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伤亡
(一)数据的由来及统计方法
有关抗战期间桐庐、分水两县直接人口伤亡的数据,民国桐庐县政府在1945年与1946年曾经做过调查和统计,目前我们查到的有6个不同的版本,在民国桐庐县政府1946年1至4月的工作报告中比较笼统讲到桐庐县抗战期间死亡人口1362人,没有男女性别之分;而另外5个说法——《桐庐县历年遭受日军屠害人口调查表》、《桐庐抗战损失调查表》、《桐庐战后灾害及损失统计表》、《日军在桐庐战时罪行统计表》、《桐庐抗战期间损失》——记录的桐庐县抗战期间死亡人数均为1365人,而在《桐庐县历年遭受日军屠害人口调查表》和《日军在桐庐战时罪行统计表》中又比较详细地记录了受伤人数,调研小组经过分析认为这两个说法更接近于实际。在基本确定采用的数据后,又将这两个说法进行了比较,发现《桐庐县历年遭受日军屠害人口调查表》的分类不尽合理,因为它在死亡人口的男女性别中,男860人分为老450人、幼410人,女505人分为老300人、幼205人。在这当中老幼的概念不清,如果将老理解为老年人,幼理解为儿童,那么桐庐县抗战期间人口伤亡只有老年人和儿童,这样的分类显然是不合理,也不符合实际。而且在重伤30人、轻伤23人中也没有男女性别之分。所以最后决定采用《日军在桐庐战时罪行统计表》中的统计数据,即抗战期间桐庐县人口死亡为1365人(其中男860人、女505人)、重伤30人(其中男21人、女9人)、轻伤23人(其中男12人、女11人),合计为1418人。分水县由于民国档案在解放前夕被烧毁,在档案资料中仅查找到到1942年止日机轰炸分水10次、窜扰1次,死亡25人、伤27人、被俘(失踪)1人。
间接人口伤亡根据桐庐县民国档案和浙江省图书馆古籍部文献资料记载,桐庐、分水两县只有年老残废难民1194人,无死亡人数。
为了弥补档案资料的不足,调研小组采取档案资料和社会调查资料互相印证、互相补充的办法,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抗损课题调研的社会调查工作。通过社会调查,搜集到一大批亲历者和知情者的第一手资料。为了去伪存真,调研小组按时间、地点、事件进行明细登记,并对同姓名同地点、同姓名不同地点、有姓无名、有名无姓、小名与学名、音同字不同等伤亡者,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甄别和核实,剔除重复因素,然后进行分类统计,最后确定桐庐县抗战时期直接死亡1481人、直接受伤272人、失踪83人,间接死亡23人、间接受伤1202人,共计3061人。
(二)直接人口伤亡
直接人口伤亡是指因战争而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失踪。
根据档案文献资料以及社会调查获取的数据,调研小组在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反复核实和比对的基础上,确定抗战期间桐庐、分水两县直接人口伤亡1836人。其中死亡1481人,占80.7%;伤272人,占14.8%;失踪83人,占4.5%。
直接人口伤亡的特点:
1. 时间、地点相对比较集中。桐庐县抗战时期直接人口伤亡主要集中在1938年和1942年,而主要地点根据档案记载主要是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桐庐县城在城镇和分水县城武盛镇及经济、商贸比较发达的横村镇、旧县乡、芝厦镇与地处抗日前线的窄溪镇,以上这些乡镇是日机轰炸和日军窜扰的重点地区。
2. 人口伤亡人数与日机轰炸次数和日军窜扰破坏程度成正比。1938年是日机轰炸桐庐、分水最频繁的一年,全年实施轰炸23次,出动飞机62架次,投弹199枚,炸死43人、炸伤83人。1942年轰炸13次,出动飞机74架次,投弹179枚,炸死21人、炸伤27人。5月至7月,日军窜扰、盘踞桐庐近两个月,期间几乎全县每个乡镇都深受其害。是年共伤亡412人,占总伤亡人数的22.44%,其中死235人,伤98人,失踪79人。
