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甘肃省抗日战争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调研报告(3)
2017-06-23 08:54:00  来源: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作者: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  点击:  复制链接

  (五)财产损失情况

  日军轰炸甘肃兰州及周边城市,不仅给甘肃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而且也造成了重大财产损失,全国抗战八年,甘肃人民承受了沉重的战争负担。据民国甘肃省政府1947年10月上报行政院的报告称:按1947年8月兰州市物价指数为标准,直接损失折合法币(亦称为国币—— 下同)为6478928956502元,间接损失折合法币为2964280636281元[①]。(陕甘宁边区政府领导的陇东分区所辖华池、环县、庆阳、合水、新正、新宁6县损失情况未统计在内,有关损失的资料也在内战中被焚毁。)

  1.直接损失

  直接损失是指遭受敌机空袭、轰炸造成的财产损失,主要包括房屋建筑、器具、现款、服着物、古物、书籍等。但由于60多年前统计不够详细、不够全面,没有留下多少具体的分类数据,有的对衣着、器物、粮食、牲畜、商品只进行了折价统计,有的只统计了寺庙的财产损失,而对寺庙的文物损失没有准确统计或估价不足,有的对轰炸损失只进行了大致的估算,而估算的数字则远远小于当时的实际损失数字。现将有记载的敌机轰炸直接财产损失整理如下:

区  域

损  失  类  别(折合法币元)

合  计

房屋

器具

现款

服着物

古物、书籍

其他

兰州市

11150800

910704

408690

1575211

588475

1230358

15864238

天水

1575000

185000

136680

2692

续表

0

 

16775

51672

1992047

武威

360600

106300

87600

15800

34000

2879160

3483460

平凉

265000

64000

——

22000

5000

23811

379811

靖远

96400

6916

——

13000

3680

360

120356

固原

700

120

——

——

——

80

900

永昌

48000

12000

28700

32000

175000

8700

146900

泾川

5000

5900

3000

1800

——

41926

57626

陇西

120622

67873

——

86760

20140

5522

300917

总计

13622122

1358813

664670

1773491

685570

4241589

22346255

注:1.此表参照1945年8月30日甘肃省临时参议会上报国民政府参议会的《甘肃省历年遭受敌机空袭损害统计表》[②]填写。

2.财产损失价格依照当时市、县报表分析为1938—1941年物价。

3.固原县现属宁夏回族自治区管辖。

  上表所列各项损失,虽远不能反映出当时的全部直接损失,但也可通过此表了解各市、县损失的程度。

  另外,在兰州市内各机关,被日机轰炸所受的损失也很严重。如中央经济部所属的兰州电厂,因日机轰炸造成的电讯设备损失,1939年12月为7131.59元(法币),1941年5月为15067.80元(法币)[③]。

  还有兰州住户的直接财产损失整理卡片。分别为(1)甘肃学院杨钟文等户,1939年11月在兰州被敌机轰炸,损失项目如下:建筑物2023220元(法币),器具235552元(法币),图书10360802元(法币),服着物1100835元(法币),古物书籍395000元(法币),其他1351428元(法币),共计15466837元(法币)。(2)兰州住户宋希尚,1939年12月被敌机轰炸,损失项目如下:建筑物350000元(法币),器具680000元(法币),图书90000元(法币),服着物260000元(法币),古物书籍350000元(法币),现金5000美元。共计1730000元(法币),美元5000元。(3)皋兰县住户梅成章,1940年1月被敌机轰炸,损失项目如下:器具2696元(法币),服着物2000元(法币),共计4696元(法币)[④]。目前尚不能确认以上几项损失是否已列入甘肃省当年的直接财产损失总统计之内,为了尊重史实,照录于此。

  下表为甘肃省战时财产直接损失统计表:

年    度

损失时价值

折合1947年

8月份价值

折合1945年

9月份价值

折合1937年7月份价值

二十六年(1937年)

21000

556500000

42062370

21000

二十七年(1938年)

15960

330882720

24035640

12000

二十八年(1939年)

464104409

6458476955644

390582861503

195001853

二十八年(1939年)

(145552)

