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凯,91岁,1941年入伍,1944年回川,缅甸抗日远征期间在第三十三师九十八团(前身为黄埔军校教导第一团第二营,1924年成军于广州,1941年整编为第三十三师九十八团。)当勤务兵。
行军缅甸
中国远征军是一个悲壮而伟大的历史名字,也是中华儿女用热血染红的光荣称谓。她与中国抗战历史关联,也与缅甸抗击外族侵略的历史相关联。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缅甸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10万余中国远征军将士先后入缅对日作战,在边境的生活究竟怎样“惊天地泣鬼神”,长途跋涉中怎么徒步那片现象环生的神秘土地,我们采访的这位远征军也许只是讲述了那段历史河流中还能采撷到的几朵浪花,但是尤表敬意。
1941年腊月,周凯的二哥周国良在彭山谢家镇一个茶铺里,被当时的副保长刘福田抓为壮丁。根据当时的规定,家里有三个男丁的,必须抽一个去当兵。周凯家有兄弟三人,因二哥是家里的顶梁柱,维持着全家的生计。周凯毅然让他们放了二哥:“当兵,你们让我去!”保长叫人用绳子捆上他的双手,和老乡们一起被拖上了货车,送往新津县黄鹤楼关起来。第二天他们被送到团长梅克顺带领的第三十三师九十八团。
在这数以万计的行军大队伍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和周凯一样正值青春年华,他们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美好的期盼,有的甚至连缅甸在什么方向都没有搞清,有的以为出了城便出了国。但是他们就这样意气风发,或许还有丝丝无奈地出发了。谁也想不到,在将来的行军打仗中会遇到什么困难。
1942年初,师团日夜兼程,经过当时的西康省、云南等地,最后进入了缅甸支那,并加强训练,构筑工事,准备对阵日军。在缅甸,给养不足,吃不饱,穿不暖,加上武器装备落后,在两次与日军交火中,都伤亡惨重。“如果不是在团部当兵,也许自己已被打死了。”周凯回忆说,由于当时只有十六岁,他被分配到团里当勤务兵。每天打扫卫生,领钱,领枪,贮备蔬菜,给团长倒洗脚水、洗脸水。有一次,在领枪回团的途中,被当地的抢匪劫持,让他交出枪支。周凯与抢匪搏斗,机智地拖延时间,获得了团里战友前来支援,将抢匪当场枪毙。
逃离死亡
1942年5月上旬,中英军队开始撤退。日军切断了远征军的归国通道,少数战士跟随美国统帅去了印度,大部分战士都在杜聿明将军的带领下走进了野人山,他们准备从那儿绕道回国。
1943年7月,周凯所在团里的很多士兵都各自离开,也许是生活的艰苦,也许是念家心切,周凯和新津县的一个战友也离开了部队。万里之路,全靠步行。他们沿着来战场的路向云南、西康方向往家走。数百个日子里,他们边走边要饭,要不到饭,就靠吃野菜、野果甚至挖树根充饥,渴了就喝沟里、田里的水。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这是西康的气候环境,山上乔木遮天,终年不见天日,猛兽成群,蚂蝗遍地,到了晚上,豺狼虎豹纷纷出洞,野兽凄厉的吼叫声回荡在山谷里,听得人毛骨悚然。
据周凯讲,进山10多天以后,热带原始丛林的雨季到来了,天天都下着倾盆大雨,道路泥泞不堪,举步维艰,下山的时候就在泥水里滚。雨季的丛林是蚂蟥的天下,丛林里面到处都是蚂蟥。缅甸的蚂蟥个头特别大,小蚂蟥会通过衣服的缝隙钻进人的皮肤里,咬得人生疼,等到发现的时候,蚂蟥已经变得又粗又大了。芭蕉叶和树枝很多时候就是被子,如果能在老百姓屋檐下面睡一晚,那绝对是件高兴的事。
走完丛林,接下来就是无尽的沼泽。在那么紧张的时刻,是绝对不能正常直立行走的,靠什么呢?匍匐!如果“匍匐”这个动作能保证他们走过那段艰险,其实也是幸运的。但是,沼泽往往给人埋下陷阱,陷下去就出不来,无依无靠。只有赌一赌了。趴在湿漉漉的地表,挪动身体,一点一点地通过。“死亡之旅”,恰好可以形容。
走弯路,逗留时间,回家的路出乎意料地艰险而漫长。1944年4月,周凯终于回到家。一同的新津战友跟他一起回了家,临走给了他二十斤大米,然后再也没有音讯。
据周凯讲,当时回到家,一直务农,从不敢提去缅甸当兵的事,因为这在当时看来,是耻辱的事情。再加上后来文化大革命,他们这样的人属于批斗对象。为了保命,当时的军装和带回来的枪壳被自己烧毁。
91岁的周凯,因为这些困苦的远征经历,随时拄着拐棍,走起路来颤颤巍巍,手和头随时都在很大幅度地颤抖,伴有很严重的内风湿。
中国远征军以10万之众出国,活着离开战场的只是4万多人,而最终回归国境的只有3000多人。周凯恰好是其中一位……
【背景资料】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正处于英国殖民统治下的缅甸成为东南亚唯一尚未被日军占领的国家,战略地位愈显重要。开辟缅甸战场,是当年中国与盟国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一个战略布局。为了保卫滇缅公路,1942年初,国民党政府抽调了10万名精兵组成远征军奔赴缅甸。
1942年2月16日,中国远征军依次入缅。这是我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唯一一次派遣军队出国作战,也是中国自甲午战争以后第一次援助他国作战。8月初,中国远征军分别撤到印度和滇西,其时共剩4万余人。
进军缅甸两三万里路,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爬雪山、过草地、趟河水、爬沼泽,风餐露宿,惊心动魄,身体和心灵的煎熬是靠顽强拼搏的精神撑起来的。在这精兵队伍中,就有来自眉山的将士们,周凯老人就是其中的一位。韶华已逝,两鬓斑白。当兵的人,闪耀;老兵的故事,厚实。
责任编辑:王笛 最后更新:2016-09-07 11:45:36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金山抗日远征军口述家国之痛
下一篇:拒绝遗忘──吾血吾土后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