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兄弟,这辈子还能相见真是太高兴了”
2016-07-15 10:29:49  来源:今日早报 2013年07月20日    实习生 田玲 洪艳艳 本报记者 纪驭亚/文 本报记者 董旭明/摄  点击:  复制链接

  68年前,中国远征军“战车五兄弟”回国后各奔东西

  68年后,两位至今健在的90高龄老兵昨晚杭城久别重逢

  “兄弟,这辈子还能相见真是太高兴了”

  昨天傍晚6点,杭州新开元大酒店3楼。

  当90岁的夏良哲从门外慢慢走进包间时,与他同岁的张廷鹏已闻声而起。

  两双手又一次紧握在一起,就像1945年时,身为远征军的他们从印度前线返回,各奔东西前的那一握。

  只是,当年在同一辆坦克车里作战、生死与共的5名战友,如今已有3人过世,仍健在的两位老人,也已到耄耋之年。

  这场失散68年后的战友重逢,也让从今年初开始从浙江蔓延到江苏、安徽、湖南,甚至到美国的一场跨国多城寻人记,终于画下圆满句号。

  但他们曾经挥洒在战场上的青春和热血,将会被大家长久铭记。

  远征军坦克手寻当年生死兄弟

  寻人微博几天内转发上万次

  事情,还得从今年1月19日说起。

  这一天傍晚,家住杭州城南的张海俊,替自己90岁的父亲张廷鹏,发出了一条特殊的寻人微博:“家父张廷鹏(金陵大学),现年90岁,1944年参加中国远征驻印军,担任战车二营坦克手,驾驶M3A3型坦克,现寻同车兄弟,望家人后代或知情人见帖后私信联络,副驾驶张连斋(清华大学)、炮手夏良哲(中央大学)、装填手王会期(中央大学)、通迅员曾承策(交通大学)。求扩散,叩谢。”

  几天内,这条微博被转发一万多次。“一车从"中国常青藤"毕业的高材生,这应该是中国部队学历最高的一个班吧。”“当年驻印军果然是名不虚传的学生军,一辆坦克就代表了一个中国啊。”网友们纷纷通过转发和评论,在和平年代的微博上,表达自己对老兵的崇敬之情。

  而随着人们寻找“战车五兄弟”的热潮,69年前发生在这辆M4坦克狭小空间内的记忆,在网络上被重新唤醒。当年异国战场上的硝烟味和战友情谊,穿越大半个世纪的时光,来到世人面前。

  为国家的尊严而战

  5名名牌大学学生投笔从戎

  1944年秋天,还是金陵大学大三学生的张廷鹏怀着一腔热血,放弃前程、家庭和爱人,赶赴印度前线,成为中国远征驻印军中的一员。

  当时,各地的学生由学校欢送到重庆的鸳鸯桥报到集中,然后由部队的军车送到成都飞机场。在成都飞机场,他们坐上了陈纳德将军的“飞虎队”的运输机。此后,他们经“驼峰航线”越过喜马拉雅山,最后飞抵印度一个叫沙地亚的地方,接受集训。

  哪怕是时隔69年后,再回忆起这一幕时,张廷鹏还是露出兴奋之情。“在军车上,有个军官朝军车上喊,"是大学生的举手!"几百只手就齐刷刷地举起来了。”他还记得,随着军官的一个标准军礼后,人群中掌声雷动,还有许多百姓跪身送行。

  那一刻,20岁的张廷鹏完成了一名大三学生到战士的转变。而这也成了张廷鹏一生的骄傲。“参军的都是大学生,不容易啊!”

  在印度,按学历、体质,张廷鹏被分到了第二档坦克兵,进入战车营二营。他们在中印缅交界处的沙地亚就地培训。“先学驾驶汽车,同时学会使用武器,手枪、步枪、机关枪、平射炮等。”在张廷鹏看来,培训内容很简单,经短期培训,他们便入坦克操练了。

  张廷鹏所在的坦克号是M3A3-30,直接归属史迪威将军领导。坦克上有正副驾驶、装填手和炮手,每辆坦克上都有5个战士。他也因此结识了张连斋、夏良哲、王会期、曾承策等4名战友。而因学的是电机,英语又出色,所以,除了担任坦克正驾驶工作外,张廷鹏还兼任中方和美军的翻译官。

  据张廷鹏回忆,当年他们参加了密支那和八莫等几大战斗。”我和王会期在下面驾驶,夏良哲、张练斋和曾承策在上面操作机枪和火炮。”所幸,跟部队在印度的大半年时间里,张廷鹏都没有受伤。