2025500000

122493633

61156

二十九年(1940年)

19414

144654614

16338226

8157

三十年(1941年)

6922804

15057098700

938806060

468707

三十一年(1942年)

95918

96397590

3819664

1907

三十三年(1944年)

20188894

2240967234

202267923

100984

总    计

 

6478928956502

391932685019

195675764

备    注

1.此表参照民国甘肃省政府1947年10月上报的《甘肃省战时财产直接损失汇报总表》[⑤] 填写,币值为法币元。

2.1947年8月份价值 以1947年8月兰州市零售物价指数为标准折算而成。

3.1937年7月和1945年9月的价值均参照《抗战期间全国零售物价总指数表》(载《中华民国统计年鉴》,中华民国三十七年主计部统计局印)的倍数折算而成。

  (二)间接损失

  间接损失主要包括防空设备费、疏散费、救济费、抚恤费、迁移费、输力费、副秣费、生产减少、盈利减少、人力损失、过往军队供应费、战时紧急征调物资等。

  下表为甘肃省抗战时期财产间接损失统计表,参照甘肃省政府统计室1947年10月关于《甘肃省战时财产间接损失汇报总表》[⑥]填写:

年度

损失时价值

折合1947年8月价值

折合1945年9月价值

折合1937年7月价值

1937年

759380

20123570000

1521015359

759380

1938年

89600286

1857593129352

134937356848

67368636

1939年

8031700

111769137200

6759350752

3374664

续表

年度

损失时价值

折合1947年8月价值

折合1945年9月价值

折合1937年7月价值

1940年

11179170

83295995670

3801621036

1897992

1941年

25561036

74842713408

3466349897

1730605

1942年

367999811

369839810055

14651014496

7314645

1943年

719844214

203722138562

7212015963

3600661

1944年

1759240270

195275669970

12900731179

6440801

1945年

1494327252

47818472064

1494327252

746056

总计

 

2964280636281

186743782782

93233440

备注

1.币值为法币元;2.1937年7月和1945年9月的价值均参照《抗战期间全国零售物价总指数表》(载《中华民国统计年鉴》,中华民国三十七年主计部统计局印)的倍数换算而成。3.“损失时价值”的物价倍数均以当年9月份的物价倍数为准。

  防空费损失。1937年11月5日,日机第一次对兰州实施轰炸后,于1938年初又把空袭目标扩大到全省各地。根据航空委员会的指示,甘肃省成立了全省防空司令部,武威、酒泉、天水、平凉等地设立了防空指挥部和防空情报分所。此外,还在全省各地主要城镇普遍建立了防护团、防护队、防空监视队和监视哨等防空组织,并举办了防空情报训练班,对防空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省会兰州就设有汽警笛两处、手摇报警器两台、电动报警器一台、警钟400多口、消防汽车4辆,还筹资10多万元(法币)修造了机关、个人地下室120个,防空洞100多个,露天防空壕258个,可供5万余人防空避难。对于当时只有10多万人的兰州市来说,这些防空措施的施行,对市民的及时躲避、减少伤亡起了很大作用。全省抗战时期防空设备费,共支出910931175元(法币)(系损失时价值)。

  另外,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甘肃油矿局1945年9月30日上报的《国营事业财产损失报告表》中,1941年度该局防空费20378.26元(法币),救济费21489.50元(法币)。1942年度该局防空费138807.71元(法币)。1943年度该局的防空费,为124509.60元(法币)[⑦]。1945年度的其他间接损失费用为502205.97元(法币)。因为有以下因素,没有把上述费用纳入甘肃省的数据内。(1)不能确认油矿局的这些费用是否全在甘肃当地产生。(2)不能确认中央政府驻当地机构的防空费用是否已算入所在省份的防空费用之中。(3)资料不完整。有的年份有资料,有的没有。缺1941年前和1944年的资料。所以,我们没有把上面的数据简单加在甘肃省的数据内。但为保留线索,将其保存于此。

