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调研工作概述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十四年,给中华民族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开展抗战时期中国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的调查研究,对于中华民族勿忘国耻,振奋民族精神,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揭露侵略者的战争罪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把这项工作做好,根据中央党史研究室关于开展抗战时期中国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课题调研的精神以及自治区、市党史研究部门要求、部署,隆林县于2006年6月启动了抗战时期西隆县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课题的内部调研工作,成立了抗战课题调研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制定了课题调研工作方案。在课题调研工作中,调研组赴自治区图书馆、档案馆,桂林市图书馆、档案馆,百色市档案馆,本县图书馆、档案馆,云南省罗平县图书馆、档案馆,贵州省兴义市、安龙县图书馆、档案馆,共计查阅档案100余卷,查阅文史、方志、县情等书籍和报刊30余种,翻拍、复制资料52页。同时,走访了8个乡镇、52个行政村,入户调查了218位老人。征集到抗战期时隆林县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的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进一步研究整理,使我们对抗战时期隆林县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掌握。
二、 抗战前后隆林县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
隆林各族自治县,原称西隆县,于1912年设置。全境3543平方公里,居住着苗、彝、仡佬、壮、汉5个民族。县内壮族是土著民族,其他民族均在不同时期从外地迁入。隆林地处云贵高原的东南边缘,东与田林县接壤,南和西南与西林县毗邻,北沿南盘江和贵州省的兴义、安龙、册亨县相接。自然地理条件复杂,山高谷深,重峦叠嶂,交通不便,长期以来一直处于较闭塞的状态。行政区域面积3552.96平方公里。
隆林古属百濮地,西汉初为句町王国,后属汉牂牁郡地,三国时为兴古郡地。宋设安龙峒,属城泗城州,隆林首次设置行政建制。元致和元年(1328年)设置安龙州(龙改称为隆),明永乐十二年(1414)改为安隆长官司,归属广西,司署设在田西旧州(今田林县旧州镇)。清康熙五年(1666年)实行改土归流,始设西隆州,因位于广西西部和沿用安隆之隆而取名,属思恩府管辖。雍正五年(1727)改属泗城府,并划南盘江北岸的罗烦、册亨等四甲和巴结上半甲归黔,州治改设在新州。雍正十二年(1734)升为直隶州,领县西林。乾隆七年(1742)改置西隆州。1912年改为西隆县,抗战期间仍称之。1951年8月,西林县7个区并入西隆县,同时西隆县改称隆林县,1953年建立隆林各族联合自治区(县级),1955年9月改称林各族自治县,县治新州镇。
抗战前后,隆林县经济以农业为主。封建地主在经济上占据主导地位,占有大量的土地,1933年,全县耕地面积164342亩,350户地主占有耕地42896亩,平均每户有耕地122.56亩,而农民平均每户仅有耕地12亩,地主户均占有的耕地是农民的10倍多。隆林各族自治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隆林各族自治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10页。大部分地主靠地租剥削贫苦农民,地租高达收获量的70%以上。农民除受地租剥削外,还受高利贷的盘剥,借银一月,索利三分,借粮一季,交息五成。此外,政府征收的田赋和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压得农民喘不过气来。西隆盛产鸦片,鸦片虽然不能给农民带来多少好处,却使很多人染上吸毒沉疴,致使无数家庭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民国25年(1936年),县城只有2家打铁个体手工业,主要加工锄头、镰刀等农具。
县内不通公路,没有机动车辆,商品运输全靠人挑马驮,一般日用商品要从邻近的兴义县、田西县调运,需要行程3-4天。
县城没有一个像样的商店,只有几个外地私商摆些小商品,商品价格昂贵。1933年,大米每市斤为0.08元(银毫),猪肉每市斤为0.35元(银毫),而熟盐每市斤为0.35元(银毫),煤油每市斤为0.53元(银毫)。当时的大米与熟盐的比价为0.23:1,大米与煤油的比价为0.15:1,即1斤大米只能分别换0.23斤熟盐和0.15斤煤油,1斤猪肉还换不到1斤煤油。隆林各族自治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隆林各族自治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20页。