3.妇女受伤害较深。据统计,全县抗战时期直接人口伤亡的1836人中妇女有571人,占总数的31%多,受到伤害较深。特别是1942年,在日军窜扰桐庐时伤亡的83名妇女中,被日军奸淫的就有61人,占伤亡妇女总数的74%左右,其中拒奸被杀9人,被强奸或轮奸致死20人。
(三)间接人口伤亡
间接人口伤亡是指在战争环境中而造成的人员伤亡,包括伤残和死亡的被俘捕人员、灾民和劳工。
桐庐、分水两县间接人口伤亡为1225人,主要是部队因日军细菌战感染瘟疫而死亡人员和因自然灾害、细菌战瘟疫而死亡、伤残的灾民、难民。其中1938年死亡3人,1939年死亡2人,1941年死亡1人,1942年伤8人,1943年死亡8人,1944年死亡4人、伤3人,1945年死亡3人、伤残338人,抗战期间死亡2 人、伤残858人。总计死亡23人,伤残1202人。
间接人口伤亡特点:
1. 档案资料记载不全。在桐庐县的民国档案中没有查找到对灾民、难民伤残情况的记载,即使在《浙江省善后救济资料调查报告》关于浙江省各县年老及残废难民人数表中也只记载了灾民、难民的残废人数而无死亡人数。
2. 社会调查知情者不多。由于年代久远,在社会调查中抗战的亲历者和知情者对被日机炸死、日军杀死的人员记忆犹新,而对灾民、难民的伤亡情况知之不多,究其原因:一可能是将灾民、难民的非正常伤亡当作一般的正常伤亡,记忆淡薄;二是对外来的灾民、难民情况不熟悉,因而对他们的伤亡情况也就不甚了解。
3.与直接人口死亡相比,间接人口死亡比例偏少。在八年全面抗战时期,桐庐、分水两县直接死亡人数为1481人,平均每年185人之多;而间接死亡人数只有区区23人,平均每年3人还不到,而且有15人是在部队服役重病而死,与桐庐县1937年至1945年总人口没有自然增长,反而平均每年减少2341人的实际情况相去甚远,因暂无依据,只能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统计。
(四) 抗日将士伤亡
1.桐庐、分水两县出征抗敌阵亡人数
根据桐庐县民政志初稿记载:1943年桐庐县共有出征抗敌军人3057人,绝大部分出征抗敌军人在抗战八年中慷慨捐躯,极少幸免于难,但有抚恤令可考的阵亡将士仅128人、负伤士兵2人。所以调研小组觉得这里面还有很多的遗漏。因此在查阅民国档案时,特地留意将历年来民国桐庐县政府对出征抗敌军人(亲属)调查表单独抡出来,设计表格进行登记和分类,共查出有名有姓的出征抗敌军人2081人,涉及到原桐庐县的22个乡镇和分水县的1个乡镇。在开展社会调查时,调研小组将这些名单印发给乡镇供参考,以起到启迪思路和抛砖引玉的作用,效果较好。
桐庐、分水两县抗日阵亡将士原来在《桐庐县志》中记载只有125名,通过抗损课题调研,从桐庐民政志初稿中搜集到128名,在浙江省档案馆找到174名,在民国档案中查出115名,通过社会调查增加353名。根据掌握的资料,经反复核对,剔除重复因素和病故人员,桐庐、分水两县抗日阵亡将士共484人,失踪230人,受伤12人。桐庐、分水两县抗日阵亡将士通过抗损课题调研而大大充实,而且都是有名有姓的第一手资料。
2.国民党正规军在桐庐阵亡人数
国民党正规军在桐庐境内最大的一次战斗是1940年10月13日至15日,国民党第七十九师二三五团在桐庐、富阳交界的景山岭与日军交战的“景山战斗”,在这次战斗中二三五团副营长林仁杰等156名官兵殉国。现除有名有姓的副营长林仁杰外,其它阵亡将士均无姓名。
(五)其他人员伤亡
1.桐庐籍人在外地死亡人数
1941年月29日,桐庐芝厦民工11人在义乌湖门市附近被日机炸死。
2.汉奸及其他人员死亡人数
1942年5月至7月,一小部分民族败类在桐庐沦陷后对日军点头哈腰、卑躬屈膝,组织维持会、刺探军情、奸淫妇女、抢劫民物、出卖同胞,桐庐光复后被先后捉拿归案,依法处决,全县共12人。
财产损失
(一)统计及折算方法
1.统计及折算方法的确定
日机轰炸和日军窜扰,给桐庐和分水两县造成重大财产损失,而财物的损失品种纷繁复杂、数量巨细不一,给有关数据的整理和归纳统计工作带来很大困难,要比较准确地统计出财产损失数额,首先必须解决实物和财产的折算问题。为此我们参考省、市有关精神和周边县(市)的做法,结合本县的实际,确定如下:
一、统一度量衡。抗战时期档案资料记载的度量衡比较混乱,以粮食为例,既有“斤”“担”“石”,又有“袋”“包”等,其中“包”又分为“大包”和“小包”。通过查找有关资料确定:“每担”按100斤计,其中“酒”每担按“2坛”计;稻谷“每石”按120斤、大米按150斤计;“面粉”每袋按50斤计;军粮“大包”每包按200斤、“小包”按150斤 计。统一折算到“斤”进行计算。对于“斤”内的“两”,则按当时标准“每斤为16两”进行换算。
二、确定价格参考值。对于实物损失,本地有价格的,按照本地价格计算;本县没有相应价格的,参照周边县(市)价格计算。参照时以周边县(市)时依相近或相邻地为原则,依相近或相邻地没有的则参照浙江省其他地区的价格。本次课题调研的价格参考值大部分参照本地价格,少部分参照杭州地区、宁波地区和富阳市的实物折算标准。
三、损失时间的确定。财物损失只有年度而无月份的,按当年9月的指数倍率计算(省统一规定);损失时间为×月至×月的则折中计算。没有具体年月的(按省统一规定)以抗战时期计算。
四、文中标示的损失物价值,均系折算后的当时国统区流通的法币值。
最后按照省、市下发物价指数倍率将所有物品全部折算至1937年7月的价值。1937年1月以后的按照物价指数倍率折算;1937年前的物品,因为没有具体的折算指数,故按照1937年1月的物价指数倍率折算。
2.统计分类
抗战时期财产损失统计包括社会财产和居民财产两大类,社会财产又分为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居民财产作直接损失计算。根据桐庐、分水财产损失的实际情况,直接社会财产损失又细分为:工业、农业、林业、人力资源、公共事业、教育、商业、交通运输、邮政、文化、金融和其他12个小项统计;间接社会财产损失分为:应变费、优抚费、工事破路、供应驻军及劳军、难民救济、赈灾、因战受损、其他支出8个小项统计。居民财产损失分为:房屋、粮食、服饰、生活用品、禽畜和其他等6个小项统计。
社会调查直接社会财产损失分为商业、文化古迹、交通、其他4个小项统计,全部作为补充材料。社会调查居民财产损失分为粮食、禽畜和房屋、生活用品4个小项统计,其中前2项作为补充材料,后2项为佐证材料。
(二)财产损失情况
1.社会财产直接损失
社会财产直接损失是指社会财产遇到敌军攻击、轰炸或掠夺而造成的直接损失。
(1)工业
1938年2月,日机轰炸在城镇狮子码头,炸毁同仁豫电灯公司发动机发电机及电杆等价值25048元。
1940年2月,日机轰炸窄溪,炸毁同仁豫电灯公司窄溪分公司发电厂及油料,该厂于1930年冬建成,损失时价值无考。
(2)农业
1942年5月19日至7月16日,日军窜扰桐庐期间,在在城镇、窄溪镇、仁勇乡、钟山乡、芝厦镇、金中乡、三管乡、凤川乡、旧县乡、甘泉乡、金东乡、金西乡、横村镇、素南乡、梅蓉乡累计抢掠粮食1978100斤。
1945年10月,根据民国桐庐县政府调查,当年损失粮食4250石,价值3097元;损失农具525件,价值400元。
1942年5月,日军窜扰桐庐,抢掠堆放于江边准备运衢州机场木料6789根。
(3)交通
1937年12月25日, 省会沦陷,钱江商轮股份有限公司在桐庐江沉没客轮、货轮及码头船等38艘,价值361459元。
1938年1月至11月,分水县征用民船6360艘。
1940年2月10日,日机轰炸桐庐炸毁民船3艘。
1941年5月20日,日机轰炸分水炸毁民船1艘,价值916元。
1942年为阻止日军进攻,分水县毁去分水至桐庐、于潜、新登、建德、昌化等道路150公里。
1942年1至5月,为运输军用物资,桐庐县每月调配船只600余艘。
(4)邮政
1942年,日军窜扰桐庐,损毁桐庐至分水电话、电报杆线25公里、桐庐至富阳电话、电报杆线25公里、桐庐窄溪支线电话、电报杆线15公里、桐庐至建德电话、电报杆线15公里。
(5)商业
根据1941年5月桐庐县商会《桐庐县城区暨上杭埠最近被敌机炸毁商店调查报告表》记载:1941年4月18日日机轰炸县城与上杭埠,炸毁商店7家、房屋16间,损失店内生材货物价值12893元。1941年4月28日日机轰炸县城与上杭埠,炸毁商店24家,损失店内生材货物价值11692元。1941年5月19日,日机轰炸县城与上杭埠,炸毁商店11家,损失店内生材货物价值1923元。
1942年5月20日,日军侵占芝厦期间,烧毁芝厦镇商会楼屋6间,价值4932元。
