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为了不被忘却的纪念
2015-11-23 14:32:42  来源:日照文明网  点击:  复制链接

  我们在缅甸一所破旧的二层木楼里,见到了一位当年赴缅抗战的老兵。他已经九十多岁,干瘦黝黑的面庞满是褶皱,身着同样满是褶皱的布衫,坐在门前的楼梯上。手边放着一碗茶水,浑浊如他凹陷的双眸。

  我的记者朋友走上前去,礼貌寒暄。散落的苍蝇受到惊扰,一哄而起。老兵的反应有些迟钝,就连挥苍蝇的手势都是缓缓的。我盯着他皮包骨头的手,怎么也想象不到这双手曾经紧握着榴弹步枪的英气模样。

  神奇的是,当朋友自报家门,说出此行的目的后,老兵的脸庞忽如春风扫过,焕发出生机的神采。他激动地说:“你们怎么不早来,再晚一点,我就不在了。”

  朋友来采访老兵过去的那段硝烟岁月。我只是跟来见识见识,对那一段历史并不了解,便走进屋里随便看看。“家徒四壁”一词用来形容这里绝不为过。木板桌上摆着茶碗和茶壶,同茶水一样,带着浑浊的黄色。

  

  属于老兵的一切都是陈旧而简陋的,只有桌上靠墙的一侧,摆放着一只年代久远却做工精美的铁盒。老兵抬手示意,我便拿起铁盒走到他身边。铁盒轻飘飘,像是空的。

  老兵却难掩激动的深色,有些颤抖着打开它:“都在这里了,你们要问的,都在这里。”

  锈迹斑斑的盖子打开时,发出沙哑的摩擦声,里面是一沓纸,最上面一张画着排列整齐的士兵。

  我惊奇道:“这是您画的吗?”

  “不是我。”老兵摇头,漏风的牙龈间迫切地吐出一串话语,“画这画儿的是我当年的同学,他姓张。这是他留下的最后一封信。”

  老兵当年17岁,高中学生,意气风华。他的同窗好友张同学更是不得了,是个大纱厂老板的独子,一头半长的卷发,背着画板四处写生。日机开过来时,他与张同学都躲进了防空洞。那一段不堪回首的时光,每天都伴随防空洞外震耳的轰炸,和防空洞里闷死的同胞。后来听拉车人讲,收拾尸体时,光是散落的金银细软就收了几大箩筐。

  老兵和张同学含泪咬牙,毅然参军。参军后的张同学用他灵巧的钢笔,将这一批学生兵脱胎换骨的人生历程,记录在一张张巴掌大的纸上,并用一个漂亮的饼干盒收纳起来。

  我兴致勃勃地翻看这封特殊的信,信的前半部分很详尽,如何入伍,如何训练,如何乘飞机穿越千山来到缅甸,枪林弹雨里,有人腿部中弹,有人倒在地上,还有个伤兵将头盔挂在枝头,用手榴弹敲打以寻求帮助。

  到了这里,张同学画画的频率明显降得很低。老兵指尖摩挲着画上的倾盆大雨,哀声问:“后生,你见过原始森林的雨季吗?”

  原始森林的雨季,仿佛天漏了一般骇人。粘稠的泥浆里摸爬滚打,伤口撕扯开来,灌进泥沙。疟疾、蚂蝗、毒蛇、饥饿……近五万人的大军,后来只剩了七千余人。

  后来,张同学不幸被子弹射中了左腿。老兵陪着他,连同另外七八个伤兵,渐渐地掉了队。一望无尽的密林和暴雨里,他们绝望地缓缓行进,在体力不支的第二天夜里,他们发现了一个可供休息的山洞。

  

  年轻的学生兵们发出欢欣的轻呼。老兵让伤势较重的战友进到里面,自己挤在洞口守夜,灌了整整一夜的雨水。

  老兵捏紧了最后一张信纸,那是一群年轻的孩子在山洞里熟睡的模样。老兵流下泪来:“这是张同学留下的最后的画。他们睡下后,再也没醒来。”

  因为严重过度的疲惫,这些孩子刚刚躺下就昏睡过去,谁也没有察觉,山洞里没有氧气。

  饼干盒里的故事结束了。1950年的一天,老兵逃出森林,留在缅甸一所华文学校教书。而许多与他同来的远征军,永远地沉睡在狰狞的森林里。

  “张同学嘱咐过我,一定要把这封信交给后人看,告诉他们,曾经有我们这些人,我们对得起祖国。”

  我们离开时,老兵送我们到路口,直到走出很远,他还在翘首凝望。他始终不愿说出自己和张同学的名字,一来,这么多年过去,家乡已无亲友健在;二来,他们代表的不只是自己,还是当年毅然离校,保家卫国的学生兵和远征军。

  我也遥望着土路上的老兵。很久很久以前,那些正在念大学、念高中的青年才俊,那些“官二代”、“富二代”的富贵公子,在国家民族危亡的时刻,放弃了优渥的生活,成为了国家的脊梁,同千千万万的士兵们一道,远征千山万水,自此背井离乡。时过境迁,当硝烟飘远,当他们老去,很多往事被埋没在历史的尘埃里。但,这份可歌可泣的精神不该被淡忘,在和平年代也该时刻警醒、鞭策自己。我想,这就是张同学留下的信,和老兵执着地活下来的意义所在。

责任编辑:黄秀云 最后更新:2015-11-23 14:41:5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94岁远征军老兵的最大心愿:被承认就好

下一篇:戴安澜远征抗战血洒缅北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