  救济费损失。为收容救济难民、医治伤员、掩埋死者,1940年1月6日,兰州空袭紧急救济联合办事处正式成立。办事处下设总务股、医治股、掩埋抚恤股、难民收容股、救济股等。1941年8月,天水、平凉、陇西、武威、临洮、酒泉等地也设立了空袭紧急救济联合办事处。政府曾拨发专款救济被炸难民,苏皖商会、西北日报社、驻兰空军等社会各界也纷纷给兰州灾民捐款捐物。1941年5月23日,甘肃省政府主席谷正伦致电重庆赈济委员会,恳请速拨巨款,以便转发救济。重庆赈济委员会于同年6月9日的复电中称:“马、养两日被炸伤亡人民,请参照《修正空袭紧急救济办法》第三条死亡每名发给恤金60元,重伤40元,轻伤15元之规定,公务就余存空袭救济准备金,先行发放”。每遇敌机轰炸之后,便见防护队队员冒着硝烟踏勘灾情,进行救护和损失调查,以便政府根据受灾轻重情况及时实施救济。此外,甘肃还负担了不少由华东、华中各省逃难来甘的难民的救济,仅甘肃镇原一县,1943年就收容了由河南尉氏等县逃来的难民包括老幼共计752人,发放救济粮148500余斤,按当时粮价折合51.9万余元(法币)[⑧](若按每担100斤计,折合粮1485担,每担折价349元法币)。据抗战后省政府统计,抗战时期甘肃共支出各项救济费含县、市库及慈善团体救济金支出数额为30915694元(法币)(系损失时价值)。

  副秣补给及输力损失。抗战时期,外援物资除了通过安南、滇缅两条公路可运入国内外,还有西北的甘新公路,每月有上千吨苏联援华物资通过汽车、马车、驼运沿此路运到兰州,再向中国腹地周转。甘新公路于1938年5月开工,河西人民为修路作出了巨大牺牲。不少人因修路丧失家园,沿途村民房屋大量被拆除,椽子檩子用于工程建设,工程需要土方、石料、砂子均摊派给沿途各县的农民,农民的大车、骆驼、骡马等等都被征用修路,许多民工被派套上自己的牛车、毛驴车到杳无人烟的星星峡一带施工。车烂牛死,许多民工冻、饿、累死在筑路工地上。在兰州,政府设立了西北公路运输管理局、甘肃省驿运管理处,组建汽车、人力、畜力等各种运输队。仅甘肃河西走廊的民乐一县,就征用大车30辆,牛车30辆,毛驴130头,牛25头,骡马39匹,输力耗资236912452元(法币)[⑨]。甘肃还组建了羊皮筏子水运队,沿黄河顺流而下向宁夏、绥远、陕坝等地的抗日部队运送物资、弹药,沿嘉陵江向重庆运送汽油。

  抗战时期,驻甘肃河西走廊马步青骑兵师、驻陇南鲁大昌第一六五师、驻天水马青宛师,分别开往抗日前线,沿途各县犒劳过往军队,补给粮秣,开支巨大。有“陇东粮仓”之称的庆阳老区人民,尽管自己的生活还十分艰辛,但还是积极地向边区政府交公粮1360万斤,交公草、马料319.2万斤[⑩],还组织了数以万计的担架及运输人员支援前线。据统计,甘肃各县抗战时期军队过往副秣补给及输力损失共计4306004335元(法币,系损失时价值)[11]。

  迁移费、疏散费、动员费、抚恤费等损失。为了减少轰炸损失,将一些位于中心城市的机关、学校、工厂等迁移至偏僻山区,将居民疏散至远离城市的郊区、乡村,动员人力、物力支前,临时紧急支出,修建避难所,安置遭受轰炸无家可归的难民,各地为纪念在抗战中牺牲的将士修建忠烈祠,为抗战牺牲军人家属发放抚恤金,以及其他战时特别支出耗资甚巨。其大致数目为:迁移费1200298元;疏散费354105元;动员费51790元;抚恤费46000元(此项费用明显少计,全省阵亡军人4746人,参照贫民被炸死亡1人抚恤60元推算,就按每名军人200元抚恤费计算,也应有949200元);临时修建费、战时特别紧急支出及其他开支23018844元[12]。以上各项费用均系损失时价值,币种为(法币)。