1942年5月,日军流窜横村镇,烧毁棉布店、杂货店、香烟食品店、药店、银器店、旅店等商铺62家,价值(银元)167440元。
1942年6月,日军侵占桐庐期间,阜义乡源昌湘、源昌新两家南货店遭日军抢掠,损失财物各274元。
1942年5月至7月,日军侵占桐庐期间抢掠桐庐复兴商业公司仓库内桐油2005听计306.9036公担、铁听650只,被敌艇搬运而去。
根据1945年10月15日桐庐县在城镇公所《桐庐县在城镇战后救济工作调查项目》统计,抗战期间在城镇商业方面店屋全毁103大所、19小所,部分毁损20大所、5小所,财货损失约计320623元。
根据民国桐庐县政府1945年10月2日调查统计,抗战期间桐庐县共损失店屋1550间,价值637050元。
(6)金融
据1946年4月15日桐庐县政府《浙江省桐庐县人民团体合作社暨社会福利机关财产直接损失汇报表》统计,1942年5月至1945年8月期间,敌军流窜及敌机轰炸桐庐,桐庐县人民团体合作社暨社会福利机关损失现款4614元。
(7)文化
1941年6月,日机轰炸分水,炸毁天主教堂一座。
1942年5月,日军流窜桐庐期间,桐庐县立民众教育馆寄存在横村区署的图书4253册损毁4251册,器具534件损失497件。横村古庙中一口大铜钟被抢走,价值3500银元。素北乡净土寺、莪山乡落大坪庙被日军烧毁。
1942年5月至1945年8月期间,敌军流窜及敌机轰炸桐庐,桐庐县人民团体合作社暨社会福利机关损毁各种书籍价值10648元。
据1945年10月13日,天主教司铎张善明具报,1940年10月窄溪天主教堂3间1弄砖墙楼屋被日军焚毁,损失2877元。
(8)教育
1938年1月,日机轰炸桐庐县城,县立民众教育馆损毁教育设施价值32207元。
1942年5月至7月,日军流窜桐庐县境期间,县立民众教育馆、私立质素图书馆、金东乡国民中心学校、仁勇乡国民中心学校、素南乡国民中心学校、金西乡国民中心学校、横村镇中心国民小学、芝厦小学,共损失教育设施、图书馆设施价值1207339元。
1942年5月至7月,日军流窜分水县境,分水县民众教育馆、玉华小学被毁房屋23间,价值11601元。
1942年5月20日,日军流窜芝厦镇,芝厦小学被毁平房9间。
1945年8月,日军流窜桐庐县境期间,桐庐县立初级中学、桐庐县立民众教育馆、至西乡中心国民学校共损失房屋、财产、教育设施价值6113元。
(9)公共事业
1938年1月19日和7月15日,日机2次轰炸桐庐县城,桐庐县民教馆、桐庐县警察局损失建筑物、器具、医药用品等价值3760元。
1939年12月11日,日机轰炸桐庐县城,炸毁桐庐县救济院养老所房屋1幢及全部用具,炸死城隍山上马1匹。
1940年10月,日机轰炸桐庐县城,炸毁在城镇卫生院房屋3间,药品、公私物件损失价值1400元。
1942年5月20日,日军流窜桐庐芝厦,焚毁堂上庄楼房10间、一区分部楼房2间。
1942年5月,日军流窜桐庐旧县,焚毁袁氏宗祠1座。
1942年8月12日,日机轰炸桐庐县城,炸毁桐庐国民兵团自卫第四中队营房14间,物资财产损失价值5786元。
根据民国桐庐县政府1945年10月2日调查统计,抗战期间桐庐县共损失公房646间。
抗战期间,桐庐、分水两县直接社会财产损失统一折算为1937年7月的价值为8585752元。
2.社会财产间接损失
间接财产损失是指:⑴社会因抗战增加的费用,如战时临时机构的成立和开支(政工队、救护队、战地医院、防护队、抗卫会、递步哨、防空监视哨、乡村自卫队等)、公路的破坏和修复、航道的封锁和疏通、修筑工事、迁移费、防空设备费、疏散费、防毒费、救济费、抚恤费、驻军副食的摊派等等;⑵伤亡人员的医药、埋葬等费用;⑶各种营业可获利润额的减少及其费用的增加等。
(1)农业
抗战期间,桐庐、分水慰劳驻军猪208头、老酒240坛、现金18822元,供应驻军粮食317.98万斤、副食182.4万斤、食油12527余斤、柴火759余万斤。
(2)交通
破坏公路。1938年1月1日至1938年2月28日,在桐庐境内桐新公路、桐建公路,全长分别为13.06公里和14.30公里的公路路面上,按照军事部门的规定和要求,以阻日军不能行驶铁甲车为标准,每隔20米,掘一个长8?10米、均宽1米、均深1米的线沟,共征用民工6160人,实做18467工,开挖土石方12312立方米,挖掘线沟1359条。