抗战期间,西隆县的总人口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有所增减。1937年全县总人口64923人,1939年增加到80096人,比1937年增长23.37%;1940年全县总人口79957人,比1939年减少139人,出现负增长;1946年全县总人口78716人,比1941年减少1025人k。②隆林各族自治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隆林各族自治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802页。从人口变化情况可以看出日军侵略中国给隆林社会造成的严重影响。
三、人口伤亡情况
抗日前线阵亡将士人数 抗战时期,日军没有地面入侵和飞机轰炸隆林县,所以没有地面入侵和轰炸伤亡造成的伤亡情况。抗日战争事关中华民族生死存亡,抗日救亡,匹夫有责,隆林县各族青壮年踊跃参军参战,不少将士血洒疆场,为国捐躯。根据民国36年12月初国民党联合勤务总司令部抚恤处纂订的《中华民国忠烈将士姓名录》记载,全县在抗日前线阵亡军人60人,国民党联合勤务总司令部抚恤处民国36年纂订《中华民国忠烈将士姓名录》,宗卷号991.03/1284,存广西图书馆。《中华民国忠烈将士姓名录》没有记载的牺牲人数,由于没有文献、档案资料记载和口述资料证实而无法统计。
征调民工伤亡人数 抗战期间,政府为了战争需要,征调西隆县民工94891人次。被征调的民工因饥饿、疾病、事故等造成的伤亡人数,因没有文字资料记载和口述资料认证而无法计算。如按2%计算伤亡人数,全县征调民工伤亡数为1898人,再按1:1计算死亡人数,全县征调民工死亡数为949人。
四、财产损失情况
隆林不是沦陷区,也没有受到日军飞机的轰炸,财产直接损失无资料可查。由于战争的需要,1937年至1945年,政府征调西隆民工94891次,参加修建飞机场、修筑公路、运送军用品、政府公物、架设电线等,丢下了大批良田无人耕种,致使无数西隆老百姓无家可归,流离失所,衣食尽丧,沦为难民,众多饥民以草籽树皮麸糠苟延残喘,结队乞讨者比比皆是。同时,由于受战争的影响,县内的灾民难民增加,沦陷区的难民也涌入西隆县,西隆县成立了救济会,开展救济工作。这些是造成西隆县财产间接损失的主要项目。
灾民、难民救济损失 抗战时期,西隆县难民和灾民增加,大量的灾民需要救济,同时从沦陷区逃亡到西隆寻求生路的难民也需要救济。1941年,西隆县设有赈济会(救济团体),专门办理赈灾事宜。1941年、1942年、1943年救济准备金分别为1500元、2000元、4400元(国币)。广西省政府统计处《广西年鉴》第三回上册,1948年印行,第1335页,存广西区图书馆。
征调民工的损失 抗战期间,因战事需要,西隆县多次征调民工,参加国民政府实施的各种工程施工,历年投入民工总数达94891人次,参加公路建设、飞机场、架设电线、运送军用品及公物等。征调民工造成的损失,由于没有资料记载和口述资料证实,无法计算其价值。广西省政府统计处《广西年鉴》第三回上册,1948年印行,第659页,存广西区图书馆。
征调民工修筑公路。为了保持战时交通畅通,西隆县政府共征调筑路民工34501人(缺29年数)。其中,1937年(民国26年)征调1540人,1938年(民国27年)1500人,1939年(民国28年)7091人,1941年(民国30年)4600人,1942年(民国31年)6500人,1943年(民国32年)6000人,1944年(民国33年)3870人,1945年(民国34年)4000人①。
征调民工架设电话。1937年至1939年,为架设西隆至旧州、西隆至贵州省安龙县、西隆至西林县的长途电话单线回路线路,政府征调西隆籍民工2245人。其中,1937年征调672人,1938年征调450人,1939年征调1132人②。
征调民工构筑防御工事。1938年至1939年,为构筑防御工事,政府征调西隆县的人力搬运民工达1.27万人。其中,1938年征调4000人,1939年征调8700人③。① ② ③广西省政府统计处《广西年鉴》第三回上册,1948年印行,第265页,存广西区图书馆。
征调民工运输军粮。抗战时期,西隆县没有调进粮食,只有调出军用粮食,而调出的军粮要运到百色,全靠人挑马驮,运输途中民工病死或累死的屡见不鲜,所以,西隆县府只调运四年就出钱委托私商在百色代购粮食顶交军粮。民国31年至34年,西隆县府奉令筹办军粮,共征调运输军粮民工42509人,其中1942年14983人,1943年10900人,1944年8992人,1945年7634人①。
征调民工运输军用品。1944年,西隆县府征调运输军用品劳工1340人②。征调民工运输公物。1944年,西隆县府征调运输公物劳工1587人③。① ② ③广西省政府统计处《广西年鉴》第三回上册,1948年印行,第266页、第267页、第268页,存广西区图书馆。
征调民工修建黔桂公路百渡段。1938年12月,因抗战军运需要,征调西隆、田西、西林、凌云、乐业五县共3.5万人,修筑联贯三省的公路干线——黔桂公路百渡段(百色至旧州八渡口)。1939年2月开工,至1940年基本通车④。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厅史志编审委员会编《广西公路史》,人民交通出版社1991年版,第162—163页。
征调民工修建百色飞机场。 1938年2月15日,百色飞机场动工兴建,至1938年5月16日竣工使用。为早日把机场修好投入抗战,政府从西隆、百色、田林等13个县的征调了7000多名民工参加修筑,其中西隆县民工数不详,造成的间接损失也不详。
五、结论
