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远征
1938年春,我国开始修筑滇缅公路,于该年12月间初步通车,以后陆续加以修改,成为支援中国抗战的一个重要的交通动脉。1939年冬日军在广西钦州、防城登陆,侵占南宁,截断我通往越南海防的国际交通线。1940年9月间又侵入越南。至此,我滇越路国际交通线已被截断,所可依靠的仅有滇缅路,这是当时中国获得国际援助的唯一通道。
日寇举兵侵缅:缅甸是东南亚半岛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家。西屏英属印度,北部和东北部与中国西藏和云南接壤。滇缅公路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通线,日军据此还可以威胁中国西南大后方。缅甸对于盟国中的中英双方来说都有重要战略意义。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对日宣战。
太平洋战争初期,日寇的虎狼之师在太平洋横冲直闯,一路所向披靡,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先后占领了菲律宾、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及印度支那等地。东南亚各国相继沦入敌手,缅甸成为东南亚唯一未被日军占领的国家,战略地位日显重要。此后,日军投入4个师团(10万人),在250架作战飞机支援下,分三路进攻缅甸,企图切断滇缅路,阻断英、美对华军事援助,由缅甸入侵云南,中国云南边陲危在旦夕。
远征军的由来:中国远征军是根据1941年成立的中英军事民盟而组织的。
1940年6月4日,英法军在敦克尔克弃甲丢盔大溃败之后,英伦三岛岌岌可危,英国希图借中国人民长期抗战的伟大力量,支援它在远东殖民地特别是缅(缅甸)、印(印度)、马(马来西亚)方面的军事,挽救远东大后方的危机。同时,在中国方面,为了要取得抗战最后的胜利,当时也必须确保滇缅路这条最后国际交通运输线。因此,自1940年10月间起,英国首先开放封锁已久的滇缅路,接着酝酿中英军事同盟。
1941年12月23日,中英双方在重庆签署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形成。
1942年1月1日,中国与美、英和前苏联等26个国家联合发表了对法西斯作战的《华盛顿宣言》。两天后,美国罗斯福总统建议将缅甸、泰国辟出来并入中国战区,由蒋介石担任战区统帅,美国史迪威将军任战区参谋长、中缅战区美军最高司令长官,中国派出了罗卓英任司令长官,杜聿明为副司令长官,下辖第5、第6、第66军共10万将士组成的中国远征军,开赴云南中缅边境临战待机。
远征军艰难入缅:虽然中英双方在防卫缅甸问题上原则一致,但英方出于利己主义考虑,起初对中国派远征军入缅作战并不积极。
起初,由于英军轻视中国军队的力量,过于高估自己,又不愿外国军队深入自己的殖民地,一再拖延阻挠中国远征军入缅,预定入缅的中国远征军只好停留在中缅边境。然而,1942年1月初日本展开进攻后,英缅军一路溃败,这才急忙请中国军队入缅参战。中国成立远征军第1路司令长官司令部,开赴缅甸战场。但是,由于已经失去作战先机,造成缅甸保卫战的失利。这主要由于英国极端坚持先欧后亚的既定战略,战局一旦不利,便对保卫缅甸完全失去兴趣,而是一再撤退,使中国远征军保卫缅甸的作战变成了掩护英军撤退的作战。
1942年2月16日,中国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命令滞留于滇缅边境待命的第5、第6军依次入缅,紧急向缅南、缅东地区开进,在英缅军总司令胡敦的统一指挥下对日作战。正当中国远征军兼程挺进缅甸时,英军却于3月8日轻易放弃仰光。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方面不再同意再让英方指挥中国军队。不久,史迪威以中国战区参谋长兼中国远征军总指挥的身份,赴缅指挥中国远征军对日作战。3月12日,即仰光失守后第4日,正式成立了“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司令部”,指挥三军在缅甸与英军并肩作战。
