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印军在研究战术(资料照片)
“弟兄们,向前走!弟兄们,向前走!
五千年历史的责任,已落我们的肩头,已落我们的肩头。
日本强盗要灭亡我们的国家,
奴役我们的民族。我们不愿做亡国奴,我们不愿做亡国奴。只有誓死奋斗,只有誓死奋斗,只有誓死奋斗。”著名抗日将领戴安澜为
远征军谱写的这首《战场行》,是那个时代社会心理的写照。中国失去半壁河山,经由缅甸的国际运输线又被掐断,已经退无可退,唯有誓死奋斗,绝境中爆发,我们民族才能生存。
在缅甸的丛林中,张天生的心态正是如此。六七十年后,孙子问他:“和日本人拼刺刀,你害怕吗?”老人缓缓说道:“拼刺刀不能怕,前进才能活!那时就想着拼了这一百多斤,也要多杀几个鬼子!”
正是中国远征军战士的“誓死奋斗”,盟军才能在缅甸击败日军精锐,阻断其与轴心国的串联,打通国际运输线。
成为劈刺高手
进入四川后,经邓之端推荐,张天生进入防化兵军官学校学习。两年半的学制,学习各种枪炮的使用、拆装、维修,以及各种毒气的防化知识,并进行严格的劈刺训练。
张天生从小胆大冷静,眼尖耳灵,步伐沉稳,身体灵活,更兼天生的手劲大臂力强,劈刺训练中脱颖而出,少有对手。“翻上刺、翻下刺、翻左刺、翻右刺、直刺”,凶狠强悍,往往一招制胜。后来在部队中,他也经常做劈刺教官,给官兵们示范。
军校毕业后,张天生被分配到化学兵团炮兵第四团任警卫排少尉排长,邓之端时任该团独立高射炮连连长,两人多次经历患难,相互激励帮助,情谊更加深厚。
1943年6月初的一个晚上,邓之端备了酒菜,让勤务兵把张天生请到自己连部,告诉他化学兵团要组织人马出国参战,分析缅甸战场的重要,说自己准备报名,问他怕不怕死在国外。张天生当即回答:“不怕。我跟你一起报名!”
“出国兵”选拔的条件是,自愿报名,年龄18~30周岁,文化程度初中以上,身高一米七以上,体重120斤以上,身体任何部位没有问题,五官端正。邓之端、张天生都顺利通过选拔,并初遇洛阳人董真和信阳人潘其云,由于乡音相近、性情相投,张天生、董真、潘其云三人终成生死弟兄。
化学兵团共挑选出一个团,称中国驻印军炮兵独立团(后改为步兵独立团),邓之端任三营七连连长,张天生任该连三排排长,全排4个班51人,董真、潘其云均为他的班长。
独立团当月从泸州出发,经贵州到云南,在昆明训练了一个多月,主要是礼仪内容,要求吃饭挺胸,两个人以上走路整齐,学吃西餐,切一块放嘴里,嚼的时候不露齿。
1943年6月,炮兵第一团在昆明乘飞机前往印度加尔各答,先后进入汀江、蓝姆伽兵营。
蓝姆伽位于加尔各答西北约220英里,是中国驻印军的大本营。1942年中国远征军在缅甸失利,大部分经野人山往回撤,经过无人区时损失惨重,孙立人将军则带着自己的新38师撤往印度,经与美英协商,在蓝姆伽建立训练基地。以后通过“驼峰航线”陆续空运部队,使中国驻印军达到五六万人。
在蓝姆伽,炮兵独立团更换全副美式装备,士兵配备自动步枪,军官配备冲锋枪和手枪,官兵每个人均配备一把森林刀。
训练由具有丛林战经验的美国教官指导,学习使用地图、指南针、通讯器材及新式武器。训练主要采取“三角战术”,三个人一组,背靠背呈三角形,人与人相隔两米,呈微曲姿势;进退、转向自如,攻守兼备,以适应丛林战需要。
丛林遭遇勇者胜
1943年秋,炮兵独立团奉命出征,沿着喜马拉雅山南麓进入缅甸。这里丛林茂密,无路可行,蛇带着风声爬行,猿猴吱吱乱叫,远处传来虎豹的吼声。部队呈箭头形状,交替披荆斩棘,开路前进。
丛林行进的第四天,张天生的第三排在前搜索,侦察机传来消息,敌人已经非常接近,随时都可能遭遇。
天渐渐暗下来,全排由于紧张兴奋毫无困意,搜索前进。先用森林刀砍出一条缝隙,一个人爬过去,四周听一听,确认没有问题,就拓宽、清理荆棘,然后继续搜索前进。
