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人员及时间:lneez,2012年9月28日)
姓名及出生年月:郑来珍,男,1926年
部队番号:新1军50师炮兵营三连指导员
地址:辽宁沈阳(原籍:山东省潍县)
老人44年响应国家号召,投笔从戎,由成都飞往印度,被分配到教导营。简单培训后,分配到50师炮兵营某连任观测员,后考取政治部,分配到原部队任指导员。后随部队接受广州,驻扎在深圳,深圳当时只是一个只有几百户的小镇,军人往返香港相对自由,港英当局不敢干涉,当地投降日军对国军将士十分尊重。接受广州后,郑老随部队乘登陆艇北上,在海上浮波7日,在葫芦岛登录,接受沈阳。当时部队接受日军物质多有贪污行为,郑老洁身自好,未曾参与。后郑老参与过于解放军四野在昌图、四平的战斗。1947年7月31日,郑老和一班同学经过斗争,获得退伍学习的机会,进入长春的东北大学,在长春围城时,悄然突破封锁线,到达吉林市后方,进入解放军某大学,进行政治培训,东北解放后,郑老进入当时的民政部工作,后1983年在当时一大型国企退休,有退休金。
郑老现在有儿女,但是独自一人生活,自己做饭洗衣。郑老颇喜欢书法字画,每日上午在家读书写字,下午外出。
郑来珍,1926年生人,原籍山东省潍县(现潍坊市),现住沈阳市大东区,曾任中国远征军第50师炮兵营三连观测员、指导员。
1941年5月25日,三个年轻人离开了家乡山东省潍县,穿过敌占区前往四川,年仅16岁的郑来珍跟在三哥和老乡的后面,这一走就是整整八年。
一路艰辛,到了四川后,三哥和那位老乡参了军,郑来珍由于年纪小,进入了绵阳的国立第六中学读书。
1944年11月,19岁的郑来珍响应国家号召,投笔从戎。
郑老回忆时习惯半闭着眼睛,“我记得那是44年的11月12日,我们从成都的新江机场上的飞机,半路上那个驼峰啊很高很近啊,记忆深刻。(注:老人所说的“驼峰”应该就是飞越喜马拉雅山脉时的“驼峰航线”)后来到了印度的丁江机场下飞机,还没下飞机就热的不行,印度热啊,我们还都穿着灰布棉袄。”
下飞机后,新兵们换上了新衣服,又随着部队乘火车到了雷多,后转往缅甸的勐拱。
第50师的教导营就驻扎在南渡河的大坝上,营长姓邱,教导营有四个连:一连、二连是步兵连,三连机枪连,四连迫击炮连(60迫击炮)。教导营出来后,郑老被分配到了第50师的炮兵营三连。
在缅甸的时光,郑老记忆最深刻的有三件事:缅甸的自然生态、亲历战场、遭遇鬼子散兵。
缅甸的房屋很有意思,房子下面用木头支撑着,距离地面有一段距离,时常能看见碗口粗的大蟒蛇在房下游走。还有就是蜥蜴,身材很大,足有200斤的家猪那么大,灰绿色的皮肤中还带着红色。郑老和战友们有一次便迎面遇上一只,眼急手快的郑老飞出一块石块正中蜥蜴的头侧,那急了的蜥蜴从树上掉下来又是一蹦老高,被围上来的战友们用木棒和石头打死了。
第一次亲历战场,郑老的记忆深刻,那一次,三架美军飞机低空轰炸,一番过后又是大炮清理,最后是坦克,战士们跟着坦克上去的时候,日本鬼子已经所剩无几了。但是日本鬼子顽抗,而且很坏,不要命的鬼子躲在树上,等到我方上来时拿着歪把子机枪对着人群扫射。
日本鬼子散兵的顽抗,使得我方不得不在占领后大面积的焚烧芦苇和灌木丛。郑老还在教导营的时候,有一次便遭遇了被放火烧出的四名鬼子散兵。
那时是7月间,正是最热的时候,教导营的学员们正在河边洗澡,远处的上游,四名鬼子兵拿着三八式步枪顺着河边跑了下来,郑老和战友们发现后,紧忙取过武器各自隐蔽,一番激烈的交战后四名日本兵被当场击毙。
“死的日本兵啊,都是二十来岁的小伙子,那子弹打进去炸开,血肉绽开,都是二十出头的漂亮小伙啊,唉,战争残酷啊。”郑老说到这里,低头叹息。
50师师长潘裕昆得知后亲自来到教导营,表彰战士们的英勇。潘师长性格豪爽,还是海量,晚饭时,潘师长拎着酒瓶和学员们对饮。
1945年8月3日,郑老跟随部队返回了祖国。部队先是坐火车到了腊戌,然后乘飞机回国,中途在云南省的陆良加油,最后于8月4日前后抵达南宁。
