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古保卫战,打的很好
这边国军尚且不知道英国人的诡计和美国人的愚蠢,继续执行着史迪威的平满纳(彬文那,内比都)计划,首先占领同古。
同古在仰光北方300公里,是连接缅甸南部和北部的要冲,也是缅甸铁路重要枢纽。日军要想占领缅甸,就必须进攻同古。而国军只要能够守住同古,就能为后续部队的集结争取大量时间。
由于英国人故意阻挠,直到3月1日,中央军第5军第200师最前的第598团才赶到腊戌,而大部队还在中国云南的保山。200师师长戴安澜认为战局已经极为危急,绝不能等大部队赶到再行军,立即赶赴找英国人交涉,要求利用铁路,经过曼德勒,运输到南部300公里的同古。
本来铁路运输到同古,最多一天时间,由于英国人的不合作,居然花费3天才运到。
这个团赶到同古以后,本来考虑是不是要继续向仰光推进,可是英国人已经放弃仰光,3天后日军占领仰光,那么同古就成为最前沿的城市了。
此时200师接到命令,务必死守同古,为会战争取时间。久经战争的200师立即做防御部署,利用10天时间,于3月15日完成了工事的修筑。
搞笑的是,200师刚刚赶到同古,英军缅甸第1师驻守此处的一部居然连个招呼都不打,丢弃笨重辎重瞬间跑了。200师官兵刚刚看到大鼻子的白人军官和矮小黑皮的缅甸士兵还在阵地上,一转眼就连个人影都看不到了。
这是因为他们都知道日军已经距离不远,英国人早就吓破胆了。
200师到了同古,连个联络人都找不到,不但不知道同古的地形,民情,补给通讯情况,甚至连英军设置的部分阵地到底在哪里都没搞清。
更有甚者,连个懂中文的翻译也不留下,200师到了同古语言不通,几乎连饭都吃不上。好在缅甸各地大城市都有一定数量的华侨,这些热心的华侨帮了我们的大忙,解决了我们很多实际问题。
当时200师的官兵对英军有着很奇怪的印象。英军其实是殖民地军队,营长以上军官基本都是英国白人,班排长则以缅甸人和印度人居多,士兵完全是印缅人,只有少数骑兵,装甲兵为清一色的白人。
从装备补给上,英军比国军好过数倍。他们士兵穿着皮鞋,我们穿着草鞋,他们穿着很好料子做的军服,我们穿着粗布衣服,英军每个连队都有大量骡马拖着包裹和背包,士兵行军只带着枪支和子弹,非常轻便,节省体力,我们每个人则背着几十公斤的背包。
英军的武器也不错,清一色英式装备,步枪,机枪,迫击炮,榴弹炮都非常精良,补给也很充足,到处都是军用仓库,有大量食品和弹药。
新 22师参谋朱锡纯回忆他见到英国骑兵时候的样子:这群二十来人的白人骑兵,带着漂亮的军帽,上身都是浅蓝色华蓝绒短袖批领军装,烫的笔直。下身全是浅黄色 卡叽短裤,烫的更好,笔直的现出一条直线。脚上闪亮的皮鞋套着齐膝盖长的军袜。他们把马刀,马枪挂在马鞍上,也有把大号左轮手枪系在腰上的。他们正在河边 洗漱,抹香水,胸口,手臂,腿上都是长长的汗毛。这些骑兵个子最矮的也有一米七以上。他们战马也非常高大,可以把我们辎重部队的川马整个当做玩具,装进它 们的躯壳。这些马如果仰起头来,估计我伸手也够不到。
外表如此威武,实际英军却没什么战斗力,主要是因为士兵都是印度人和缅甸人,只有少数这些骑兵装甲兵是白人。殖民地士兵从内心就不愿意为英国白人卖命,军官和士兵貌合神离,还怎么打仗?
而且英军由于傲慢自大,从没研究过日军,根本不知道日军的战术,也不知道怎么应对。
英军停留在对付德国,意大利的那种以炮火和装甲掩护,步兵发挥全面火力优势的进攻模式。
日军不同于欧洲军队的战术打法,让英军非常头疼。英军约翰.兰德尔少尉回忆说,日军在不进行炮火支援的情况 下,就从丛林里冲出来发动夜袭。他所在的营在日军的第一次夜袭中就有289人阵亡,229人成为俘虏。最后这位连长说,从前我们非常傲慢,将日本军队看成 是苦力和三等民族,但是现在我们不得不转变观念,因为他们太可怕了。
其实自从仰光失陷以后,英军基本没有停下来打仗,基本都是溃逃。由于英军机械化程度高,逃得还真快。
96师师长余韶回忆: 先是英军曾在皮尤以南与日军数度接战,被日军打得喘不远过气来。但他们为了迟滞日军前进,又不得不节节抵抗,后来竟不待与敌人接触,一闻炮声就仓皇后撤。日军嘲笑英军说:“英国军队人也大,马也大,炮也大,就是跑得太快,赶它不上。”
当时国军的部署情况如下:
中国远征军第5军骑兵团(归第200师指挥)在彪关附近,准备掩护缅甸第1师主力撤退,并担任同古前方的警戒;第200师在黎远誓、同古间地区,主力在 同古构筑工事;军直属工兵团及战车防御炮营在同古;军部及直属部队在新泽,其直属第1、第2补充团在飘背;新编第22师及第96师于23日后在曼德勒东北区集结。
第6军暂编第55师的第1团在垒固、保勤间地区,主力在雷列姆以东的南桑为该军预备队;第49师在孟畔地区;第93师在景栋地区;刘支队在孟勇、芒林、大其力等地,占领泰越边境国境线布防;军部及直属队在雷列姆。
第66军(远征军总预备队)的新编第38师位于腊戍,主力仍在云南保山。
日军第15军于3月8日攻占仰光后,于3月15日决定了缅甸北部的作战计划:以曼德勒为中心,预定于5月底以前捕捉歼灭中英联军之主力;嗣即在缅甸境内肃清残敌。
南方军从第3飞行集团中抽调第7飞行团、第12飞行团、第15独立飞行队、第27飞行队,编入第5飞行集团,配合第15军在缅甸作战。
随后,国军进入缅甸第一场战役同古保卫战,就要打响了。
200师师长戴安澜的防御部署是:以同古为主阵地,外围阵地设于鄂克春,将骑兵团(附步兵1个连)推进至彪关河,在该河以北占领掩护阵地,并以摩托排前出至大桥附近担任警戒、搜索。
本来驻守同古的为英军缅甸第1师,当时他们还有一部防御同古外围的良礼彬。3月15日夜,日军第55师团向良礼彬的英军发起进攻。英军刚和日军先头部队一碰,立即放弃阵地高速后撤。日军本来是准备攻坚的,现在则变为追击。
18日英军冲过通过国军200师先头部队守卫的大桥,向北面如潮水一般撤走。
当时的国军骑兵回忆:英国人慌慌张张的撤退,整车整车的部队冲过大桥,甚至来不及跟我们打一声招呼。其实他们的兵力比我们雄厚的多,我们只有一个团。
日军第55师团第143联队的先头侦查部队,很快追击到大桥以南,却遭到国军骑兵团的伏击,被迫后撤。装甲骑兵团团长林承熙从击毙日军军官的尸体上,得到了详细的情报,知道当面之敌是55师团。
19日中午,日军55师团先锋主力杀到。由于之前英军都是溃败,日军不但没有遭到狙击,甚至沿途桥梁也没有被破坏。日军以居然不用装甲车和步兵先导,而是直接用卡车装载步兵尾追英军。这样数辆卡车大摇大摆开到大桥上时,骑兵团引爆炸药,卡车全部翻入河中。
后面的日军汽车队措手不及,车辆前后碰撞,乱成一团。骑兵团枪弹齐发,还用摩托化骑兵装甲车猛烈冲击,打的日军车队人仰马翻。三个小时内,这股日军被歼灭大半,余者向公路两边的森林溃逃。
自然,日本人也不是孬种,他们很快稳住阵脚。
20日开始,第143联队步、骑兵约600多人开始向骑兵团发动进攻,双方开始了国军进入缅甸以来的第一次激战。
200师是经过5年战争的老部队,作战 经验极为丰富。师长戴安澜 在战前就留下遗书。他写信给妻子: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因上面大计未定,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孤军奋斗,决心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随后戴安澜还下令:只要还有一兵一卒,亦需坚守到底。如本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以参谋长代之。参谋长战死,以某某团长代之。
除了誓死守卫同古以外,戴安澜还尽力完成防御的准备工作,亲自带领部队修建了大量坚固工事,还强调我方火力不如敌人,必须在100米内开火,发挥近战优势。而且200师根据以前的作战经验,在同古修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
缅甸盛产柚木,这种木头坚硬,耐磨,是修筑工事最好的材料。同古也是一个柚木集散地,到处都堆放着大量锯好的柚木。由于同古居民和英军早已跑的没有影子,戴安澜下令将这些柚木征集起来,连夜抢修工事。
戴安澜亲自监督工事修筑情况!官兵辛苦工作10天,终于在日寇进攻之前,完成了一整套坚固的土木野战工事。
工事除了抗炮击和轰炸能力很强以外,还精心设置了各种火力点,交通壕,散兵坑,机枪阵地甚至连炊事班和厕所都修筑完成。
杜聿明和史迪威赶来检查以后,都非常满意。
骑兵团兵力不多,缺也给日军 造成很大麻烦。日军143联队数千人在20日陆续赶到。骑兵团和日军激战到21日,炸毁桥梁,放弃一线阵地后撤。
在20日,通过骑兵团缴获的情报,得知日军只有2个师团,还分两路突进。
蒋介石和史迪威都决定进行平满纳会战,但国军主力尚且还在艰难的运输中。为了争取会战的时间,蒋介石下手令命令200师必须坚守同古!
蒋介石于20日上午以“手令”形式指示在腊戍的军委会驻滇参谋团:“派1师至东定吉(一译唐得文伊)、阿兰庙(阿兰谬)间地区,作为普罗美方面英军总预备 队,专备反攻”,“我军在同古(东吁)、平满纳方面阵地之兵力,应以现有者为限,我军决战地区必在曼德勒附近之要旨切不可忽略”,“同古必须死守,英军在 普罗美未撤退以前,我军决不能先撤同古阵地”,同时还指示“对史参谋长之命令应绝对遵守”。
由于当时情况很好,英军有约5万人,还有100多辆坦克,近百架飞机和不错的炮兵,而国军第5军和第6军,以及第66军一部攻8万人陆续进入缅甸。这样盟军总兵力就有13万,还有空军,坦克,炮兵的配合,对付5万日军还是很有把握的。
所以,这个阶段,蒋介石,史迪威和国军实际的一线指挥官杜聿明的观点都是一致的,就是进行平满纳会战,首先集中兵力歼灭中路的55师团。
在史迪威的要求下,蒋介石在原有第5军第6军的基础上,下令在云南大理集结编组的第66军也进入缅甸。这样远征军总兵力 ,增加到10万人。
3月21日,雄心万丈的史迪威做出部署,命令英军固守西路的卑谬,由于东路日军泰军还在景栋同93师缠斗,没有什么进展,暂时不需要考虑。
史迪威命令国军迅速集结,下达了具体作战命令:
(1) 第200师及第5军直属部队,第6军的暂编第55师主力,归杜聿明军长指挥,担任同古方面的作战,暂编第55师应即由现地向飘背附近输送。
(2) 第5军的新编第22师即由曼德勒开东敦枝附近,归军直接指挥,准备支援卑谬方面的作战。
(3) 第6军方面,就现在部署,准备拒止由泰国方面来攻之敌;但毛奇方面,仍应依参谋团原定计划,派暂编第55师的一部接替缅英军第13旅之防务,并在该方面确实占领要点、构筑工事,拒止来犯敌人,以掩护东吁正面我军的左侧背。
(4) 第96师为总预备队,即开曼德勒附近,归史迪威直接指挥。
就这个阶段来说,史迪威的部署没什么问题。
-------------------------同古的地位非常重要,日军在同古才遇到了第一次激战。200师在昆仑关击溃过日军第5师团,所以心理上丝毫不惧怕日军。
21日开始,日军第5飞行集团以战斗机102架、轰炸机77架连续轮番攻击、轰炸马格威英军空军基地,击毁28架,击伤29架,致使这一地区英军空军基本上丧失了作战能力。英军稍后全部退往印度,放弃了缅甸制空权。整个缅甸仅剩20多架陈纳德飞虎队的飞机,通过空中游击战术骚扰日军。日军基本夺得了缅南地区的制空权后,中英联军几乎在毫无空军支援的条件下作战。
22日,日军55师团112联队开始大举进攻200师外围阵地鄂克春!
