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光荣
毛光荣,男,汉族,延川县延水关镇人,1921年11月8日出生,1935年2月参加刘志丹的部队。1936年8月随军东渡黄河东征。1938年调到警备五团做通讯工作,1941年3月调到边区政府做勤务兵。1945年调到三五九旅警卫营。先后任班长、排长、连长。参加过著名的瓦子街战役、榆林战役和解放兰州战役,1950年因病复员回乡。腰部曾被子弹击穿。
王英才
1923年9月出生于河南镇平。1940年5月参加革命。1942年入党,历任排长、连长、股长、科长、处长、人武部长和安康军分区副司令员等职。参加平汉、上党、陕川和抗美援朝等战役。荣获三级解放勋章和独立勋章。
“日本鬼子,那打过啊!”王英才加入38军,曾担任重机枪连长。1945年回到了解放军,在第19集团军下,后来长期从事宣传教育工作。1980年11月离休。
王望德
1924年生,汉族,陕西省周至县终南镇人。1942年,王望德参加中美空军学校学习,是中国第一批伞兵,曾受到蒋介石的接见,并赠“中正剑”一把。其父王子润是南京大学高材生,父子俩都认识仵德厚。
解放战争期间辗转编入30军27师守太原,时任少尉文书,军长黄桥生(后计划起义,事败被杀),师长仵德厚,所以仵德厚认识他。
1949年4月14日太原解放被俘虏,接着参加解放军并参加朝鲜战争,1953年复员回家在县城工作。
张文杰
1926年生,汉族,陕西省周至县马召镇人。1944年参军,从驼峰航线去印度,在印度接受训练,第二年五月回到昆明,后入缅甸,克复八莫,歼敌南坎,炮兵勇士,扬威外域。1949年在连云港起义,加入人民解放军伞兵师,后转入河南开封,1954年光荣复员回家耕地,还保留有伞兵训练记录本一个。
脚趾有伤,对日寇的仇恨刻骨铭心。老人晚年幸福,贤妻作伴,为人耿直,常讲远征军故事,乡邻皆知,广为传播。
薛维轩
1922年生,汉族,陕西省户县秦镇人。1937年至1949年,任国民革命军骑兵第七师20团4连中尉连长。其中,1937年参加黄埔军校18期陆军骑兵学校(骑兵学校只办了三期)。
曾在内蒙古自治区骑兵师,后随部队起义。
1949年回家务农。后从事教育,经常宣讲抗战事迹,教育后人。
刘怀斌
原名刘振英,1920年2月出生,陕西宜君县人。1937年腊月初五被抓丁当兵,在河南、山西一带抗击日寇七年多。从军编制在赵寿山部队三十八军,参加过民阳镇、各头庄、雨(苇)子沟战役,各头庄战役中右眼受伤失明。1938年6月上了中条山,九月在临金县伏击日军十四辆车队,大获全胜;1938年11月在三营长赵洪福(陕西乾县人)带领下,两袭五心湖日寇;1939年4月在平陆县被日军包围,部队被完全打乱,跳黄河、跳山崖,死伤战士不计其数。1945年春因伤残而回老家务农。(由于老人不识字,以上的地名、人名都是陕西话的字音)。
据小人物大人物(微信):七十多年前的抗日战争中,有一群说着秦腔的“老陕”在前线浴血杀敌。“陕军”威名,一时赫赫。世人尽知“立马中条”,却不知除了山西前线,陕军还在河南、河北、湖北等地迎战日寇,流血牺牲。
这是依据《陕西抗日将领年谱》、《杨虎城暨十七路军将领传略》以及陕西各市市志、各县县志等书籍,还有碑刻实物整理得出的一组抗战将领与士兵的姓名简历不完全名单。
他们是声名远播的将军,他们是无名如尘土的士兵。一将功成万骨枯。有人牺牲于疆场,有人也曾勒石刻碑,有人则湮没于历史的尘烟中……
老陕的抗战 · 将军与士兵
王竣
王竣(一八九八-一九四一)陕西省蒲城县人。一九二四年冬,经杨虎城介绍,南下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入伍生总队。参加北伐及反击刘镇华镇嵩军围攻西安的战斗。
抗日战争时期任陕西警备第一旅旅长,开赴黄河西岸,担负朝邑金水沟至潼关三河口河防守备,防止日军渡河西犯。后参加永济血战。一九三九年任陆军第八十军新编第二十七师副师长、师长,参加中条山战斗。
一九四一年五月在中条山会战(亦称晋南会战)中,与日军第三十七师团一部激战,掩护主力南渡黄河。五月九日,有人劝王竣撤退,他答:“未歼敌耻耳!何面目见人?军人不成功,便成仁,当与诸君死此!”傍晚,在指挥战斗时身负重伤殉国。
