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再训练!
为了尽快使驻印军形成战斗力,入缅对日作战,以减轻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压力,整编不久,史迪威将军就为驻印军制订了详尽的训练计划,如步兵的训练定为6周,第一周为兵器讲座,第二周是掌握各种武器性能,第三周是射击训练,第四周是单兵战术训练,第五周是班进攻防御训练,第六周是爆破技术训练。虽然实际训练时间由于各种原因被迫延长,但最终的整训结果基本上达到了史迪威的预期。
整训的基础是美援武器的大量装备。中国士兵在这里头一次扔掉老式的“汉阳造”,换上“汤姆式”冲锋枪等全套美制武器,配足轻重机枪、迫击炮,榴弹炮、战防炮的数量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同时步兵还能得到来自空中和地面装甲部队的火力支援,后者主要是美制M3A3型15吨轻型坦克和M3半履带车。中国驻印军在武器装备和机动能力上已经达到或接近当时西方发达国家军队的标准,第一次从武器和火力上压倒了对手,从而使打败和消灭日军成为可能。
在兰姆伽基地,所有的教官都是美国人,助教一般都是美军军士,翻译则由国内志愿参军的大学生担任。训练时军官和士兵分开,训练内容按照美国西点军校的军事教程进行。步兵受训的主要内容包括:队列操练、体格训练、战术理论、武器操作、单兵射击和格斗、丛林作战、夜间作战、侦察捕俘、反坦克战斗等。军官受训内容有:队列操练、体格训练、单兵射击、战术指挥、沙盘演练、无线电联络、步炮协同、地空协同、反空降等。由于预定作战区域缅北多为丛林,因此,在训练学习中,除学习使用各类枪械、手榴弹、枪榴弹、60/81毫米迫击炮、火焰喷射器等各种步兵武器外,还重点学习丛林地带个人战术和班排小部队指挥战术,以适应将来丛林作战的需要。
实际训练中,无论是何种科目,美军都讲求循序渐进,而不是采取那些看似便捷实际上却不扎实的“花架子”。每一堂课美国教官都运用讲解、示范、实习和测验四个步骤的教学方法,即先由教官进行讲解,在讲解时辅之以实物和电影。美军广泛利用电影进行教学,几乎每一堂课都有电影,这样既不感到枯燥,也便于理解和记忆。教官讲完课后,第二步是由助教或演习小分队实地做给学员看,以加深理解和记忆。示范结束后,第三步则是实习,由学员自己来操作,这个步骤占用的时间最多。最后是测验,目的是考察当天的课程学得怎么样。有的训练方法是纯粹美国式的,如在丛林中练习夜行军,教官只将学员带到出发地,然后每人发一张地图、一只指北针,告诉学员目的地的方位和距离,然后就把学员丢下不管,自己坐汽车到目的地去等候了,学员们只能依靠自己想办法到达目的地,如果有人确实迷路的话,到规定时间目的地就会施放信号和烟火进行指引。凡亲身接受过训练的中国官兵,无不感到美军的这种训练方法非常有效。
以战车学校为例,学习课程有无线电通信、战车驾驶、射击、战车战术等等,技术军官不学战术而学战车构造,所有课程都是依次进行,学完之后再开始下一课程。学习驾驶时,先学习原地驾驶,将履带拆下后在车上练习发动、起步、换档、停车等动作,练习纯熟后再装上履带练习实地驾驶,待进一步熟练后,则进行队形驾驶和夜间驾驶训练。接下来进入野外驾驶训练,驾驶场上结合天然地形地物,设置有各种障碍物,模拟实战条件下可能遇到的各种复杂地形。这一阶段通过后,战车驾驶课程才算完成,前后需要4个星期时间。射击科目同样也是4个星期。在学完战车战术之后,就将进行最后的坦克连进攻实战演习,以检验学习成绩。演习时乘员全由学员担任,除不进行实弹射击外与实战无异,演习时还有“敌方”飞机出现,以石灰袋代替炸弹对坦克进行模拟低空轰炸,演习气氛非常逼真。以上所有课程学习完毕,才能毕业,此时每人会得到一张战车学校的毕业证书。为提高实战能力,学习完本兵种技、战术后,还要学习其它兵种有关课程,如战车学校的学员仍要学习单兵丛林战斗技能。
通过受训,战士们都迅速掌握了手中美制武器的操作要领,军官们也熟悉了在热带雨林地区进行进攻和防御的基本战术,更重要的是在训练中中国官兵逐渐接受了现代化的战争理论和思维方式,这对他们日后的作战无疑补上了重要的一课。特别是大批从军学生的到来,大大提高了部队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受训的成果。
驻印军的整训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史迪威和郑洞国等中方指挥官之间也时有矛盾,特别是史迪威将美国军官派到团一级进行指挥,以控制整个驻印军的想法,遭到中方的坚决反对。同时史迪威为了避免国民党军队中常见的“吃空饷”现象,把发放装备、军饷、粮食的大权全掌握在美方手中,这也遭到中方一些人的抵制。除了高层的矛盾外,由于中、美文化和习惯的差异,加上美国教官执教严格、不循私情,有些中国军官往往难以接受,因而颇有怨言,但普通士兵们却很少这样看,他们认为美国教官似乎更通情达理,不象中国长官那样习惯于粗暴地对待下属和作威作福。这些矛盾的存在的确影响了整训计划的实施,一直拖到1943年1月,第一期整训计划方告结束。(未完待续)
文章来源《军事历史》
责任编辑:黄秀云 最后更新:2015-10-27 15:10:4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