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马子章
出生年月:属虎,1926年农历2.25
民族:汉
籍贯:安徽阜阳
住址:阜阳颍东区新华办事处
身体状况:身体一般。有心脏病
困难等级:农补70和高龄补贴每年200
婚姻状况:老伴2000年去世
子女情况:6儿5女
部队番号:骑2军暂14师通讯连
部队职务:通讯兵
入伍时间:1943年夏
入伍地点:阜阳
从军经历:十七、八岁(1943年)的那年夏天,我在周棚学生意,就是站柜台。被乡丁杨平捉了壮丁,押到王市集。当时正午是二区、化集是三区,王市是五区。在那关了一夜,第二天捆着送到到阜阳师管区。路经周棚,老板给我拿的馍,因手被捆着也没法吃。在师管区关着,吃不饱,解大手都有人跟着。有四个人逃跑,跑了头道岗,在二道岗被逮住了。营长让两个人脱掉上衣跪那个,用苕帚miao子和荆棘条扎成一把,叫另两个人拿着狠劲往跪着的两个人后背上打。“兵打兵,稀屌松”。营长看了,让这两个人脱掉上衣跪那个,营长举起来刷刷几下,打得血肉模糊。营长说:你们俩就这样打,要不,让他俩打你俩……约两个月,人要齐了。部队押着我们一个营,估计有四、五百人经临泉、河南驻马店、南阳、邓县到湖北的老河口。
路上吃饭都是老百姓做好倒个大缸里,能有啥好饭,就那也吃不饱。三个人捆一起并排走,有士兵拿着枪来回看着。一个可能是老兵油子,不知咋退掉了捆着的绳,顺着秫棵逃跑了。士兵一看,举枪就打。壮丁一听枪响,哄哄叫闹开了。营长骑着马跑过来,让我们都蹲那,可能怕我们人多出乱子,也没去撵那逃兵。王市那片的有一个壮丁走得浑身虚汗,过临泉县南的洪河后,到那边就死了,也没人管。我从那回来的路上,见一个死人脸肿多大,那不肯定是壮丁吗?要是附近老百姓,还不被人埋了。
到了老河口,按个过磅。100斤以上的验上“特壮”,都被派出国当兵。我当初学生意吃的也胖,可经这两、三个月饿瘦了。一磅我才90多斤,被打下来了。总共验下100多人被送到邓县的30军炮兵营。我不想干,就对那带兵的班长说:我家里有钱,你把我带回家,我让家里给你做套“草绿金”大衣穿。班长听了说:你明天出操时藏在磨道里,等把他们送走,咱就回家。第二天,我就与班长这一班人回来了。(我问为啥班长回来?答:班长是来回带兵的)回到阜阳,班长让我站岗。我捎信回家,做套衣服送给班长,他就让我在晚上站岗时回家了。家里没法蹲,见着你就逮,就算家里拿钱扒出来,但也不是常法。后来想想总这样也不是个常事,就自愿到阜阳南当兵,最起码不看恁么紧,少受罪。那里刘寨住着师部,李大庄、杨营都驻的各有一个连。我被编入骑2军14师通讯连。总司令是驻在临泉的汤恩伯,军长廖运泽,师长李鸿慈。骑2军有三个师,14师是步兵师;另两个是骑8师和骑3师,虽说是骑兵师,其实也就一个团,骑兵师驻在河南项城。我在师部通讯连,编制不一样叫法不一样。军部的叫通讯营、团部的叫通讯排等。俺连长姓陈,山东人,五、六十岁。我在一排一班,排长姓郭,河北人。班长郭永昌,班副李宝连。二排长姓张,三排长?时间长了,姓啥叫啥都记不得了。
那年在李大庄过完春节后,日本鬼子从淮南、颍上来。上面传14师守城防,派骑8师来配合作战,听从李师长指挥。师长让金团长带三团在城内构筑工事。共三挺重机枪架在城东门、文昌阁、三蓬塔。三蓬塔下面那个豁口就是金团长派人挖的,好往上架机枪。后来鬼子近了,我们师部直属部队都搬到城西关的现在精神病院一带,当时那儿都是菜园。李师长个不矮,有四、五十岁,没这个年龄当不了这么大的官。他没有车,就是骑马,骑累了就让担架队抬一会。那时穷,部队每天只两顿饭,每顿一个杠子馍,一个一斤重,就着半缸子萝卜白菜等。现在部队当兵的也比那时当官的吃的好。棉裤都是半截的,用绑带扎着。
日本投降,还是师长开会讲话说的。我们当兵的下面都嘀咕:人家有飞机大炮,还能被打投降?净瞎吹牛吧……可真的没几天,接到命令去北徐州接降。从三里湾搭的船桥,上面垫上柴禾和土,方便过部队和马匹。走到周棚让去号房,我找到老板家,他慌得给我做饭。做好了,却听到集合吹号声,没吃饭又走了。后来到伍明吃的饭,头一天住在玄阳集。我们到九里山时住下了,找人打探调查,怕日本鬼子投降有诈。确定是真的,我们才进。住到北车站,门朝南,这原来是日本鬼子住的地方,叫淮海学校。八月十五中秋节夜十来点,我对俺桥口村的七舅说:咱跑回家吧!他说:俺弟兄八个,抓壮丁那么狠,回去咋弄?现在逃,弄不好逮住就枪毙……最后,我与马桥的李殿军(他是亳州逃荒到马桥的,顶人家的壮丁来的)、马绍军(一班的)逃出来的。碰到站岗查哨的,我们通讯班戴的蓝领章,就对他俩说你们到哪哪查线……人家当真了,就不管我们了。我们到了车站,看见停着一趟货车,我仨钻进去,哪知里面有个日本人押车。说话又听不懂,我带的有水果,给他吃他不吃,还给我们每人一支烟抽。大约坐了两、三站,下了车,直往南来。一路上也有抓逃兵的。我就说俺仨给连长回阜阳接媳妇,才一路放行。那天一气走了240里,就中间在高公庙吃的饭,黑天了才到家。他俩在俺家吃的饭,第二天早上我送他们到南地。这两个“准”一回连个信也没来,恁可知道,那一路上花的都是我的钱。(我问你咋那么多钱?)在阜阳时,父亲就时常给我送钱。小日本已投降,部队为拉拢人心,又发两回票子。他俩花完了,不就可我一个人的花吗?打那回来后,就务农到现在。
责任编辑:振中 最后更新:2019-06-26 17:36:0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阜阳市颍泉区)杨贤楼
下一篇:(亳州市涡阳县)史廷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