抗战时期,隆林县虽然不是沦陷区,也没有遭到日军飞机的轰炸,但从调研组征集到的档案、文献资料来看,可以作如下结论:日军对中国的侵略,不仅给沦陷区造成重大的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也给地处边远的非沦陷区隆林县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基本结论
人口伤亡调研结论 西隆县在抗日前线阵亡将士(直接的有名有姓的伤亡)60人。《中华民国忠烈将士姓名录》没有完整记载的还不列在内,间接人口伤亡数字也无历史资料可查。只是经过调研组的多次反复走访民间遗属和根据相关知情人口传,结合相关统计公式推断得出间接死亡人数基本结论为949人。间接伤亡人员主要在被征集参加公路建设、飞机场、架设电线、运送军用品及公物等过程中因工程事故和冻、饿、疾病等等非正常死亡的民工损失,而这种损失是无法用货币来衡量的。
财产损失调研结论: 社会财产直接损失无资料可查。间接财产损失有:(1)1941年、1942年、1943年救济准备金共7900元(国币);(2)因战争需要征调民工、劳工的间接损失,因冻、饿、疾病、工程事故等原因而致死的民工损失,无法用货币来衡量。(3)抗战期间,还有不计其数因非正常渠道前往抗战前线作战和支前过程中失踪或死亡,直至抗战结束乃至如今,都渺无音讯。给隆林人民造成的妻离子散,骨肉分离、家破人亡的精神损失是难于用金钱来计算和弥补的。(4)被征调的人员多为全县境内青壮年劳力,仅以1945年为例:全县总人口78716人,被征调的青壮年民工就达到13221人,被征调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16.8%。造成后方大片田地丢荒,加上遇天灾之年农作物颗粒无收又导致很多人背井离乡逃荒讨饭,抛尸骨于异乡,至今仍无着落。给亲属造成的心身伤害无法用数字衡量。
隆林县人口伤亡、财产损失特点 抗日战争时期隆林县人口伤亡、财产损失具有直接性和间接性两重特点:一是直接生命和财产损失。抗战期间隆林县籍有60位热血青年在抗日一线疆场牺牲。民国政府虽为阵亡的将士发放了一些抚恤补助,但由于山高皇帝远,具体发到或没有发到遗属手中的数目无从统计。即使发到遗属手中也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遗属的实际生活困难。而由此给隆林县人民造成的妻离子散,亲人骨肉分离的精神损失更是难于用金钱来计算的。二是战争负担沉重造成的间接生命财产损失。因隆林地处桂、黔、滇三省交汇处,连贯滇、黔、桂三省的公路干线——黔桂公路百渡段(百色至南盘江八渡口)横穿田林县及当年的西隆县境。1938年,因抗战军运需要,由中央拨款110万元动工修建。同年12月,征调田西、西隆、西林、凌云、乐业五县民工共3.5万余人,于1938年2月开工,路基土方由民工分小段包干,路基石方、护墙、桥涵工程招商承包施工。至1940年基本建成通车。同时,因抗日战事需要,隆林县多次征调民工,参加了国民政府实施的各种工程施工,历年投入民工总计达94891人,仅以1945年为例:全县总人口78716人,被征调的民工就达到13221人,被征调人口占全县人口比例高达16.8%。这个数据甚至超过一些沦陷区的比例。而且被征调的人员多为全县境内青壮年劳力,造成后方大片农田荒废。很多农副产品和土特产品无法外运交易,经济发展遭到空前重创。
对隆林县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
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灾难。它不仅严重破坏了中国家安全、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给中国造成巨大的物质财产损失,对中国经济、文化事业产生毁灭性影响,对中国的社会发展与进步产生严重滞碍作用,同时,在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中,中国人民蒙受了空前的生命牺牲和财产损失,不仅全国所有沦陷区的人口遭和财产遭受空前惨重的损失。 抗战时期,隆林县虽然不是沦陷区,也没有遭到日军飞机的轰炸,但从调研组征集到的档案、文献资料数据来看,地处边远的非沦陷区隆林县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却丝毫不亚于沦陷区。从以上调研所记的数据,只是隆林县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一部分,而实际上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数字要远比以上数据多得多。这是因为:一是历史档案资料、文献资料的缺失,国民政府的统计资料没有统计非沦陷区和没有遭到轰炸地区的伤亡和损失的资料,加上历史原因县内民国时期档案的丢失,致使调研组征集的历史档案资料不系统、不全面、不具体。二是由于时间久远,抗战爆发至今已经70余年,许多当事人、知情人已经去世,从证人证言角度查清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全部史实已不可能。即使这样,这次调研所获得的资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足以证明日本侵略者发动侵华战争给西隆各族人民带来巨大的战争灾难,造成大量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对隆林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责任编辑:张波 最后更新:2017-09-27 11:30:37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