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远征军老兵讲述:远征军两闯野人山
2017-03-19 14:49:04  来源:华商网-华商晨报 作者:高巍  点击:  复制链接

亲历者说

阅读提示:1941年6月,日军占领越南,滇越铁路被切断;同月,苏德战争爆发,苏联援华运输中断;12月,香港陷落,其通往内地的物资补给被切断。至此,西方援华物资只能从缅甸仰光,经过惟一一条中国国际运输通道———滇缅公路辗转运到昆明。

此时,日军矛头也直指缅甸仰光,意欲切断滇缅公路入口,从后方威胁中国。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派出了最精锐的部队约10万人赴缅甸作战,组成了抗战历史上著名的“中国远征军”。

尚未开始讲述,张胜老人57岁的女儿张淑英已经泣不成声。

今年1月11日凌晨2时许,在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前夕,88岁的张胜老人带着他无法磨灭的抗战回忆告别了人世,弥留之际,老人还念叨着,“抗战是责任!”

8月4日,记者来到张淑英的家,由她首次向外界披露父亲的经历。两次“参军”从摊派当兵到自愿报国

“我父亲原名叫张信,1917年生于当时的湖南省祁阳县文明铺村,因为是12月30日生的,小名叫做‘年娃子’。父亲10岁时爷爷去世了,他不得不给别人当童工养家,到了18岁被国民党当壮丁给抓了去。”说到逝去的父亲,张淑英的眼泪已经闪在眼中,“那时应该是‘七七事变’前后,家里人送他离开的时候特意帮父亲改名为‘张胜’,希望他能够早日抗战胜利归来。”

“此后,直到1938年年末,父亲作为第19师57团2营某班班长随部队开往九江前线。”作为武汉保卫战的一部分,九江的战斗异常艰难,张淑英回忆说,“听父亲说在19师里南腔北调哪里人都有,开饭都是做两套伙食,北方人喜欢大蒜,南方人喜欢辣椒,只是没有多久战斗就失败了,几乎20多天一个师就打没了。”

1939年初,张胜随部队退到长沙。就在这时,一位同族的堂兄张琦改变了张胜老人的命运。

“张琦当时在孙立人任总团长的税警总团任某营长,于是我父亲就跟着他第二次‘参了军’。”张淑英说,“我父亲第一次参军是被摊派的,兄弟俩必须出一个,但是这次他却是自愿投到张琦的部队,对死亡已没有任何恐惧了。”张淑英清楚地记得父亲曾经说过的话,“我看到小日本马上就要打到家乡,国破家难保呀,抗日是青年的责任!”

从112团2营某班的副班长,到113团机枪三连通讯班长,张胜开始了长达近3年的军事训练。

带伤入缅 孙立人让伤员坐汽车

在讲述的过程中,张淑英不断重复着父亲对孙立人的景仰之情。这位毕业于清华大学、后就读于美国西点军校的总团长在老人心中留下了崇高的影子。

“我父亲说,孙立人总团长教导他们,‘宁做战死鬼,不当亡国奴’,‘人在枪在’,这也成为我父亲一生的信仰。”张淑英说。

1941年春夏之交,张胜在训练中伤了脚,行动困难。可就在这年年末,孙立人的部队被改编为新38师隶属第66军入缅抗战,一同被编为中国远征军的包括第5军、第6军共约10万人。

“由于我父亲有脚伤,部队想留他防守独山物资山洞,但我父亲不同意。部队行军中是10多里一休息,但是我父亲伤了脚,只能走在队伍边上,没想到被孙立人总师长看见了。孙总师长说‘你来坐我的车吧’,父亲连忙说‘我不坐’,父亲是怕自己坐到车上耽误了总师长指挥战局,他自己的困难自己会克服。”

