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征军
■彭玉龙
1941年12月23日,中英双方签订《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26日,中英订立军事同盟,决定中国编组远征军赴缅甸支援英军对日作战。1942年2月16日,仰光危急,应英方请求,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令中国远征军第1路副司令长官杜聿明(后由司令长官罗卓英和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指挥)率领第5、第6、第66军共10个师10万余人入缅援英作战。3月同古保卫战,中国远征军共歼灭日军5000余人,有力地支援了英缅军。5月初,缅甸战局恶化,中国远征军一部撤回云南,另一部撤到印度。中国远征军应英方的请求,紧急入缅支援英军对日作战,历时近半年,转战1500余公里,浴血奋战,屡挫敌锋,多次给英缅军以有力的支援,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准备反攻缅甸,打通中国西南国际交通线,1942年8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成立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负责中国驻印部队的整训。1943年2月,重建远征军,任命陈诚为司令长官(后由卫立煌接任),负责第二批远征军的整训。
1943年春,中国驻印军派出一部自印度东部阿萨姆的利多进入野人山,掩护中美工兵部队修筑中印公路,并逐步向缅北推进。10月下旬,中国驻印军在英美军各一部的配合下,向缅北日军发起反攻。至1944年春,中国驻印军已推进至孟拱河谷。1944年3月,侵缅日军向印度科希马和英帕尔发动进攻。为牵制缅北日军、策应英军作战,中国应盟军东南亚战区统帅部的请求,于4月上旬紧急空运两个师到印度接受美械装备,随即投入反攻缅北的作战。6月,中国驻印军攻占孟拱城;8月,攻克密支那。10月中旬,中国驻印军分两路向瑞姑、八莫等地日军发起攻击,并于1945年3月30日与英军会师乔梅,胜利完成了反攻缅北的作战任务。
为策应中国驻印军反攻缅北和英军在印度英帕尔的作战,并打通中印公路,中国远征军在美军第14航空队配合下,于1944年5月向滇西日军发起反攻。鏖战至11月,收复了松山、腾冲、平戛、龙陵等地。滇西残余日军退守芒市等地顽抗。中国远征军又一鼓作气攻克芒市、遮放。日军残部退向畹町。中国远征军乘胜沿滇缅公路及其两侧攻击前进,于1945年1月攻占畹町,继而进入缅甸追歼日军。1月27日,中国远征军与中国驻印军在芒友胜利会师,中印公路全部打通。
从1943年10月至1945年3月,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在缅北、滇西反攻中,收复缅北大小城镇50余座,收复滇西失地8.3万平方公里,共歼灭日军4.9万余人。中国军队也付出了重大牺牲,伤亡官兵约6.7万人。
反攻缅北、滇西作战的胜利,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它不仅打通了中国西南国际交通线,把日军赶出了中国西南大门,支援了国内正面战场的作战,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斗志,而且沉重打击了侵缅日军,为盟军收复缅甸创造了有利条件,并减轻了盟军在印缅地区和太平洋地区的压力,有力支援和配合了盟军的对日作战及东南亚人民的抗日斗争。
雨霖铃·中国远征军追忆
■丁增义
雄兵西去,莽山遮断,怒水横阻。初闻倭骑北犯,偏师直下,扬威同古。破敌仁安羌内,迅雷惊寰宇。怎奈他,缅北丢脱,哭野人三易寒暑。
英雄自古干戈舞,驾长车、碾却千般侮。阵前举鞭何指?故国外、一川鼙鼓。裂眦同仇,河谷陈兵,铁血伏虎。望故土、白骨秋风,似是离人诉。
戴安澜:战死于野 壮志无违
■余 戈
在抗战史上,戴安澜的名字与中国远征军、同古保卫战、缅北野人山等紧密相连。这位于1942年春率师参加第一次入缅对日作战而牺牲的著名将领,堪称是中国军队远征异域抗战精神的“标高”。1943年3月,毛泽东在延安赋诗《五律·海鸥将军千古》,给予其崇高礼赞,云:“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戴安澜,原名戴炳阳,安徽无为人。早在安徽公学高中部读书时,他见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即下决心投笔从戎、振国救民。1924年,戴安澜来到广州投考黄埔军校,却因身体瘦弱未能录取。不甘心的他,之后又来到国民革命军报名,当了一名二等兵。一年后,他终于考入黄埔第三期步兵科。为砥砺意志,做力挽狂澜的英雄,他特意更名为安澜,立号海鸥。毕业后,戴安澜参加北伐诸役,屡著功勋。