23日,日军集中炮兵,空军猛攻鄂克春,守军顽强抵抗,将日军攻击一次次击退。
55师团虽然之前并没有什么战斗经验,但毕竟军官是有经验的11师团军官,士兵之前通过和英军的几次交手,也不算是新兵了。
在之前和英军的交手中,日军总结出来一个经验,就是找一颗大树,在树上安置一块木板,让轻机枪手和弹药手两人爬上去,向远处的英军射击。
由于日军轻机枪的位置很高,一来射程远的多,超过英军轻机枪射程,二来英军很难发现子弹是从树上射来的,无法招架。
所以之前几十次战斗,日军用这种方法击毙击伤大量英军,英国佬居然无法应付。
此次日军故技重施,也这样对付200师。
200师不同于垃圾英军,他们战斗经验极为丰富。骑兵团再吃了几次亏以后,发现日军是在树上用轻机枪射击,立即找到应付办法。
他们每个营用配属的高射机枪,直接对准树上扫射。高射机枪射程远远超过轻机枪,这样轮到日军无法对付。激战中,200师高射机枪打的树上树枝树叶乱飞,中弹的日军机枪手纷纷落下树来,以后再也不敢爬树了。
对于这天的战斗,日军自称是自入缅以来“第一次与强敌遭遇,使进攻受挫,使指挥陷于混乱和苦战”。
和200师交火已经4天时间,却连同古的城墙还没看到,日军被迫另选办法。经过仔细研究,在缅奸的指导下,决定从侧翼突破。日军112联队仍然从正面进攻,143联队一个大队(团)则由熟悉当地地形的缅奸带队,从侧翼森林隐蔽行军,从小路突然杀到同古西北6里的克永冈机场。
当年甚至今天的缅甸,自然环境保护的非常好,森林覆盖率超过百分之七十,当年甚至超过八十。所以就算是同古这样的城市,城市内外到处都是森林,这对于防御一方是非常不利的。因为森林太大,根本无法防御,日军则可以任意从森林中钻入,绕道我军后方。
由于英国人在缅甸深为当地人痛恨,200师进入同古以后,居然找不到当地人给予合作,根本不了解同古的地形,也不知道这里还存在这样一条小路。
当时机场仅有英军空军人员,第5军非作战部队工兵团和598团步兵一个营。区区一个营 ,自然是无法和日军一个大队(团)对抗的。激战中,工兵团团长李树正受伤,机场被日军占领!
丢失一座机场,也许没什么了不起,不过这个机场却扼守着200师和后方的联络线。这样一来,同古的三个方向都有日军,情况危急。戴安澜见状,立即调整部署,放弃前进阵地,将主力全部向同古城收缩,依托城市进行防御。
日军在占领机场以后,完成了对同古三面的包围,200师唯一剩下的一条锡当河撤退路线也在日军威胁下。
日军的胃口很大,决定击中一个师团主力2万人,全歼200师这几千人,不让他撤退过锡当河。
日军还是以112联队143联队从两翼夹击200师,同时命令骑兵联队和步兵一部配合,立即迂回锡当河谷,务必彻底切断200师的退路。
不过,在200师强悍的防御下,日军进展还是很缓慢。
25日开始,200师放弃外围阵地,固守 同古城。这两天,日军连续总攻,用三十架飞机轮番轰炸,又用大口径重炮猛烈轰击,炸毁城内大部分建筑物。但因为国军已经修建了大量坚固工事,所以损失不大,不过598团副团长黄景升被炮弹击中,壮烈殉国。
日军以3个联队1万多重兵进攻,却仅仅占领同古一小块阵地,主要城区牢牢控制在国军200师手中。双方展开激烈巷战和肉搏战,有过昆仑关战役经验的200师如何会示弱,双方狠打硬拼,一个屋子一个屋子的争夺。日军在肉搏战中,不是200师的对手,没有占到半点便宜。
此时战局却有所扭转,国军得到情报,已经获得马来西亚战役胜利的18师团和56师团先后在仰光登陆。这样一来,国军10万兵力对付的就不再是5万兵力的日军2个师团,而是10万兵力的日军4个师团。
众所周知,日军火力强大,训练有素,就武器装备上来说,防御中国军至少一到二倍兵力的火力,才大体和进攻日军相当。
此次这10万日军,配备的炮兵就有高达6个联队(旅)之多,配属飞机150架,还有2个坦克联队之众。
这么强悍的兵力,远非10万国军可以对付的了。
那么,现有的国军显然是难以对付10万日军的,更难以让区区一个200师在同古阻挡住日军这么多师团的推进。稍有不慎,200师自己就会被吃掉。
鉴于情况恶化,当日蒋介石致电参谋团及远征军:“侵缅之敌似有以主力向同古、曼德勒进攻之企图。我军目前应以第5军之第200师、新22师及军直,在同古、平满纳间与敌作第一次会战。如会战不利,应行持久抵抗,以逐次消耗敌人,务期在此期间迅速将第66军全部及第96、暂55师集中于曼德勒、柴泽间地区,俟第二次会战准 备完成,以期一举击破深入之敌。”
显然,蒋介石头脑还比较冷静,他认为平满纳战役现在看来希望不大,估计要失败。还是先打一打,如果不利的话,立即主动撤退到曼德勒,放弃缅中决战,固守缅北为好。
第5军军长杜聿明早就在等这个命令,当晚他下令:军以击破当面敌人、收复仰光为目的,即以到达之部队施行反包围攻击,将敌压迫于喀巴温河右岸而歼灭之。部署第200师为固守兵团,固守同古城,吸引日军。以新编第22师,配属骑、战、炮、工、战防炮等为攻击兵团,即先遣一部为掩护部队,主力于27日 15时完成攻击准备。先驱逐敌之前进部队,28日开始攻击,在仰曼铁路以西地区,求当面敌之左翼而攻击之。以军补充兵第2团及第1团之1营附装甲车辆为右 侧支队,由东吁右侧山地推进,向敌左侧背攻击,并相机以一部深入敌后,遮断其后方连络线。以第96师、暂编第55师及军直属部队为预备队。第96师火车输 送至黎达誓附近集结,作机动使用。其余部队在杂泽、平满纳等要点占领阵地,维持后方交通,对卑谬方面警戒。”
这边同古还在激战,战至27日,日军肉搏战不胜,多次释放糜烂性毒气,但同古的200师早有准备,没有遭受严重伤亡。如此同时,廖耀湘的新22师也杀到同古附近的南阳车站,准备迎接200师撤退。
28日,新22师向南阳火车站发动猛攻,没想到日军依靠坚固的车站,调动炮兵反击。新22师的火力有限,激战一天,并没有能够占领车站。
同日,日军野战重炮兵第3联队赶到同古,协同55师团发动猛攻,重炮炮弹如雨点一般落在城内,将小小的同古几乎夷为平地。日本空军也出动几十架飞机赶来轰炸。200师经过长达10天激战,弹药几乎消耗殆尽,伤亡也不轻,仍在苦苦坚持。
日军没有什么进展,焦急之下由一部在缅奸带领下,化妆成缅甸人试图混入城内。结果被警惕的200师官兵发现,就地枪决。
而战局还在恶化。24日56师团已经在仰光完成登陆,在得知55师团在同古激战不能取胜,15军司令官立即命令56师团赶去支援。
56师团以搜索联队配属乘车步兵、机关枪和野炮兵各1个中队及1个工兵小队乘坐45辆汽车为先遣,于28日中午到达同古城外。
这样一来,进攻同古的日军增加到2个师团,200师凶多吉少了!
见这种情况,杜聿明严令廖耀湘务必立即进攻,于30日前和200师靠拢。
29日,廖耀湘的新22师在国军轻型坦克部队配合下,一举占领南阳车站,杀出一条血路。但即使这样,新22师距离同古还有一段距离,而且就算该师赶到,区区两个师也很难正面对抗日军2个师团。
国军无奈,紧急调动预备队第5军96师增援同古。没想到火车刚刚到平满纳,就遭遇近百架日军飞机轰炸,铁路炸断,火车出轨,平满纳城市也被严重破坏,96师无法前进。
此刻第5军军长杜聿明冷静判断,认为同古的防御已经大体获得预期效果,下一步只需要退到平满纳准备平满纳会战即可。
如果200师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继续在同古死撑,就没有意义,而且很可能导致200师全军覆没。
当晚,杜聿明下达撤退命令。新22师尽力杀到同古附近接应200师,而200师有计划的从容撤退,放弃同古。
日军并不知道200师已经撤退,打了整整一晚上的炮。第二天55师团和56师团进行全线总攻时,才发现200师火力突然减弱,判断该师已经撤退。
在日军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负责前后的200师一部也放弃同古,追赶大部队去了。
此次撤退非常成功,用杜聿明的话来说就是:连一副伙食担子都没有丢,所有伤兵都带走了。
由此同古战役结束!
200师伤亡不轻,但部队士气还很旺盛,因为日军伤亡更大。
远征军参谋王楚英回忆:我们看到撤退中的200师,他们虽然经过同古血战,满身都是灰尘,军服大都破烂不堪,但个个神气十足,满脸欢欣,有说有笑,有的班排行军竟然齐声引吭高歌。
此次200师在同古防御了13天,以3000多人的伤亡,毙伤日军5000多人。55师团毕竟是一支新军,虽然进入缅甸以后曾经和英军多次作战,但英军没有激烈抵抗,所以55师团也没有收到什么锻炼,此次同古会战就吃了大亏。
连日军也在战史中写道:当面的敌人是重庆军第200师,其战斗意志始终旺盛。尤其是担任撤退掩护任务的部队,直至最后仍固守阵地,拼死抵抗。虽说是敌人,也确实十分英勇,军司令官饭田中将及其部下对其勇敢均表称赞。
虽然200师打的很好,但我们还是要说,毕竟55师团56师团在日军中都属于二流部队。而200师属于国军的一流部队,相比起来,200师这个一流装备的武器还远远不如日军的二流。
所在在激战中,200师和日军二流部队才打了一个旗鼓相当,这说明当时国军的战斗力同日军还是有明显差距的。
同古这一战打得还是不错的,也大大的争取了时间。
随后杜聿明下令国军200师撤退休整,由新22师负责殿后,各部逐步退到平满纳,准备执行会战计划,歼灭日军中路55师团主力。
-------------被击溃的日军坦克,同古战役,日军伤亡不轻。总体来说,同古战役无论战术还是战略上都达到了目的。自然,200师也有一定的伤亡。如果不是杜聿明下令撤退较早,还会有更惨重的损失。下图是名将戴安澜将军!
史迪威此人
有意思的是,在29日杜聿明下达撤退令时,史迪威坚决反对。就一般军事常识来说,同古此刻显然是要放弃,这没有任何问题。为什么史迪威这样反对呢?
难道是他故意为难中国人?不是的。
主要是因为史迪威根本没带兵打过仗,不知道怎么指挥部队,才认为不应该放弃同古。
1943年12月31日,罗斯福致电蒋介石,提议设立中国战区,由蒋任总司令,指挥在华、越、泰等地盟军。蒋介石随后要求美国人派出一个中缅印战区参谋长,作为蒋的下属,负责和英美的联络工作,同时代表美国。
负责为中国战区挑选参谋长的是美国陆军部长史汀生和参谋长马歇尔。他们最初准备挑选第1集团军司令休·A·德鲁姆中将。德鲁姆开始是同意的,但直到缅甸没有美军,也不可能有美军以后,他拒绝了:我是一个军人,不是外交官!
