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爆发后,中国沿海港口相继沦陷或被日军封锁,原有的香港至广州和香港转越桂切入广西的两条国际通道也在被切断的危急关头。1939年初,云南省动员20万筑路民工赶建的滇缅公路全线通车。
新的国际通道开通了,但司机和修车技工(南洋华侨称“机工”)却大量缺乏,南侨总会主席陈嘉庚受国民政府之托代为招募所需人员,华侨机工踊跃报名,响应号召归国的3200多名南侨机工组成了一支神勇的华侨运输兵队伍,战斗在滇缅公路上,使滇缅公路成为名副其实的抗战“生命线”。
滇缅路——中国抗战生命线
公路对骑兵、战车、工兵、辎重、汽车等部队运动具有关键的作用。抗战前期,滇缅路无异于中国抗战的生命线和大动脉。
时为远征军副司令长官的杜聿明认为,1938年春,我国开始修筑滇缅公路,1939年初通车,1940年夏天公路被短暂封锁,秋季重新开通。(《我所亲历的印缅抗战》)
但依据《再会吧,南洋》(中国华侨出版社)对健在老人的访问,应是1939年初,云南始动员10个民族的20万筑路民工,加班加点赶建,用8个月时间使滇缅公路全线通车。此说和杜聿明所述时间上有差异。原因是1939年春陈嘉庚先生动员南侨总会征募汽车机修驾驶人员回国参战,正式参与滇缅公路建设,这是华侨的视角,从这个时间算起,是属于建设的高潮阶段。故两说都属正确。
当时从东南亚回国参战的华侨有5万人之多。他们的文化、技术水平很高,归属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西南运输公司统一调配,担任较为繁难的技术、修理、教练、驾驶等工作,其主要战斗、服务岗位与滇缅路血肉相连。1940年,日军在东南亚得手,遂以越南为基地,全线轰炸滇缅公路。因此,作为汽车运输的后勤单位和部队一样,牺牲很大。他们还要负责被毁桥梁抢修的工程技术指导,有时炸弹仍然在爆炸、空袭还没有结束,他们就开始抢修工作了。
滇缅公路通车后,期间陆续加筑。1941年春,国民政府又发行1000万美金的滇缅铁路债券,发动当地民众日夜修筑路基,很快将大部分路基修筑而成。远征军第一期作战的主要目的,即是确保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通畅。而保全该路,首先须保全滇缅路咽喉——仰光海港,才能保障全局。远征军1941年底入缅,1942年8月惨败。该阶段仅以英军为例,参战部队4万人,撤退到印度只有1万余人,其余为战斗减员。中国军队参战10万,仅保全4万人。坦克、大炮、汽车几乎全部丢光。
打通中印公路
远征军第一阶段失利后,退入印度,准备第二阶段的反攻。其中重要的战略要点之一就是打通中印公路,也叫做史迪威公路。
第二阶段,战车指挥部的战车营、辎汽六团、骡马辎重兵团、重炮机炮团等对公路的依赖性都很大。每个师15000人,各种车辆为300辆,各种武器弹药多依赖其运输。当时有5个师,还有众多特种部队、直属部队。加上远征军昆明训练中心各部队,如此算来汽车数量还是相当庞大的。
这个时期又有列多基地和列多公路的建设。1943年2月,由美国现役两个准将带领6千余人的机械工兵团、航空工程团,雇用10万印度民工,在列多至新平洋之间修筑公路,铺设列多和加尔各答之间的输油管道。
反攻缅甸期间,仅以新22师为例,因作战环境恶劣,崇山峻岭、蚂蟥遍地、河川纵横……5个月间,竟牺牲57名连长,大大延缓了打通中印公路的进程(王楚英《中国远征军印缅抗战概述》)。