孤师入缅首战告捷:1942年3月初,中国军队入缅。当时日军入缅后,由南向北兵分东路、西路和中路。英国与中国商定中路和东路的日军由中国远征军抵挡。中路部队既要对付正面的敌人,又要策应东西两路的作战,这个重担就落在了第5军身上。第5军是抗日战争初期苏联帮助下编成的第一个机械化部队,是当时中国最为精锐的部队。1942年3月3日,蒋介石一天三次召见第200师师长戴安澜,令其火速开赴同古(也称东瓜)。于是以戴安澜为师长的第200师第一批孤师入缅。戴安澜师于9日抵达同古并逐次接替英军防务。在孤军深入异域作战的险恶条件下,全体将士决心坚守同古,等待援军,与日寇血战一场。
3月11日,第200师骑兵团附工兵一部、步兵一连,推进至皮尤河及其南12公里处担任警戒,由骑兵团副团长黄行宪指挥。骑兵团团长林承熙根据连日侦悉日寇大胆追击英军的战术,在皮尤河南十二公里处先构筑假阵地,又在皮尤河南岸构筑埋伏狙击阵地,皮尤河北岸构筑主警戒阵地,并准备好皮尤河大桥下的爆破工作,等待敌人行至北端,即用电气导火爆炸。所有阵地都伪装得十分巧妙,不易被敌人发现。
3月18日,英缅军全部撤退,日寇跟踪追击,到达皮尤河南十二公里处,与我发生了激烈的前哨战,这样就掩护了英军脱离敌人,安全撤退。
19日晨,敌军以一大队轻快部队冒进追击英军,却不知在皮尤河岸已踏入我远征军前进部队预设的埋伏阵地。当敌军用汽车数辆行至桥北端时(桥长约二百余公尺),全桥轰然陷落(英军在皮尤河以南桥梁皆未破坏,故敌人有此冒进),敌车尽复。但敌兵仍下车企图顽强挣扎,后续车辆霎时拥塞于南岸公路上。这时我军枪声四起,埋伏的机枪从尾到头,反复射击,打得敌人落花流水,向公路两侧逃窜。企图顽抗的敌人多被智勇双全的我军王若坤排长予以消灭。敌后援不济,大部被歼,仅有少数向森林内逃窜。
当日,第200师经激战共伤亡日军约200人。此次前哨战,是日军发动侵缅战争以来第一次失败。戴安澜师在这场战斗中不仅灭了侵略者的威风,挫败了其锐气,同时也转变了英军对远征军的轻视态度。
同古保卫战:同古是阻止日军北侵的重镇。为侵占同古,日军精锐的第55师团共四万余人并配备大量重炮、坦克和航空兵,向同古发起猛烈攻击。而戴安澜师仅有一万余人,敌我力量对比悬殊。3月20日,日军向第200师各主要阵地发起了进攻。戴安澜于当日晚召集全师营以上军官开会,带头立下了“誓与同古共存亡”的遗书,并宣布了如下命令:“如本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以参谋长代之;参谋长战死,由步兵指挥官替代,各级照此办理”。
3月20日起,同古序战开始。敌自前日受我伏击后,行动极为慎重,先头以步骑联合约五六百人向我军搜索前进;发现我军在鄂克春有既设前进阵地,随就展开一联队附山炮四门向我攻击。
21日,敌增炮2门,共为6门,向我攻击整日,敌机并更番轰炸同古,我军勇猛还击。敌伤亡300余人,攻击顿挫。我亦伤亡140余人,阵地屹然未动。
22日,敌再向我鄂克春阵地进攻未逞,一部企图迂回,亦被击退。全日炮战激烈。
23日,敌增至两联队(112及143联队),炮12门,以战车、装甲车掩护向我鄂克春阵地攻击,炮火猛烈;敌机20余架这天投弹6次。我以步骑配合向敌侧反击,结果毁敌战车、装甲车各两辆、汽车7辆,敌向南窜逃。下午八、九时敌再向我攻击,阵地被突破一部,彻夜对战。
24日,敌炮空联合向我阵地猛攻,另一部敌五、六百人附小炮数门由同古以西向同古以北飞机场迂回。同古机场北部由我工兵团警戒,正在破坏铁路,团长李树正仓皇失措,向后撤退;仅二百师五九八团的一营与敌激战,午后5时放弃机场退守同古。是晚戴师长调整部署,将鄂克春、坦塔宾前进阵地放弃,集结该师主力保卫同古……
28日,日军第56师团投入同古战场,对同古形成合围,但第200师仍坚守着同古。30日拂晓,戴安澜指挥全师安全渡过锡唐河并破坏了锡唐河大桥。当日军攻入同古后才发现已是一座空城。同古一战,是远征军入缅后的第一次大规模作战。是役,共歼灭日军横田大佐以下5000余人。
远征军撤离同古:29日,日军增援部队第56师团日夜兼程赶到同古。
