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征军绝地反击
2016-07-15 10:27:50 来源:沈阳日报 2013年07月14日 作者不详 点击: 复制链接
核心提示
1942年5月,中英联军在缅甸作战失利。日军占领缅甸,英军退入印度。撤往印度的中国军队已在兰姆伽基地紧张训练了一年的时间。他们时刻准备着收复缅甸,按照当年溃败的路线,打回国去,雪耻前仇。
“安纳吉姆”计划
对缅甸进行全面反攻的计划代号“安纳吉姆”,已于一年前由史迪威正式向蒋介石提出。他希望,先以英军为主力,配以美军和中国驻印军由印度南下,与同时由滇西西进的中国十二个师汇合,之后,挥师南下,进攻首都仰光。此时,英国海军、空军应从南面包抄,在仰光登陆。
“安纳吉姆”计划充满复仇的色彩,为了一年前长眠在缅甸丛林中的6万多名中国远征军战士,也为了两年前在珍珠港死伤的数千名美国官兵。
一个现实的问题让反攻缅甸的计划变得刻不容缓。此时,中国国内的物资已经极度困乏。资源储备被持续多年的抗日战争消耗殆尽。国内局势使得国际物资几乎完全不能入内。
自从1942年春,日本占领缅甸后差不多3年的时间里,美国的援助物资到达中国的唯一途经就是经由喜马拉雅山空运。恶劣的气候加上日军的空中阻击,使这条全长800多公里的空中交通线,成为世界上最危险的航程。在长达3年的艰苦飞行中,美军共损失飞机1500架以上,牺牲优秀飞行员近3000人。而总共拥有100架运输机的中国航空公司,竟然先后损失飞机48架,牺牲飞行员168人。在这条航线上损失的飞机,甚至比整个二战中盟军在德国上空损失的还要多。
反攻计划经过“卡萨布兰卡会议”、“华盛顿三叉戟会议”、“魁北克会议”先后长达半年多的讨论和修改,终于有了进展。其中为了拉住英国人在亚洲和太平洋战场上承担一些责任。决定,以英国海军中将路易斯·蒙巴顿勋爵为东南亚战区最高统帅,史迪威任副统帅。
中国军队开赴前线
1943年11月23日,开罗会议召开。这是中国人首次得以跻身于近代世界大国的行列,同英美诸强平起平坐。它表明中国正在重新取得参与世界事物的大国地位。蒋介石更是如愿以偿地得到10亿美元贷款和增加“驼峰航线”运输量的保证。同时,反攻计划在缩减规模的前提下被确定下来,收复缅甸改为反攻缅北,重新打开缅甸陆上补给通道。时间定在1944年的春天。
反攻北缅,打通中印公路,对中国战场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中国军队显然有责任为自己打开一条获取援助的地面通道。12月19日,蒋介石同意由史迪威指挥中国驻印军投入战斗。
之前的开罗会议对于饱经忧患的大后方民众尤其是流亡的知识分子来说不啻于一针强心剂。学生们开始投笔从戎,报效国家。蒋介石当场宣布:所有从军的学生都将被送往印度,接受美国现代化装备,同日本人作战。青年知识分子们再也不满足于清谈爱国,他们把理想变成现实,把激情化为行动。
这些年轻学生怀揣着无限的爱国热情踏上南去的飞机。此时运送士兵使用的是美国军用货机,飞机内部结构非常简陋,飞行的路线正是“驼峰航线”。
中印缅大反攻拉开序幕
1943年10月10日,中国驻印军向缅甸境内的日军发起进攻,拉开中印缅大反攻的序幕。暂时代理史迪威指挥的驻印军总指挥部参谋长柏诺特下达命令:新38师112团全线出击,歼灭日军的渗透部队,并向胡康河谷进军。
反攻部队计划从利多出发,跨过印缅边境,首先占领新平洋等塔奈河以西地区,建立进攻出发阵地和后勤供应基地;而后翻越野人山,以强大的火力和包抄迂回战术,突破胡康河谷和孟拱河谷,夺占缅北要地密支那;最后向八莫方向发展进攻,与云南的中国远征军会师,打通中印公路。
可是,要实现这一目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兵力短缺成为史迪威面临的最大难题。担任主攻任务的是中国驻印军新1军,下辖孙立人指挥的新38师和廖耀湘指挥的新22师,兵力只有不到3.5万人。这支部队虽然经过印度兰姆伽的整训,全部换上了美式装备,火力和机动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中国军队毕竟从未对日军进行过大规模的进攻战役,缺乏这方面的作战经验,战斗力尚不明确。