1938年7月1日至1938年9月30日,在桐新公路、桐建公路已破坏路面的基础上,用横断法或纵劈法破坏公路路基,以不能修复为标准,将线沟加宽、加深为均宽6.5米、均深3米的深沟。续破地段除境内桐新公路与桐建公路外,加破自芝厦镇起至钓台山脚富春江边止全长6公里的钓台支线,共征用民工7830人,实做62601工,完成工程量4580米,开挖土石方90090立方米。
1938年10月7日至1939年1月22日,以日军无法修复石基为标准,加强破路工程,完成长1490米,均宽2米、均高10米,计29800立方米土石方工程量。用横断法和纵劈法以不能修复为标准加破钓台支线土基,完成5400立方米土石方工程量。同时彻底破坏桐新公路、桐建公路沿线的涵洞20座、桥脚3座、水管56个。共计征用民工13870人,实做30958工。
抗战期间,桐庐、分水两县共破坏公路217.5公里、用去工事木料160万根、建筑木板40万立方米。
1947年4月至1947年10月,桐庐县修复杭淳公路桐庐段共用资金12亿元(因无折算标准,此处为当时价值)。
构筑江防水底障碍工事 桐庐自古水路交通比较发达,富春江及其支流分水江贯穿县境,春秋时就有“以舟为车,以楫为马”的记载,历来为东南之要津,苏杭往来衢婺睦歙之咽喉。抗战爆发后,为阻止日军进攻,民国桐庐县政府奉浙江省国民抗日军自卫团总司令部命令,在马浦、窄溪、麦地坞、下杭埠的富春江上构筑4道江防水底障碍工事,除窄溪用木桩和水雷封锁外,其余各线均用木桩、竹篓、石块封锁。江防水底障碍工事共用木料13644根、竹篓3576只及其他一些建筑材料,共征用民工5030人,实做40213.5工。工程在浙江省境内国防工事委员会派员指导下,于1938年9月18日开工,同年12月25日完工。同时在分水江的浮桥埠、东门外桐江构筑2道江防水底障碍工事,分别打木桩400根和700根。
由于富春江年年洪水泛滥,江防水底障碍工事经常被毁坏,在省财政没有补贴,而军事部门又下军令限期修复江防水底障碍工事的情况下,民国桐庐县政府只好硬着头皮向各乡镇派工派料,经常修修补补,耗工耗料较多。1947年11月至1948年5月,省政府两次拨款5.83亿元拆除桐江封锁线一期(因无折算标准,此处为当时价值)。1948年8月,拆除桐江封锁线二期及以后的两次航道疏浚用工用料无资料可考。
修筑防空、防御工事和国防工事 1937年11月15日至1937年11月20日,为了作好战争准备,减少日机空袭时的人员伤亡,桐庐县新建防空壕38个,其中坑道式30个、电光式4个、城垛式4个。工程征用民工2421人,实做6536工;征用木料6000根、毛竹3000根、麻袋2400只、骑马钉12000只及其他一些建筑材料。
1938年下半年,对上年度建成而被雨水冲刷损坏的38个防空壕进行了修补。同时因原有防空壕尚不足应付日机空袭的需要又添建26个,其中坑道式16个、电光式10个。工程自1938年11月3日开工,至1938年12月14日完工,共征用民工1060人,实做8453工。共征用松木6400根、毛竹1500根、麻袋2300只、骑马钉3000只。
1938年7月至11月,为加强抗日前沿阵地防御工事,在浙江省境内国防工事委员会派员指导下,对桐江、分水江西南沿岸野战工事进行了修补增强,并构筑了芦茨埠、俞赵范家边、马浦破凉亭等处的据点工事,共修补和构筑德式有掩盖重机枪掩体240座,无掩盖重机枪掩体7座,轻机枪掩蔽部820座。共征用民工4493人,实做35777工,征用木料18896根,及其他一些建筑材料。
1942年2月,衢州国防工事(机场)急需木料,浙江省保安司令部政府令桐庐县政府限期火速征集中径10厘米,长分别为3.6米和3.5米的圆木20000根和22402根。桐庐原非产木材之区,因此供应衢州机场木料大部系从于潜、昌化、分水等地木商手中买来,而且桐庐运往衢州的木料非用船装运不可,逆水行舟,运输也非常困难。尽管这样,桐庐县政府还是想方设法分17批、465船,供应衢州国防工事(机场)木料35761根。同时供应金华县政府构筑外围核心阵地、城区巷战工事木料两批,共3779根。
1942年5月,本县构筑县城至旧县国防工事征用木料4365根,毛竹1450根。