日本援军的到来打破了同古前线的僵局。30日,日军一部在坦克装甲车掩护下突入城内,并从南北两面将第200师分割开来。同日,另一部日军占领锡塘河以东阵地,掐断了200师往东突围的最后一线希望。下午,一股日军再次逼近师指挥部。戴师长指挥特务连与敌激战,傍晚始将敌击退。
30日晚,中国远征军新22师奉命救援第200师。他们从南阳车站北面杀开一条血路,掩护第200师撤退。他们从南阳车站北面杀开一条血路,掩护第200师撤退。是夜枪炮声彻夜不息,双方在黑暗中混战,互有伤亡。
200师在同古撤退,可以说是有计划的主动的撤退。撤退时同古城内部队接到戴师长命令,由步兵指挥官郑庭笈指挥,撤退前对敌实施佯攻,撤退后仍留少数部队牵制敌人。
到次日凌晨,中国守军大部分渡过锡塘河,跳出日军包围圈。至此,同古大战终于以中国军队主动撤退宣告结束。日本人占领了一座空城,中国军则退守一百英里外的彬文那。
同古保卫战是缅甸防御战期间作战规模最大、坚守时间最长、歼灭敌人最多的一次战斗。而且在仰光失陷的不利形势下,同兵力、装备都占优势,并拥有制空权的敌军苦战,歼敌5000余人,掩护了英军撤退,为远征军的后续部队赢得了时间,最后第200师全师安全转移,不能不说是很大的胜利。日军也承认,同古战斗中,第200师十分英勇,对于日军来说则是缅甸战役中最艰苦的一战。
曼德勒卫戍司令:还在同古抗敌之时,蒋介石即予1942年3月26日电示,敌人主力有向同古、曼德勒进攻的企图,我军应在同古、平满纳之间与敌会战;如会战不利,再考虑于曼德勒、塔泽之间,作第二次会战的准备,以期一举击破深入之敌。
为此,我第5军主力集中于平满纳附近,以准备平满纳会战,蒋介石派罗卓英为中国远征军司令官,正式接掌中国远征军指挥权,而以杜聿明专任平满纳会战总指挥。全军准备在平满纳打一胜仗,以扭转缅甸战局。但是,由于英军毫无斗志,与敌人一触即溃,致使东、西线战局急剧恶化。4月11日,西路纵队英军遭日第33师团攻击;中国远征军第6军一个整师陷于罗衣考地区下落不明,更为严重的是,在仁安羌地区,7千名英军被日军围困,突围不出,形势严峻。最后远征军决定放弃平满纳会战,退守敏铁拉、敏扬一线,以准备曼德勒会战。
曼德勒又叫瓦城,在伊洛瓦底江中流,是缅甸第二大都会,商业繁荣,但当时已在敌机狂炸及敌间谍纵火下成为空无一人的废墟。
与此同时,我第66军先头部队新38师已达至曼德勒。新38师师长孙立人奉命担任曼德勒卫戍司令。新38师是一支能打善战,训练有素的全美式装备的部队。营级以上军官,大多受过英、美军校培训,英语水平高,军事知识丰富,训练刻苦,纪律严明。
当孙立人率部队进驻曼德勒,动手清理战争留下来的创伤时,接到亚历山大将军的电报,让其火速到梅茵参加军事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孙立人立下军令状,要将仁安羌地区被日军围困7000英军解救出来。领命后的孙立人即刻返回驻地,命新38师第113团作好战斗准备。
仁安羌解围战:仁安羌在缅语中意为“油河”,是缅甸和整个中南半岛上最大的油田,缅甸战场上盟军油料的主要供应地。日军如夺取仁安羌油田,将大大改善太平洋战场和中国战场上日军的石油供应。
日军第33师团分3路向北进攻,直指仁安羌,从4月9日到16日连续作战,攻到距仁安羌以东约5公里处,判明英军已于14日下令炸毁仁安羌油田设施,并继续北撤。4月17日凌晨,日军从南北两处切断了仁安羌公路,并在东、北、南三面设伏,将陆续撤退的英缅第一师及第七装甲旅包围在仁安羌。拥有大量坦克、大炮和汽车的英军7000余人,竟然被少于自己人数的日军包围于仁安羌,并随时有被歼灭的危险。
4月17日黄昏,孙立人亲自率部到达宾河北岸,在距离渡口不远处与日军展开激战,经过十多个小时的激战,于4月18日中午消灭宾河以北的日军,占领渡口。孙立人并没有马上乘胜渡河,而是命令部队停止进攻,亲自到渡口观察南岸敌情。经过周密部署,拟19日拂晓发动攻势,争取一举歼灭日军。
4月19日清晨,在晨雾袅袅中,攻击开始了,新38师第113团在山炮、轻重迫击炮和轻重机枪的掩护下,向宾河以南的日军发起猛烈攻击。仁安羌油由处处是油管、油罐、油桶,在枪炮的轰炸下,处处燃着大火。第113团官兵渡宾河,然后强占高地,直把日军逼进火海。被围英军见援兵一到,也强行突围,日军被两面夹击在火海之中,溃不成军,弃尸逃窜。日军自攻占缅甸以来,头一次遇到如此勇猛顽强之军队。
