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89岁远征军老兵周井玉:死完最后一个人,才算进攻结束
2015-06-25 11:05:10  来源:《华西都市报》  点击:  复制链接

 
 

  1944年5月20日,中国步兵训练班,美国教官使用8道炸药障碍,训练中国士兵的敌前匍匐前进能力。

    

  美军指导中国士兵使用火箭筒

  松山前线的老东坡,周井玉就在这里负的伤。

  

  1944年缅北反攻中,被摧毁的日军战车。

  “我们向日军阵地冲击时,身边兄弟一个个倒下。还没跑拢,300人就只剩了30多个。可我们没有一个人退后,我们是野战军,我们绝不退后,死完最后一个人,才算进攻结束!”2015年3月2日,华西都市报记者在四川省金堂县白果镇,见到了精神矍铄的周井玉。

  阵地的搏杀、生死的一线,在他嘴里,像是平常琐事一般。5年的军旅生涯里,周井玉在滇缅战场轰过日本坦克,刺死过日本兵。抗战结束,周井玉解甲归田,安享了半个多世纪的宁静生活。

  意外从军 到广汉去贩烟被抓壮丁

  1925年,周井玉出生在金堂县白果镇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和所有当地村民一样,周井玉忙时务农,闲时贩点烟叶补贴家用。可以说,他是误打误撞,卷入了抗战洪流。

  1940年的春天,15岁的周井玉和老乡代仪多步行到广汉去贩烟。走到广汉城北时,有个男子叫住他们。“先是问我们做什么的,然后说可以免费提供食宿。”抱着能够节省就节省的想法,他们跟着那个男子到了一处大院。“过了3天,他叫我们穿上军装,要去抗日。这时,我才晓得被抓了壮丁。”

  一开始,周井玉在地方部队进行新兵训练,其间还参加过数次剿匪行动,积累了一定的战斗经验。

  1943年开始,一场声势浩大的战斗开始筹备——中国远征军准备开始反攻。作为大后方的四川开始加紧征兵,并陆续从各地抽调部队,充实远征军部队。“上面来命令了,每个连都要抽人去参加远征军,我被抽中了。”周井玉知道,直面敌人的时候到了。

  1943年初,周井玉所在部队从成都九眼桥坐船,一路顺江到泸州蓝田坝,再经贵州赤水、毕节等地到云南曲靖,在曲靖坐火车到昆明。在昆明休整了一两周后,又出发经楚雄、下关等地到了姚关。

  姚关战斗 美火箭筒专打日军坦克

  到达姚关后,周井玉所部被编入71军。该部队先后参加了淞沪、南京、武汉、滇西反攻等会战,战功彪炳。直到现在,周井玉还能清楚地说出他在远征军的长官是宋希濂,营长钟透(音)、连长陈鲁(音)等。

  周井玉所在的部队被编入战车防御排。这是一个新式的编制部队,这个排的任务,周井玉言简意赅地说:“就是拿起火箭筒搞掉日本人的坦克。”

  周井玉所用武器,来自美国援助的最新式武器——巴组卡肩扛式反坦克火箭炮。对所有抗战士兵来说,这都是新玩意儿。在美国士兵的耐心讲解和训练下,从四川农家院子走出来的周井玉,很快掌握了这种坦克杀手的使用方法。

  周井玉用手给我们比划着介绍说:“我们班组一般是两个人配发一部火箭筒,一个人架在前端瞄准目标,一人架在后端填塞弹药。”

  火箭筒的目标,是日本的坦克。熟知日本二战侵略历史的人都知道,限于国力和战术意识的落后,在整个二战中,日本都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主战坦克。其主力坦克,在欧美等国家只算得上是轻型或中型水平,被戏称为“豆坦克”。无论是前期在诺门坎平原上面对苏军的钢铁洪流,还是后期的太平洋岛屿间面对美军的钢铁巨兽,日军坦克都只有挨刀的份。