1941年1月14日,马歇尔推荐他的亲信史迪威为中国战区参谋长.离美前,罗斯福总统接见史迪威,他要史迪威告诉蒋介石:我们永远支持中国的事业,我们一定会坚持到底,直至中国收回它丧失的全部领土。
史迪威是美国佛罗里达州巴拉特卡人,1904年毕业于西点军校步兵科,历任美军在华语言教官、天津美军步兵第15步兵团的营长。第一次世界大战,史迪威任第四集团军情报官,获杰出服务勋章。
1926年至1929年期间,史迪威任驻天津美军第15步兵团营长及参谋(当时团长为马歇尔)。
马 歇尔担任团长期间,正好遇到第二次直奉战争,15团800美军遭遇了10万溃败到天津的直系败军。这种危机下,史迪威作为马歇尔的副手解决了这次冲突,让 逃到租界的败兵自行缴械以换取食物。随后,奉军试图控制天津,史迪威因为精通汉语,又代表马歇尔去交涉,让奉军不敢进入租界。
这两件事情都不大,但却为刚刚上任的马歇尔解了围,让马对史迪威有着很好的印象。而且史迪威一家和马歇尔一家,还建立很好的私人关系,情同家人。史迪威传中甚至写道:马歇尔夫妇没有孩子,他渐渐喜欢上了史迪威的孩子,而且对他们非常友好,孩子们也喜欢和他一起玩耍。
1939年到1940年于第二步兵师内任职,1940年到1941年在加州训练第七步兵师。
总体来说,虽然军旅时间不短,一度还担任师长军长这种职务,但都是虚的。这些要么是和平时代的军职,要么是战争年代的闲职。史迪威从没有带兵打过仗,自然更没有指挥大兵团作战的经验。
总体来说,史迪威同他父亲史迪威医生一样,是一个精力充沛的聪明人,也是一个比较出色的语言学家(会西班牙语,法语,中文),甚至可以流利的用中文写日记,而不用英文。他也是一个还算出色的训练教官,对新兵训练很有经验,但他却是一个蹩脚的外交官和一个没什么能力的军人。
就拿抗战来说,史迪威在抗战爆发时候,就一再认为中国必败,很快会投降。但事实证明,国军独立和日军血战五年,就这一点,就体现史迪威军事政治方面能力欠缺。
史迪威之所以被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派到中国,第一在于史迪威在中国呆过很多年,又会一口纯正的北京腔中文,对中国多少有些了解,这是其他高级军官不具备的。第二史迪威是马歇尔的亲信和私人好友,马对他比较信任。
自然,如果史迪威来缅甸,仅仅是作为一个美国的联络员,负责监督美国援助中国物资的使用,他还是完全够格的。
遗憾的是,马歇尔给他的任务是:美军驻华、印、缅军指挥官、对华租借物资管理统制人、代表美政府出席重庆军事会议、中国战区与南太平洋战区间的联络员、滇缅公路监督人以及在印缅美国航空部队指挥官。
这样一来,史迪威显然是不能胜任的。别的不说,让一个从没有带兵打仗的人,突然去指挥10多万部队,和强大的日寇交手,这怎么可能呢?
同样是美国将军的陈纳德,在1942年赶赴缅甸指挥飞虎队之前,已经用了长达5年的时间仔细观察日军作战情况,研究日军战术,分析日军飞机性能,甚至自己驾机近距离赶赴战场观战。陈纳德自己说观看了数百起空战,花了这么多心血,这才有后来飞虎队的辉煌。
所以说,某种意义上说,不是史迪威有问题,是马歇尔选错了人。
史迪威虽然在中国多年,但主要坐坐办公室,或者帮助中国修路,对于中国军队并不了解,不知道中国军队的战斗力,自然也不了解日本军队的情况。
此次同古作战,200师被日军一个师团猛攻下,史迪威还不知死活的让200师自己死守。200师仅有近万人,55师团则有2万多。
杜聿明诚恳的向史迪威说过:根据国内抗战经验,国军需要用两倍量的部队,才能防御住日军。
但史迪威当做耳边风,根本不予理会。
蒋介石也用类似话劝告史迪威时,史迪威居然在日记中认为蒋介石懦弱怯战,实际上蒋说的是大实话。
到了55师团迂回包围准备全歼200师,56师团大部队开始赶到的时候,不但是杜聿明,怕是普通一个团长都知道200师必须撤退,史迪威却居然还是让200师死守,准备收复仰光。
显然此时200师在同古自身难保,何谈反攻收复仰光,这根本就是荒诞不经的想法。就算打,也要退到平满纳,集中新22师,200师,96师,新38师4个主力师一起去打,光靠200师能有什么用?
所以同古战后,杜聿明见到蒋介石,就直言不讳的说:这个史迪威应该说是不懂战略,也不懂战术。如果听他的话,200师在同古就被日军歼灭了。
杜聿明这句话,并没有污蔑史迪威,也是大实话。
其实如果只有单纯的不懂军事指挥,还并不算特别严重问题,关键史迪威的性格很可怕。
此人是个极为刻薄的人,睚眦必报,受不了一点委屈。
史迪威传记中写道:在菲律宾服役一年两个月后,1906年2月他接到通知,要他到西点军校现代语系任教官。他在日记上把这作为一件自豪的事写道:他是“1904年第一个回国的人”。他还列出了向他表示祝贺的7个人和没有向他表示祝贺的9个人的名单,这表露出他是一个过分敏感的人。
书中说的没错,你远在菲律宾,不见得所有同学都知道这件事。人家不知道,怎么会向你祝贺呢?史迪威的心眼太小了。
后来所有同史迪威接触的人,都对史迪威不满意,包括马歇尔本人。此人非常会讲刻薄话,做事还不留余地,经常让人极为难堪。甚至对他很支持的罗斯福,史迪威也给他起了个橡皮腿的外号(嘲笑罗斯福的残疾),还在很多场合抨击他。
所以他在中年就得到一个酸性子乔的外号,意思是这个人性格刻薄。
一旦史迪威和某个人结仇,他一定不惜一切代价一定要搞垮他,至少给他极大的难堪。换句话说,他可以完全针对某个人做事,而不是为某些事才针对某个人。
大家都是有社会经验的人,在这个社会如果想做成什么事情,就必须针对事,不能针对人,凡事以做成一件事为目标,不然肯定会搞得乱七八糟,甚至一事无成。
无论作为政治家还是军人,在任何时候要抛弃私人感情,以军事政治为重。但史迪威不是这样,他冲动暴躁,感情用事,动辄因为私怨私欲不顾大局,胡乱做事。
如果这个性格还不算什么,更可怕的是,史迪威是一个有着强烈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的人。史迪威很清楚自己在目前的美军内的地位。他只是一个边缘人物,无法发挥什么作用的,不可能像巴顿,布莱德利这样指挥美军获得指挥权。
史迪威这人对金钱,美女什么都没兴趣,甚至对权力也不是非常有兴趣,却非常在意名气,希望在自己的一生成就一个大事业,做一个英雄。
所以,史迪威非常期望像当年洋枪队的美国人腓特烈·华尔一样,依靠指挥一群中国人在国外成就事业。而史迪威最希望做的,就是保住整个缅甸,击垮缅甸的日军。显然,如果他真的能做到这一点,确实可以青史留名了。
所以,在整个缅甸作战中,史迪威虽然多次对英国人让步,但他并不是在保护英国的利益,而只是期望英国人和他一起作战,因为英国人如果逃走,国军孤掌难鸣,缅甸就会失守。
实际上,史迪威也并不是在保护美国的利益。如果真正为了保护美国利益,他就应该尽量的拖住日军,不让日军分兵进攻美军。拖住日军,只需要像蒋介石和杜聿明说的那样,指挥部队步步后撤,尽量拖住日本即可,根本没必要又是要反攻仰光,又是要全部保住缅北。
至于中国人的利益,史迪威更是没有考虑,甚至放在最后一位。
因为英国人,史迪威指挥不了,他能够控制的只有中国人。所以史迪威只能牺牲中国人的利益,以换取英国人能够留下来,实现他个人英雄主义的愿望,也就是反攻缅甸,成为缅甸的英雄。
他的个人英雄主义,从史迪威特别会利用媒体,就可以很好的看出来。
他通过宣传,利用记者和媒体的好朋友,将自己变成一个优秀美国军人的样板形象,对看不惯的中国人则利用媒体大肆侮辱诽谤,给中国抗战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
史迪威的记者作家好友白修德,塔奇曼等人,不是亲共人士,就甚至直接是共产党。他们和史迪威合作,创造了一个伟大英雄史迪威,在腐败无能中国坚持维护美国利益的形象。
这种没有事实依据,仅仅靠一些臆想和推论构成的新闻稿和历史书,在后来的国外史学界被称为史迪威-白修德模式,是所谓不可信的代名词。
不过不可否认史迪威的宣传非常成功,大部分美国人对相信他的观点。甚至包括他的继任者魏德迈!魏德迈到了中国,亲眼目睹国民政府抗战情况以后,才惊讶的说:我看到的,是史迪威以及他的记者朋友所说的,完全不同。国民政府的坚忍也毅力,是我没有见过的。法国人打了六个星期即告屈膝。可是坚韧的中国人民已经苦撑了七年。可是,我们美国人对中国在1941年之前为遏制日本而作的自我牺牲,大部分时间皆表现漠不关心。
此次缅甸作战,杜聿明和史迪威彻底闹翻,有趣的是,开始他们是很和睦,互相欣赏。两人第一次见面,非常投缘,这是因为两人的目标一致,就是准备在平满纳歼灭日军。
当时的情况,杜聿明对于平满纳战役,也是非常支持的,史迪威自然非常高兴,大力支持他。
关键在于,随后发生了一些变化,而杜聿明站在维护中国利益的角度,而英国亚历山大将军站在维护英国利益角度,史迪威则站在维护自己的愿望角度,导致大家出现利益冲突,自然闹翻。
王楚英回忆两人第一次见面,写道:当杜聿明于3月14日深夜到史迪威住所“红楼”拜访时,史迪威竟亲自到杜聿明的座车门边恭候,好像迎接久别的老友。
杜聿明在史迪威陪同下走进作战室,对墙上挂的巨幅缅甸军用地形图和地上放的巨大沙盘发生了兴趣。他走近前仔细察看挂在墙上的二十万分之一的缅甸地形图 和另一张百万分之一缅甸全图。他把李汉萍处长叫过来问,为什么长官部没有这种地图。李说:“去年12月15日在昆明受命出发援缅时,他向昆明行营领取的全 是缅甸旧图,而且只有百万分之一和三百万分之一两种,后来参谋团经由丹尼斯从缅甸英军总部替我们要来一些30年代出版的缅甸地形图,也是百万分之一的,所 以不甚详细,甚至与现地有出入,很不合用。”杜聿明听罢,转身对史迪威说:“史将军,您知道,地图对于我们战地指挥官来说是何等的重要。可是,我们司令部 现在使用的缅甸地形图,却是30年代中期英军测制的百万分之一老图,很不详细,且不精确,现地上的地名在图上找不着,图上的地物现地却没有,这种过了时的 军用地形图早就应当销毁了,岂能发给作战部队使用呢?我现在看到了您这作战室内悬挂的地图,心里既高兴又羡慕,希望您能替我们也弄到这样精确而且详细的新 图。”史迪威随即问我这种地图是从何处弄来的。我告诉史迪威,是前几天我从梅苗英军总部情报部领来的。听说英军总部近日又从印度用飞机运来了一批新版缅甸 地形图,可以同英军总部联系。
杜聿明对我说:“楚英老弟,就请你陪同李汉萍处长连夜到英军总部走一趟,请他们给长官部和各级部队发一些新版缅甸地形图。”史迪威让我立即去办此 事,并给亚历山大写了封信由我带去面呈。我随即带四名宪兵,同李汉萍驱车来到梅苗北郊燕雀湖畔英国缅甸总督府和缅甸英军总司令部的所在地弗拉格斯塔夫大 厦,拿了五十万分之—地形图22份,十万分之一地形图44份,五万分之一地形图220份,并连夜返回“红楼”复命。
当我回来的时候,杜聿明正向史迪威介绍第五、六两军的历史沿革、编制装备、训练等情况。对于战局,杜聿明认为,目前盟军占据优势,但日军在两周左右时 间内极有可能从新加坡、马来亚方面抽出兵力,增援缅甸,缅甸战场敌我力量对比将发生质的变化。他说:“中英联军必须紧紧抓住目前日军在缅仅有两个师团且被 分散配置、其后续兵团尚未到来、日军抢修的泰缅公路刚刚修通、其重装备尚未全部来缅的良机,用最迅速的方法在极短时间内集中中英两军主力,选择适当的地 区,诱敌第五十五师团孤军深入,先将其包围歼灭,然后再围歼其第三十三师团,乘势收复仰光,再整顿态势,迎击日军的后续增援兵团。故‘攻势作战’、‘各个 击破’、‘包围歼敌’的战术,应成为中英联军在缅甸战场打败日军的首选方针。而选定同古地区对日军发动进攻,则可期必胜之结果。”
史迪威听了杜聿明的分析,大为赞赏,高声说:“杜将军,今夜我二人虽然是初次会面,你我却是一见如故啊!刚才你所讲的缅战方针竟然同我完全想到一起 了,真是不谋而合。”他问杜聿明,如何进行同古攻势?杜聿明说:“我设想由第二○○师附必要特种兵部队,在皮尤至同古城垣及其周边要地,分别构筑伏击、阻 击阵地,逐次打击日军,不断消耗其有生力量,挫伤其士气,诱敌至同古主阵地前,利用急袭火力予敌以决定性打击,乘其攻势顿挫,指挥失灵,立即以第五军主力 加上第六军一部从同古两翼出击,将敌人包围在锡当河西岸、喀巴温河南岸地区歼灭之,然后会同英军包围敌第三十三师团于奥坎、勃固之间,夹击歼灭之,乘胜收 复仰光。”
史迪威听着杜聿明的见解连声说:“很好!很好!”
