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内蒙古抗日战争时期人口伤亡和 财产损失调研报告(一)【1】
2017-06-26 14:38:24  来源: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作者: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研究室  点击:  复制链接

  (一)调研工作概述

  2005年以来,按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的部署,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内蒙古区委党史研究室成立了由室领导任组长的《抗战时期中国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课题调研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共10个盟市参与这项工作。2005年,自治区课题组的同志赴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内蒙古政协文史委、内蒙古地方志、内蒙古计生委、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北京中央档案馆;石家庄、沈阳、大连、长春、太原、重庆、广州等地档案馆、图书馆查阅档案资料,共查阅历史档案313卷、查阅文献图书资料108册,复印1100余页。10个盟市共计查阅历史档案5787案卷、查阅书籍4568种,复印档案资料3510页,同时走村入户、走访目击证人160人。自治区级参加调研工作的人员共6人,参加课题调研的同志共计150人。全体同志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严谨求实的精神,克服了人员少、经费困难、档案资料缺乏等各种困难,使这项工作较顺利完成。

  (二)内蒙古行政区划简况和抗战前内蒙古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

  1. 地理位置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祖国的北部边疆,地跨东北、华北、西北三个地区,东、南、西三面分别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8省区毗邻,北部与俄罗斯、蒙古国交界,国境线长4221公里。全区东西走向狭长,相距2500多公里,南北直线距离1700多公里,现辖区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自治区下辖12个盟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乌海市、阿拉善盟。呼和浩特市是内蒙古自治区首府所在地,也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至2006年,全区有49个民族,其中主要有蒙古族、汉族、回族、朝鲜族、满族、藏族、壮族、苗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等民族,总人口2392.35万人。

  2. 历史沿革

  内蒙古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息之地。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赵国始,秦汉、魏晋、北朝、隋唐、辽金西夏、元、明等王朝都在内蒙古地区建立过各级地方政权。

  清代以后,清王朝在内蒙古地区实行“旗县并存,蒙汉分治”的特殊地方行政制度,设立了旗县(厅)交叉重叠的地方政权。即在蒙汉杂居的特殊地区,统治体制是旗管蒙民,县(厅)管汉民。这种统治体制,直到1954年绥远省建制撤销,并入内蒙古自治区,才告结束。

  1908年,东北改为行省制,哲里木盟和呼伦贝尔、西布特哈地区分别划入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辖境。

  中华民国政府时期,于1914年设立了热河、察哈尔、绥远3个特别行政区。1928年9月,国民政府将这3个特别行政区改为热河、察哈尔、绥远三行省。10月,阿拉善旗、额济纳旗划入新设宁夏省辖境。至此,内蒙古地区分属黑龙江、吉林、辽宁、热河、察哈尔、绥远、宁夏7省管辖,其中绥远省全部是内蒙古地区。

  内蒙古自治区现行的行政建制是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后逐步形成的。时辖呼伦贝尔、纳文慕仁、兴安、锡林郭勒、察哈尔5个盟。

  1949年5月,根据中共中央及东北局的决定,东北行政委员会发布命令,将当时属热河省的昭乌达盟和属辽北省的哲里木盟划归内蒙古自治区。

  1950年9月22日,将察哈尔省所辖多伦、宝昌、化德3县划归内蒙古自治区。

  1952年9月,撤销察哈尔省建制,其辖区并入河北省。

  1954年3月6日,撤销绥远省建制,绥远省辖区全部划归内蒙古自治区。4月25日,归绥市改称呼和浩特市。

  1956年1月1日,撤销热河省建制,将原热河省所辖翁牛特、喀喇沁、乌丹、赤峰、宁城、敖汉6个旗县划归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

  1956年4月3日,将甘肃省巴彦浩特蒙古族自治州和额济纳蒙古族自治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6月,设立巴彦淖尔盟。

