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入缅作战失败的主要原因——美军第10航空队调往北非
2017-06-08 11:36:55  来源:铁血网  点击:  复制链接

  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贡献,以往仅限于对苏德战场上和太平洋战场有牵制日本的作用。笔者近年查看了一些资料,将各战场之间的关系作了一番认真的梳理后发现:1942年中国远征军在缅甸的浴血奋战,同北非战场的阿拉曼会战、以及苏德战场决定了德国命运的库尔斯克会战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关系。

  1940年9月,日军侵入越南,威逼英国马来亚、新加坡、缅甸等远东殖民地后方。英国见势不妙,决定与中国结成军事同盟,共同抵抗日本侵略,并于10月重新开放三个月前为讨好日本而关闭的滇缅公路。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英国要求中国派军队入缅协助英军保卫缅甸。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宣布共同对轴心国家作战。翌日,蒋介石就任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美国的史迪威将军任中国战区参谋长。随后,中、美、英经协商决定,由史迪威指挥中国远征军三个军(杜聿明第5军、甘丽初第6军、张轸第66军)进入缅甸,协同英军队对日作战。美国方面提供作战物质并出动第10航空队对中国远征军实施空中掩护。

  然而从3月初至8月中旬,中国远征军在缅甸的作战以惨败告终,一路退往印度,另一路退回云南境内,十万大军只剩下四万余人。以往史家认为,史迪威指挥失措、英军不顾大局擅自撤退,蒋介石越级指挥、某些将领消极避战等等是主要原因,也顺便提到没有制空权的因素。此说因袭至今。

  笔者以为,除了制空权外,其它原因或者不能成立,或者是在战场形势严重逆转情况下产生的,具有不可抗拒性。史迪威在1943年率中国驻印军向缅北出击时,显示出不凡的指挥才能。蒋介石越过史迪威发指令的情况,不仅存在于第一次入缅作战,第二次入缅作战大获全胜时同样存在,史迪威甚至为了进攻密支那,劝说郑洞国别受蒋介石的干扰。至于某些将领消极避战更值得商榷,因为当战局已经无法挽回时,与敌脱离接触,保存有生力量是唯一正确的战场选择,怎能说成“避战自保”、“消极避战”(见张宪文主编的《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第275页、280页)?同样是这些部队,为何能打出气壮山河的“同古包围战” 和“仁安羌大捷”呢?英军确实打得很糟糕,他们的崩溃导致中国远征军侧翼危机,但为何后来的英法尔会战却打得有声有色?另外,曾担任远征军第五军军长的杜聿明将军发表于1960年的《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述略》,对此战失败的原因分析是在特赦战犯身份和特定政治环境下的产物,同样有值得商榷之处。

  笔者以为,分析一场会战的成败,不能违背一般的军事规律而苛求人的主观能动性,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总是受到具体条件限制。在战场对抗中,无论进攻还是防守,火力是决定性的因素。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采取的基本作战样式和作战规律——地面部队与空军的协同来看,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美国把原定用于掩护地面作战的强大的第10航空队调往北非。日本空军自始至终掌握着缅甸战场上空的制空权,而中国远征军始终在没有空中掩护的情况下作战,在每次关键性战斗中,日军由地面和空中构成的火力均占绝对优势。同样,英军也是在丧失制空权的情况下崩溃的。

  以关键性的同古保卫战为例,日本空军自3月17日起进行了多次轰炸。3月26日,日军由空中和地面的坦克、重炮构成优势火力,突入市区。同时以90架飞机猛轰同古以北的平满纳,炸毁火车站,使大量的援军无法增援同古守军。相反,日军的增援部队于28日到达战场,杜聿明率第5军全力攻击包围同古之日军,企图内外夹击,但却没有成功。中国守军被迫于30日放弃同古,整个战局趋于恶化。如果制空权在中国方面,那么,战况将反过来,日军增援被阻止,中国援军赶到,内外夹击在空军支援下就会获得成功,日军将溃不成军。这一假使能否成立?第二次入缅作战的胜利作了最好论证。

  如果中国军队地面火力与日军持平或超出,再享有完全的制空权,就同样能够击败日军。1943年10下旬中国驻印军向缅北的战略反攻充分证明了这点。1943年12月28日,中国驻印军在美国第10航空队(两个航空营)支援下,激战四昼夜攻克于邦,日军大本营战史记载:“历来的行情都是日军一个大队(团)对付中国的一个师而绰绰有余。尤其在九州编成,转战中国素有把握的第18师团与中国军战斗,更有最强的自信心。岂然胡康河谷的中国军无论在编制、装备和战法与训练上都完全不同,……使我军损失惨重。…… 我军接得此情报后,均为之愕然。”(见吴相湘《第二次中日战争史》 下册 第971页)。

  据中国驻印军第22师师长廖耀湘回忆:“……当面之敌,只日本18师团,又没空军掩护,而当时18师团火力稍逊于驻印军的廖、孙两师,加上美国一个步兵旅与后续可能调用之新30师,认为占绝对优势,可以一举进出密支那,打通中印公路。因而立刻发动大规模行动,首先攻破猛关,击破十八师团的主力,前锋利用空投补给,不顾后方交通,直簿密支那地区。”(见廖耀湘、杜建时《我们所知道的关于美蒋勾结的内幕情况》《文史资料选辑》第29辑第12页)。

  中国驻印军获得美式装备后,兵出胡康河谷后,在绝对制空权的掩护下,利用空运补给,空降部队,空中轰炸,连克孟关、孟拱、密支那、八莫、腊戌,击破日军精锐第18师团、第56师团、第2师团。与此同时,集结于云南境内的中国远征军在陈纳德第14航空队的掩护下,击溃当面敌人,与驻印军会师。

  时任中国军队副总参谋长的白崇禧认为:“当时日本东条英机式飞机已为美国P—51驱逐机所制服,美国并有B—25、B—29轰炸机等攻击利器,在缅甸崎岖山地轰炸敌人代替炮兵火力,敌空军处于劣势,此亦敌失败之主因(《白崇禧回忆录》第238页)”、“…… 飞虎队到来,拥有P-51驱逐机及驰名国际之B-25、B-29轻重轰炸机,性能皆远超日本,我空军之劣势顿时改观,远征军因得飞虎队之支援,掌握制空权,故于地面作战大为有利(《白崇禧回忆录》第239页)。”

  许多专家都意识到,日军掌握绝对制空权是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失败的原因之一,但却没有进一步详细论证并指出,它是最重要的原因,它是引发后来一系列战场危机的总根源。由于丧失了制空权,中国远征军“自始至终均呈被动之态势”(何应钦《日军侵华八年全面抗战史》第193页)

  德国隆美尔元帅对制空权与地面部队的关系,有切身感受和精辟论述:“假使敌人握有完全的制空权,那么我方尽管拥有极现代化的武器,但还是无法和他作战的,那就好像是野蛮人碰到了近代欧洲国家的精兵,其胜败是不问而知了。……所以我们不能再依赖摩托化的兵力,以来作机动性的运用,因为他们是最容易受到空中攻击的毁灭(《隆美尔战时文件》第333页)。

  今天,当人们从唯意志论的歧途中走出来,客观地审视战争就会发现,在1942年夏季的缅甸战场,丧失制空权且地面火力略逊一筹的中国远征军的失败,客观上具有不可抗拒性。

责任编辑:张波 最后更新:2017-06-08 11:38:34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浅析远征军失败原因

下一篇:缅甸战场与北非战场的制空权交换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