(3)公共事业
抗战期间,桐、分两县共有难民22254人,支出救济款62948元。桐庐县应变费185570元、发放优抚费585户、3880人,计款项54507元。
1942年5月至1945年8月,桐庐县人民团体合作社暨社会福利机构损失迁移费39044元、防空设备费3549元、疏散费5679元、救济费8519元、抚恤费2840元、生产减少损失3549元、盈利减少损失3833元,共计67013元。
在社会赈灾和救济方面,桐庐县政府1937年发放赈灾谷1206公斤,1940年发放赈灾款76元,1941年发放赈灾款605元、赈灾粮1750公斤;1942年桐庐县265户、分水800户4818人共发放赈灾款2626727元;1943年桐庐县发放赈灾款1529元,1945年桐庐县发放赈灾款1417680元。
(4)人力资源
抗战期间,桐庐县作为抗日前线为筑防空壕、修筑国防工事、构筑江防水底障碍工事、破坏公路、运输军用物资等征用了大量劳工。1937年征用民工26053工、1938年征用民工539924工、1939年征用民工14883工、 1940年征用民工13905工、1941年征用民工15627工、1942年征用民工12632工、1943年1至9月份征用民工99258工。桐庐地处前线,军事上征用人力、物力特多,因1942年日军流窜后,政府案卷损失较多,造成数据不全,而且乡保征用民工部分全无记录。
分水县虽然为相对后方,但也为抢运弹药及军需品征用了大量劳工。据资料记载,1937年为5600工、1938年为12000工、1939年为9500工、1940年为13000工、1941年为14500工、1942年为11700工、1943年为19683工、1944年为16765工、1945年为24670工。
另外,1939年1月和1940年1月,桐庐、分水两县分别设立递步哨,各有哨位8个、哨兵20人,1945年11月根据浙江省邮政管理局通令裁撤,用于这方面的人力资源共9万多工。
抗战期间,桐庐、分水两县间接社会财产损失按照《折算方法》折算为1937年7月的价值为11529923元。
3.居民财产损失
居民财产损失是指居民私有财产因战争而遭受的损失。
(1)房屋毁损
根据民国桐庐县政府1945年10月2日调查统计,抗战期间桐庐县各乡镇损失房屋数:在城镇2500间、芝厦镇700间、金西乡100间、金中乡105间、金东乡120间、仁勇乡150间、仁智乡100间、窄溪镇1200间、七庄乡26间、梅蓉乡18间、阜义乡78间、白鹤乡15间、深浦乡100间、环溪乡7间、凤川乡36间、三管乡50间、四管乡40间、横村镇950间、旧县乡350间、常乐乡16间、钟山乡100间、素南乡450间、素北乡150间、至东乡150间、至西乡200间,其中损失私房5515间,价值11030万元;分水县被毁房屋354间。
(2)粮食
1942年5月,日军流窜桐庐县,在城、钟山、旧县、凤川、芝厦等13户农户被日军抢掠粮食17615公斤;抗战期间桐庐县城因战损失粮食大米16710公斤、稻谷7140公斤、小麦5400公斤、玉米500公斤、大豆653公斤、油菜籽1000公斤。
(3)物饰
1937年7月至1939年9月,日机轰炸县城损失物饰20887元;1939年7月日机轰炸富仁坊损失衣物150件,价值9852元;
1942年5月28日,日军流窜在城镇,抢走水贤弄居民皮箱8只,包括皮箱内衣物共计价值1740元。
(4)禽畜
1942年至1945年,日军流窜常乐乡被掳去耕牛6头、猪10只;1942年5月到7月,日军流窜桐庐期间被掳耕牛296头; 1942年5月日军流窜窄溪损失粮食、房屋、耕牛、鸡、猪及器具等共计价值31903元。
根据民国桐庐县政府1945年10月2日调查统计,全县抗战期间损失耕牛1250头。
另据2007年5月社会调查统计,抗战期间桐庐县桐君街道、横村镇、凤川镇、江南镇、旧县街道、钟山乡等乡镇在日军流窜期间被抢掠鸡鸭4717羽、猪716只、羊72只。
(5)生产工具
根据民国桐庐县政府1945年10月2日调查统计,全县抗战期间损失农具2750件,价值401元。
(6)生活用品
1938年1月19日,日机轰炸桐庐县城,炸毁陈章益、谢林氏、叶安祖等12户居民家具等生活用品价值258284元。