  1958年10月,将锡林郭勒盟和察哈尔盟合并为锡林郭勒盟。

  1962年7月,原属河北省之商都县划归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管辖。

  1975年8月30日,设立乌海市。

  1979年12月,设立阿拉善盟。

  1980年7月,恢复兴安盟建制。

  内蒙古自治区现辖3盟、9地级市、2准地级市、9县级市、17县、49旗、3自治旗、21市辖区。

  本次课题调研,即以内蒙古自治区现辖区域为调研范围。

  3. 抗战前社会经济状况

  (1)农业

  清朝中叶以后,因自然灾害等原因,山西、河北、陕西、山东等地的灾民不断移民到内蒙古中西部和东部地区,农垦区日渐扩大。民国初年以来,由于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大力推行移民放垦政策,汉族农民继续大量移入,开垦土地,使内蒙古地区的农业区扩大,农业经济快速发展起来,农作物品种和产量都有所增加。以绥远省为例,1926年经由归绥运销北京、天津、张家口的粮食,每年都在50万石(当时一石粮为300斤,约为15000万斤)以上[1]。至1931年,绥远省耕地面积已达188269顷[2]。1933年,绥远省部分县积存的粮食数量相当可观:归绥县积存谷子413700石,萨拉齐积存杂粮230557石,包头积存糜子29062石,清水河县积存谷子177592石[3]。东部区的呼伦贝尔地区1930年已有耕地589800亩,粮食总产6500万公斤[4]。

  (2)畜牧业

  畜牧业是内蒙古地区的传统产业。1919年内蒙古东部地区有各类牲畜521.63万头只(马、牛、驼、羊),1936年绥远省地区有各类牲畜452.04万头只,锡林郭勒盟有211.58万头只,察哈尔盟有24.83万头只[5]。

  (3)加工业

  民国以后,内蒙古地区的手工业随着内地手工业者不断移入,手工业人数增加,行业、产品种类和数量日益增多。归绥、包头、海拉尔、通辽、赤峰、多伦等城镇成为手工业中心。主要行业有:皮革加工、手工熟皮制毡、酿酒、木器加工、打制铁器和其他金属器皿加工等等。1926年,海拉尔有手工作坊100多家,满洲里有22家。1933年,归绥城区手工业有26行408家。1931年前后,归绥地区米面加工业达152家(兼营销售),全年营业额70余万银元。

  1933年成立绥远毛织股份有限公司,以及酱油厂、甘草膏厂、铁工厂、被服厂等9家工厂,有产业工人690人,工业产值4141万银元。据统计,1933年归绥城区有10人以上手工作坊135家。至1936年,包头城区有手工作坊431家。抗日战争前的归绥、包头、萨拉齐就有地毯作坊70余家。此外,集宁、丰镇、乌兰浩特、扎兰屯、牙克石等地也相继建立兼营面粉小厂。

  (4)交通运输业

  清末(公元1901年)满洲里到哈尔滨的铁路竣工,全长为550余公里。

  民国初年,内蒙古地区现代交通运输业兴起。京张(北京至张家口)铁路于1915年修到丰镇,1921年修到归绥,1922年又修到包头,在内蒙古境内有423公里。

  除了京绥铁路外,主要城镇均有简易公路相通。1918年,商营大成汽车运输公司开办张家口至库伦的长途汽车运输业务。1919年,绥远商界创办的西北汽车公司,开办了丰镇至归绥、归绥至包头的运输业务。1933年,新绥长途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在归绥开办归绥经百灵庙,黑沙兔至哈密、迪化的长途汽车运输业务,路面都是天然沙土路。至抗日战争前,内蒙古西部已形成归绥、包头、集宁3个汽车运输中心。

  1924年,在开鲁的驻军(奉军19旅)开办了兴隆汽车公司。1925年,热河驻军开通了北京经热河至北票的汽车运输。

  1931年,有海拉尔至吉拉林、海拉尔至甘珠尔庙两条简易公路,全长400公里;有各种汽车50多辆。开办有海拉尔至甘珠尔庙、海拉尔至阿尔山温泉、海拉尔至多伦诺尔3条客货运输路线。

  (5)电力工业

  1915年,俄商在海拉尔建起了电灯厂。1923年,通辽电厂建立。1926年,赤峰电厂建立。1929年,旅蒙商号大盛魁等集股40万银元投资兴建了归绥电灯公司。1930年,包头电灯公司成立。此外,集宁、乌兰浩特、扎兰屯、牙克石等地也先后建立了专营电业的小厂。

  (6)煤炭业

  内蒙古煤炭开发较早,1835年建了平庄“万元窑”,清同治年间开发了乌达辛家沟、吉庆沟等矿。1908年,土默特开设“石拐煤厘局”。

  1914年,官商会办的“漠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开采内蒙古西部石拐矿区的煤炭、云母、石棉等矿产品。