王竣牺牲地为山西省平陆县曹川镇太寨村。村民蒋益福老人回忆说,激战那天,村民们都跑了,回来“看见死人很多,一堆一堆的,只抬走了一具尸体,其余就地掩埋。”
被抬走的就是王竣的遗体。国民政府追赠其为陆军中将,并在当时的长安县郭杜镇坡南村为其修建了陵园。一九八七年五月七日,陕西省人民政府追认王竣为革命烈士。
包森
包森(一九一一-一九四二)陕西省蒲城县人。一九三七年入延安抗大学习。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邓华支队第三十三大队总支书记,第十三支队副司令员,冀东军区副司令员兼第十三团团长。
一九三九年四月,包森率部生擒了日本裕仁天皇的表弟、驻遵化的日本宪兵大佐赤本。
当时,日军对冀东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包森将部队化整为零,分散在各地。赤本以为八路军被消灭了,就想捉住包森。一名八路军战士王振西不幸被俘。赤本问,你知道包森在哪吗?王佯称,我是他警卫员,能不知道吗。赤本说,你带我去找他。
四月二十六日,赤本带着大队人马,由王振西前头带路,待了遵化东北的孟子院附近。临进村前,王对赤本说,你带这么多部队,包森见了还不跑?再说,你也不能穿这身衣服。赤本一听有理,和翻译换上了礼帽、大褂,将大队人马留在村外。
这场“戏剧”的“导演”正是包森。
接到密报,他在村口和几个侦察员假装帮百姓打土坯,当押着王振西的赤本和翻译走到侦察员跟前时,王指着后面俩人说,这是日本司令,这是翻译。旋即,几支枪口对准了赤本。
由于鬼子大队就在后面,几人急忙拖着俩俘虏就走,赤本叽里呱啦乱叫。眼看敌军就会听见,几名战士从老乡家找来斧子,对着赤本脑袋连砍三下,结果了侵略者的性命,把他草草埋了。当敌部队赶来时,八路军已经分散隐蔽了。而鬼子一直以为赤本被俘,只是不知关押在哪里。裕仁震怒,日军为此组建了“赤本营救会”,还派川岛芳子侦查周旋。
一九四二年二月,包森指挥部队在河北遵化与日军作战时,中弹牺牲。
李友于
李友于(一九〇五-一九三八)陕西省扶风县人。一九二五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入伍生队。次年编入步兵科第二团第一连,参加北伐。
抗日战争时期任陆军第十三军第八十九师第二六五旅第五二九团副团长,开赴南口布防。一九三七年八月,协助团长罗芳珪指挥部队坚守龙虎台阵地,身负重伤。全团伤亡一千二百余人,占全团总数二分之一。第八十九师师长王仲廉未经核实,误报第五二九团全体阵亡。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出“罗芳珪团全部殉国”电讯,“南口激战,敌整日以重炮轰击至五千发,同时以重坦克车三十余辆猛冲,我内外壕工事均被冲毁,王仲廉师五二九团罗芳珪部死守不退,以至全团殉国,无一生还。”后第五二九团被誉为抗战初期中国“四大名团”之一。
同年十月,在西安参加陕西省政府为其召开的庆功大会,接受省政府主席孙蔚如赠送的银盾,表示“当重上战场,杀敌报国,不捣黄龙,誓不生还。”旋即返回部队。一九三八年四月,在山东参加台儿庄战斗时,与团长罗芳珪同时中炮牺牲。五月,李友于灵柩由前方运抵陕西扶风家乡安葬。途经西安时,西安各界为其举行追悼大会。国民政府追赠其陆军少将。
杜聿明
杜聿明(一九〇四-一九八一)陕西省米脂县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国民党陆军中将。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陆军装甲兵团团长,第二〇〇师师长,新编第十一军副军长,第五军军长,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副司令长官,第五集团军总司令兼昆明防守司令。
一九四九年淮海战役中被俘,一九五六年被送至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学习改造。一九五九年特赦,与溥仪等在中南海受到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接见。后为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委员。