1938年2月,日机轰炸分水南门中下街,炸毁居民什杂等生活用品价值18018元。
1937年7月至1939年6月,日机轰炸桐庐县城,炸毁居民器具价值81911元。
1939年7月,日机轰炸桐庐县城,炸毁富仁坊叶谏生家桌5张、椅16张及家具、什物等价值11822元。
1940年10月9日,日机轰炸桐庐县城,炸毁庆成、陈福兴等24家商户店内物品共计价值1228元。
1942年5月至6月,日机轰炸、日军流窜桐庐,邬哲初、戴世道、戴维桂3住户损失桌子、椅子、家具等价值2822元。
1942年5月至7月,日军流窜桐庐,在城镇、梅蓉乡、素北乡、横村镇、旧县乡等乡镇的233户农户损失生活用品22294元。
1942年5月,日机轰炸常乐乡各村损失财物11600元。
1942年5月,日军流窜分水县,全县损失财物3480元。
另据民国桐庐县政府1945年10月调查统计,抗战期间日军流窜桐庐,在城镇损失农具及生活用品1015件,价值281元。
(7)其他
另据社会调查,1940年5月,日机轰炸桐庐,燃烧弹击中元川王茂庆油厂,损失菜油25000公斤、白油10000公斤、桐油3500公斤。
1943年6月,日军抢掠上洋洲村村民柯玉明家蜂蜜1250公斤、蜜蜂11箱。
1945年8月,日军烧毁合村乡郑竹清家桐油、菜油共2000余公斤。
抗战期间,桐庐、分水两县居民财产损失为6500976元。
居民财产损失中以房屋损失为大宗,共计8065间。历年的房屋毁损以1938年为最多,占30.45%;其次是1945年,占18.02%; 1942年排第三位,占15.30%。究其原因,一是日机轰炸,二是日军窜扰。1938年是日机轰炸桐庐、分水两县城乡最频繁的一年,而1942年和1945年是日军窜扰桐庐、分水两县,桐庐县城两次沦陷,分水县城一次沦陷,日军在两县境内疯狂烧杀抢掠,造成惨重损失。
(三)财产损失的特点
一是原因比较简单,事实比较清楚,档案记载比较齐全。桐庐、分水不是沦陷区,所以直接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主要是来自于日机的轰炸和日军的窜扰。日机轰炸除少数几次记录不详外,基本上每次都有记录,有案可查。
二是时间、地点相对比较集中。日机对桐庐、分水两县的轰炸主要集中在1938年至1942年,而在这5年中又主要集中在1938年和1942年。轰炸的主要目标是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如桐庐县城在城镇、分水县城武盛镇、抗日前线窄溪镇、当时的商贸重镇横村镇、芝厦镇及两县的城郊。日军窜扰也主要以这些区域为中心,向周边乡镇辐射,范围更广些。
三是间接损失大于直接损失。桐庐、分水两县抗战的间接损失是11529923元,而直接损失是8585752元,间接损失高于直接损失34.3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杭州、富阳沦陷后,桐庐成为抗日的前沿阵地,为了阻挡日军的长驱直入,在县境内进行了4次大的破路行动,同时在富春江和分水江两岸构筑了大量防御工事,因此在间接损失中构筑工事与破坏公路为4412958元,占间接总损失的38.27%。其次是日机对桐庐、分水两县的狂轰滥炸和日军的窜扰造成大量灾民、难民,在整个抗战期间两县赈灾款为4046727元,占间接总损失的34.51%。
结论
抗战时期桐庐县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绝大部分是原始的第一手档案、文献资料,在分类统计计算过程中又有比较科学的计算、折算方法,因此其各项统计结果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同时,由于战乱和当时通讯联系的不便,部分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未能及时记载或上报,特别是灾民、难民的死亡人数肯定远远低于实际,其他各类统计及最后汇总结果也只会低于而不会高于实际。根据上述各类统计、计算结果的汇总,抗战时期桐庐县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基本结论如下:
(一)抗战期间桐庐县人口伤亡
抗战时期桐庐县人口伤亡总计3061人,其中直接伤亡1836人,间接伤亡1225人。
在直接伤亡人口中:直接死亡1481人,直接受伤272人,直接失踪83人。
在间接伤亡人口中:间接死亡灾民23人,间接受伤灾民1202人。
(二)抗战期间桐庐县财产损失
抗战时期,桐庐县财产损失总计26616651元,其中社会财产直接损失8585752元,社会财产间接损失11529923元,居民财产损失6500976元。
社会财产直接损失中,工业损失工厂2所,价值25048元;农业损失粮食22333940公斤、农具525件,价值194086元;交通损毁公路150公里、船99艘、码头房屋6间,价值373749元;邮政损失价值1257元,254公里线路被毁,价值无法考证;商业损失店屋814间、桐油2005听及财货等,价值524606元;金融损失现款4614元;文化损失图书4251册、祠堂4座,价值24054元;教育损失小学13所、中学1所,价值1261243元;公共事业损失办公用品、房屋等,价值5962968元。
社会财产间接损失中,农业损失价值484117元;交通破路217.5公里、船只运输650艘,损失价值4412958元;公共事业优待军属、救济难民及因战其他支出共损失6622354元;其他人力资源损失10949元。
居民财产损失中,房屋被毁8065间,价值5318548元;禽畜牛1250头、猪780只、羊72只、家禽4717羽,价值123785元;粮食770060斤,价值53965元;生产工具1015件,价值281元;生活用品1141件,价值917194元;其他农产品83845斤,价值54446元。
(三)战争对桐庐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日本的侵略战争,给桐庐人民造成巨大的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影响深远。
1.战争严重阻滞了桐庐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社会进步
抗战八年中,桐庐、分水两县总人口不但没有自然增长,反而由1936年的168131人减少到1946年的148250人,平均每年净减少2485人。大批年轻力壮的青年被抽壮丁上战场,绝大部分战死在战场,留在家中的老弱病残、妇女儿童又惨遭日军的凌辱和屠杀,人们饿病逃荒,土地大量抛荒。1936年,两县工农业总产值达3007万元,而战后的1947年两县工农业总产值却只有2353万元,比1936年下降21.74%,社会经济严重倒退。
2.毁灭性的破坏给战后的恢复与建设带来重重困难
抗战期间,桐庐、分水两县在日军的轰炸和烧杀抢掠之下,桐庐县城、分水县城和横村、旧县、窄溪、芝厦等繁荣的集镇被夷为平地,房屋所剩无几,人们流离失所,商业凋零,市场萧条,财政收入入不敷出,毁灭性的破坏给战后的恢复与建设带来重重困难。
3.刚刚萌芽的现代工业被扼杀,迟缓了桐庐现代工业发展的进程
受战争破坏,桐庐、分水两县刚刚萌芽的现代工业被扼杀,两县的手工业也遭到无情的摧残,至1946年两县家庭手工业产值从1936年的102万元下降到83万元,工场手工业产值从110.8万元下降到99万元,多数处于歇业半歇业状态。
桐庐县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课题调研,进一步揭露日军在桐庐犯下的罪行,为后人研究抗日战争史留下了比较系统、全面、可靠的第一手资料,也为以后不断发现、充实、完善这方面资料提供了一个平台。以史为鉴,也将激励桐庐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桐庐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叶子 最后更新:2019-01-25 11:36:1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下一篇:最后一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