  1902年,扎赉诺尔煤矿开始采掘。1910年至1923年,为俄商经营。1924年,改为中苏合办。1925年至1929年,共采煤94万吨。1929年至1930年5月,因中东路事件发生,以致全矿瘫痪停产。

  (7)采金业

  额尔古纳河东岸的奇乾河金矿(亦称西口子金矿),1928年有工人5600多名,年产黄金21万两左右。1929年中苏边境军事冲突后金矿停产。1930年恢复生产,有工人500多名,年产黄金4000余两。1930年开采加疙瘩金矿,有工人150余名,年产黄金1200两左右[6]。

  (8)邮电业

  1903年,清政府在归化城设立邮寄代办所。1909年,在归化城设立电报局。

  1909年,清政府在海拉尔设置二等邮局,在满洲里设置一等邮局。

  1913年,归绥电话公司成立。1916年,民国政府在扎兰屯设立电报局。1925年,商人潘遇春投资创办“呼伦电话局”。1926年,北京到绥远长途电话开通。

  (9)商业贸易

  民国以来,归绥、包头、海拉尔、通辽、赤峰、多伦等城镇成为畜产品、粮食、日用百货、手工业品等物资交流中心。1912年至1921年,归绥相继开设的粮店有10多家。1922年以后,京津一带的粮商到归绥,建起了专为外省采购粮食,并承揽粮运的粮栈,如天享、公记、天成等。至1925年,包头的大小商户达1000余家,成交额突破35000万银元。1933年,归绥中小型商号有2000多家。

  (三)日本侵略者在内蒙古的主要罪行

  日本侵略者发动九一八事变后,1932年强占了内蒙古东部的呼伦贝尔、兴安、哲里木3个盟市的部分地区。1933年3月2日,赤峰沦陷。4月29日,侵华日军占领察哈尔重镇多伦。1935年,又占领察哈尔北的宝昌、商都等6县。1937年9月,日军占领丰镇、集宁。10月,归绥(今呼和浩特市)、萨拉齐、包头沦陷。11月,日军又侵占了准格尔旗黄河以北地区和达拉特旗部分地区。至此,除伊克昭盟大部、河套地区及阿拉善、额济纳旗以外,内蒙古西部地区的主要城镇和主要交通线平绥铁路相继沦陷。1940年2月至3月,日军一度占领了河套地区的五原等地。日本侵略军侵占内蒙古地区后,扶植、建立殖民统治机构,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实行殖民统治,在内蒙古地区犯下了累累罪行。

  1. 日伪政权的建立

  (1)伪兴安分省、兴安总省的建立

  1932年3月1日,在日本关东军的操纵下,以东北行政委员会名义,发表“满洲国”成立宣言,建立“满洲国”。日本关东军将内蒙古东部的哲里木盟(今通辽市)、昭乌达盟(今赤峰市)、呼伦贝尔、西布哈特(呼伦贝尔岭东)等地区划为伪满洲国的组成部分。伪满洲国国务院,内设兴安局(8月3日改为兴安总署,1934年12月1日改称蒙政部,1937年7月1日改为兴安局),伪满洲国在内蒙古东部废除盟(部)一级建制,改建为兴安东、兴安南、兴安北3个分省(1933年5月又成立兴安西分省),隶属于兴安局。1934年,兴安各分省取消“分”字,改为兴安东、兴安西、兴安南、兴安北4个省。兴安东省下辖布特哈旗、阿荣旗、喜扎嘎尔旗、莫力达瓦旗、巴彦旗,省公署驻扎兰屯。兴安南省先后下辖科尔沁左翼前、后、中3个旗,科尔沁右翼前、后、中3个旗,扎赉特旗,1934年10月又划入库伦旗和通辽县,省公署初设在郑家屯,后移驻王爷庙街(今乌兰浩特市)。兴安北省下辖新巴尔虎左翼旗、新巴尔虎右翼旗、索伦旗、额尔古纳左翼旗、额尔古纳右翼旗、陈巴尔虎旗以及海拉尔市、满洲里市,省公署驻海拉尔。兴安西省下辖扎鲁特左旗、扎鲁特右旗、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克什克腾旗、奈曼旗、翁牛特旗、开鲁县、林西县,省公署驻开鲁。1943年,日伪政权又将兴安的东、西、南3个省撤销,建立兴安总省,仅保留了兴安北省建制。原兴安东、南、西3省改称为地区,并分别在3个地区建立地区行署,归总省公署管辖,总省公署驻王爷庙街(今乌兰浩特市)。各省和旗市及内设机构均设有日本人专任的“参事官”(亦称参与官,1939年后改为次长)掌握实权,成为省、旗的实际统治者。

