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瑟夫·史迪威(1883—1946),美国佛罗里达州巴拉特卡市人,美国陆军四星上将。他曾被派到中国参加抗战,先后担任中国战区参谋长、中缅印战区美军总司令等要职。
约翰·伊斯特布鲁克第一次来中国,是1980年。
一位北京朋友陪着他,走街串巷,终于找到了约翰想找的地方——喜鹊胡同4号。约翰告诉朋友,自己从小就看到家中墙上挂着一幅画,画的就是这个胡同里的一所老宅子。那儿是他外祖父、史迪威将军的故居。
史迪威将军可谓大名鼎鼎。他是美国陆军四星上将,生前曾荣获美国军界几乎所有最高荣誉。上世纪前半叶,他先后5次来到中国,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1942年,日军进犯缅甸,国民政府派出中国远征军,史迪威曾出任中缅印战区美军总司令。
在他指挥那场战役期间,中国远征军曾遭遇过重大损失,也做出过绝地反击,谱写了二战史上辉煌的篇章。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环球人物杂志记者日前有幸采访了来华访问的将军外孙约翰·伊斯特布鲁克,由此打开尘封的历史,从一个侧面,还原在那个波谲云诡年代的史迪威。
对中国深入了解
坐在宾馆沙发上,约翰向环球人物杂志记者讲述他所知道的外祖父。
“1900年,17岁的史迪威进入西点军校,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学员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快结束时,史迪威在法国服役。他清楚地认识到,世界动荡不安,美国国内的氛围过于和平。所以刚从法国回到华盛顿,他就要求再次去海外。“当时派他驻华,他就去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学了一年汉语,1920年8月,到了北京。”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史迪威立刻去了战场前线。“他想看看中国人和日本人之间是怎样开战的;战场上哪些事能够推进,哪些事不能推进。他看到了中日双方的问题,也看到了中国士兵的精神和品质,了解到日本军队的纪律性和军队的规则”,约翰说。
那段时间,欧洲的局势也紧张起来,战争一触即发。美国召回了史迪威,他被晋升为准将,“当时,史迪威已经是美国最优秀的战地指挥官。马歇尔将军曾想让他计划、部署和指挥美军在北非的登陆作战。日军突袭珍珠港后,二战盟军中缅印战区成立,总司令蒋介石请求美方援助。考虑到史迪威对中国的了解,便派他前往中国。”作为一个军人,史迪威的回答是:“派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
史迪威这次抵华的任务,比以往都艰巨。当时,从仰光到昆明的滇缅公路被日军一步一步占领,运输援华物资的唯一国际通道被切断。1942年初,蒋介石派出最精锐的部队,组成中国远征军,急驰援缅,史迪威任总司令。但最初的战争并不顺利,日军一路攻占仰光等地,甚至把战火烧过边界,侵占了中国云南腾冲和龙陵。
在约翰眼里,中国政治和军队的复杂性是史迪威指挥第一次缅甸战役失利的原因。“他进入到一种很尴尬的境地。蒋介石说给他指挥权,可当史迪威到了缅甸,才发现中国将领并不听他的。因为蒋介石私下发电报,下达的命令与史迪威的作战计划相反。所以经常是,史迪威说:我们这样打。而蒋介石说:不行,你们得那样打。”面对这种局面,史迪威还专门回了一趟重庆找到蒋介石,但情况没有得到改善。约翰说:“实际上,外祖父并不是中缅印战场上的司令。”
约翰特别向记者强调,关于史迪威的指挥,还有一点也是被很多人误解的。第一次缅甸战役失利后,中国军队大部分撤回中国,途中死伤惨重,200师师长戴安澜殉国。“很多人把责任推到史迪威身上,指责他抛弃了中国军队,可回国的命令根本不是他下达的,他的计划是带着中国军队撤往印度。”
转机是在1943年12月,史迪威指挥中国驻印远征军反攻缅北。1944年8月,缅甸战场的密支那战役取得基本胜利。次年1月,滇西沦陷区全部收复,滇缅、中印公路打通。
但战争胜利并没有改变史迪威与蒋介石的关系,他们之间的矛盾反而愈加尖锐。“外祖父的目标是要中国军队对日军作战。蒋介石的目标是要美国人帮助他,得到更多的援华物资,保存更多的军队实力,然后打共产党。”而史迪威对共产党恰恰很同情。1943年9月,他曾建议使用共产党第十八集团军等部队向华北日军侧翼进攻,把蒋介石气得够呛。蒋介石随后向罗斯福提出撤换史迪威。1944年8月,史迪威促成美国观察组赴延安。眼看着史迪威与共产党越来越亲密,次月,蒋介石在史迪威被晋升为上将的情况下,再次向美国政府提出撤换。
出于各种考虑,史迪威于1944年10月被召回,于两年后因胃癌逝世。如今,人们再回忆这段历史,史迪威更多是以“中国老朋友”的身份出现在媒体报道中。
每年春节吃一顿年饭