同日下午3时,日军完全退出阵地。4月20日下午5时,孙立人率部全部收复仁安羌地区,救出被围的7000名英军。
仁安羌大捷,新38师以不满千人的兵力,在劣势的情况下,解救出人数近10倍的盟军,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孙立人成为名噪一时的英雄。为此,英王乔治六世授予他一枚“丰功”勋章,蒋介石也为他颁发了四等“云麾”勋章。
仁安羌战役后,孙立人准备集合全师,反攻当面之敌,稳定西线,确保第5军彬马拉会战,但英军经过仁安羌被围之难,精神不振,决心放弃缅甸向印度转移。并通知新38师由仁安羌至乔克巴当附近,掩护英军撤退。同年4月25日,日军重又占领仁安羌。
自日军进攻缅甸后,英国虽然已将远东的战略重点由新加坡转向缅甸,但其着眼点却是印度。为此,英军遇到日军攻击就轻易撤退,始终未能进行有效的抵抗。而中国远征军则不断向南推进,孤军深入,始终未能得到英军的有力配合。
1942年4月底,由于西线英军一触即溃的大败退,缅北战局急转直下。日军迂回至中国远征军后方,切断远征军后路。被隔断在缅境的远征军各部腹背受敌,被迫实施突围作战。中国远征军克服巨大困难,连续作战,分四路突破日军堵截撤退。其中孙立人的新38师撤至印度;杜聿明率两个师向缅北要塞密支那撤退。
同年5月8日,日军攻占密支那。5月9日继续推进,中国远征军其余部队穿越缅甸的崇山峻岭撤回国内。撤退所经之地,都是高山密林,时值雨季,泥泞难行,加之给养不足,部队饥疲交困,疫病流行,撤退途中伤亡甚重。
败走野人山:10万中国远征军分成数路,历尽千辛万苦,冲破敌寇的围追堵截,在紧张危险的战局中苦撑恶斗,开始向云南境内和印度方向撤退。由于敌寇的迂回包抄,他们陷入了日军的重围,不得不与敌周旋,且战且退。
1942年5月16日,在通过万科地区的细(色)摩(谷)公路时,突然遭到敌人的重兵伏击,在密林中激战两昼夜后,损失惨重的200师等部冲出了敌人的重围。5月18日,在一片开阔地前,戴安澜将军不幸胸部、腹部被流弹击中,身负重伤,此后被随从用担架抬着败走于野人山中。
绵延数百里的野人山,无数没有倒在日军枪炮下的中国远征军将士却倒在了这片茫茫不见尽头的热带丛林中,野人山因此有了“10万军魂”的传说,成了中国抗日军人在正面战场上演出的一幕最惨烈的悲剧……
戴将军壮烈殉国:戴安澜在担架上忍着伤痛,以必胜的信念指挥部队突围。他屡次询问距离云南的远近,并手指地图,示意部队在茅邦渡河,沿西岸前进。由于连日被日晒雨淋加上缺医少药,伤势迅速恶化,弥留之际,戴安澜当众叫来200师步兵指挥官兼598团团长郑庭笈,拉着他的手,断断续续地说:“如果我殉国了,你一定、一定要把部队带回祖国”,并伤感地叹道:“我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了!”使人闻之不禁潸然泪下。
1942年5月26日下午,戴安澜在部队行至茅邦时,叫来担架旁的随从替他整理了一下衣冠,并扶他坐起来,向北遥望着祖国,他嘴里喃喃地说:“反攻、反攻……”,并奋力大呼一声:“祖国万岁!”当日下午5时40分,一代抗日名将戴安澜与世长辞。
人民缅怀英雄:戴安澜将军去世后,全师悲恸万分,他们含着热泪砍伐树木,制成一口棺木,将戴将军的遗体入殓,并由所部598团护送回国。在郑庭笈的指挥下,该团于1942年6月2日冲破日军最后一道防线,展开闻名中外的郎科大突围,胜利归国。在滇缅边境,一位腾冲老华侨得知戴安澜去世的噩耗后,专程赶到部队,执意将一口为自己准备的楠木棺材献出,以供戴将军盛殓,充分反映了云南民众对这位抗日英雄的深深敬仰之情。
7月15日,“魂兮归来”的戴安澜将军又回到了数月前挥师出征的昆明时,云南各界集会公祭,全城民众站立街头,拭泪致哀,目送这位远征缅甸,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卫了云南大后方,保卫了祖国边陲的抗日爱国名将。龙云等云南地方长官亲自迎柩,并扶柩出城,同时特派部队护送至贵州省境内……