杜聿明接着说:“诱使敌人第五十五师团孤军前进到同古我主阵地前,将其包围歼灭。这一仗的胜算,可以说我们已经稳操在握。但是,我们正面临着同敌军抢 时间和争速度的关键问题,这是个极其严峻的现实问题。现在第二○○师刚刚到达皮尤、同古地区,正在夜以继日地赶筑防御工事,积极备战,再有四五天时间,他 们就能全部完成作战准备。该师加上配属部队有1.1万人,而日军第五十五师团估计有2.4万人以上,我二○○师完全有能力独自抗击敌第五十五师团,守住同 古达一周以上时间。”杜聿明话锋一转,“可是,第五军直属部队到现在才有一小部分到达漂背,炮兵和战车还在腊戍以远的来此途中,第二十二师刚到芒市、龙陵 地区,第九十六师还远在保山,第六军的暂五十五师正由腊戍南下。现在的关键问题是,如何能在一周左右将第五军主力和第六军一部都调到同古至平满纳地区集 中,完成战备。这就要求英军保证有500辆汽车日夜不停地在滇缅公路上接运部队来缅,并在腊戍至平满纳以及到同古的铁路线上保持火车畅通无阻,而且能及时 提供必需的火车车辆,同时请英军在我军活动和作战地域建设完善的后勤设施,保证供应毋缺,实为至要,这是决定同古攻势能否进行和成败的关键所在。”杜聿明 喝了两口茶,又说:“我今晚专程来拜望您史迪威将军,就是希望能得到您的鼎力帮助,以促成同古攻势能顺利进行。事实很明显,同古之战是缅甸战局发展的转折 点。从对日作战的全局来看,我们必须在缅甸战场打败日军,以扭转局势,激励民心士气。”
史迪威说:“杜将军啊,你的话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你我的想法很一致,正如我刚才所说的,是‘不谋而合’,使我深切感到,在缅甸战场上你的确是我的知音。”
杜聿明走后,史迪威对我们说:“杜聿明不错呀!他很有头脑,很有见地,战术很灵活,企图很积极,有进攻精神。我们的目标完全一致。他是我值得信赖的伙 伴,对打赢缅甸这一仗,他不但信心百倍,而且很有办法。看得出来,以杜聿明为代表的中国军人的战斗意志很坚强,进攻精神也很旺盛,他们是铁了心要在缅甸打 败日本鬼子的,而且战术很巧妙,指挥也很适当。现在就看英国佬的实际行动了。”
有人说是因为蒋介石拆台, 导致史迪威在缅甸没有实际军权。其实恰恰相反!
远征军之所以在缅甸惨败,恰恰是因为蒋介石过于信任史迪威,给与他过大的权利。
1942年4月,蒋介石赴缅时,曾在腊戍明确地向中国军队的将领宣布了五点指挥关系,确定了史迪威对中国的指挥全权 。此外。蒋介石还特别叮嘱第5军军长杜聿明说:“你归史迪威指挥”,要他“绝对服从史迪威,对于英方的有关问题由史迪威去办。”
杜聿明甚至在回忆录中抱怨:蒋介石基本是支持史迪威的,基本没有给我下过单独的命令,导致我不得不听从史迪威和罗卓英的。
最终,让这个不懂军事的美国老牛仔瞎指挥,又被狡猾的英国人牵着鼻子走,才让远征军不但没有保卫住缅甸公路,还损失了近6万条生命,连杜聿明自己也差点死在缅甸,中国最优秀的将军戴安澜也壮烈牺牲。
----------------------我党的著作中直到今天也对史迪威有着非常高的评价,完全无视史迪威胡乱指挥导致远征军的惨重损失,也无视史迪威只顾在缅甸反攻,将大部分援华物资用在缅甸的事实;更无视史迪威坐视国军一号会战的惨败,故意扣住军援不给,试图等待后勤陷入绝境国军崩盘后自己取代蒋介石的地位。是我党喜爱史迪威吗?完全不是,这一切都是从政治出发。因为史迪威是反蒋的,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我们队史迪威高度评价,不过是为了反蒋。
新22师斯瓦河沿岸阻击战斗
200师先一步回到后方修整,廖耀湘的新22师负责殿后,打得很好。
日军第15军于4月1日“决定击溃当面之敌后,首先前出乐可(垒固)、央米丁、仁安羌之线”,2日将指挥所推进至东吁,3日制订了《曼德勒会战计划》。其方针是:军以有力兵团切断腊戍方面敌之退路,以主力沿东吁至曼德勒大道和伊洛瓦底江地区北进,重点保持在右翼。由两翼包围敌之主力,并将其压向曼德勒以西的伊洛瓦底江予以歼灭。
4月5日,蒋介石在眉谬召集第5、第6军 高级将领开会,决定集中力量在平满纳附近与日军决战;并让史迪威转告亚历山大,请英军务必坚守阿兰谬,以协助远征军在平满纳歼灭日军。接着又任命罗卓英为 远征军司令长官,在史迪威之下统一指挥远征军,但平满纳会战仍由杜聿明负责指挥。为此,杜拟制了《平满纳会战之计划草案》。其方针是:“军以决战之目的,即以阻击兵团逐次阻击消耗进犯之敌后,次以固守兵团吸引其于平满纳附近地区,待其胶着时,再以机动兵团转取攻势, 将敌夹击包围于平满纳附近地区而歼灭之。”令新22师为阻击兵团,扼守斯瓦河北岸,构筑纵深据点工事,拒止敌人,掩护主力集结、部署、转移攻势。
4月6日开始,55师团在重炮联队协同下对新22师发动猛攻。廖耀湘巧妙的指挥部队节节抵抗,步步后撤。
廖耀湘是普通农民家庭出生,以外能力超群步步高升,被选送法国军校留学。
资料中写到:法国学习的第二年,国内发生九一八事变。消息传来,廖耀湘痛哭流涕。自此,他更励志奋学,日益精进。在正式入法国军事学校之前,他要求先进法国小学,向小 学生学习发音及日常口语,并每日专读军事科技方面所常用的词语,辄以万计,以打好法国语文及军语基础。三年后,方进入法国陆军大学学习机械化骑兵专业,对 所学主要课程皆能背诵,笔记井井有条。平时成绩优良,毕业成绩名列第一。彼邦人士,均啧啧叹赏。 1936年,国民政府派军事理论家蒋百里考核派往各国的留学生情况。蒋驻法期间,召见廖耀湘,面试其军事理论知识,对答如流。蒋又查看他平时所做的笔记 及作文,极以嘉许。从此,他们时相过从,切磋学术,探讨战争理论。蒋百里回国向蒋介石汇报考察情况时,极言廖耀湘之学识才智及其刻苦学习情状。蒋介石听之 大喜,谓廖耀湘是他亲自点名赴法的得意门生。
回国以后,廖耀湘经历过抗战中历次大战。南京保卫战中,他率领部队和日军血战到最后一刻,没有能够撤出南京,部队也被打散。他只好躲藏在栖霞寺内,在僧人的保护下,最终辗转数月才回到军队。
期间廖耀湘目睹过南京大屠杀的惨状,亲眼看到日军在栖霞寺外杀人,对日军恨之入骨,发誓要为同胞报仇,血债血偿。
而新22师虽然没有机械化师200师名气那么大,也是1938年成立的第5军精锐师,受过严格训练,武器装备也算不错。
1939年,军委会考核西南各军,第5军总分第一,而新22师居全军之首。
昆仑关战役师,新22师师长是邱清泉,这仗新22师拼尽全力,终于歼灭日军一个旅团,击毙旅团长。但邱清泉此战受伤,师长职务由副师长廖耀湘接任。
廖耀湘本人是湖南人,性格刚烈,他的新22师大部分是湖南籍士兵,还有一部分江西籍士兵,都是悍勇好斗的士兵。
别 的不说,他的一个小参谋朱锡纯,在缅北小镇畹町目睹英国官员带着缅甸土司,傲慢的对待中国士兵时,居然对其连续吐痰,搞得英国人大怒,最后灰溜溜的跑了。 要知道,当时缅甸老百姓都跪在地上接待英国佬和土司,但朱锡纯就敢对着干,甚至还准备把枪。新22师士兵的悍勇可见一斑!