  征调、捐献物资。抗战时期,甘肃人民激于爱国热情,节衣缩食,尽最大努力支援前线。1938年8月,凉州(今武威市)举行了河西各县(原文如此)献金总动员大会,仅半个月就募得献金126460元(法币)[13]。“兰州市动员募捐抗日支前,仅3个月群众就捐献现洋10多万元(法币)。”[14] 甘肃各界还踊跃认购“救国公债”、“建设公债”、“同盟胜利公债”等,仅“同盟胜利公债”全省认购额,1942年为22868580元(法币);1943年达71087500元(法币)。1942年,甘肃夏河拉卜楞保安司令黄正清带领拉卜楞寺教区的50名上层人士,千里迢迢奔赴重庆,向国民政府捐献了价值30架飞机的金银财宝(每架飞机折价15万元法币)[15]。全国抗战八年,甘肃人民在国民政府征购和征借名义下献纳的军粮,每年都有几十万石,仅在1943—1945年三年中,就献纳了11801匹战马[16],2000根电杆。以下为甘肃人民捐款捐物统计表:

年  度

类  别

数  量

单  价

合  计(法币)

1938年

河西各县捐现金

 

 

126460元

1938年

兰州市各界捐现洋

 

 

100000元

1942年

认购同盟公债

 

 

22868580元

1943年

认购同盟公债

 

 

71087500元

1942年

甘南捐珠宝

购飞机30架

150000元

4500000元

1938—1945年

粮食

40万担×8年

320万担×349

1116800000元

1943—1945年

战马

11801匹

53333元

629382733元

1943年

电杆

2000根

1000元

2000000元

总  计

 

1846865273元

注:本表所列捐献,仅为有记载的数据。粮食价格参照1943年镇原县粮食价格(见本书第15页),电杆、马匹价格参照《正宁县财产间接损失报告表》的价格(见本书第108页)。

  动员人力损失。抗战时期,甘肃人民同仇敌忾,奋起抵抗,用血肉之躯拼死报国,国民党统治区先后有354778人参军(又一说41.16万人[17]),有598373人参加地方自卫组织,有107821人参加防护团(陇东分区的庆阳、环县、华池、合水、新正、新宁6县有6722人参加八路军,4773人参加抗日自卫队[18],未计入),共损失人力工资3851482743元(法币)[19]。

  (六)结论

  根据截至目前所掌握的资料和进行的相关研究,我们得出了甘肃省抗日战争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以上若干数据。由于年代久远、搜集资料困难等客观原因,应该说,我们得出的这些数据还只是初步的和尚不完整的数据,并不是研究的最终结果。今后,我们将继续推进本课题调研工作,以期在掌握更多资料和取得研究新成果的基础上对有关数据再做出修订和补充。

  以下,对本课题调研结论做三方面简要的归纳。

  1.甘肃人口伤亡、财产损失特点

  一是空袭损失为主。抗战时期甘肃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主要是日军空袭轰炸造成的。甘肃地处祖国大西北,日本侵略军未能从陆路直接侵入甘肃,而主要依靠空军对甘肃进行空袭轰炸,造成的直接人口伤亡为1426人,直接财产损失按照1947年8月兰州零售物价指数折算为6478928956502元(法币)。二是战争负担沉重,间接财产损失巨大。甘肃省在抗战八年中间接财产损失包括防空费、迁移费、救济抚恤费、国防动员费、人力输力损失、副秣补给、战争债券等,按照1947年8月兰州零售物价指数折算合计为2964280636281元(法币)。仍按1947年8月兰州零售物价指数折算,直接和间接财产损失共计为9443209592783元(法币)[20]。

  2.日军飞机轰炸后果严重

  日军飞机疯狂轰炸甘肃兰州、天水、平凉、武威等城市,除直接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外,轰炸造成无数市民无家可归,流离失所,衣食尽丧,沦为难民。加之战争负担和自然灾害,人民处于饥寒交迫、水深火热之中,生存条件恶化,人口锐减。在全国抗战前的1930—1935年6年中,甘肃人口由300万人(又一说4350053人[21])增至6401471人,全省净增人口340万,平均每年增长56.7万人,年均增长率达134.64‰[22]。这其中有内迁的因素,但人口高速增长是不争的事实。而到了1945年抗战结束时,甘肃人口则减至6209722人[23],战争使甘肃人口出现了负增长[24]。由此可见,日本侵华战争给甘肃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