  (2)伪蒙疆政府的建立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侵占了察哈尔、晋北和绥远省大部地区。同时,组织傀儡政权:9月4日在张家口成立“察南自治政府”,10月15日在大同成立“晋北自治政府”,10月28日在归绥成立“蒙古联盟自治政府”。1939年9月,日军为便于殖民统治,又将伪蒙古、察南、晋北3个伪政权合并为蒙疆联合自治政府,政府驻地迁至张家口。1941年8月,又挂为蒙古自治邦牌子,一般通称伪蒙疆政府,其管辖区域为察南政厅、晋北政厅、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察哈尔盟、巴彦塔拉盟、伊克昭盟(河岸小部分)和张家口、厚和豪特(今呼和浩特市)、包头3市。伪蒙疆政府各部门和各盟旗或由日本人直接出任正职和副职,或设日本参事官和顾问,掌握实际行政权利。

  (3)日伪军警宪特机构的建立与强化

  1)侵华日军进驻与强化

  伪满洲国成立后,日本关东军在内蒙古东部地区部署了大量兵力。

  陆军第23师团 1938年7月,关东军组建第23师团,辖1.6万人,驻守兴安北省。

  关东军第6军 1939年8月设立,军部设在海拉尔,辖第23师团、第8国境守备队等。其中大部分参加了诺门罕战争。1945年2月,第6军与参谋长率司令部及若干直属单位移驻浙江杭州。

  日军第8国境守备队与关东军第119师团 1938年11月,组建日军第8国境守备队。1944年10月,第23师团调走,第8国境守备队与第23师团部分留守人员组建了关东军第119师团,师团部驻海拉尔。1945年8月,关东军第119师团除留小部队驻海拉尔筑垒地域外,主力驻守大兴安岭乌奴耳、新南沟等地。

  关东军独立混成第80旅团 1945年2月,以第23师团部分留守人员为骨干和驻海拉尔警、宪、特人员组成第80旅团,旅团司令部驻海拉尔。守备区域为海拉尔、满洲里和额尔克[古]纳左翼、右翼旗等地。

  1945年7月,从华北抽调第63师团和第117师团分别驻守白城、通辽、开鲁等地[7]。

  日本军部为了加强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守备力量,作了一系列部署。

  第26师团 1937年10月,日本关东军组成第26师团,驻守晋北和集宁、归绥、包头、固阳等地。

  驻蒙军 1937年12月,日本军部决定成立直属于天皇的驻蒙兵团,兵团司令部设在张家口。1938年1月,以第26师团为基础编成驻蒙兵团。3月,又决定组成独立混成第2旅团,编入驻蒙兵团序列。7月,驻蒙兵团改称驻蒙军,隶属日军华北方面军。驻蒙军由第26师团、独立混成第2旅团和1938年12月增调来的骑兵集团(1942年12月改为坦克第3师团)主力组成,约3万人。莲沼蕃、杉山元、冈部直三郎、七田一郎、上月良夫、根本博等先后充任驻蒙军司令官。驻蒙军司令部和独立混成第2旅团占据张家口及周围地区,第26师团占据大同、归绥、集宁等地,骑兵集团占据包头、固阳、萨拉齐、安北等地[8]。 1944年以后,驻蒙军主力第26师团和坦克第3师团相继调到菲律宾及河南作战。

  2)伪军的组建

  “兴安军” 1932年5月,“满洲国”政府以内蒙古自治军为基础在钱家店建立了兴安南警备军。同年底,分别成立兴安东警备军和兴安北警备军。1933年3月,又成立兴安西警备军。4个兴安警备军(统称为兴安军)属于“满洲国”正规军,受军政部(1937年改为治安部)指挥,总兵力达1万人[9]。1940年3月,撤销了兴安军管区及4个兴安警备司令部,分别设立第九军管区和第十军管区。第九军管区担负兴安南、西两省的警备,司令部驻通辽,辖第2师[10]、骑兵第3、6团、独立骑兵连、山炮兵连等,总兵力达5500人。第十军管区担负兴安东、北两省的警备,司令部驻海拉尔,辖骑兵第7、8团、骑兵独立连、山炮兵连等,总兵力达1900人[11]。