  但在积弱积贫的中国,日军的这些轻坦克却成了侵略先锋。中国军队没有任何反坦克武器,在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南昌会战时,面对肆虐的日本装甲部队,中国士兵身绑手榴弹,以血肉身躯与敌人的坦克同归于尽的悲壮场景屡屡发生。

  火箭筒的出现,不但彻底消除了中国士兵对日本坦克的恐惧,更让后者彻底丧失了战斗价值,成为一堆耗油而意义不大的废铁。

  周井玉回忆在姚关等地作战的经过时说:“我们先行侦查部队发现日军坦克后,立即展开攻击态势。(在火箭筒的攻击下)日本坦克根本跑不脱,来一个遭一个。后来,日本人觉得坦克对我们不起作用,根本不敢开坦克来了。”周井玉说,再到后来,日军只有将那些“豆坦克”改为掩体或固定炮台。

  “其实,打仗还是得靠科学技术。”周井玉感慨地说,美军的援助改变了中国军人怕坦克的思想。

  两次战役 肩膀和右腿被鬼子刺穿

  由于日军不敢出动坦克部队,导致防御排失去了意义。更重要的是,前锋部队人员损失较大。1944年初,周井玉从战车防御排调入野战军,成为一名在前线冲锋的步兵。周井玉随后参加的是,抗战史上最惨烈的攻城作战——龙陵战役。

  当时日军在太平洋战场逐岛与美军周旋,一步步败退,陷入绝境。由于将滇缅路上的兵力调至太平洋进行海岛防御,面对捉襟见肘的兵力,滇缅日军只有死守沿线据点,以消耗中美盟军的军事压力。

  龙陵县城毗连芒市,滇缅公路穿境而过,自古皆是兵家必争要地。日军侵入滇西,龙陵县城是其重兵集结的地点。日军33军团第56师团团长松山佑三、参谋长川道高士雄,亲临龙陵指挥。龙陵当地被日军长期经营,多次修建,成为名副其实的军事要塞。

  周井玉至今回忆起和战友们一次次进攻龙陵的过程,仍不住地叹息说:“太惨了,死的人太多了。”

  周井玉记得,龙陵总攻击开始前,先是后方重炮对守敌阵地一顿炮火覆盖,紧接着美军轰炸机对重要碉堡实施精准轰炸。在炮火攻击下,整个龙陵地动山摇,日军阵地陷入烟尘和火焰中。

  剩下的事情,该野战军上了。周井玉所在部队进攻龙陵北门,他们手握步枪,先是高喊口号,以散兵线跑步前进。看到敌方战壕后,立即卧倒,改为匍匐向前。

  “在日军的猛烈还击下,身边的兄弟一个个倒下。我们冲锋的300多个人,还没有走近日军阵地,就只剩下30多个。”周井玉大声说,“可我们没有一个人退后,我们是野战军,我们绝不退后,死完最后一个人,才算进攻结束!”

  距离日军战壕仅10米远的距离,周井玉说,他和幸存战友一改匍匐姿势,迅速起身高喊着“杀呀”,端起刺刀跳进日军防御战壕。战壕内的日军此时也已打完子弹,退膛后高喊“板载(万岁)”,与周井玉他们拼起了刺刀。

  摸着右肩上的伤口,周井玉说:“我跳入战壕时,一个日本兵举着枪刺向我的胸口,结果刺偏了,插进了我的肩膀。我把他的刺刀一撇,他顺着就倒地了,我一枪把他刺死了。”

  周井玉说,经过血战,他所在的部队终于夺下了既定目标。“300多人的连队,最后只剩5个人,我身边就死了两个营长和两个连长。”战后,整个龙陵成为废墟,“哪还有啥子城市的影子,全是死人、全是残肢,就如同一个人间地狱。”

  由于肩膀上的伤势不重,周井玉随后又加入“勇义师”参加老东坡战斗。正是这一次战斗,让他告别了军旅生涯。“勇义师都是负过伤的老兵,战斗经验多。我们打老东坡,先是飞机轰炸,后来炮火覆盖,双方子弹打完后,就又开始拼刺刀。”周井玉在拼刺刀的过程中,腿被刺中,“两只脚都被刺穿了。”