配属的英军温盖特“狮龙兽”部队、第36师各一部和美军第5307“劫掠者”部队、第10航空队一部,总共也只有几千人。当面之敌,日军缅甸方面军共十余万人,司令官河边正三,企图在第5飞行师团协同下,以第18、第56师团防守缅北、滇西,另以3个师团攻占印度因帕尔,控制阿萨姆邦,切断同盟军向缅北进攻的交通线,以图打破其盟军反攻。
血战胡康河谷
10月24日,新三十八师112团的陈鸣人上校率兵分三路开出那加山,开始了胡康河谷的序战。但是,由于代理指挥官柏诺特错误的指挥,三个营的兵力竟被平铺在整个胡康河谷谷口,拉开了南北100多公里宽的战线,兵力明显不足。再加上在原始森林当中泥泞遍野,所以相互之间的照应也十分困难。一旦日军集中优势力量多路渗透,那么即可能陷入灭顶之灾。
师长孙立人立即修改了给112团3营的命令,该营不再渡河进攻达罗,而是攻占达罗北面的拉加苏高地,这个带有前瞻性的修改拯救了整个进攻计划。就在占领拉加苏的第二天,1943年11月2日,日军的前锋也到达了。这样的情况让中方将士庆幸不已,幸好占领了拉加苏,否则112团的一只臂膀也许已经被切除了。经过一个晚上的激战,3营连占日军两个阵地。日军被迫节节后退,阵亡72人 。
9天以后,日军卷土重来。拉加苏高地当面日军兵力达到一个多大队千余人。此次进攻历时6天,日军再次损失惨重。而112团3营为此付出的代价是不到10人的牺牲。
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战斗
西线打响的同时,40公里外的东路战斗也激烈起来。在于邦爆发了一场教科书式经典的丛林攻防战。
10月31日,112团左翼向于邦渡河点前进。行军许久,遮天蔽日的原始丛林里一直暗淡无光。士兵们换班用大砍刀砍出一条半米宽的小路,终于在中午时分遇到久违的太阳。林空周围,早已三面埋伏了日军第18师团。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战,日军一个70人的小队被全部歼灭。但是,在反攻缅甸的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战斗中,中国军队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一个多排的战士牺牲。
随后,112团1营的两个连赶到战场,与第2营一起,在没有炮火跟进的情况下,与日军艰苦对峙,等待增援。然而,先赶到的却是日军。11月10日黄昏,对岸突然升起观测气球。这是日军增援部队大规模到达的信号。中国将士知道,真正的考验来到了。孙立人带领的部队立即紧急动员,全部都投入到救援112团的行动中。其中,李克己所带领的一个加强连在18天的苦战中仅剩130人。所占据的阵地总共只有四个足球场大小。这片狭小的阵地后来因为连长李克己的姓氏被命名为“李家寨”。在阵地的外缘,有一棵树冠占地面积超过一亩的巨大榕树。这棵大树上的火力可以控制大小两个林空,并能监视日军的动向。同时,李克己在树上树下构筑了完善的机枪巢,火力强劲。日军的屡次尝试都以惨败收场。
增援部队赶到“李家寨”
就在这关键时刻,美国空军力量出现一段暂时的“真空”,飞机奇缺,致使整整一个星期,李家寨没有得到一公斤的物资。对于“李家寨”的居民们来说,最大的问题是水。12月正值旱季,掘地三尺也找不到一滴水。断水就意味着把生命抽走。
在这段孤独而艰难的日子里,被围者时刻保持着对主力增援的信心。他们在电台里不但知道外面就有生死与共的2营在和自己苦苦支撑,而且知道救援部队已经在路上,正在日夜兼程,翻越险峻的那加山脉。
12月14日,孙立人带领的新38师的第一支增援部队先头营终于赶到李家寨包围圈外。陈铭仁上校等人根据丛林的特点,决定趁夜潜入李家寨。
整个行动异常顺利,整整一个加强连从疲倦的日军身边一个人不少地漏了过去,成功加入李家寨居民的行列。新加入的部队立即使李家寨变成真正的金城汤池。
12月22日,新1军副军长兼新38师师长孙立人亲临于邦前线,在敌阵前500米处的密林中建立了指挥所。李家寨中的官兵得知这一消息,无不欢呼雀跃。主力一直没有抛弃他们,数十天的战斗终于就要见分晓了。 责任编辑:何青龙 最后更新:2016-07-15 10:29:3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远征军老兵张练斋坎坷而传奇的一生
下一篇:“兄弟,这辈子还能相见真是太高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