一九八一年五月病逝于北京,全国政协举行追悼大会,邓小平、邓颖超参加,悼词对杜聿明给予高度评价,称他是“我国著名的爱国人士”。
张灵甫
张灵甫(一九〇三-一九四七)陕西省长安县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生。国民党陆军中将(追赠)。抗日战争时期历任陆军第五十一师第三〇五团团长,第五十一师第一五三旅副旅长、旅长,第五十一师步兵指挥官,第五十八师副师长、师长,第七十四军副军长。一九四七年三月与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战役中中弹身亡。
张惠民
张惠民(一九〇五-一九四二)陕西省平利县人。国民党陆军少将(追赠)。抗日战争时期历任陆军独立第十九旅第二团团长,第三师第九团团长。一九四二年十二月在常德会战中殉国。
马一民
马一民(一九〇六-一九九二)陕西省丹凤县人。其父马骧(马彦翀)追随孙中山参加辛亥革命,抗战时期任天津市长、西京红十字会会长。马一民曾与蒋经国为上海浦东中学同学。一九二四年考入北京交通大学,一九二六年“三·一八”学生运动中,与鲁迅曾著文纪念的刘和珍等学生携手反对军阀暴政。毕业后任职天津北宁铁路局。一九三七年四月,领队北宁足球队赴日比赛,四战四捷。
抗战时期,调往第五战区文化工作委员会,任长官部参议,主编鄂北《阵中日报》,部属有左翼作家陈荒煤、姚雪垠。
抗战胜利后,随李宗仁赴北平,任行辕高级参议。李任代总统时,马一民任总统府中将参议。一九四九年八月,受周恩来之托南下说李宗仁继续和谈。一九六六年回原籍龙驹公社。一九七八年重返北京,为北京市政协委员。
张耀明
张耀明(一九〇五-一九七二)陕西省临潼县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国民党陆军中将。抗日战争时期历任陆军第二十五师师长,第五十二军副军长、军长,第九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五十四军军长,第三十八军军长,第四集团军副总司令。一九七二年十月病逝于台湾。
高双成
高双成(一八八二-一九四五)陕西渭南人。国民党陆军中将。早年加入同盟会。后在陕西镇守使井岳秀部任职。一九二七年后,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九路军第二师师长、陆军第八十六师第二五六旅旅长、第八十六师师长、第二十二军军长。抗日战争期间率部驻守陕北榆林,指挥保卫府谷等战斗。一九四五年初病逝。
高吉人
高吉人(一九〇二-一九七九)陕西省靖边县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生。国民党陆军中将。抗日战争时期历任陆军第二〇〇师第一一五二团团长、第五九八团团长,第二〇〇师副师长、师长,第五军副军长。一九七九年八月病逝于台湾。
高鹏
高鹏(一九〇五-一九三八)陕西省乾县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生。抗日战争时期历任陆军第二十五师第一四九团副团长、第一五〇团团长。一九三八年四月在徐州会战中殉国。
董钊
董钊(一九〇二-一九七七)陕西省长安县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国民党陆军中将。抗日战争时期历任陆军第二十八师师长兼西安警备司令。陕西防空副司令,第十六军军长,第三十四集团军副总司令,晋陕绥边区副总司令,第三十八集团军总司令等职。一九七七年九月病逝于台湾。
雍济时
雍济时(一九〇一-一九三七)陕西省华县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生。国民党陆军少将(追赠)。
抗日战争时期陆军第三十三师第一九四团上校团长。一九三七年八月,日军进攻上海,雍济时所部奉命参加淞沪抗战。他激励部下:“以战壕为棺材,以铁锹作利器。”军中一时传为警语。九月,率团进驻上海防地。十月十七日起,与敌连续激战十余昼夜。二十五日,亲临前沿阵地,不幸颈部中弹负伤,不肯撤离,仍带伤指挥战斗,最终牺牲疆场。