  随后,周井玉便住进了芒市的战地医院,一直到抗战结束。

  伤重住院 看到日本战俘待遇很好

  周井玉说,双脚负伤后,他被转入芒市的战地医院。

  “芒市有个很大的机场,医院全是布篷篷,没得房子,但是也非常大。”如果放在抗战初期,落后的医疗技术和紧缺的医药器械,“我的腿杆肯定保不住了。”周井玉说,幸运的是,战地医院条件不错,给他医治的还是一位美国大夫。他的腿不但保住了,如今仍能正常行走。

  提及自己的负伤住院,周井玉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负伤的时候。“肩膀负伤的时候,是去龙陵的黄草坝治疗。黄草坝有一条挺大的街,我们就住在庙子里。”

  在黄草坝的战地医院,还有很多日军俘虏。“我们当时想跟他们说话,但都听不懂对方说的话。最后,日本人让我们把话写下来,但我们哪里写得来日文呢。”

  对当时的日本俘虏,周井玉的感受是,我军对他们太好,“给了他们一支笔和一张纸,俘虏想吃啥子就写在纸上。”

  虽然周井玉痛恨这些夺走战友生命的日本军人,但由于“国家的政策”,周井玉还是没和这些俘虏发生任何冲突。

  幸福晚年 爱看电视最喜欢抗战剧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艰苦卓绝的八年全面抗战,中国人民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胜利的当天,周井玉说,街上到处都在放鞭炮。当时他的伤口还未痊愈,疗养好后,他拒绝了继续当兵的要求,和老乡一同踏上回家的旅途。

  “和我回去的是代仪多,我给他取了个‘带得多’的外号。”说来也巧,当初被抓壮丁,代仪多也在其中,“一起来的,又一起回去了,我们两个是个奇迹。”现在,代仪多老人仍然健在。

  回到金堂后,周井玉又拿起了锄头,继续过着田园生活。从此以后,他与战场隔离。近期,一个小小的意外打破了周井玉平静的生活。有网站发帖称,89岁的抗战老兵周井玉在金堂白果镇老家孤苦伶仃,无人照顾,每天只有种地养活自己,晚上只能吃稀饭。

  对此,周井玉大声反驳说:“哪个说我过得不好?我过得好得很呢。”周井玉的二女儿告诉华西都市报记者,老人现有两个子女,都住在附近,轮流接老人在家里住。“如果老人想回自己的房里住,我们就陪着他回去。”

  从去年10月1日起,周井玉被列入“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的首批优抚对象,每个月会享受到国家的多项补助。周井玉的女儿说,政府很关心父亲。“1月份,父亲领到各种补助金2000元。春节这个月更高,有2600元。生活根本没有问题。”

  现在,虽然当初那段军旅生活已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这段经历已烙进周井玉的生命。周井玉的二女儿说,老人没事就喜欢在外面散步,“不喜欢待在家里,但挺爱看电视,最喜欢抗战剧。”(华西都市报记者余行 实习记者杨尚智 实习生德宗 摄影杨涛)

  口述实录

  “我们先行侦查部队发现日军坦克后,立即展开攻击态势。(在火箭筒的攻击下)日本坦克根本跑不脱,来一个遭一个。后来,日本人觉得坦克对我们不起作用,根本不敢开坦克来了。”

  “我跳入战壕时,一个日本兵举着枪刺向我的胸口,结果刺偏了,插进了我的肩膀。我把他的刺刀一撇,他顺着就倒地了,我一枪把他刺死了。”

  “勇义师都是负过伤的老兵,战斗经验多。我们打老东坡,先是飞机轰炸,后来炮火覆盖,双方子弹打完后,就又开始拼刺刀。我两只脚都被刺穿了。”

责任编辑:黄秀云 最后更新:2015-06-25 11:11:4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亲历者回忆中国远征军:有个地名叫“中国人哭”

下一篇:远征军兵临曼德勒:廖耀湘生涯中最遗憾的一战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