到了1945年3月,中印公路才正式举行通车典礼,命名为史迪威公路,在抗战后期作用极大。
车行滇缅路:险象环生
从抗战爆发到1942年间,滇缅路仅抢运回国的汽车就有13000多辆。滇缅公路的全盛时期,西南运输处有团一级的运输大队10多个,拥有汽车将近1万辆,是滇缅路的运输主力,这些汽车用于运输军用物资。
另外还有政府单位的数千辆卡车,以及大大小小的私家运输单位。当时昆明及滇缅路沿线又有很多地方势力组建的私人运输公司,斥资购置汽车投入紧俏业务中。所运货物包括棉纱、药品、汽车零配件、以及布匹洋火、烟草等等日用品。运输场面热络紧张。汽车的种类多为美国牌子,如福特、嘎斯、道奇、雪佛兰之属。运力在3吨到五5吨之间。
当时隶属66军28师的某营长罗再启回忆,1942年1月,28师开向缅甸。由贵州兴仁出发,经兴义进入云南的罗平、师宗、宜良,到禄丰集中,全师万人乘坐数百辆大卡车,组成庞大车队,由华侨司机驾驶,沿着滇缅公路南下。到4月份方才到达缅甸东北重镇腊戍,行程几千里。
从兴仁到禄丰,即今国道324线,一路上弯道似无尽头,大弯套小弯,小弯延伸大弯。有的路段就在视线清晰可及的侧翼,却须在连环起伏的山坳里绕行十来公里才能到得对面。这些弯拐有的是直角,有的则是钝角、锐角。高山深处,大雾缭绕,细雨纷飞,一路上山高谷大,雄峙沉博,植物从温带到热带,随山路盘旋升降而变化。经常有覆车、碰撞、追尾、爆胎等事故发生。
南线的滇缅路蜿蜒在崇山峻岭之间,坡陡路窄,盘山绕岭,汽车因性能原因,爬坡时引擎轰鸣如老牛拉车,下坡则左绕右旋,手脚在离合器、挡位、方向盘、刹车、油门之间忙个不停。稍有不慎,即车毁人亡,简直是险象环生。畹町附近的南线系怒江峡谷,车身一边是笔削峭壁,一边则是万丈深涧,假如司机稍一走神,道路就变成人间地狱,望之不寒而栗。
一路上汽车马达与高山峡谷的江水同样发出隐痛般的呜咽。畹町与对岸的缅甸九谷市为日常生活的商贸中心,有一个热闹的边贸市场。从九谷南行200公里,即到名城腊戍,但今日公路仍崎岖坎坷,小车须行一天。当年日军从腊戍扑到畹町,只用了两天时间,包括先遣及辎重部队,其凶悍可知。
民国肇建之际,畹町空有地名而无人烟,到抗战初期,仅有一家人在此结茅而居,替过往行商煮售茶水,稍后滇缅路修通,沿海港口相继沦陷或为日军封锁,一切外援物资均需依托此间公路,畹町遂为出入口岸,但仍然居民无多,后因旅社、茅店、机关比重加大,才约略繁荣起来。稍后日军占领畹町,直线推进,兵临怒江西岸,形成对峙局面,直到抗战后期。
乱世司机:为教授将军所侧目“马达一响,黄金万两”这句话,在抗战时期是耸动视听的,在当时的人听来,却又五味俱全。无数的人,生死皆系一方向盘,那时的司机,就有轮胎特权或曰方向盘特权,他们是那个特殊时期最下层江湖中货真价实的贵族阶层。故其言行、生活、举动,均为一般社会人众艳羡不置。所以抗战时期的战地记者曹聚仁感叹他们竟然为教授、将军所侧目。
一个司机甚至向曹聚仁说,你们做新闻记者的,可怜!我们一天的钱,够你们用几个月了。曹氏那时是战地记者,是战区司令、军师长们的座上客,尚如此侧目于司机的牛皮,可见他们有多牛气。
责任编辑:何青龙 最后更新:2017-01-03 11:23:1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下一篇:我们的抗战:中国远征军的故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