早在1933年春的长城抗战中,戴安澜即以第25师第73旅第145团上校团长之职,率部与日军激战于密云古北口。“七七事变”爆发后,戴安澜擢升为第73旅少将旅长,参加了平汉线上的漕河、漳河之役。1938年春,著名的台儿庄战役打响,戴安澜率部火攻陶墩,计取朱庄,为大战胜利奠定了基础。尤其是坚守中艾山之役,戴安澜率部阻敌精锐板垣征四郎第5师团达四昼夜,终将敌击退。其时,每当日军疯狂猛攻之际,戴安澜即亲临一线督战,“以致部下官兵只畏主将不畏敌”。
1939年1月,戴安澜荣升当时全国唯一的机械化师第200师师长,时年35岁。为锻造一支精锐之师,戴安澜着手改进军事教育,亲自编写《磨砺集》正本及续本两册,以抗战以来的实战经验,详析班排连攻防战术及射击教育要领,成为部队训练的教本。1939年冬,昆仑关战役打响,戴安澜率第200师担任正面强攻,再度重创台儿庄战役时的宿敌日军第5师团,为奠定昆仑关大捷赢得头功。战斗中,戴安澜始终于第一线督战,一度身负重伤。
1942年春,第200师纳入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序列,奉命进入缅甸与英军并肩对日作战,保卫当时中国抗战的生命线——滇缅公路。担任远征军前锋的第200师抵达缅甸中部同古之际,我后续部队仍在国境内。蒋介石因第200师孤军挺进,甚为担心,遂召见戴安澜,询问其是否有信心坚守阻敌。戴安澜慨然应答:“出国远征,原为扬大汉之声威,只须有一兵一卒,亦须坚守到底,决不负长官之期望。”在同古大战即将打响前,戴安澜预立遗嘱:“如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以参谋长代之;参谋长战死,以某团长代之。”此后,全师上下皆抱定必死之决心,士气极为旺盛。
1942年3月的同古之战,第200师以两团兵力迎击日军两个步兵联队,令强敌十余天未进一步,暂时稳定了不利战局,完成了掩护包括英国盟军在内的全军战略撤退并重新集结的任务。其时,中国随军记者伯华在战地通讯中记述:“东吁(又译作同古)的原野上写下了国军壮烈牺牲和英勇战斗的史诗:一队队进攻的日兵,被我们歼灭了;无数次的冲锋,都被我军打了回去,敌人夺取东吁据点的企图,是宣告破产了。”此战被俘日军在供述中感叹:“从泰缅边境打来,过仰光到庇欧,我们始终是在‘行军’,直到东瓜(即同古),我们才打到硬仗。”
此后,战局继续恶化,这位深陷敌后的孤军主将几乎独撑危局。第200师离开同古后喘息未定,忽闻棠吉不守,又奉命驰援。4月23日到达棠吉,次日即发起攻击,戴安澜亲率随从指挥冲锋,25日即告攻克。此役中,戴安澜的随从副官孔德宏负伤,卫士樊国祥牺牲,将军身临之危境,由此可以想见。
棠吉克复两日,腊戍又被敌迂回攻陷,从而阻断了我军东撤回国之路。戴安澜率部转进缅甸西北突围,然而横亘在面前的是两道河流和三条公路,均有日军重兵拦阻,每通过一道封锁线必经一场血战。5月17日,在突围至细胞通往莫哥的公路上,又与敌遭遇,激战达两昼夜。戴安澜为率全军迅速通过,再次离开师指挥所亲临一线指挥,不幸被敌机枪流弹击中。此后,他躺在担架上继续指挥部队突围,在缅北崇山峻岭中艰难跋涉,终因医药缺乏、伤情恶化,延至5月26日下午5时40分,这位智勇兼具的抗日名将,在缅甸茅邦村饮恨长辞!
后汉名将马援曾谓:“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戴安澜将军正是战死于野、由部属以军毯裹尸,自缅北拖角以南翻越尖高山回国的。在我国境内腾冲北部,大批民众迎接将军灵柩,无不抚棺痛哭。“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将星陨落,英灵不朽!
张 琦:建功异域 魂驻他乡
■曹舒雅
伊洛瓦底江静静流过缅北高原,中国远征军烈士张琦的遗体永远留在了这里。
张琦,1910年出生于湖南祁阳县,黄埔军校第8期毕业。抗日战争爆发后,他随部参加了淞沪会战和台儿庄战役。1942年春,张琦所在的第66军新38师第113团,纳入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序列开赴缅甸作战,张琦任第3营营长。
当时,占领仰光的日军分三路猖狂北进,中国远征军匆匆入缅布防。4月14日,右翼英缅军第1师在仁安羌被迂回挺进的日军包围,情况危急,英军驻缅总司令亚历山大向中国求援。新38师师长孙立人令第113团团长刘放吾,率该团于17日自巧克伯当急行军向仁安羌前进,救援英军。