部队战斗力强,指挥官廖耀湘也很厉害。此时,他的战术很巧妙!他不固守某地,而是利用一些天然适合防御的要隘迟滞日军。
在这些要隘外围埋设地雷,部署伏兵,然后引诱日军进攻。
等到日军进攻部队 靠近,引爆地雷,伏击部队猛烈开火,给日军以重创。在日军真正集结主力猛攻的时候,则及时后撤,然后乘日军主力松懈的时候,突然再从侧翼发动突袭。
对于这种打法,日军非常不适应。
通过还通过特种部队,侦察部队在华侨的配合下,用特种战术骚扰偷袭日军。甚至廖耀湘的侦查兵马玉山,居然伪装成缅甸人混入55师团指挥部打杂,将指挥部的日军作战地图和作战计划都偷走了。
日军大惊失色,狼狈不堪。
这种情况下,55师团虽然有着兵力和火力的绝对优势,却经过沙加耶、莫拉、叶尼、沙瓦地、挨劳等众多防御战,于10天后的4月16日才推进到斯瓦河一线。
日军伤亡2000多人,新22师伤亡不过1500多人。
以6日7日作战为例,新22师66团一个营就摧毁日军坦克装甲车8辆,击毙日军近200人。
这18天时间,让中路国军在平满纳一线集结完毕,完全可以集中兵力,重创55师团了。
可以说,廖耀湘和新22师打的很好。
-----------------------上图的廖耀湘是个好军人,但不通世故,所以最后不过是一个第九兵团司令官。廖耀湘连一般的客套都不太懂,每次吃饭他只对全桌敬酒一次,然后就自顾自的吃饭,不理人。
96师血战平满纳
完成迟滞敌人的任务后,新22师就退到了所谓平满纳会战的阵地。此时200师和新22师分别防御平满纳的左右两翼,由还没有参战的96师负责中路防御。
96师虽然没有200师和新22师那么精锐,但也是很强悍的部队。师长余韶参加过武昌起义,到当时已经从军30多年,身经百战,是 一员不错的将领。
至于平满纳,也是比较适合打歼灭战的地方。
96师师长余韶回忆:平满纳是仰光、曼德勒之间的一座城市,横跨仰曼公路和归铁路,东西南三面子坦开阔,北面近山,其间有一大湖,无藁水。城中有兀勒溪河横贯东西,其南岸又有一线山岭屏障市二区,东有戍当河作依托,确为于我有利的会战地区。4月1日以前,敌机已在这里狂炸多次,炸毁房屋二三干幢,破瓦颓垣,触目皆是,居民早已逃避一空。公路铁桥也被炸垮半边,但人马尚可通过。
当时杜聿明问三个师长,是否能够打平满纳战役,一举歼灭或者重创当面的55师团。200师师长戴安澜,新22师师长廖耀湘都表示已经休息了几天,部队没有问题,最后问96师师长余韶。
余韶笑着说:他们才休息了几天,我在平满纳已经半个月,自然更没有问题。
之前200师师长戴安澜也对平满纳战役很有信心。因为通过实战,200师认为55师团没什么了不起的,比起昆仑关的第5师团有明显差距。
而且当时只有200师一个师,又没有重武器,也顶住了55师团10多天。现在仅仅200师就得到国军唯一一个坦克团的支援,德制105重炮团也赶到了。集中3个师的兵力,在重武器配合下,歼灭55师团应该问题不大,至少也可以将他重创。
更别说,稍后一点距离,还有一个强悍的新38师作为预备队。
如果4个师对付55师团,根本没有任何问题。
杜聿明随后决定放55师团进入预设阵地,准备将其围歼。
4月16日开始,日军55师团开始攻击平满纳外围。
96师是久经沙场的老部队,自然是不怕日寇的。日军以重炮坦克飞机掩护步兵发动进攻。96师阵地坚固,准备充足,每次都把日寇打的头破血流。日寇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血的代价。
杜聿明的意图是让55师团尽量往平满纳和新阵地靠近一些,然后调动侧翼的新22师和200师两翼合围,96师在正面顶住,再调动二线待命的 新38师来支援,集中4个师约5万兵力,一举将2万人的 55师团歼灭或者重创。
96师正面打的很好,没想到就在这个紧要关头,东西两路分别出事。
仁安羌的英军垮了,新38师敢去支援,随后又调动200师去救援,这边东路棠吉危急,200师也敢去增援了。
这样一来,中路仅剩96师和新22师,围歼日军55师团就是无稽之谈,只能死守了。
杜聿明在18日认为平满纳会战已经无法进行,那么96师和新22师死守平满纳意义不大,让他们逐次掩护,向北方撤退。
这两个师,很有经验,他们交替掩护后撤,还不断伏击日军。
余韶回忆:20日,第二八六、二八八两团阵地逐渐吃紧。
7时左右,敌大卡车13辆 满载士兵,由战车七辆前导,沿仰曼公路直驶而来,我配备六四二高地的平射炮,俟敌来犯,瞄准射击,第一炮打中其先头战车,第二炮又命中其后尾战车,其余战 车、卡车进退两难。我平射炮、迫击炮、轻重机炮、步枪齐发。第一营营长陈启銮复率部向敌右侧出击,敌军纷纷跳车逃窜,狼狈不堪。毙敌大尉一名,遗尸遍地, 我军虏获步枪及军用品、文件甚多,轻机枪一挺、重机枪二挺。知敌为第十八师团第二十三旅团第五十六联队。我军士兵兴奋异常,称赞平射炮兵为神射手。
敌人以为我军既放弃平满纳坚固阵地,昨日占领也真时又我见我守兵甚少,搜索队亦不见我军动静,故敢乘车冒进,以致受此巨创。
此时战斗激烈多了,因为不但55师团,连精锐的18师团也赶来了,日军兵力增加到近4万人,而国军这两个师也只有2万人,防御作战变得困难,伤亡也大了。
师长余韶回忆了其中很多个战斗:20日13时后,敌飞机大炮分别向吉同岗、六四二高地滥轰猛炸,步兵2000余以包围之势向吉同岗进犯,另有步兵千余向卒六四二高地猛攻。战我吉同岗守兵沉着应战,俟敌迫近,即由两侧出击,打死打伤敌人600余;我阵亡上尉军械员凌裕山一员,伤指战员张保、王立身2员,阵亡士兵19名,伤21名。
六四二阵地本甚广阔,兵力单薄,敌攻势凶猛,凌则民令少校团附宋牧仲率兵增援。接战一小时,毙敌20余,敌退去。16时许,敌复以步骑千余,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向第二八八团第三连猛攻,该连伤亡甚重,阵地一部被占。凌则民急以机枪迫击炮掩护熊辉卿连进行逆袭,敌又遗尸数十具退去,我阵地完整如初。
不久,敌又挟其飞机大炮威力,向六四二高地猛扑,一时弹如雨下,尘土飞扬。我守兵因烟雾弥漫,射击困难,又被敌人扑至我阵地前,情势异常危急。第一连连长叶良材跃至敌前投掷手榴弹,机三连连长赵天鑫率部冒烟雾攻击前进,毙敌极多,敌又受创退去。
18时,公路上之敌,附战车八辆向第二八八团二、四、六连阵地反复冲锋,我守兵坚强抵抗,阵地屹然不动。此时,团长、营长均至最前线指挥督战,形势紧张。第六连连长周嘉正率部抄至敌人左侧背,激战至19时30分,敌又不逞退去。毙敌无数,生擒敌少尉二人,日造手枪一支。
本日自晨至晚,敌以全力向第二八六、第二八八两团猛攻六次之多,我阵地中炮弹及飞机炸弹数百发,工事多被摧毁。幸我官兵勇敢坚忍,迭予敌以重大打击,计共毙敌千余,我亦伤亡官兵300余。
战斗非常惨烈,余韶的回忆很多,包括伏击歼灭日军一个大队: 21日,左翼敌军,约2000余人,于9时后以一部向第二八八团第一连佯攻。主力向第七、九连猛攻,在山野炮、小钢炮炽盛火力掩护下,节节进逼。我阵地岌岌可危,七连长刘德裕、九连长赖校权勇敢果决,坚强抵抗;第三营副营长刘道伉率另部冒着弹雨往援,激战两小时,敌势稍挫,我官兵伤亡也不少。
其时,向我左侧迂回的敌军,已渗入我第二八八团后方,但对我第二八七团之鳞形配备似未发觉,正陷入我夹击圈内。我以尽歼敌人目的,令凌、刘两团,俟敌深入至我预定地点时,即夹击歼灭之。
师指挥所原设在二六二公路牌大桥下面,我忽而对蔡略说:“快搬到后面树林边缘去,要立即行动。”刚刚搬开,敌重炮突向此桥射击30多发,桥被炸毁,电话线也被炸断。
向 第二八八、二八七两团间渗入之敌纵队约一千五六百人,我军佯作不知,让其深入。但第二八八团正面之敌正源源增加,凌则民率队出击,敌集中步、炮火力向我阻 击。连长周嘉正弹伤左肩及腹部,仍负疼与敌肉搏,终以弹贯胸部而亡。连指导员接任指挥,旋即阵亡。团长凌则民率部与敌恶战时,弹中右腿,犹裹伤续战,腰上 又中一弹(被潜伏树上的敌人击中),仍挥众前进,继以头部中弹,壮烈牺牲。中校团指导员蒋治策继续率众格斗,左腿又中炮弹。全团官兵为团长的忠义所感动,无不奋勇直前,终将强敌击溃。
同时,深入我两团夹击地区的敌军纵队,被第二八八团第二、三、四路,与刘宪文、朱昆岳部两下夹击。敌腹背被攻,只得作困兽斗,以机枪、炮火乱射。我官兵以歼敌在此一举,无不勇猛格斗,敌终因四面挨打,被歼殆尽,横尸遍野,血流成渠,逃脱者不过数十名。我亦牺牲官兵600余名,副营长周文一,连长熊辉卿、邹汝栋,排长郭勋、汪家宗等阵亡;而我二八八团少校团附宋牧仲率掩护队百余人,尚被另股敌人包围中。是役战斗之惨烈,为我前所未见,我官兵的壮烈牺牲精历神,令人感泣!
陷于包围的敌纵队被歼灭将尽之际,其后续部队600余,向第二八七团急进。另骑兵400余由左侧迂回前来,似是救援战其被陷部队的。其炮兵不断轰击,飞机猖狂扫射。刘宪文情急智生,跑到敌尸中,捡起一面太阳旗铺在开阔的大桥上,敌机两度低飞过此,果然相继逸去。刘宪文以空中威胁解除,即率各部迎敌,朱昆岳复率兵两排出击,激战四小时,敌渐退去。
我按预定计划,令第二八七团撤至大公占领阵地。因第二八八团伤亡过重,撤至甘敏甘最休息,并令漆云鹏代理团长。
右翼吉同岗,9时与敌激战后,至12时许,敌竟施放催泪性和喷嚏性毒气,继以飞机五架、战车四辆、大炮多门、步骑千余来犯。第二八六团官兵战斗一小时后,敌又渐趋沉寂。14时,敌复以战车四辆、步兵百余,冲人二八六团指挥所,而团预备队已用尽,刘有通乃率团部官佐、杂兵及卫生队向敌战车投手榴弹,并吹冲锋号以壮士气,格斗数十分钟,将敌击退。刘有道及副团长侯伍头部受伤,并伤杂兵二名。
敌 人退去不久,又增加装甲车四辆、步兵一部,转向第二八六团第九连攻击。连以轻重机枪,间以钢心弹(钢芯穿甲弹,对日军装甲车有一定效果)还击,另挑选勇敢 士兵投掷手榴弹。班长刘月华,携粘性手榴弹数枚,伏于路旁沟坑乱草中,俟敌战车接近身旁,即扔出手榴弹,轰的一声,敌战车立毁。刘看自己身上无血迹,知未 受伤,继将所余手榴弹投掷,敌战车、装甲车全毁。毙敌少佐滕信二郎、安田忠雄二员及士兵数十名,生擒一名,虏获三八式步枪37枝,还有无线两用电话机、钢盔等。
后来刘有道问刘月华道:“你贴近敌人战车扔手榴弹,不怕炸了自己?”刘月华说:“当时只想消灭敌人,没有想到自己。”这种奋不顾身的精神实是难得。
15时,敌放出烟幕,以重炮及山野炮向第十三二连阵地射击500余发,打得尘土飞扬,副营长夏生仁、连长归熊芳扬先后阵亡,伤亡士兵30余人。
黄昏时,敌步兵约一大队又向吉同岗右翼攻击,战斗剧烈。团长刘有道右手炸伤,第一连伤亡甚多,阵地沦陷。第一营营长陈如岗率众迎战,反复肉搏,终将阵地收复,唯陈因伤重身亡。
同时,左翼第六连阵地亦被敌便衣队攻人,我第三营营长卢致恒率营部官兵将敌击退,毙敌百余。我阵亡连长王敬西一名,伤排长张裕应、夏坤、刘尚勇、康烈四名,士兵伤亡50余人。
敌屡攻不逞,竟置大批汽油于吉同岗附近,准备火攻,还以一部包围第二八六团左侧后。我师以第二八六团苦战多日,粮弹将尽,饮水缺乏,乃令其按预备命令撤至大公以北待命。并以工兵营在裱贵掩护,全团遂乘夜突破敌人重重封锁,于次日下午到达大公以北地区。
22日上午,罗道隆电话说,敌八九百人在裱贵南边停止,其野炮、重炮向裱贵车站及村庄射击数百发后,始以小队步兵搜索前进,一经我机枪射击,旋即退去。敌退去后,又大打其炮。如是反复数次,落弹不下千余发。我问这是何故?罗判断:19日师部及直属队进入裱贵,为缅奸所见,夜里由甘蔗地里撤走缅奸则看不见。且村庄被我封锁,误以我军有2000人埋伏于此。必是缅奸据此报告了敌人的缘故。问罗,何时撤退?罗说让敌人多打些炮吧,等到夜间再退。
13时后,敌步骑约200余,沿公路向大公远前方搜索前进,经我骑兵连伏兵击退。
是时,大公东西两端大火,烟焰冲天,判断是德钦党向敌我报告我军到达的信号。以后,凡我军退到之处,果有同样云烟火。
16时,前方还有枪声炸弹声。后来有由六四二高地因失乱了联络穿过森林逃回的土兵说:这是第二八八团突围时不及救罢护的伤兵与日本鬼子在拚命。他们说,战也死,不战也死;与战其白死,不如拚死。这种气势磅礴的民族气节,可歌可泣,令我无限敬佩。
17时,我与各参谋讨论今后作战方略,都说官兵太疲劳了,伤亡又多,不宜再打硬仗。遂决定用多线阵地,以三个团逐次阻敌:大公为一线,第二八七团担任;老兰东西为一线,第二八六团担任;耶麦升为一线,第二八八团和工兵营、骑兵连共同担任。师部在老兰附近设战斗指挥所。
第九十六师自4月16日以来,将附有飞机、战车,大炮两个师团之敌阻止八天,斩获众多-使敌不能与其东西两路同时进展,并使我军主力得到余裕时间对付侵入后方之敌,迟滞敌人前进之任务,初告达成。然我军阵亡军官达88名,伤77名,阵亡士兵2570人,伤1346人,伤亡也相当惨重。
第5军96师288团营长陈启銮回忆:第 九十六师在城区构筑坚固工事。这时敌机不断前来轰炸破坏,少则一架,多则十余架,每日三五次不等。我们的工事白天被炸毁了,就在夜里重修起来。每修一次就 加固一次,掩蔽部亦可顶住一二百磅的炸弹。我们整个阵地由星罗棋布的小据点构成,有交通壕连结起来,并设置二到三层防御工事。师部还预计战局的发展变化, 经常进行演习,特别着重于出击的演习。那时士气非常旺盛,人人摩拳擦掌,准备决战。但终因两路英军的全线崩溃,使我中路军陷于孤立,随时有被东西两路敌军 截断后方而被包围歼灭的危险。因此我军不得不放弃会战计划,于四月十八日开始撤离平满纳城。
十八日夜,笫九十六师乘夜北撇,师主力转进至耶麦升。该师第二八六团撤到平满纳以北十英里(伊洛瓦底江西岸)的吉同岗村,控制着铁路线。第二八八团撤守平满纳以北九英里的也真村(伊洛瓦底江东岸),控制着公路线。自此第九十六师即以逐次抵抗的态势,阻击敌人
平满纳以北至梅克提拉间,地形开阔平坦,很少隘路可利用,仅能依托一些村落和树林。但敌机专以这些为轰炸目标,如无相当掩体,会遭到很大伤亡。所以,我们只能利用一些小河的堤坎,构成阻击阵地。 ‘
自十八日至二十六日共战斗八天,完成了逐次抵抗任务。但是八天的连续作战和一千多人的宝贵生命,并没有换来史迪威、罗卓英“会战”计划的胜利。整个战场陷于混乱状态,部队调动频繁,第二O0师东奔西走,新编第二十二师亦穷于应付当面敌军的进攻。由于指挥无能,分散用兵,消耗了我军有生力量,铸成惨败的结局。
----------------------------盖上雨篷的日军坦克,日军从同古开始连接打了很多硬仗,国军防御很顽强,日军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缅甸复杂的地形虽然有利于日军突破,但也限制了日军的前进速度。
仁安羌解救垃圾盟友
之前一切都好,200师和新22师虽然都有一定,也大大拖住了日寇,让大部队完成了平满纳战役的部署,还给55师团造成一定伤亡。
本来万事俱备,没想到,在这个紧要关头,其他方面却出了乱子!