  3.对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

  全国抗战八年,甘肃省消耗的财力物力巨大,工业、农业、财政、金融、商业等都陷入深深的危机。沉重的战争负担使农民失去扩大再生产的能力,甚至大多数农民连简单再生产的能力也不能维持。1945年,全省粮食产量还不足本省消费的60%[25],许多饥民以草籽树皮麸糠充饥,结队乞讨者比比皆是。由于资金短缺,导致工厂关闭,工人失业,物价飞涨,市场萧条,民不聊生。日本侵华战争对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破坏和灾难性的后果。

  (执笔:王亚民)

  [①]《甘肃省政府统计处关于抗战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呈文》,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民国档案,卷宗号4—2—174,第60—61页。

  [②] 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民国档案,卷宗号16—2—459,第74页。

  [③] 甘肃省皋兰县报《直接损失》(1940年1月),台北“国史馆”藏,档案目录305,案卷853。

  [④] 甘肃省皋兰县报《直接损失》(1940年1月),台北“国史馆”藏,档案目录305,案卷853。

  [⑤] 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民国档案,卷宗号4-2-174,第83页。

  [⑥] 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民国档案,卷宗号4—2—174,第88页。

  [⑦] 台北“国史馆”藏,档案目录301,案卷108,109。

  [⑧] 镇原县政府上报:《镇原县财产间接损失报告表》(1947年10月),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民国档案,卷宗号15—11—118,第54页。

  [⑨] 民乐县政府上报:《民乐县财产间接损失汇报表》(1948年5月),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民国档案,卷宗号15—11—121,第85页。

  [⑩] 瞿学忠、陈露:《抗战中的甘肃民众力量》,载《兰州晚报》2005年9月18日特刊。

  [11] 甘肃省政府呈报:《甘肃省抗战期间副秣补给暨输力损失报告表》(1947年10月),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民国档案,卷宗号4—2—174,第45页。

  [12] 甘肃省政府呈报:《甘肃省战时财产间接损失汇报表》(1947年10月),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民国档案,卷宗号4—2—174,第88—93页。

  [13] 丁焕章:《甘肃近现代史》,兰州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416页。

  [14] 丁焕章:《甘肃近现代史》,兰州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412页。

  [15] 张玉香:《甘南藏区各族人民支援抗战》,见中共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时代风》(期刊),2005年第4期,第17页。

  [16] 丁焕章:《甘肃近现代史》,兰州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416页。

  [17] 张克复:《甘肃史话》,甘肃文化出版社2007年版,第209页。

  [18] 庆阳军分区:《军事志》(内部刊物)2004年5月印行,第270页。

  [19] 甘肃省政府呈报:《甘肃省动员人力损失汇报表》(1947年10月),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民国档案,卷宗号4—2—174,第47页。

  [20]《甘肃省政府统计处关于抗战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呈文》(1947年10月30日),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民国档案,卷宗号4—2—174,第60—61页。此数据与国民政府主计处1941年至1944年统计的有关甘肃省在抗战中的财产损失数据有所不同。参见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国民政府档案中有关抗日战争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资料选编》(1),中共党史出版社2014年版,第248、263、312、354、369页。

  [21] 方荣:《甘肃人口史》,甘肃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49页。

  [22] 甘肃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甘肃省志·人口志》,甘肃文化出版社2001年版,第190页。

  [23] 甘肃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甘肃省志·人口志》,甘肃文化出版社2001年版,第192页。

  [24] 据葛剑雄:《中国人口史》第6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79页,表14—1),“1936年至1946年,甘肃人口平均年增长率为-3.68‰”。

  [25] 丁焕章:《甘肃近现代史》,兰州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496页。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23-01-04 16:08:24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甘肃省抗日战争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调研报告(2)

下一篇:日军侵华战争对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破坏和灾难性的后果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