1943年4月1日,国民政府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全州香山寺为戴安澜将军举行了隆重的国葬仪式。由国民政府代表李济深主祭,全国各地的各界代表及当地军民1万余人参加了公祭仪式。李济深在悼词中说:“戴故师长为国殉职,其身虽死,精神永垂宇宙,为中国军人之楷模!”
国共两党的领导人也纷纷送来挽诗、挽联和花圈,对戴安澜将军以身殉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首次远征失利结束:1942年8月,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以失利结束。第一次入缅作战,从1942年2月至同年5月惨败撤退印度,在这不到4个月时间里,10万精锐战士,被俘2万余人,撤退中饿死、病死在缅北丛林中达3万余人,最后集结于印度和滇西的远征军部队,仅剩4万余人。中国远征军以10万之众出国,生还者仅4万。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的失利固然与当时国军的战力不如日军有关,但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中、美、英三国配合不力,美、英之间争夺指挥权,英军抵抗意识的丧失,以及史迪威指挥能力的问题。
中国远征军虽经苦战而未能挽回缅甸防御战的颓势,但他们入缅抗击日军,使得驻缅英军免除了危机,平安撤往印度,并为尔后组织印度防务赢得宝贵时间。
缅甸作战失利后,中国远征军一部退入英属印度。在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的指导下,在兰伽训练营受训并进行整编,并于1943年8月改编为中国驻印军,利用美援物资配备全副美式装备,战斗力大为提高。
同时,中国鉴于缅甸的重要性,积极酝酿反攻缅甸,在滇西重新组编并整训第二批远征军,于1943年2月设立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严阵以待,随时准备与英美军队协同反攻缅甸。
第二次远征
1942年7月15日,新38师由英帕尔开往蓝姆伽,8月初,从缅北野人山脱险入印的的第5军新22师和军直属部队也来到了蓝姆伽。根据中美协议,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部撤销,改称为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史迪威为总指挥,罗卓英为副总指挥。同时,国民政府利用驼峰空运飞机回航的机会,每天空运几百名士兵到印度,以补充兵源。1942年底,由于史迪威与罗卓英矛盾不可调和,蒋中正被迫将罗卓英调回国内,经过反复考虑,决定派第8军军长郑洞国中将接替罗卓英的职务。同时决定在驻印军指挥部下设新编第一军建制,下辖新38师、新22师。郑洞国任军长,孙立人为副军长兼新38师师长,廖耀湘为新22师师长。3月中旬,郑洞国率军部人员来到蓝姆伽,正式成立新一军。
1942年10月24日,新编第38师112团孙立人将军将缅甸会战中投降的1200名日本士兵以及军官,统统以活埋的方式处死。部分中国学者对此表示质疑,此种说法难以被证实。
1942年底至1944年春,新30师兵员陆陆续续空运到印度,新30师编入新一军序列。1944年上半年,第14师与第50师的兵员也空运到了印度。中国驻印军在蓝姆伽换装了美式装备,有美国的军事援助和充足的粮食,军事训练十分扎实。经过一年的整训,练就了丛林训练和丛林生存的过硬本领。再加上大批知识青年在蒋中正“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下,踊跃参军,士兵的素质有了大大的提高,这两点使得驻印军的战斗力大为提高。
1942年6月,怒江防线稳定之后,国民政府积极训练军队,准备反攻缅甸。1943年2月1日,蒋中正任命陈诚为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3月28日,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在云南楚雄成立。陈诚从重庆飞到楚雄就任,着手进行远征军部队的训练和反攻计划的制定。1943年8月,远征军的5个军编练和装备基本完成。后调来的第54军也在11月完成改编。其中,第11集团军下辖第2、第6、第71军和第200师。第20集团军辖第53、第54军共4个师。另外第8军和第93师直属远征军司令长官部。1943年冬,陈诚因病辞职,卫立煌接任远征军司令。