西路英军在西路连续惨败。
日军西路的33师团3月25日从礼勃坦、兴实达一线出发,轻松击败英军的防守部队,于4月1日占领了卑谬后,随后势如破竹,连续占领阿兰谬、新榜卫,东敦枝,敏贡,一路追赶英军。
本来英国人答应必须固守西线,协同中国军队进行平满纳会战。现在和日军一碰就撤退,造成西路门户大开,平满纳会战基本就不可能进行了。
傲慢的英国人没有办法,只得向中国人求救。
其实英国将领亚历山大对目前的 形势早有预计,因为在没有作战的时候,军队中印度籍缅甸籍士兵就开始大量逃亡。而当地民众对英军极为仇视 ,对英军此时 狼狈的样子颇为开心,甚至英军士兵如果掉队落单,往往会被缅甸农民 就地打死。
自己不能打,又众叛亲离,还怎么保卫缅甸,只能跑了。
4月15日,亚历山大司令恳告中国远征军代表侯腾:仁安羌方面英军情况紧急,要求远征军迅速援助。15日下午3 时,刚到达曼德勒不久的第66军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接到罗卓英的命令,派遣第112和第113团分别开赴纳特曼和乔巴当,策应英军作战。
15日,英军破坏了仁安羌油田以后,立即撤退,但撤到16日晚上,只有英缅军第1军团及英印军第17师等部队逃到了乔克巴当,英缅军第1师及装甲第7旅的一部刚刚放弃该城,准备撤退。
晚上,日军33师团发现仁安羌油田燃起大火,知道英军已经撤退,立即调动214联队配属一个山炮大队,追击到仁安羌东北部。该联队先锋一个大队占领宾河渡口,切断了英军北逃的退路。
214联队的一个大队的编制,满员不过1000多人,而被他们拦住的缅甸第1师及装甲第7旅总兵力高达7000多人,又有残存的近百辆坦克,显然是英军实力占绝对优势。
让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英军根本碰不了日军作战!勉强突围了一次,被日军打的狼狈逃窜,英国人就躲进附近的森林和一些建筑,要求援军来救命。
与此同时,17日开始,33师团的第213联队、 山炮兵第33联队、工兵第33联队主力、独立速射炮第5中队已经逼近仁安羌,试图合围歼灭英军。
亚历山大极为惊恐,命令已经逃到乔巴当的英缅第1军团和英印17师立即回头救援仁安羌。没想到,经过几小时激战,这两个本来士气为0的部队全线溃散,差点自己都被歼灭。
而此时,日军第33师团第215联队正乘船溯伊洛瓦 底江向仁安羌急进中,预计最多两天就可以赶到,到时候被围的英军估计一个也活不了。
亚历山大无奈,低三下四的去请求史迪威,让中国人赶快出兵。
远征军参谋王楚英回忆写道:当晚9时,史迪威回到漂背,一进门就看见在室内等着他的亚历山大。他走过去对亚历山大冷笑道:“阿历克斯(这是对亚历山大的昵称——笔者注),您深夜来 访,一定得知我们马上要发动‘平满纳攻势’,将以坦克、大炮来支援我们的吧!我们会十分感谢你们的”。亚历山大说:“乔(对史迪威的爱称——笔者注),非 常抱歉,眼下我实在拿不出坦克和大炮来支援你们,反而要请你们尽快派兵去解救被日军围困在仁安羌油田、处境极危的英缅一师7000多人的生命。”“救兵如 救火,请你们赶快行动吧!”史迪威听后很生气,铁青着脸对亚历山大说:“这几天我们忙着发动平满纳攻势,中国官兵正在前方同日本鬼子拼命,打得鬼子弃甲丢兵、尸横遍野,没想到英军竟然不吱一声就撤走了,幸好九十六师派了一个营守住东敦枝,否则第五军的后路就要被日军切断,后果不堪设想。”又说:“现在你把 仁安羌都丢了,还让英军7000多人被困在那里,这不但使那7000多人的生命垂危,而且波及到我们已准备就绪了的平满纳攻势,眼看要被迫夭折了,而你却 要我们派兵去解救英军,这叫我怎么去向中国军人解释呢?”史迪威越说情绪越激动,在他身旁的罗卓英诚恐这样下去会闹僵,乘机插话说:“蒋委员长早有指示: ‘对英军的危难应倾力救助,毋使受挫。因唇亡而齿必寒。’本军对被围在仁安羌的英缅一师自应尽力去救。”随即提出由孙立人率新三十八师去仁安羌解救英缅一 师,由此引出彪炳史册的仁安羌大捷。
4月16日晚11时亚氏走后,史、罗二人立即研究放弃平满纳会战后的举措。罗卓英重提杜聿明在13日漂背会议上的建议。史迪威表示应采纳亚历山大的意 见,将第五军移到敏铁拉附近,会合英军举行“曼德勒会战”,并说,英军是想向印度溜了,我们必须设法把他们拖住,使他们继续留在缅甸,同我们并肩战斗,否 则中国军队孤军支撑缅甸战局就更困难了。他这样一说,罗卓英改变了初衷,决定将第五军转移到敏铁拉附近集结,由第九十六师在现地阻击日军,尔后逐次抵抗, 诱敌至塔泽以南、萨蒙河西岸围而歼之。
这边新38师师长孙立人,在16日接到救援英军的命令后,立即命令刚刚赶到平满纳的刘放吾113团轻装出击。该团于17日,经过高强度急行军,赶到了仁安羌外围的宾河以北。在孙立人强烈要求下,英军许诺提供坦克装甲车共12辆,协同113团进攻。
新38师的前身是税警总团,这是中国最有战斗力的部队,他们参加过淞沪血战,徐州会战在内一系列大战,有着赫赫战功。
果然新38师113团不像英军豆腐军那么没用。
他们于18日早晨,以1个团的兵力在英军12辆坦克和2门榴弹炮的掩护下发动进攻。
日军214联队这个大队在和英军交手中极为轻松,几乎是随便开几枪就吓走了西洋鬼子,所以根本没有想到英军还敢反击。
双方狠打硬拼,激战整整8个小时,新38师113团毫不客气的冲击入日军主阵地,双方拼起刺刀。
日军
这个大队在宾河以北几百人已经伤亡大半,实在不能抵抗。他们仓皇放弃阵地,跳入宾河游水逃走。
得知中国人开始救援,仁安羌的英军也鼓起最后一丝勇气发起了突围战。谁知道激战一天,毫无进展。
16时30分,毫无办法的英缅军第1师师长史考特致电军团长史林求援:更多日军由东边的伊洛瓦底江上增援,我军情势更劣。
过了几十分钟,史考特又追加一份电报 说:我的人马已因不断的战斗、行军及缺乏饮水而精疲力竭。他估计还能挺过一夜,但若次日还不能获得饮水,我的军队将因虚脱而不能战斗。我要求准许放弃运输工具 及武器,于当晚轻装突围。
搞到这种地步,英军一线最高指挥官史林只得厉声请求国军第113团赶快攻击,急速营救英军。虽然英军这边十万火急,但新38师师长孙立人却不急躁。他亲自赶往一线自己观察地形,认为目前不能立即进攻。
宾河南岸日军居高临下,各种武器配备的很好,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火力网。新38师所谓中央军一流部队,不过是在中国军队里面而言。相比日军33师团,就武器和火力上来说相差还是极大的。如果白天113团不管不顾的全力猛攻,必然伤亡惨重,而且难以有什么进展。
所以,孙立人顶住巨大的压力,在白天仅仅以小股部队发动骚扰作战。第1师师长史考特见国军不出全力,急的抓耳捞腮,甚至已经准备毁掉所有武器和车辆,全军向日军投降。
当晚18时,孙立人下达了攻击命令。其主要内容为:
1. 当面之敌情无变化,仍坚守宾河左(南)岸高地一带阵地,英军第1师仍在仁安羌东北地区被敌包围,已弹尽粮绝,危急万分。
2. 师以击溃当面敌人、救出英军之目的,于明(19日)拂晓5时30分继续攻击。
3. 第113团于明5时30分即向油田区之敌攻击,重点指向敌之左翼。
4. 英军炮兵队(火炮3门)以一部火力协助第113团之左第一线,攻击宾河左岸之敌,以主火力支援其右第一线主力之进攻。
5. 英军战车队以全力沿公路进攻,协同我主力之进攻。”
就如同孙立人估计的那样,33师团本来就瞧不起中国人,见当日国军仅以排为单位发动骚扰作战,误认为国军只有区区一个团的兵力,根本不敢进攻,所以没有什么戒备。
19日凌晨4时30分,第113团乘着日军大意的有利时机,悄悄渡过宾河,5时30分展开全线进攻。
日军这个大队措手不及,顿时被新38师重创。双方激战到中午,新38师一举占领油田区,攻破日军固守的主要据点501高地,撕开了一条缺口,实现了和英军的联系。
当时英军已经是:军队在精疲力竭之际,又受到猛烈攻击,死伤又增,尽管军官不断安抚,英缅军已经完全崩溃。
在新38师第113团击退日军第214联队及第213联队一部以后,被围困的英军如落网之鱼一样,瞬间撤退完毕。新38师救出了英缅军第1师7000余人和美国教士、新闻记者以及被日军俘虏的英军等500余人,从日军手中夺回的100多辆汽车和1000余头马匹等也交还英军。
这批人在第113团掩护下,安全地从左翼撤至宾河北岸。
激战中,新38师也有一定伤亡,第3营营长张琦壮烈牺牲。
据孙立人回忆录,本次作战第113团参战人员1121人,阵亡204人,伤318人,伤亡近半,也相当不轻了。而日军33师团伤亡数量和国军差不多,也是500多人,但毕竟国军是进攻一方,这个伤亡比率已经相当不错了。
仁安羌一战,表面上非常风光,我们以区区一个团击溃日军一个大队,解救了傲慢的英国人,大大涨了中国人的面子。
可惜,就军事上来说,却毫无意义。
因为英军在仁安羌作战第二天就迅速溃逃,连招呼都顾不上打。
西线洞开,英军要求国军立即接访西路所有重镇,包括沙斯瓦,唐德文伊,马格威,等于将西路的防御放弃了。
那么,中路国军随时可能被西路的33师团包抄,这导致平满纳战役迅速流产。
而孙立人的第38师因为英军溃逃,不得已被迫承担了西路的防御,根本无法回到东部66军的建制,这导致东路兵力减弱一半。
本来国军在东路的兵力就非常空虚,实际上仅有第6军2个师和第66军1个师(93师在中缅泰边境不能移动)。现在又少了1个最有战斗力的师,几乎唱起了空城计。
后来第6军被日军56师团横扫,根本不能抵抗。而56师团就是这样包抄了国军后路,突破了本来应该由新38师固守的阵地。
这是毁灭性的的灾难!