就这样,张胜一直走到了云南边界才暂时停了下来。仁安羌大捷解救7000英军北撤

1942年,作为先头部队,第5军200师在师长戴安澜的率领下率先到达缅甸北部城市腊戌。

此时的缅甸,仰光陷落,英军迅速撤退绕同古城而过,往曼德勒方向逃去。日军前锋已经距离同古城不到20英里,企图一举围歼英缅军主力。1942年3月29日,在仰光以北260公里的同古(现东吁),日军第55师团23000多人与重装备还远在腊戌的戴安澜200师8000余人展开了战斗。尽管伤亡惨重,但200师仍然抵御敌人进攻十多天。

  由于担任右翼掩护的英军无故仓皇撤离,导致200师腹背受敌,此时的戴安澜宣布:“各团营进入阵地,准备战斗。本师长立遗嘱在先:如果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之,团长战死,营长代之……以此类推,各级皆然”,准备与同古城共存亡。直到新22师救援才帮200师突出重围,历时12天的同古大战终于宣告结束。只是此时200师这支最精锐的中国部队已经伤亡过半,元气大伤。
1942年4月3日,日机首次空袭曼德勒,炸死数百平民。12日,日军第33师团一个步兵连队穿过英印军布下的三重防线,直直插入仁安羌油田西北的滨河大桥,堵住了英缅大军的退路。孙立人率领的新38师赶赴救援。

“当父亲随部队到了遭轰炸的曼德勒时,他对我说城市都弥散着死尸和烧焦的味道。”张淑英回忆。

由于有7000英军被日军围困在仁安羌,美国总指挥史迪威要求孙立人前往救援。“4月18日天还没亮,我父亲所在的部队就在仁安羌附近的阵地埋伏好了,他说地上到处都是蚊虫,但是没有一个人动一动。”张淑英说。

当时,张胜老人作为通讯班长,负责传达营长张琦的命令,因此就在张琦的身后,但张琦起身瞭望时,被20多米外的敌人发现了,一梭子子弹打过来,张琦倒了下去,在敌人打来第二梭子子弹后,战斗正式打响,但张琦已经牺牲在战场上。

“开战之前谁牺牲了我还清楚,等开战以后,谁死了就根本不知道了,一心只有往前冲。”张淑英向记者复述着张胜老人的话。战斗一直打了三天两夜,日军部分阵地被攻克,死里逃生的英军和记者、华侨等人安全脱险,向北撤退,部队成功完成了解救7000英军的任务后撤离战场。

仁安羌之战是中国远征军入缅后第一个胜仗,在关键时刻拯救了英军主力免遭覆灭。孙立人因此获得英国皇室勋章一枚。

兵困野人山 受伤张胜奇迹走出大山

部队胜利了,但是张胜却“冲过了头”,没有听到部队撤退的命令,最后冲进了敌人的包围圈。

张淑英回忆说:“我父亲说他因为腿伤撤退不及被日军包围后,日军抛出了催泪瓦斯,几分钟内对面就看不见人了。”

“因为是沿着滇缅公路撤退,所以部队走得特别快,我父亲用尿湿的毛巾堵住眼睛,但还是双眼‘失明’,喉头水肿。他自己沿大路往回走,突然路上有机枪向他扫射,我父亲就地卧倒躲过了机枪。当时他眼睛已经看不清了,也不知是谁从哪里放的枪,他趴在地上,那时正是4月份热得很,于是他就顺势滚到了路边的水沟里,大约过了半个小时以后枪声渐息,再上路时迎面来了一辆吉普车。”

“我父亲眼睛看不清,但是模模糊糊感觉是两个英国人把他抬上了车,受伤的父亲被送到了野战医院。”在这里,张胜和第38师、200师、22师等30多个伤号一起作为最后一批部队爬上了野人山。

野人山是密支那以北一片未被开发的原始森林,位于缅甸最北方,再北是冰雪皑皑的喜马拉雅山,由于山大林密,瘴疠横行,据说原来曾有野人出没,因此当地人将这片方圆数百里的无人区统称为“野人山”。战斗中受伤的戴安澜就是在这里伤重不治,几万大军由于找不到向导在大森林中迷失方向,又陷入粮食断绝的地步。