1943年3月,新38师的114团即先行开进野人山区,掩护中美部队修筑自印度列多到野人山区的中印公路。1943年10月下旬,雨季停止,在列多的新22师和新38师主力乘车到达胡康河谷边缘,驻印军缅北反攻战正式开始。经过血战之后,新38师于12月29日攻克于邦。随后在新38师的配合下,新22师于1944年3月5日攻克孟关。后来两师合作攻下瓦鲁班。新22师在攻占瓦鲁班战斗中突袭18师团司令部,缴获18师团发布作战命令的关防大印,这在抗战期间绝无仅有。蒋中正给其嘉奖电为:中国虎!1944年4月份新22师、新38师、第30师、第50师与美军联合围攻下了密支那。攻克密支那后,各个部队修整了2个月,此时第14师、第50师、新30师已陆陆续续空运来到缅北反攻的前线,中国进入缅甸的部队已达到5个师,为便于指挥,将新一军扩编为新一军和新六军两个军。新一军下辖新30师和新38师,军长孙立人。新六军下辖新22师、第14师、第50师,军长廖耀湘。郑洞国升任驻印军副总指挥。1944年10月16日,新一军与新六军开始向八莫发起进攻,12月初,日军进犯独山,贵阳告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下令调新六军回国保卫大西南,新六军主力于12月1日奉命停止前进,新六军军部及新22师、第14师被空运至云南沾益,以保卫重庆。留下第50师与新一军作战,归新一军指挥(后来正式编入新一军序列)。1944年12月15日新一军攻克了八莫。
在驻印军开始反攻几个月之后,国内滇西的中国远征军反攻开始。1944年5月11日第20集团军正式开始强渡怒江,于6月底血战至腾冲附近。经过3个月的战斗,于9月14日解放腾冲。第11集团军于6月1日渡江,新28师于4日攻克腊猛,进围松山,由于敌阵地坚固,该师五攻未克。7月1日改由第8军来攻,该军以三个师轮换进攻,连续九次,到9月7日方破敌阵,全歼守敌。远征军经过血战,于11月3日攻克龙陵,20日攻克芒市,12月1日攻克遮放,1945年1月19日克复畹町。1月22日中午,第53军第116师与新一军一部在木遮相会,旋以钳形攻势向芒友推进。
1945年1月15日,新一军攻克南坎,并继续前进,于1月27日在畹町附近的芒友与云南西进的中国远征军会师。1月28日,中印公路通车典礼在畹町城举行。会师后,滇西远征军回国,新一军与第50师南下,新一军先后拿下了新维、腊戌,第50师先后攻克了南渡、西保、南燕、皎麦等市镇,新50师自从1944年渡过伊洛瓦底江以来,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挺进600公里,毙伤日军3500余人。3月30日,中国远征军攻克乔梅,与英军胜利会师。随后中国驻印军凯旋回国。至此,中国驻印军与中国远征军的任务顺利完成。
第二次入缅作战,中国驻印军伤亡1.8万余人,歼灭日军4.8万余人,解放缅甸土地约13万平方公里。滇西中国远征军伤亡67403人,歼灭日军21057人,解放滇西全部土地约3.8万平方公里。中国远征军完成了中国战略大反攻的全面胜利。
历史意义:抗日战争时期,缅甸战场是中国和太平洋两大抗日主战场的战略结合地带,又是东南亚地区战场的主要作战地区。中国军队两次进入缅甸,展开对日作战,不仅有力地支援了盟军在中、印、缅战场的对日作战,打通了中国西南国际运输线,提高了中国正面战场的正能量,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崩溃,而且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大长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责任编辑:王笛 最后更新:2016-09-06 15:20:2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