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运久 1922年 原住长沙市岳麓区三汊矶锌厂宿舍,现住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1013室13床 青少年时期心中即燃起“忧国忧民火苗”的吴运久,一生曾三次报考黄埔军校。尽管当他最后走出黄埔军校(21期)时,抗战已经结束,但对于抗战老人并无遗憾。从1937年秋参加南昌某迫击炮连,到后来的“长岳师管区”新兵队,再到地方抗日自卫队、国民革命军第73军工兵营抗日情报组……正式进入黄埔军校前,老人一直没有停止过“战斗”。自2011年12月21日起,患“心脑疾病”的老人一直住在福利院。神志已模糊的老人,在“明白”了我们的到访后,一直不停摇动左手。在病房内照顾老人的亲属说,“他这是在打招呼呢”。
肖克明 1920年 原籍河北新县,现住吉首市凤凰县里仁巷 1938年下半年,肖克明参加河北新县的敌后武装,“新县抗日独立大队”。尽管身为抗日游击队员,但肖克明并未中断在“老财”家的帮工生活。并以此为掩护,为抗日独立大队“破路”、“诱敌”等抗战斗争传递情报。1940年前后,肖克明还参与过对日军的“劫车”战斗。解放初期,肖克明随解放军第47军“南下”凤凰。在凤凰居住已有60余年的肖克明,尽管每隔几年还是要回趟老家,但他始终没有“归根”的想法。“父母都不在了,其他也没什么人了。”(因老人的记忆已模糊,早期抗战经历,根据其之前的口述材料整理)
肖远湘 1922年 衡阳市祁东县砖塘镇黄丫桥村6组 这是侥幸躲过一次“抽丁”的老人。1942年,肖远湘有再次被“逼丁”的危险。这一年,20岁的肖远湘主动加入国民革命军新编20师(威远师)59团,“给团长周穆深当勤务兵”。部队在江西新余驻扎期间,肖因病返乡休养。回家后不久,“催兵人”又至,肖远湘再次入伍。1944年,回乡探亲的肖远湘,因湘桂铁路中断而滞留家中,自此离开部队。如今,已经90岁的老人还坚持下地,种黄花、摘黄花。2011年12月10日,在女儿莲子生日这天,老人应大家的要求再次唱起了《步哨歌》、《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精神矍铄的老人自言要活到百岁。
谢海山 1928年 资兴市卫生局宿舍 1944年,日军攻陷长沙。没等抽丁拉夫的人上门,谢海山即随堂兄入伍。 在国民革命军第100军19师师部军医处任“司药”的谢海山,在抗战胜利后,被整编入83师19旅。1948年8月,在山东济南,老人随军医处的10多名同事投诚。后老人自愿加入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三纵队(22军),参加了抗美援朝。那时,老人依然是“司药”(配属20军)。1953年11月,谢海山返乡后一直在卫生系统工作。因为“历史问题”,老人曾长时间被安排在“偏远”的基层卫生院,直到1984年,谢老才调入资兴市卫生局。现享受离休老干待遇。
谢云威 1920年 邵阳市新邵县寸石镇财宏村12组3号 1937年,在家排行老大的谢云威被抽壮丁。被编入国民政府财政部“盐务总局税警总团”学兵团(4团)的谢,在都匀驻训3年。后在开赴广西剿匪的路上,部队被改编为新38师114团3营9连。“我那时候扛的是机枪,直到在缅甸负伤。”右手虎口被枪弹所伤的谢云威,没有下火线。在随后的转移中,靠着“12斤大米”,谢担着1000发子弹(约60斤)随部队历时1个月零3天穿越野人山,到达印度红茶场。反攻期间,因俘获日军“比军长还大的官”,谢被提升为“副团”。 抗战胜利后,谢先是在广东沙河带领日军战俘修建抗战烈士陵园,后押解战俘到秦皇岛。后于1946年返乡。
责任编辑:刘连梅 最后更新:2015-07-16 15:31:17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