  1945年四五月份,缅北战势日趋好转。张廷鹏的坦克营进攻八莫,基本打通滇缅公路。日军全面溃败,远征军逐渐撤退。

  张廷鹏和战友乘吉普车,沿缅甸公路到重庆,又坐轮船到了武汉。1946年,他离开部队,考上了上海电信局。夏良哲则和另两个同为湖南老乡的战友,经由昆明,回到重庆读书。4个月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北京。

  浴血奋战,生死与共的“战车五兄弟”,就此各奔东西,失去了联系。

  耗时两个月的多城接力

  4名战友终于全部找到


  寻找“战车五兄弟”的微博发出后,就受到了网友和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转发过万次。

  网友”王乾隆“是王会期生前好友的儿子,主动联系了张海俊。从他的口中,大家得知,王会期一生未婚无后,在家乡的县中学教了一辈子的书。1995年病逝。

  随后,关爱老兵网杭州站点负责人吴缘的手机上,突然接到一条短信:“我外公的司令员就是张练斋。”发短信的人叫匡利民,通过他,大家找到了张练斋的儿子张望明,并得知,张练斋回国后一生坎坷,已在2000年去世,但留下了一本标注“凡我子孙必读一遍”的回忆录,详细记录了他在印度前线的大小事。

  不久,在《博客天下》一名女记者陆嘉宁,和美国一位热心小伙Jerry的帮忙下,张海俊联系上了曾承策的女儿曾美美。与4个弟兄分开后,曾承策在1948年前后便赴台湾做“外交官”,长期驻中南美洲,后来定居美国。但遗憾的是,他已于2010年在美国去世。

  而在张海俊和各位热心人士执着地搜寻近两个月后,最后一个战友夏良哲的近况也浮出水面。令人惊喜的是,和张廷鹏同年的夏良哲依然健在。他从安徽滁州的水利部门退休后,在合肥定居,膝下有一子三女,生活幸福美满。

  “生死兄弟只剩我俩了。”两位老兄弟获悉消息后,都非常牵挂彼此。虽通了电话,也开了视频见面,但他们坚持要当面见见。日子,定在了张廷鹏7月20日的九十大寿时。

  “战车五兄弟”中健在的两位老人

  昨天在杭城久别重逢


  昨天下午1点半,夏良哲在儿子的陪同下,神采奕奕地从火车东站的出站口走出。因眼睛不太能见光,老爷子戴着一副墨镜,一身休闲打扮,头发花白,但腰杆笔挺,走路速度也挺快。从出站口到停车场约莫有快1000米路,他一点不见疲惫。

  他的儿子夏先生说,刚知道有老战友找父亲时,他们全家都将信将疑。“我长这么大,从来没听父亲讲起过这事儿,光知道他当过兵。”但当夏先生试探着说出这个消息时,老人立刻打开了话匣子。“听说这次要来给老战友祝寿,他很高兴。这几天老在问我们票买好没,行李收拾好没。”

  晚上6点,失散68年的两名老兵,终于见上了面。

  “这么多年没见,要是在马路上遇到你,我绝对不认识了。”虽然68年没见面,但两人的手刚握到一起,就找到了当年熟悉的感觉。开怀大笑的滋味,仿佛又回到了青春年少的辰光。

  夏良哲,更是将手放在张廷鹏的脸上。“我眼睛不好喽,得挨近点,仔细把你看看清楚。”两人互相扶持着坐下,张廷鹏似乎还没从见到老友的兴奋中平静下来,连连感慨道:“兄弟啊,这辈子还能见到你,我太高兴了,真的太高兴了。”

  张练斋的儿子,昨天也专程从湖南赶到杭州。张廷鹏的儿子张海俊提及张练斋那本标注“凡我子孙必读一遍”的回忆录时说,因患青光眼,父亲是举着放大镜,一个字一个字看完的。张廷鹏立刻补充道,“我都看了两三遍了!”而一旁的夏良哲,也立刻笑着,猛点头赞同。重逢的快乐溢于言表,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今天, 张廷鹏就将迎来自己90岁的生日。对于这个走过90岁风雨坎坷的老人来说,能和失散68年的战友终再享昔日荣光,无疑是最珍贵的生日礼物。但对更多人来说,寻找到这些远征军老兵的过程,以及他们后来各自走过的人生经历,以及个中丰富精彩唏嘘感叹,更将被长久铭记。

责任编辑:何青龙 最后更新:2016-07-15 10:31:4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远征军绝地反击

下一篇:收复缅北要地密支那的中国著名抗日将领郑洞国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