这时,日军18师团和56师团却已经赶到同古,会同原本的55师团,发动正面猛攻。不过由于中路国军兵力比较雄厚,还有200师,新22师,96师这样比较强悍的部队,所以日军久攻不克,行动缓慢。
国军各部作战勇敢,以战斗力相对最弱的96师为例,他们苦战半个月之久,让日军前进缓慢,也造成日军近3000人伤亡,自己伤亡4000人。
这种战绩如果放在国内,已经相当不错了。
不过,由于西路仁安羌英军的崩溃,国军西侧已经被日军包抄,所谓平满纳会战已经不可能进行。
国军4月20日忍痛放弃平满纳,主动向后撤退,并且层层抵抗。
-------------------解救英国人后,英国军人同新38师官兵的合影。7000多英军居然被1000多日军包围,而又被1000多国军解救,可谓大笑话。此战孙立人打的不错,但却对缅甸战局的恶化没有任何帮助。反而新38师由此成为为英国佬殿后的部队!
被英国人暗算,导致东路大溃败
整个东南亚的日军共有11个师团,现在有高达4个师团在对付国军,国军受到巨大的压力。
在进攻不利的情况下,日军经过缅奸指引,发现了国军部署的漏洞。
西路英军溃败,导致平满纳战役失败。
当时西路英军基本没有战斗力,所以中国人无奈,只能将作为预备队的第66军新38师主力师拉走到了西路。本来新38师在稍后一点距离,准备随时增援中路或者东路,作为机动部队使用。
这样一来,东路国军力量就薄弱到了极点!
本来第6军3个师和第66军1个师负责东路防御,现在新38师没了,而吕国铨的第93师还在缅泰边境的景栋,正面有日军一部和泰军4个师,根本无法移动,实际上这个师就形同不存在了。
那么,现在整个东路仅有第6军2个战斗力不强的师,陈勉吾第55师,彭璧生第49师,负责驻守长达近三百公里战线的防御。这两个师居然距离200多公里,和93师又距离200公里。由于英国人作梗,他们都没有什么运输工具,实则无法互相支援,完全是孤军作战。退一万步说,就算可以互相支援,平均1公里才有几十个人防御,这完全是违背基本军事常识的。
由于战线太长,第6军军长甘丽初,只能让这两个师以团甚至营为单位,固守几个城镇,最终被日军集中十倍优势兵力各个击破。
同古失守以后,经毛奇、垒固、雷列姆至腊戍的公路处于日军威胁之下,而当时这条公路上连暂55师都没有集结,仅有55师第1团,位于毛奇、垒固地区。
是国军没有部署防御吗?不是这样,他们确实部署了4个师!
本来如果新38师存在,以3个师,2万多人兵力,尤其是有新38师这种强悍部队,还是可以有效守住东路的。
而后方还有66军2个新编师存在,只要第6军在东路能够对抗日寇一段时间,第66军也可以赶来给予支援。
为了救垃圾盟友英国,把我们东路最重要的一个主力师抽走了,导致我们现在兵力严重不足。
只有相隔200公里的49师,暂55师,如何能够有效对抗56师团?
日军经过研究,下令让刚刚赶到战场的56师团立即放弃正面进攻,从东路猛攻国军这1个师,包抄国军后路。就算不能全歼国军,也会迫使国军放弃中部作战而撤退。
日军占领同古后,于3月20日下令正面攻击为辅,侧面包抄为主的战略,具体为:部署各兵团猛烈果敢地突进,将敌压向曼德勒附近的伊洛瓦底江歼灭之。
1. 决定以一个兵团切断腊戍方面敌之退路,同时以主力部队沿央米丁—曼德勒公路及伊洛瓦底江地区向曼德勒方面突进,包围敌主力之两翼,压向伊洛瓦底江歼灭之。
2. 第56师团应沿乐可(垒固)—莱卡—腊戍道路地区向腊戍方面突进,切断敌军退路。预定令独立第56步兵团沿央米丁—敏丹—南曲依道路前进,回归师团长的指挥。
3. 第18师团应在进入央米丁东侧地区后向曼德勒方面突进,切断敌主力的退路,并捕歼之。
4. 第55师团应在进入央米丁西侧地区后,向曼德勒西南地区突进,将敌军主力压向伊洛瓦底江歼灭之。
5. 第33师团应经敏建附近向曼德勒方面突进,捕歼敌主力。
另外,应以一部急进八莫,切断八莫及杰沙附近敌之退路。
显然,其余的部队都是次要的,关键在于侧翼包抄的56师团。
日军56师团以自身配备的第61汽车大队250辆汽车和装甲车,以及缴获英军丢弃的装甲摩托车辆,建立了一个拥有400辆汽车的机械化前锋部队。在100多辆坦克装甲车掩护下,这只机械化部队于同古失陷以后数日内的4月6日,杀入毛奇。
毛奇守军仅有第6军暂55师一个连,面对十倍日军,他们自然不能防御。
史迪威和罗卓英发现毛奇丢失,缺还没想到日军是准备长驱直入,从东路切断国军的回国退路和补给线。
他们自作聪明的认为,日军仅仅是可能从东路夹击平满纳,随即命令暂55师第2团推进到垒固,第3团暂留杂泽、棠吉构筑工事。
这个部署完全使用暂55师区区一个师的3个团,而三个团分别相距上百公里,互相根本无法支援。
这种部署是愚蠢的,唯一的可能就是让日军集中兵力各个击破。
果然,日军56师团以一个师团的兵力,轻松突破东路国军一个团甚至一个营的防线。
4月9日,日军攻占克暂55师第1团二线阵地马俾,11日,日军突破土冲河防线占领土墙,暂55师第1团再退保勒一线。
12日,暂55师师部推进到垒固,并急调第2、第3团向垒固以南约32公里处高地一线占领阵地。
14日,第6军军指挥所进至垒固。此时第6军军长甘丽初已经发现情况的严重性,依靠暂55师这几千人,无论如何挡不住日军1万多人。
甘丽初紧急命令彭璧生的第49师给予增援,在49师主力无法赶到的情况下,先用第146团在垒固以北坑皮克附近占领预备阵地。只是,已经迟了。
不但49师146团都没有来得及部署完毕,连暂55师第2团和第3团尚且没有赶到,日军已经于15日对垒固发动全面猛攻。
由于兵力严重不足,暂55师第1团苦苦坚持,在113联队侧翼猛攻下,第1团寡不敌众,只得步步后撤。
与此同时,56师团侧翼包抄部队,又和赶来增援的暂55师第2团第3团在野外遭遇,发生激战。
56师团见国军数量不少,立即增加148联队,以三个联队过万人重兵猛击暂55师。暂55师三个团不过5000人左右,而且除了第1团以外,另外两个团仓促赶来,都是立足未稳,在敌人一倍兵力猛攻下,很快就被击败。
日军于20日攻占垒固,并击退了急行军赶来增援的坑皮克的第49师第146团。
第6军军部退至雷列姆, 军参谋长林森木率第146团残部几百人防守和榜。暂55师由于被日军包抄后路,加上正面猛击,三个团都被打乱,暂时失去了和第6军的联系。
第6军至此已经陷入混乱状态,军长甘丽初一度只能掌握不到1000人。
日军对暂55师的作战,仅仅是暂时将其打退,并没有歼灭该师的主力,正常来说,56师团应该停下来,继续分头追击,务必保证将暂55师主力吃掉才行,这是一个军事作战的常识。
没想到,56师团丝毫不顾暂55师对其侧后的危险,而且分两路立即北上,进攻雷列姆和东枝。
攻 打雷列姆和攻打掸邦首府东枝(也叫做棠吉),则对国军是相当致命的。雷列姆和棠吉都是腊戌的南面重要门户,如果棠吉丢失,腊戌就难保。而腊戌则是缅北交通 枢纽小镇南坎的唯一一个外围防御点。如果腊戌丢失,南坎是无法防御的。而南坎一丢,日军往西前进约一百公里就可以占领密支那,孟关,往东前进也是一百多公 里,就可以占领畹町,芒市,龙陵,彻底切断国军撤回中国的道路,也完全封锁了中国国内对远征军的补给线。
这样一来,国军基本死路一条,不但正面有敌人3个师团猛攻,背后退路又被切断,崩溃只是时间问题。
其实,日军这一招虽然狠毒,但并非对付不了。因为中路国军毕竟还有6,7万人,别的不说,只要及时将新38师,新22师,200师,96师任意一个部队迅速增援到东路,还是可以堵住日军的,至少可以切断日军的补给线,让他们无法继续推进,甚至自行崩溃。
早在18日,日军刚刚在东路突进的时候,杜聿明发现情况不好。杜非常焦急,断然立要求放弃所谓的平满纳战役和所谓曼德勒战役,将战役中心从中路放到东路,进行所谓棠吉战役。首先集中主力击破东路孤军深入的33师团,然后逐步后撤,稳守缅北的密支那,腊戌一线。
但史迪威又不同意,他不愿意放弃平满纳计划,不愿意放弃反攻仰光;至少他也要确保曼德勒战役,守住整个缅北。所以史迪威随后下令兼顾曼德勒和平满纳,如果平满纳不行了,再退守曼德勒。但军事部署上,缺让国军3个军从平满纳到曼德勒的300多公里公路上,部署了一个一字长蛇阵。
杜聿明接到史迪威部署以后惊呆了,他说:这样国军不能进攻夜不能防守,等于坐视自己被日军歼灭。
所以杜聿明坚决反对,要求立即全军退守曼德勒以北,而且务必调集重兵增援东路棠吉。
结果杜聿明和史迪威在电话中大吵了一场,最后罗卓英跳出来命令杜聿明必须接受史迪威的命令。
----------------------日军猛增到4个师团10万大军,国军就不是对手了,而且日军武器装备远远优于国军,对于日军的坦克,国军只能制作简易的燃烧瓶来对付。
英国人耍诈,我们中招
客观来说,由于西路英军溃败,平满纳战役早已不可能执行,反攻仰光更是无稽之谈。
而此时西路英军能够顶得住,国军又能及时出兵挡住东路日军的突进,或许还能进行曼德勒会战,保住大部分缅甸地区。
可惜,实际上英军已经准备逃往印度,东路日军又逼近棠吉,东路国军根本没什么兵力,等于曼德勒的东西两路都有威胁,实则曼德勒会战也不可能开始。
如果坚持打曼德勒会战,就等于是将重兵集结在曼德拉一线,然后东西两路都被日军包抄,然后被日军切断补给线和退路,全部歼灭在曼德勒。
情 况虽然危急,如果史迪威和罗卓英果断放弃曼德勒会战,紧急将部队向杜聿明说的那样向北收缩,同时集中重兵于东路,进行棠吉战役,阻挡日军继续推进,还是完 全可以稳住局势的。最低程度,可以保住腊戌,八莫,南坎,密支那一线,一来可以保证国军随时撤退到中国,在云南的几个军的国军可以及时增援到缅北,也可以 保证建立一条从密支那到印度的公路,保证援华物资的输入,在公路修筑好之前,还可以保证昆明-密支那-印度空中走廊的畅通,保证大量物资通过空运进入国 内。
当时日军56师团主力刚刚逼近棠吉,还没有发动进攻。
没想到,这个关键时候,史迪威又被狡诈的英国人忽悠了。
所以说,史迪威这个人比起智力,比这个亚历山大就差远了,实则被英国人接连算计。
英国亚历山大将军得到日军新增两个师团,包抄国军后路的情报以后,立即知道缅甸已经不保。而他的5万大军目前还有3万多残部,如果能够退到印度,对英军未来会有极大帮助。
而且当时 印度也在大力反抗英国人的统治,各种运动和起义搞了50年之久。目前印度国内也有一批人,试图利用日军进攻,来实现印度独立。所以英国也需要一支军队控制印度!
