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岁的曹越华(左)和98岁的王德懿夫妇
两人1945年结婚时的合影
两人大学毕业时的照片
曹越华当年远征缅甸时的留影
“亲爱的德懿:您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参入在捍卫国家和民族第一线战士的队伍——匍匐在密支那阵地的战壕里了。”这是1944年9月,身处缅甸密支那的中国远征军翻译官曹越华,写给女友的一封情书。7月17日,在重庆市南岸区一处公寓里,东方网记者见到了当事人,97岁的曹越华和98岁的王德懿。
复旦男生写给交大女生的战地情书
单凭观察无法想象,在这两位目光平和的老人身上,曾经历着怎样的传奇故事。这些年,曹越华的耳朵有些不好使了,为了解当年的写作往事,记者在他耳边说了好几声“情书”。曹老腼腆笑着:“那时候感情好啊,现在叫情书了,当时就是信。”
曹越华告诉记者,当时给女朋友的信,断断续续写了十几篇,其中两篇还是完全用英文写的。这些战地情书,在重庆晚报等媒体联合举办的“全球最浪漫情书征集”大赛中获得冠军。
1937年抗战爆发,1938年2月,复旦大学内迁重庆。曹越华此时考入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1943年,中国远征军、驻印军反攻滇缅,急需大量懂外语的知识青年入伍。在时任复旦大学校长吴南轩的推荐下,曹越华成为复旦大学最早走向前线的学生。从1943年春至1944年夏,曹越华在昆明的炮兵学校从事翻译工作。1944年7月底,曹越华奉命调往缅甸重镇密支那任翻译官。
其实,这还是一封复旦男生写给上海交大女生的战地情书。王德懿1936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是这所高等学府当时唯一来自西部的女学生。
王德懿,本是重庆名门闺秀,生于盐商世家,重庆开埠地标——20世纪中国西部唯一的租界地王家沱,就因王家命名。王德懿身上也不乏传奇色彩。抗战爆发后,她先后到重庆大学、中央政治大学(当时迁至重庆),后又一个人搭牛车,经过川黔古道上的娄山关、72道拐、“掉尸岩”,辗转四天到达贵州平越,去国立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读书并毕业。她辗转5所大学的求学经历,被媒体誉为“中国第一流亡女生”。
“感到周身涌动的热血 也泛起文弱书生的涟漪”
这封信里,曹越华向王德懿详细描述了自己进入滇缅前线的经历和内心感受:
7月28日,我突然接到炮校上级命令,立即调往缅甸前线,军令如山,说走就走,马上出发。我来不急告诉您,就被军车直送西站外的巫家坝飞机场,所幸途中巧遇程君礼(“飞虎队”美军招待所的中校所长、陈纳德将军的后勤官,后成为曹越华妹夫),才在车上向他大喊了一声“我先飞到印度去了,请转告德懿”。
这是我青春时代第一次以最庄严的生命名义,用“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气慨出征。此时,感到周身涌动的热血,满腔起伏的是沸腾的浩气,但也不免在心底泛起一波文弱书生的涟漪。
当晚,我被浸泡在新一军新30师88团第3营在前线阵地上专门搭建的一个“人”字形架战壕里,热带季候暴雨如注,刹那间就灌满了水。伸手不见五指漆黑的夜空,火光升腾、硝烟弥漫,四周的枪声、炮声、雨声交混在一起。这情形将一个从未摸过枪的人推到极度考验之中。
有人把曹越华和王德懿间的爱情故事比作中国版的“魂断蓝桥”,但他们的儿子曹庞沛不这样认为:“魂断蓝桥是悲剧,而父亲最后凯旋归来。”1945年,有情人终成眷属,两人在重庆结婚。
70多年过去了,曾经被战争分隔的伴侣,现在仍十分恩爱。曹越华告诉东方网记者,两人从来没争吵过,“我们都是知识分子,尊重客观事实,谁说的对就听谁的,这一点很不容易。”
见到史迪威将军 因足球被称为“知音”
在曹老家中,记者看到一张照片,是史迪威将军的外孙于2011年访华时,拜访曹越华时留下的合影。史迪威和曹越华,曾有一段交往。在密支那战役之后,曹越华见到了当时中缅印战区美军总司令史迪威将军。
当时史迪威和孙立人(新一军军长)到部队来视察,谈完公事后,史迪威和曹越华聊了起来。“他看上去50岁左右,精神非常好,和我们说话自然又随和。”
没想这一聊,两人立即产生了共鸣,足足聊了一个多小时。曹越华一直是足球运动的爱好者,从小学到大学,一直是校队中锋,史迪威也对足球情有独钟,曾是美国西点军校足球队的后卫。
史迪威将军对他说的两句话,曹越华一直记得。一句是“人类有两大竞技角逐,一种是文明的体育,一种是野蛮的战争。”另一句是他临走时说:“用你们中国话来说,以后我们俩就是知音了。”
现在谈起投笔从戎的往事,曹越华说:“当时国难当头,心里没什么好怕的,就是想着要把日本人赶走,为国家出力。”
“战地情书”精选
德懿:部队又要开拔了,将继续向南挺进,目标是南坎、苗堤等,直至解放中部重镇八莫,会师乔梅。在缅甸热带的丛林里、在异国雨季的行军中、在伤员浸血的绷带间、在尸首遍陈的战场内,似乎天天我都会梦见您的倩影。
此时,千言万语,汇集在心窝就是一句话:“My darling,Please give me a definite answer,which will reflect my once pale youthfulness,I’ll repay you a heart-to-heart smile and love,which nothing in the world can deprive me of When the waris over,we shall,hand-in-hand,build a small eatle on the yellow soil,and while warming out selves in a fire,listen togother to the beautiful singing of the early-spring cuckoo,Cuckoo,jiugjiu,pwetwetawu Cuckoo,jiugjiu,pwetwetawu”
(“亲爱的,给我一个答复吧,您深情的目光辉映着我曾经苍白的青春,我将回报你最倾心的微笑和任何风浪都无法剥落的温柔。战争结束后,我将在黄土地上筑起一座小小的城堡,让我俩相偎守着炉火倾听那杜鹃鸟清啼的声音,咕咕—咕咕—咕咕。”)
责任编辑:赵艳阳 最后更新:2016-03-23 08:46:5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