下,我们仅有的一挺歪把机枪和一些步枪,实在太弱。只好等敌人靠近了,猛投手榴弹。日本鬼子冲上来了,全连又拿起刺刀跟他们肉搏。战士们一鼓作气,杀死二三十个鬼子,敌人没再前进。”

  在山东抗战中,张挺度过了他“生命中最艰难的时刻”。

  1941年11月,日伪军向沂蒙山区疯狂“扫荡”。在部队撤离时,张挺却患了重病,疟疾与伤寒并发。他被命令去“后方医院”治疗。所谓“后方医院”,其实就是在农家院子临时搭建的一个棚子,敌人来了就得疏散。

  身患疟疾的张挺,走了一天一夜,60多里路,好不容易在一个山沟里找到了后方医院。军医大夫给了他一大包硫苦(泻盐),让他泻肚子。屋漏偏逢连夜雨。第二天一早,敌人逼近,后方医院必须紧急疏散隐蔽。一个轻病号架着张挺就往半山腰跑。“我泻肚子后浑身没一点劲儿,哪里跑得动?我就让他先走,免得被我拖累,能活一个就是保存一份抗日力量。”

  一直爬到黄昏时刻,张挺才爬进了半山腰的一个山洞。“我在山洞里待了三天三夜,饿了吃干粮袋里的煎饼,渴了喝岩壁上渗出的水。脑袋里想了很多,想到对我关怀备至的战友,想到官兵间的团结友爱,想到家人,但从未想过不跟日本人干仗了。有一天,忽然听到洞口有脚步声,心想不会是鬼子进山搜索了吧?我攥着一块石头,就算今日大难临头,临死也得跟敌人拼了。”张挺说。

  幸运的是,进来的是一个战友。

  临危受命,创办兵工厂

  沂蒙反“扫荡”后不久,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的岁月,上级交给张挺一项新任务——参加创建敌后小型兵工厂。

  “我刚满二十岁,连兵工厂是个什么样儿都不知道,领导便任命我为兵工厂政治指导员。没有厂房、没有车间、没有资金,好在厂长是个产业工人,干过车工,是难得的‘技术人员’。”

  说起创办兵工厂的过程,张挺现在都觉得不可思议:“请乡间的铸锅师傅帮着做手榴弹壳,鞭炮师傅指导我们做炸药,老木匠做木柄……就这样七拼八凑,小型兵工厂诞生了。厂里百十来个工人,都是战士和当地农民,大部分产品都是在老百姓的炕头生产出来的。”

  “职工的报酬极其低微,技工每月五元,我这样没有技术特长的干部,每月只能领到一元。”张挺说,但那时谁也不计较报酬,想的只是如何能制作出更多更好的武器,最大量地杀伤敌人。

  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冒着生命危险做试验,每年生产手榴弹两万枚左右。兵工厂还制作地雷等。由于兵工厂对抗战的突出贡献,他们还受到罗荣桓表扬。

  脑海里是漫天烽火,窗外却是和平的阳光。在抗战胜利70年后的今天回忆往事,张挺不胜唏嘘,赋诗一首:“艰苦抗战八年整,打败日本野心狼,可歌可泣英雄汉,一腔热血洒疆场,时今相距七十载,血泪历史永不忘,同心共铸中国梦,强大祖国立东方。”

责任编辑:辜清泰 最后更新:2019-11-29 11:46:46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战老兵张洪林

下一篇:(山西平遥)雷贵源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