不过,这时日军早已把英军当做鱼腩部队,毫不留情的疯狂追击,英军靠着新38师殿后才勉强保住英军没有被歼灭。
目前国军侧翼也被包抄,自身难保,还怎么可能去管你英国人。
英军总司令亚历山大老谋深算的推测,这种情况下,国军一定会先顾自己,将本来在西路为英军殿后的新38师撤走,去保卫自己的后路。
而如果新38师撤走以后,英军必遭日军33师团追击后歼灭,重演仁安羌的一幕。
不过,如果让国军出动主力为英军殿后,显然国军也不可能同意。因为他们自己比英军还危险,搞不好10万大军也要尽数死在缅甸。这种紧要关头,谁还管谁!
于是,亚历山大卑鄙的用了一个招数。
在中英联合军事会议上,亚历山大告诉史迪威:他们必须撤过伊洛瓦底江,然后前往印度,不然的话,他们的军队就会陷入正向曼德勒推进的一支日本突击部队约3000人包围,这只日军在乔克巴当。
亚历山大知道,史迪威始终没有放弃曼德勒计划,还是试图保证整个缅北,所以他故意欲擒故纵。果然,史迪威表示希望英军留下作战,不然曼德勒会战就要垮台。
此时亚历山大就无耻的说:我们可以留下作战,但请中国军队务必出动主力增援乔克巴当的英军,因为那里有日军主力部队。
被骗的史迪威立即同意,命令第5军200师立即西返,去乔巴当协同英军对付日军。
就像上面说的那样,这就等于放弃了东路阻击日军,坐视腊戌丢失,也坐视日军包抄国军后路。
杜聿明接到西返的命令以后惊呆了,立即电话联络史迪威和罗卓英。
杜聿明认为东路情况危急,200师和新22师要立即向东路开进,绝对不能西进,不然中国远征军必遭惨败,甚至全军覆没。
而且杜聿明紧急联系在西路仁安羌的新38师师长孙立人,得到乔克巴当根本没有日军的情报。
史迪威缺坚持乔克巴当有日军数千部队,为了让英国人留下来打曼德勒战役,必须让国军增援乔克巴当。
双方唇枪舌战,大吵起来。
杜聿明对史迪威说:日军猛攻棠吉外围,暂55师组建刚刚一年,战斗力不强,部队又分散各地,难以有效阻挡56师团的猛攻。我们务必立即将主力增援东路,稳住东路局势。如果此时不去争夺东路,而主力拉向西路,影响太大。
史迪威说:乔克巴当发现日军主力,你务必给予援助。
杜聿明说:乔克巴当没有日军!就算有,我们现在也不能放弃棠吉不顾。就算乔克巴当失守,顶多曼德勒战役无法进行,我们还可以退守密支那。但棠吉是腊戌的门户,一旦腊戌丢失,我们的补给线和撤退路线全部被切断,后果不堪设想。
史迪威说:我们要英军协同我们执行曼德勒会战,必须出兵解救他们。
杜聿明恼怒的说:我在13日 就提出放弃平满纳会战,转为东路的棠吉会战,更不能进行曼德勒会战。英国人坚持曼德勒会战,不过是想让我们出兵掩护他们撤退到曼德勒。等到英军真的到达曼 德勒,他们一定会立即放弃战斗,转而逃向印度。就算我们出兵帮助英军,曼德勒会战也不能进行。希望你不要受英国人蛊惑,不要上当。
史迪威说:东路我已经调动49师去增援暂55师,应该没有危险。现在最大危险在西路,不能让英军溜到印度去,一定要拖住他们,所以我们必须救他们,不让他们有借口放弃曼德勒会战。你要理解我们的战略。
杜聿明听完赶到啼笑皆非,忍不住说道:史迪威将军,您既然已经知道英军想溜走,是在利用我们,为什么还要受他摆布呢?您明明知道日军试图从东路突破,然后把我们包围在曼德勒歼灭,为什么还要放弃东路,让我们转兵去西路,而且还要坚持在曼德勒打仗。这不是自投罗网吗?而且就算49师能够赶到,以暂55师和49师这点兵力,能够挡住日军一个师团吗?东路怎么不危险呢?恕我不能苟同!
罗卓英见杜聿明讲话越来越不客气,接过电话说:这是命令 ,你务必执行,史迪威将军是盟军最高指挥官。
杜聿明大怒,警告罗卓英说:我告诉你,如果你拒绝我的意见,坚持放弃棠吉,去西路解救英军。所有责任我不能承担,你要负全责!!!
罗卓英顿时张皇失措,不能应答。
这时,傍边刻薄的史迪威急了,酸性子发作,劈手夺过电话:你们中国军队吃饭不打仗吗?
杜聿明怒骂:我 吃的是中国人的饭,不是英国人的饭。自从进入缅甸以后,英国人给过我们什么帮助?我们为什么不顾自己的巨大危险,跑去帮助他们撤退?中国是主权国家,中国 军队是盟军。我们协同英军防御缅甸是尽我们盟友的义务,不是说中国军队是哪个国家的雇佣军,我们不会接受任何人无力摆布!
如此大吵一通
到最后,杜聿明忍住怒气说:就算乔克巴当有日军,靠新38师孙立人的部队也就足可以应付。如果我们光顾着英军,不顾国军死活,前拒狼后怕虎,我军肯定会一败涂地。
但史迪威丝毫不理,强令杜聿明必须服从,罗卓英也出来帮腔。
杜聿明无奈,只得将部队西返,放弃增援棠吉,最终造成灾难性后果。
不过杜聿明还是留了一手,除了让200师599团和600团用卡车向乔克巴当急进以外,其他部队都缓慢步行行军。
果然到了2天后的21日,情况巨变。
乔克巴当新38师汇报:没有发现日军,只有大批英军残部狼狈不堪的全线撤退。
罗卓英终于知道上了当,仓皇在当晚12点找到杜聿明商量,说:乔克巴当没有敌人,但东路情况恶化,防御棠吉外围的暂55师已经被日军打散,暂时失去和军部的联络,棠吉情况危急。
杜聿明长叹一声,说:这是可以预料的。我们上了英国人的当。
顿了一顿,杜聿明说:目前唯一可行的,就是立即放弃曼德勒会战,以96师和新38师防御中路,不再管西路英军,我们的主力200师和新 22师立即赶赴东路和日军争夺棠吉。如果棠吉被日军控制,腊戌也就不保,国军就完了。
此时的罗卓英知道大事不好,已经比较慌张,立即同意杜聿明的意见。
就在吵吵闹闹的这3天内,日军丝毫没有停着。
4月21日,日军分两路毕竟雷列姆和棠吉。
4月22日,日军搜索联队击退第6军残部,攻占和榜,守军退守孟榜。
23日,日军增加第113联队一部兵力,包围并击溃了守军,占领了孟榜,24日进占雷列姆。第6军军部退至莱卡,在日军追击下,于26日退孟休,收容残部。
被英国人忽悠的3天时间内,棠吉已经不可避免的要陷入敌手。
-------------------在占领缅甸中部的勃固这些地区以后,日本根本没有停止进攻。他们利用英军拆国军台的有利时机,高速突进,从东路迂回包抄国军补给线和撤退路线,试图将国军全部歼灭在缅甸。
好在,杜聿明得到罗卓英的许可后,命令步行撤退,距离棠吉最近的598团立即反攻。
该团4月21日已经从密铁拉出发,乘汽车向棠吉前进。先头骑兵团进至棠吉西侧时,棠吉已被日军步兵第113联队的第2大队占领。
200师在同古重创过55师团,所以对56师团也丝毫不畏惧。
当时官兵还说:55师团是我们手下败将,56师团也没什么了不起,无非再做一次手下败将。
当天骑兵团首先向棠吉外围日军发起攻击,稍后598团赶到,将日军击溃。日军逃入棠吉城附近固守!24日拂晓,第200师主力另外2各团赶到,立即投入战斗。由于知道此战关系远征军存亡,戴安澜亲自赶赴一线指挥。
200师599团排长黄志超回忆:我军士气旺盛,一连串攻占了好几个山头,但伤亡较重。很快我团占领棠吉北面高地,居高临下,对城内日军一目了然。
在坦克和重炮兵配合下,经过10个多小时激战,200师主力杀入棠吉城内,双方展开巷战。
战斗至25日凌晨,日军不敌200师的神勇,全线溃败出棠吉。
200师只用一天时间就将,棠吉守军日军第2大队歼灭大半,收复了棠吉。
这样一来,局势又稳定下来。
日军56师团虽然已经有一部通过,但如果200师死守棠吉,突前的日军在没有丝毫补给,又孤军深入的情况下,难以有什么作为,甚至自身都难保。
同时,如果国军紧急放弃中路所谓曼德勒会战,全军退守缅北密支那,腊戌,八莫,南坎一线,还是完全可以有效阻挡住日军中路东路突破的部队的。
这边蒋介石倒是比史迪威和罗卓英都清醒的多,他发现情况危急,于4月24日晚上23点紧急下令,要求全力阻止日军从棠吉和雷列姆北进,务必确保腊戌。
没想到,在这个紧要关头,史迪威又在惹事。他始终不甘心放弃缅甸大部分领土,还是试图保住缅北,坚持进行曼德勒计划。
当第200师进攻棠吉,准备继续反攻雷列姆时,21日到23日,史迪威还是不顾东路危急的情况,连续发布三道命令,让杜聿明放弃棠吉,将主力集结到曼德勒准备会战。
最终于24日,史迪威、罗卓英严令:棠吉攻克后,即返曼德勒,准备会战。
杜聿明瞠目结舌,完全惊呆了。
所谓史迪威罗卓英的命令,其实就是史迪威的命令,罗卓英此刻就是打酱油的。
好在总有人还保持清醒头脑,参谋团林蔚认为史迪威在乱指挥,指示:督率所部于攻 克棠吉后,继向雷列姆北进之敌尾击,断敌退路,以解腊戍之围。
两个命令根本相反,而第二个命令相对比较实际。显然林蔚他们也判断出英国人卑鄙的意图。话虽如此,两个完全相反的命令,却让杜聿明无所适从。
随后又接到史、罗最新命令:除以第200师向雷列姆方向攻击外,军部及军直应即回师西南,经密铁拉向畔楼(曼德勒南侧)集结。
而名义上史迪威是缅甸最高指挥官,而蒋介石虽然要杜聿明坚守东路,电报却留了个尾巴,说万一腊戌守不住,还是要退守中路,准备返回国内。
原文是:腊戍应有紧急处置,万一腊戍不守,则第5军、第66军应以密支那、八莫为后方。25日又致以“先以保守腊戍为主”的电令。
同时蒋介石提出,务必保证印度-密支那-昆明的空军走廊和陆地交通线。
可见,蒋介石已经知道缅北大部守不住,很务实的进行部署了。
没想到,史迪威就抓住这个万一,以蒋介石的身份要求杜聿明返回曼德勒。杜聿明不过是第5军军长,上面还有总司令罗卓英,再上面才是史迪威。权力相差了两个级别,杜聿明无法抗争。
最终连林蔚的参谋团也软了下来,电示:应遵远征军司令长官部之命令行动。
杜聿明无奈,只得让第5军西移。
杜聿明这个人的最大缺点,就是在很多时候,明知道上级命令是错的,不敢于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辽沈战役,杜聿明明明知道必须果断放弃长春,以沈阳国军主力,接应锦州部队向营口突围,保住东北国军40多万精锐部队。但因为蒋介石反对,他一直没有执行。最终,这60万国军全部在东北被林彪吃掉。
如果此时换成林彪,他是不可能回兵的。
不过杜聿明也不是傻蛋,他发现命令里面没有让非步兵的其他部队也一同西返,就命令余部立即高速返回中国。于是远征军唯一一个装甲团和大量辎重部队,工兵,骑兵,汽车兵由此撤退,最终装甲团勉强撤回国内,还保留了一半的力量。
显然,杜聿明认为此战必败了。
责任编辑:文小铃 最后更新:2019-02-15 11:33:2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