  “蒙古军” 1936年5月12日,在日本关东军的扶植下,在化德建立了“蒙古军政府”,并组建了“蒙古军”。蒙古军总司令部初设在包头市,1937年底迁至伪厚和豪特市。蒙古军下属9个师,起初有万余人。

  “大汉义军” 1936年10月,日本关东军又组成以王英为总司令的“大汉义军”等伪军。

  伪警察特务机构 侵华日军为加强其殖民统治,在伪满洲国建立了警察机构。1932年12月,在海拉尔、扎兰屯、郑家屯设立了兴安警察局。1933年8月,又在兴安西分省开鲁设立兴安警察局。1935年9月,撤销了各兴安警察局,在兴安南、北、西公署内设立了警务厅,均由日本人当厅长。1943年开始,在离国境线较近的重要旗、县也成立了常设的警察警备队。

  1941年3月,蒙疆联合自治政府警察队总司令部成立。截至1941年9月,蒙疆地区共有警察官18500人(含日本人警察)、自卫团6230人(只限于发放薪水者)、灭共青年团74000人[12]。此外,日军在贝子庙、西苏尼特、百灵庙、多伦、德化、厚和、包头等地设立特务机关,特务机关又在各地设立分支机构。

  2. 殖民统治与血腥镇压

  日军在侵占内蒙古地区的过程中和统治期间,以极其凶残的手段,对内蒙古各族人民进行了野蛮残酷的屠杀和肆意残害,制造了三十余起惨案。

  (1)残酷镇压

  日军残酷镇压抗日力量,大肆抓捕、迫害中国共产党员和爱国群众。例如:

  1)1940年6月,陶林县(今察右中旗)抗日救国会遭日、伪军破坏,中国共产党员、陶林县抗日救国会负责人郭向山等14人被捕,其中郭向山等10人被日、伪军杀害。1941年12月,日军对陶林县科布尔镇进行了第二次大搜捕,陶林县抗日救国会会员穆继昌、于宝铭、冀国桢等42人被捕,不久全部被杀害[13]。

  2)1940年8月至1941年8月,在厚和豪特市(今呼和浩特市)先后有190多名绥蒙各界抗日救国会会员被捕,日军使用吊打、灌凉水、压杆子、烙铁烫、电刑、钉竹签、狼狗咬等几十种惨无人道的刑法,昼夜不停地刑讯逼供,直至折磨至死。一年中,先后有100多人惨遭杀害[14]。

  3)日军对大青山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频繁的“扫荡”,实行烧、杀、抢“三光”政策,推行所谓“施政跃进运动”。仅1941年,绥西被日军烧毁的村庄达370余处,被杀害的群众达260多人;绥中被烧毁的村庄达700余处;绥南被烧毁的村庄达700多处[15]。

  4)1942年至1945年,日军为制造“无人区”疯狂推行“集家并村”政策。在“集家并村”4年中,赤峰市的宁城县、喀喇沁旗、敖汉旗死亡人口5000余人[16]。

  5)据日军战犯长岛玉次郎供述[17],1942年至1944年上半年,日本关东军在热河开设特别治安庭,审判中国共产党员和农民(包括内蒙古赤峰等地区)4000余人,其中死刑1000余人,入狱者3000余人。在狱中因拷问、做试斩对象、病理试验、人体解剖或因营养不良等而被秘密杀害的有800余人。

  (2)野蛮屠杀平民

  日军野蛮屠杀手无寸铁的无辜平民,其惨无人道,令人发指。例如:

  1)1937年9月21日,日军在油葫芦湾(察右前旗三岔口境内)一带,用飞机炸死、机枪打死的逃亡难民有300余人[18]。

  2)1937年9月23日上午,日军占领凉城县田家镇后,不分老幼,逢人便砍,见人就杀,从东街杀到南街,又从南街杀到北街。在一个院内就杀了20多人,鲜血从院内流到了街头,仅3个多小时,就杀害了299人[19]。