凌晨四点,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和大队日军遭遇。双方几乎同时开火并拼命往前冲,接近了步枪使不开就用冲锋枪、手枪。张天生带的将近600发子弹全部打完,日军子弹也基本打完,双方胶着展开白刃战。张天生高声呼喊,指挥全排迅速靠拢,收缩阵地,注意分组,保持三角阵型,向前厮杀。张天生的劈刺技术这天充分施展,遇到日军,即由他做箭头,两名士兵护卫两翼,他一个翻上刺,能将日本兵开膛破肚。
全排艰难推进,从夜里到天亮,从早晨到临近中午,倒下的人越来越多,51人只剩下他和劈刺功夫也相当了得的董真、潘其云,三个人组成三角阵型,左来了左杀,右来的右杀,刺倒一个,另两个上前补一刺刀,三角阵型转换自如,在日本兵中如入无人之境。
直杀到上午十一点多,新38师终于冲上来接阵,将日军彻底打退。
这一仗太惨烈。独立炮兵第一团牺牲巨大,尤其张天生的尖刀排更是伤亡殆尽,全排51人,除了他们三人,还有八个重伤员,其余全部壮烈牺牲。张天生三人浑身上下全是鲜血,军服、皮肤已不辨颜色。
张天生因指挥得力、作战勇敢,荣立一等功,升任连长。邓之端升任副营长,董真、潘其云升任排长。
此战后,独立团后撤30里休整,补充兵源,一边训练一边承担保护中国驻印军司令部重任。
出任敢死队长
1944年初,美军侦察机到丛林中有一个日军指挥部,独立团决定成立敢死队,趁夜间摸营,中心开花,里外夹攻。敢死队由100人组成,张天生担任队长。出击前,每个人写下姓名、生辰八字和籍贯,缝在身上,携带冲锋枪、手枪、大刀,及八颗手榴弹。先摸掉哨兵,继续深入,被敌人发现后就硬打硬冲。日军没有防备,猛一下子被打死不少。外面的部队也枪炮齐发往里猛攻,日军几乎被全歼,指挥官也被打死。敢死队带出来清点人数,只剩47人。这一仗张天生再次荣立一等功,升中尉。
密支那战役时,独立团没有担任主攻,主要负责阻击日军增援。密支那战役后,日军士气低落,中国远征军则军心大振,旋即围攻八莫城,张天生带部负责守卫一个路口,打死不少试图突围的日军。
打下八莫城,日军更不经打,独立团一口气打下南山、新山、南坎等县城,驻印军主力孙立人部更是横扫日军“18师团”、“56师团”、“第2师团”等精锐部队,与英军及国内打过去的中国远征军会师,于1945年3月将日军彻底赶出缅甸。
1945年5月,中国驻印军归国,很快打下南宁、北海,准备进攻海南岛时,传来日本投降的消息。
此后中国驻印军司令部解散,独立第一团奉命赶赴广州受降,在广州整编入荣誉第二师,师长是戴坚中将。登记完投降日军,押送他们回日本。荣誉第二师在香港改称整编六十七师,成为“中国驻日占领军”,张天生任中国驻日占领军第一团第三营第九连上尉连长。
1946年10月,这支部队被调往上海,继续进行驻日占领军方面的训练,但去日本的希望越来越渺茫。1947年4月,张天生捡到一份地下党传单,劝说驻印军兄弟不要打内战,他被深深触动,动员兄弟董真、潘其云解甲归田,回老家去。
三人一道北归,进入河南后分别回家,没想到却再也没能相见。
张天生如今住在襄阳大女儿家,虽然已93岁,他依然身体硬朗,腿脚灵便。在儿女劝说下,近两年他不再四点半起床,改为5点半,每天早上练八段锦、太极拳、太极剑,一年四季从不间断。
时常有志愿者来家中探望他,给他送来纪念章等礼物,让老人很开心。去年张清峰曾带他回唐河老家,半路吃饭时,饭店内有几个流里流气的人,喝着酒大声喧哗,肆无忌惮,老人皱起眉头,但也没有说话。过了会儿,那几个人突然看到老人胸前戴着志愿者送的纪念章,马上变了表情,走过来询问,然后对老人毕恭毕敬:“打过鬼子,了不起!”
在网上找到邓之端后人,让张清峰备受鼓舞,他继续寻找董真、潘其云的信息,却一无所获。他把父亲的信息发到网上,希望董真、潘其云的家人能看到,但至今仍无消息。
董真大约1922年出生,家住洛阳西、离黄河几十里;初中文化,身高1.75米左右,不胖不瘦,黄白脸。潘其云大约1921年出生,信阳人,家住山区、离南阳桐柏不很远;没有上过学,身高约1.7米,膀大腰圆,黑红脸。
责任编辑:唐旭 最后更新:2016-10-25 09:28:42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