“我父亲跟着野战医院最后进了野人山。进入野人山以后,军医开始还给父亲他们一些吃的,但后来谁都没有粮食了。我父亲的脚伤肿得老高,光着脚走在泥里,伤口都变黑了。森林里成群的蚂蟥落在他们身上,我父亲说他已经根本没有力气驱赶,只能等着喂饱了一批又一批。”说到这里,张淑英头一次露出了浅浅的笑容,“谁知因祸得福,我父亲的脚竟然因此消肿了。”

“因为是走在最后,野菜都已经被前边的部队挖没了,与父亲一起进山的一位兄弟坚持不住自杀了,父亲也得了疟疾,发着高烧。”张淑英说,“在途中杜聿明下令杀马,但是父亲并没有分到。但像个奇迹一样,我父亲竟然在山里抓到一只鸡,就这样避免了被饿死的命运,最终走出了野人山。”

根据战后盟军公布的资料,中国远征军入缅参战的总兵力有10万人,伤亡是61000多人,其中有5万人死在了野人山。而张胜,这个伤员,竟然奇迹般走出了这里。

大反攻“咬耳朵”死拼“森林之王”

活着走出野人山的张胜终于赶到印度兰姆迦归队了。此时,孙立人率领的新38师经过长途跋涉已经进入印度。但是由于在缅甸中、美、英联军的溃败,日军56师团沿滇缅公路快速向中国境内挺进,一直打到怒江边的惠通桥西岸。幸亏中国军队陆续赶来,没有让日军越过怒江,至此中日双方军队在怒江两岸形成对峙局面,直到两年后中国军队开始大反攻。

1942年末,中国退到印度的部队被整编成中国驻印军,被史迪威带到印度的兰姆迦基地,张胜所在的113团是惟一着印度装的部队,装备了全套的美式装备,并接受全方位的美国式军事训练。

1943年10月中国驻印军开始反攻,如同当年的撤退,部队首先进入的仍旧是野人山,从缅北原始丛林里开始向回打,与他们对阵的是日军精锐的第18师团,号称“森林之王”。

在孟关战役,日18师团战败逃走,并想要在1944年3月14日开始的孟拱河谷战役中决一胜负。“当时,我父亲所在的部队与日军在孟拱展开巷战,仅火车站就打了两三次才彻底攻下,最后完全是双方肉搏。战后,我父亲去打扫战场时看到,一个战士临死时还咬着敌人的耳朵。”

此时,密支那战役也同时打响。1944年5月,中美联军组成的突击部队秘密抵达密支那机场附近的密林中,并突然发起进攻。同时,中国驻印军乘坐滑翔机突然降临,一举拿下了防守空虚的密支那机场。此举为当时的全世界所轰动。恰好此时在孟拱河谷处战斗也有了突破,至此除少部分日军逃回密支那以外,中美联军终于在战斗中彻底打垮了日军第18师团,师团长田中新一被日本军部召回国内严加处置,日王牌第18师团等部被歼灭2万多人。

此后,中国驻印部队由新1军扩编成两个军,即新1军和新6军。我父亲在新1军90团战炮连任上尉排长。1944年10月,反攻缅北的第二期战斗开始,中国驻印军由密支那、孟拱分两路继续向南进攻。1945年1月27日,新1军与滇西中国远征军联合攻克芒友,打通了滇缅公路。

“中国远征军在缅甸战场上的表现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国决不会亡。我父亲也终于等到了胜利,他说胜利那天,路上到处都是人们的笑脸……”说到这里,张淑英再次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本报记者 高巍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7-03-19 14:59:56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远征军老兵钟华:远征军伤亡数万 没有一人投降

下一篇:2017年3月17日远征军老兵蔡开盛去世 14岁离家再未与家人相见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