17日上午9时许,第1、2营在拼墙河北岸高地与敌接触,张琦率领第3营为预备队,在右翼第1营后跟进。拼墙河北岸除左翼渡口外,其右均为茂密森林,视线不良,妨碍射击。日军利用遮蔽作顽抗。我军以密集炮火对敌阵地连续射击数小时,然后冲杀。
当时第113团官兵仅千余人,而当面之敌约有3000余人。现居长沙、今年96岁的老兵刘吉星,至今对那动人心魄的一战记忆犹新:和日军交战后,团长刘放吾命令他们在汽车后面拖几棵大树,加速前进,在地面上扬起厚厚的灰尘,造成大部队增援的假象,以此干扰日军军心和判断。
至午后1时,我军夺取了敌前线阵地,日军依赖纵深配置,仍死守第二线阵地。此时,新38师师长孙立人已赶赴战场,命令部队停止攻击,以第1营派出部分兵力向右迂回,对敌形成包围。
此时,敌为稳住正面,试图侵入我左翼高地,兵力约一两个中队,企图占领通往巧克伯当之公路,切断我归路。
时任第3营副营长的胡德华,战后在《缅甸仁安羌大捷》一文中回忆:第3营营长张琦奉命攻击此一敌阵,他迅速率领第7、8连及机枪连越过马路向敌攻击。此时第9连尚在右侧警戒,张琦命其迅速至公路集结为营之预备队。张琦说:“很快就黄昏了,趁敌尚未站稳脚,只要迫击炮能发挥威力,我有信心第7、8连可以消灭这股敌人,问题只怕敌人占领正面太宽,火力分散。”
张琦平时计谋颇多,在淞沪抗战时,就有“小诸葛”之誉。此时,他派出第7连一个班附重机枪1挺,利用小干沟跑步前进至敌人右侧,依预定计划以密集火力向敌阵地射击。敌人误以为我主力由此开始攻击,以轻重火力全部集中在该班阵地附近,张琦的诱敌战术生效。此时,第7、8连利用此空隙已进至敌前冲锋位置,张琦一声“冲锋!”令下,官兵迅速冲入敌阵,杀声震天。
但没想到,张琦因戴近视眼镜反光被敌人发现,敌人判断一定是指挥官,集中火力对其扫射,张琦中弹倒下。敌以机枪继续向其猛射,张琦“脊椎骨及臀部中弹无数,皮肉削光”。
此时,第7、8连已夺取敌阵地,遍地横尸,残敌后退。副官跑来向副营长胡德华报告张琦负伤,尚未退下。胡德华迅速派人将张琦救出,但他终因流血过多,壮烈牺牲。
战斗至19日晨,新38师奋勇作战打开通路,成功解救被日军围困的7000多名英军,以及被日军俘获的英军俘虏、美国传教士和新闻记者500多人,圆满完成任务,这就是抗战史上著名的“仁安羌大捷”。
爱将张琦壮烈成仁,令新38师师长孙立人悲痛万分。当时,因整个战场态势不利,部队开始战略撤退。孙立人不避艰难,指派专人收敛张琦的遗体,冀图运往八莫暂时埋葬,而后再设法运回国内。不意,行至半路,却遭到日军阻击,张琦连同木船,永远沉入了伊洛瓦底江。孙立人每念及此事,皆仰天长叹。
张琦牺牲后,拼墙河北岸公路西侧的克敏村被命名为“张琦村”。新38师追晋其为中校副团长,英国皇家追赠银星勋章一枚。这枚勋章由孙立人代领,一直珍藏了40多年。其间,孙立人设法通过各种途径打探张琦亲属的信息皆未果。在加拿大生活的胡德华获悉此事后,于1988年专门致函湖南祁阳县公安局,从回信中得知张琦的妻女尚在。在孙立人义子揭钧、胡德华等人的努力下,1989年终于将这枚银星勋章送交至张琦独生女儿张锦兰女士的手中。
张琦的外孙女杨玉梅说,母亲一生最大的心愿便是希望外公魂归故里。每每手抚这枚银星勋章,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那个坚韧不拔的身影仿佛又重现眼前。
援邻于难
■黄 旭
云之南,国有殇。将目光投向祖国的滇西边陲,比邻而立的腾冲、龙陵和松山,共同支撑起昔日枪林弹雨的硝烟弥漫,将血火交织的片段串联成章。举目来凤山麓,密密仄仄的碑群,铭刻着先烈的功勋,纵已长眠地下,英雄们也依旧保持着冲锋的姿态。怒江中流奔涌的骇浪,终年不歇,走过危崖和山谷,一路高歌着中缅人民共同的抗日记忆,这咏唱,激越嘹亮,满溢着中国远征军将士们“誓扫倭奴不顾身”的慷慨和悲壮。
历史总是默默沉淀过往,镌刻荣光。1942年,当日寇的刺刀从缅甸斜刺里插出,直指中国西南腹地的时候,抗日战争走到了最为艰难的时刻。为了不当亡国奴,3年多的时间里,一批批中国军人前仆后继,远赴印缅,援邻于难,浴血而战。同古保卫战、斯瓦阻击战、仁安羌解围战、东枝收复战……一场场力拼强敌的搏杀,在勾勒出一个个惊心动魄的历史瞬间的同时,也定格了一个个奋勇向前的英雄形象。
“昂然含笑赴沙场,大旗招展日无光;气吹太白入昂月,力挽长矢射天狼。”这是战歌,也是誓言。国家危难之时,英雄们用无畏的远征,守护了祖国的西南后方,也贯通了国际援华物资补给的“输血管”,这一壮举,给国人以鼓舞,给盟军以希望。这些可敬的爱国将士,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历史上书写了悲壮而辉煌的篇章!
责任编辑:吴步璇 最后更新:2015-12-28 10:13:2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