  3)1937年10月14日,日军在归绥经过大黑河时,因河内有淤泥,坦克过不去,日军竟把百姓枪杀在河中,以人垫道,坦克过处,血肉横飞[20]。16日,日军侵占萨拉齐县城不到两小时,便残杀居民49人。

  4)1937年,驻三河日本特务机关以搜捕苏联特务为由,突然逮捕居住在三河一带的鄂温克(时称通古斯)牧民高·达喜、普·占布拉、皮·米特克、阿力克谢、车车、布利亚特旦巴等6人,关押在宪兵队监狱。在经过多次严刑拷打没有结果之后,车车被派往苏联境内搞特务活动,从此杳无音讯;高·达喜被注射细菌药液后,放回去惨死家中;其余4人被送到三河机场当劳工,后被日本士兵用汽油烧死在机场[21]。

  5)1938年4月25日,日军在安北大佘太城进行大屠杀,杀害百姓达500多人[22]。

  6)1942年,索伦旗(今鄂温克旗)辉河牧民马赛尔、鲁温泰、胡利等3人因不满日军欺侮被捕,马赛尔与鲁温泰被严刑拷打后死在狱中;胡利被注射疫苗后放回家,不久患伤寒死去,全家4人也因此而亡。此后,疫病蔓延,死亡牧民达80多人[23]。

  7)1944年11月,日军在乌兰察布市丰镇一、五两区,大肆屠杀抗烟抗粮的群众,死难者300余人,受害者1000余人[24]。

  8)1945年9月,日军在兴安盟扎赉特旗三加子屯屠杀当地居民80人[25]。
————————————————————————————————————————

  [1] 内蒙古自治区农业厅修志编史委员会编:《内蒙古自治区志·农业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44页。

  [2] 内蒙古自治区农业厅修志编史委员会编:《内蒙古自治区志·农业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44页。

  [3] 内蒙古自治区畜牧业厅修志编史委员会编:《内蒙古自治区志 ·农业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44页。

  [4] 呼伦贝尔盟史志编委会编:《呼伦贝尔盟志》,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9年版,第739页。

  [5] 内蒙古自治区畜牧业厅修志编史委员会编:《内蒙古自治区志·畜牧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4—45页。

  [6] 呼伦贝尔盟史志编委会编:《呼伦贝尔盟志》,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9年版,第740页。

  [7] 金海编:《日本占领时期内蒙古历史研究》,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0页。

  [8] 郝维民主编:《内蒙古革命史》,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16—317页。

  [9] 赛航、金海编:《民国内蒙古史》,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35页。

  [10] 第2师于1942年划归“满洲国”治安部大臣直辖,1944年重隶第九军管区。

  [11] 赛航、金海编:《民国内蒙古史》,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36页。

  [12] 金海编:《日本占领时期内蒙古历史研究》,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88页。

  [13] 中共乌兰察布盟委党史资料研究办公室编:《乌兰察布盟党史大事记》,1989年印行,第10、40页。

  [14] 中共呼和浩特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编:《呼和浩特革命史》,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22页。

  [15] 大青山抗日斗争史料编写组编:《大青山抗日斗争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04页。

  [16] 阿鲁科尔沁旗志编纂委员会编:《阿鲁科尔沁旗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3页。

  [17] 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长城线上千里无人区》第3卷,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版,第283—285页。

  [18] 集宁市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孟涛主编:《集宁市志》大事记,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6年版,第15页。

  [19] 内蒙古军区《大青山武装抗日斗争史略》编写组编:《大青山武装抗日斗争史略》,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页。

  [20] 内蒙古军区《大青山武装抗日斗争史略》编写组编:《大青山武装抗日斗争史略》,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页。

  [21] 呼伦贝尔市档案史志局、政协鄂温克族自治旗委员会编:《呼伦贝尔市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史料专辑》,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5年版,第169页。

  [22]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研究室编:《内蒙古党史通讯》,1995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专辑,内部资料,第46页。

  [23] 徐占江、李茂杰编:《日本关东军要塞》(下),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884页。

  [24] 丰镇县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丰镇史料》第2辑,1983年印行,第140页。

  [25] 扎赉特旗史志局编:《扎赉特旗历史与文化》,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92页。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7-06-26 14:42:46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第一页

下一篇:内蒙古抗日战争时期人口伤亡和 财产损失调研报告(一)【2】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