一九三九年,追赠少将军衔。一九四九年后,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冯汉英
冯汉英(一八九四-一九三九)陕西省岐山县人。青年时期就读于渭北三武军官学校,参加于右任组建的陕西靖国军。
抗战时期,在杨虎城将军十七路军任中校副团长,随部队东出潼关,参加阻击日本侵略军的徐水、石家庄、滹沱河诸战役。常讲:“我们决不当亡国奴!大丈夫宁可死在战场,也不愿死在炕上。”一九三七年八月,参加雪花山战役。一九三八年,任九十八军一六九师一〇一团团长,驻防山西太岳山区,与八路军配合紧密,其所部成为九十八军的“常胜团”。
一九三九年九月十三日,日寇兵分九路围攻太岳山区,冯汉英一〇一团负责掩护部队突围,不到两百名战士突围出去,冯汉英在与日寇血肉搏斗中被俘,日冠多次劝降,均遭严辞痛骂。黎明时乘敌不备,飞速抽出敌兵佩刀,用日本军刀砍死日军多名队长,被敌兵发现,向其射击,冯汉英壮烈牺牲,年仅四十五岁。
二〇一五年四月,冯汉英之子、八十岁的冯佑新老人给我讲述了这些故事,他还保存着父亲的戎装照:冯将军身着军装,脚蹬皮靴,打着绑腿,身上扎着皮带,腰佩一把短剑,英姿勃发。
冯汉英的壮举震惊日方军界,日军指挥部曾以“中国手无寸铁的战俘冯汉英夺刀砍死我两名军官”为题,多日在其广播中责备日军自己是吃素的傻子、笨蛋(这些情节是当时的战地记者根据日军电台广播和幸存战士口述记录整理)。
一九四一年国民政府在西安为抗日阵亡将士举行追悼大会,冯汉英被追赠陆军少将,蒋中正签发追任状、嘉奖令。每年发两千九百元抚恤金(当时折合二十九石小麦)。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为冯汉英将军题书“尽忠成仁”牌匾。国民政府在其家门上赠挂“为国捐躯”金字大牌。一九四九年后,人民政府为其家赠挂“光荣烈属”牌。
仵德厚
仵德厚(一九一〇-二〇〇七)陕西省泾阳县人。早年加入冯玉祥西北军,后编入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军。
卢沟桥事变爆发时,任第三十军三十师八十八旅一七六团第三营营长,奉命开赴房山以北,阻击日军。台儿庄战役中,亲率四十人组成敢死队与日寇搏杀,战至仅剩三人。
台儿庄大捷后,获金质甲种一等嘉禾奖章、华胄荣誉勋章、宝鼎二等勋章,并升任团长。当时报纸刊登其事迹,误写为“许德厚”。
一九四八年,任二十七师少将副师长、师长。解放军攻打太原时,城破被俘,被判徒刑十年。一九五九年,刑满释放,被指定砖厂当工人。一九八六年后,曾担任泾阳县政协委员。此后,其抗战事迹见诸报端。
二〇〇五年抗战胜利六十周年时,仵德厚故地重游,参观了当年抗战的台儿庄。二〇〇七年六月六日,在泾阳县龙泉乡雒仵村家中病逝,享年九十七岁。
据人民网《陕西抗战老兵现状:不足300人 部分老兵生活凄惨》 2014年08月15日
王绍武 陕西西安人 1923年出生 曾参加中条山战役
李文彦 陕西蓝田人 1922年出生 曾在河南等地参加对日作战
王志恭 陕西西安人 1917年出生 曾参加中条山战役、豫中会战、豫西鄂北会战等战役
陈世新 陕西长安人 1920年出生 曾参加中条山保卫战
刘怀斌 陕西宜君人 1920年出生 曾参加中条山保卫战
刘正运 陕西蒲城人 1922年出生 曾参加中条山保卫战
姚风顺 陕西蒲城人 1927年出生 曾在山西参加对日作战
赵乾中 陕西西安人 1919年出生 曾在中国远征军驻印部队参加对日作战
赵文章 陕西长安人 1921年出生 曾参加台儿庄战役
权德宜 陕西蒲城人 1924年出生 曾参加中条山战役
沈侠农 陕西西安人 1919年出生 曾参加常德会战、邵阳保卫战等战役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19-01-25 14:29:32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陕西老兵故事——郑大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