约翰的母亲是史迪威的大女儿南希。南希有个中文名字,叫史文思,她少时在中国生活,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因为南希比其他孩子大很多,所以一直作为史迪威的“家事秘书”并负责料理他的后事。约翰的父亲欧内斯特则是一名准将,曾任史迪威将军在中国和印度指挥作战司令部的情报军官。
史迪威的三女儿史文森,对中国也非常有感情。她当年就出生在协和医院,从小拜中国画家为师,还会书法。18岁时,她在北京美术学院举办过一次画展,回美国后,还曾教授关于中国的课程。
上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史文思和史文森姐妹俩访问中国,回到曾经的家。“回去之后,我母亲和姨妈很想为中美关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就创办了一个史迪威奖学金。每年的春季和秋季,她们会定期外出募款,让人们为史迪威奖学金捐助。”
约翰告诉环球人物杂志记者,他们家一直有与中国相关的“传统活动”。“每年过中国春节时,我妈妈和姨妈都会在中午组织家人聚餐,吃一顿‘年饭’。”
如今,史迪威与中国的情谊在孙辈中传承。长孙1960年从西点军校毕业,越战期间在南越担任军事顾问,之后留在美国陆军服役,直到1988年退役。
作为史迪威外孙的约翰,与中国联系更多。中国曾有学者赴美,希望找寻当年中缅印战场上的阵亡美国士兵后人。但美方怕引出阵亡人员亲属的伤痛回忆,保密工作十分严格,因此学者多次问询,都碰壁而回。最后,约翰凭借与军方的特殊关系,帮中国学者拿到了这份沉重的名单。
约翰自己也是西点军校的毕业生,退役之后,他把更多的兴趣放在研究史迪威与中缅印战场上。“我的外祖父是名人,和其他名人一样,人们对他有很多误解,我想让人们知道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不担心别人批评史迪威
环球人物杂志:史迪威有个外号,叫“酸醋乔”。很多国民党将领都在日记中记载他脾气大,喜欢骂人。从性格上说,他是不是比较不好相处?
约翰:史迪威的带兵风格是非常体恤普通士兵。他很早就在观察中国军人,他觉得这些士兵都被耽误了——手上没有好武器,军队伙食也不好,甚至连军饷都被克扣。所以在第一次缅甸战役前,他就有训练中国士兵的想法。
在印度蓝姆迦训练士兵时,史迪威构想出两个方案。第一,如果战役中有军士阵亡,他们的家人会得到军队的抚慰金。第二,士兵一旦伤重致残,会被送到专门的训练营,根据他们的情况教他们一门谋生技能,以便将来回中国后,这些残疾士兵也能继续生活。其实,他和普通士兵的关系很好,称他们是“我的孩子们”。
环球人物杂志:所以外界对他尖酸刻薄的说法是一种误解?
约翰:我和外祖父接触比较少,但父亲曾跟随他,对他比较了解。从我父亲的日记里,你就能知道他有多么崇拜我的外祖父——每天在那样的压力下还能做事。他曾说过,外祖父不会高声训人,只是用很专业的方法让你明白自己到底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直到后来,父亲看到《史迪威日记》时,才知道他曾经发过很多牢骚。
人在写日记的时候,是带着情绪在里面的,并不一定就是当时说了那些话。可能很多人都是根据《史迪威日记》的内容评判他,觉得他尖酸、刻薄。我和史迪威的好几个在世的部下都聊过,他们口中的史迪威,脾气一点都不大。
环球人物杂志:抗日战争已经过去那么久,到现在中国人对史迪威的评价还是很两极,你对这样的情况是否担忧?
约翰:我并不是太担心别人批评史迪威。但我想帮助人们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你需要了解历史的真实背景和史迪威的表现,然后再去评价。
历史充斥着流言,尤其在有了网络之后。比如最近,有新闻报道,说我提出要求,想在中国电视剧里出演外祖父。如果有人问这个问题,我一定会回答:不。我永远演不了外祖父,我也不会去演。但现在媒体报道竟然是我主动要求演……这个说法哪儿来的?我不知道。所以关于我外祖父的很多说法,也有可能是类似的、流传很广的错误。
环球人物杂志:史迪威是美国的四星上将,你们的母亲、你们这一代,包括你们的子女辈,不少都是西点军校毕业,在军队服役。从军是家族的一个传统吗?
约翰:我不知道如何去定义传统,只能从个人角度谈一点。在我们家,没有人是被逼着或建议去军队的。我至今都清楚地记得,高二时,我突然有了考入西点军校的想法。当然,当你生在一个将门之家,可能潜意识中也会有一些影响吧。
如果要说有传统,那就是我会遵循我的祖辈、父辈为我们建立的价值观和标准。还有就是继续保持与中国人民的友谊。
责任编辑:何青龙 最后更新:2016-12-27 10:11:0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下一篇:抗战时期滇缅公路上的那些人那些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