根据郑老的讲述,日本天皇宣布投降的时间不是1945年的8月15日,而是8月9日(关于这一点,我在沈阳的蒋老的记录中也看到过类似描述)。那天,许多人相拥而泣,年轻人们又蹦又跳,终于可以回家了。
部队驻扎在南宁时,政治部下达了招收指导员的通知,郑老报名后参加了考试。考试内容主要以文化、历史为主(郑老还记得其中的一道题是“蒙古是如何独立的?”)。
顺利通过了考试,并在经过了一周的集中培训和学习后,郑老分配回原连队任连指导员。
短暂的休整后,部队从南宁转往广州,接收广州的时候,日本人见到中国兵都是远远的就立正敬礼,目不斜视。
郑老随部队驻扎在深圳,那时的深圳还只是个小村镇,只有一条街和两三个小饭馆,郑老所在的部队驻扎在一所学校里。
“我们那时候经常从深圳到九龙和香港去,我穿着军官服,腰上别着同学送我的左轮手枪,神气的很哪。香港都是印度警察,看到中国兵都躲着走,就连英国人也不敢,唉呀,那时咱们中国人是真提气。”
1946年12月,部队从深圳坐登陆艇七天七夜到了秦皇岛,又转乘火车到了锦州,最后抵达沈阳。
到达沈阳时是12月份,正是天冷的时候,但部队发的装备很好,每人有两床鸭绒被。
部队驻扎的大楼的前身是家百货公司,部队进去的时候尚有许多遗留的货物,其他当官的进进出出的运着布料和收音机,郑老洁身自好不为所动。
郑老是个简单直接的人,打跑了日本鬼子,郑老选择了退伍,继续上学读书。
1947年7月31日,郑老退伍,那年他21岁,军衔是少尉。
8月,郑老来到长春,就读于长春大学政治经济系。
在动荡的岁月里,读书似乎是件奢侈的事。或者说,郑老的求学路上,注定了充满波折。
一年后,解放军围长春。
1948年9月16日,长春大学里走出了一支特殊的队伍。
“带队的是我们教生物的教授,我们四、五十名同学围成圈,中间是家属和妇女儿童,浩浩荡荡地往城外走。走到半路,迎面遇上十多个国民党兵,应该是一个班,他们说你们长春大学的都是特务,然后上来劈头盖脸的就打我们的同学,前面被打的同学眼镜被打掉在地上,吓得不敢说话。我们带队的生物教授赶忙跑过来说,快快快,给老总们凑点茶叶钱,教授用长褂的前襟兜着大家凑的30几块大洋交给了当兵的,总算放过了我们。”
出城的时候,可怕的不是当兵的,而是饥饿的百姓,四、五十个同学紧紧的护住队伍,好容易冲出了重围,到了“鬼门关”。
“我们都管两方对峙的中间地带叫‘鬼门关’,冲出来的那晚,就正遇上两边交火,我们趴在地上不敢起来,我看见黑夜里子弹就在我头上飞,有红色、有黄的。”
走出长春后,郑老一路步行到了吉林,1948年10月进入吉林的东北大学读书,校长为张如心,副校长张德馨,东北大学在吉林的那个地方叫“八百垄”,郑老学的是文科,到了49年5月,分配到东北四省行政委员会民政部任文书。
1941年5月25日郑老离开家,直到1949年5月,这一走就是八年。这八年里,参军护国、读书求学,颠沛流离并无闲暇,如今静下心来,参加工作只1个多月,郑老思乡之情便一发不可收拾。领导说火车还没通,劝他过一阵子再走,郑老说不行,一刻都呆不住了,火车没有就坐汽车,汽车没有就雇马车,就是要回家。
郑老说回到家的时候,老母亲都没认出这个年少出走的儿子,说到这,郑老便岔开了话题。
文革时,郑老劳动了12年,留在原单位从事会计工作,直到1983年退休。
退休后的郑老,钓鱼、书法、摄影、绘画,越发的精彩。
我说要给郑老照相,郑老摘下帽子认真的梳了头发,换上西装,还像个孩子似的对我说,要把照片给我。
郑老问我,和志愿者星月有没有联系,上次星月向他要过字,郑老一直还记着,说着拿出一个大信封,小心翼翼的抽出一张红纸,告诉我说,这四个“福”字,是不同的写法。
讲述的过程中,我不时的提醒郑老,是否累了,要不要休息,郑老手一挥说,就这一会儿还能累着?
郑老说,别人说我能活到100岁,我说不止,我要创造奇迹!
(感谢辽宁志愿者团队采访并提供稿件)
责任编辑:振中 最后更新:2019-03-18 08:48:2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沈阳)芮田福
下一篇:(沈阳)黄耀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