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中国远征军首次出境作战惨败 中英美指挥不统一
2019-05-29 14:19:22  来源:综合 作者:城市晚报  点击:  复制链接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后,为实现称霸东南亚的野心,在占领了我国大部分领土的基础上又相继侵占了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及印度、缅甸等地,企图实现对我国的战略包围。

  中国远征军画册

  1941年12月23日,中英两国在重庆签署《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形成,中国为支援英军在滇缅(时为英属地)抗击日本法西斯,并为了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组建了中国远征军。

  从中国军队入缅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零3个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

  近日,长春市黄埔同学会名誉会长、驻缅甸密支那远征军新一军新三十八师少尉区队长张席珍做客国学大讲堂,以《亲历中国驻印缅远征军艰苦卓绝的抗战生活》为题,为广大市民讲述那段艰苦卓绝的抗战生活。

  为何派出远征军

  张席珍于1940年11月考入黄埔军校18期,在校受训三年,1943年10月毕业,1944年参加了远征军。

  据张席珍介绍,“作为远征军,实际上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进入缅甸之后,一直在印度和缅甸作战的部队;另一部分是进入缅甸作战,撤退回云南西部,经过整顿,又打出去的部队。”

  上世纪四十年代初,中国国内正处于抗日的关键时期,为何会派出远征军赴缅甸和印度作战?这显然有各方面原因。缅甸在东南亚半岛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它西面是英属印度,北部和东北部与中国西藏和云南接壤。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陷于欧洲战场无力他顾,对于英国的战略方针而言,在远东地区首要之务就是保卫输出最多资源的殖民地印度,并将其余殖民地视为保卫印度的战略纵深;对于中国而言,滇缅公路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通线,日军据此还可以威胁中国西南大后方。由此可见,缅甸对于盟国中的中英双方来说都有重要战略意义。

  此外,张席珍介绍,“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以后,接连侵占了太平洋诸岛,以及东南亚、印尼、新加坡和香港、澳门等地,这样一来,英美两国和中国在共同抗日的基础上结成了联盟,我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和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会合在一起,中国入缅远征军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组成并开进缅甸的。”

  中国远征军高级将领

  同古保卫战和仁安羌大捷

  第一批远征军共有三个军,分别是第五军、第六军、第六十六军,每军三个师,共计十万人,编成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部,罗卓英为司令长官,杜聿明为副司令长官,兼任第五军军长。

  1942年3月,远征军一入缅甸,就在同古遭到日军重兵围攻,激战4个昼夜后开始突围,至8月初,撤到印度和国内滇西集结。于是整个缅甸和中国云南西部怒江以西的部分地区被日军占领。整个入缅作战比较激烈的战斗有同古保卫战、仁安羌大捷。

  同古保卫战发生于1942年3月19日,张席珍介绍,“同古在缅甸首都仰光以北,日军在1942年3月侵占仰光继续北上时,与我军交火。同古保卫战主要参加部队是第五军第200师,这是中国当时的机械化师。遗憾的是,因为英国的拖延,这个师并未装备重装备,仅靠手中轻武器和一部分炮兵跟武装到牙齿的日本军队奋战。在师长戴安澜的指挥下,第200师在战场上拼搏了12个昼夜。后因为并肩作战的英军无故撤退,中国阵地侧翼受到威胁,不得不有计划地撤退。”

  70年后的今天,人们对这次战役的评价显然颇具特色——“同古之役初步矫正了西方人对中国军队的歧视和偏见。它在军事史上的意义几乎等于零,但在认识论上的价值却意外地获得一个高分。”

  而与同古保卫战齐名的另一场战役则是仁安羌大捷。张席珍回忆道:“当日军占领仰光后,为防止日军长驱直入,共分三路阻止日军,西路是英缅军,东路和中路是中国入缅部队。但由于英缅军与日军一触即溃,而且并未及时报告消息,造成中国入缅部队十分被动,最后不得不全线撤退。当英军撤到仁安羌时,遭到日军围攻,形势危急下,他们向中国军队求援。中国新编第38师接到消息后,派出一个团乘汽车开赴仁安羌,一番激战后,救出英军七千多人。”

  仁安羌大捷引起了轰动。张席珍介绍,“这个消息轰动了英国,事后英国颁发给38师师长孙立人等人各种奖章,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46年年初,英女皇还把孙立人请到伦敦,亲自为其授勋。”

  损失惨重的首次远征军

  显然,1942年的整个缅甸作战并不成功,张席珍总结说,“整个指挥系统凌乱、无能,加上盟国之间彼此观望不前,致使中国入缅部队遭受重大损失。”

  日军很快切断了中国入缅部队的后路,把归国之门封住之后,中国入缅部队失去统一指挥,只能各自选择退路,付出很大代价,从5月初到8月初,用了3个月才陆续撤完。他们大部分撤到国内滇西地区,剩下的人则撤到印度南部。在整个撤退过程中,中国军队伤亡惨重。

  张席珍以第200师为例,师长戴安澜率队往国内撤退,沿途多次受日军包围,最后一次撤到茅邦村,离国境只有150公里,遭遇敌人埋伏,一昼夜混战后,两个团的兵力打到只剩下两个兵营,戴安澜也受了重伤。在缺乏药物医治的情况下,戴安澜伤口化脓溃烂,坚持了8天后,最后捐躯。

  撤退经过的地方多是崇山峻岭、山峦重叠的野人山区,森林遮天蔽日,蚊虫成群,人烟稀少,给养困难。六月以后,雨季到来,每天都是倾盆大雨,原来在旱季时可以作为道路的小径,如今都是洪水汹涌,既不能通车,更无法架桥改渡,给行军造成了巨大困难。张席珍回忆说:“原始森林内潮湿不堪,蚂蟥蚊虫树上地下到处都是,叮咬之后,极容易得破伤风,各种传染病大为流行,一旦发高烧昏迷不醒,再加上蚂蟥吸血,蚊虫叮咬,大雨冲刷,几个小时就可以让人失掉性命。部队死伤累累,沿途尸体遍野,惨不忍睹,连副司令长官杜聿明本人都感染重病,几乎殒命。”

  代价显然是巨大的,张席珍给出了一组数据:“第一批远征军共计10万人,撤退后只剩下4万人。以第五军为例,全军总共4.2万人,因战斗死伤7300多人,而撤退时死亡人数约1.47万人。”

  张席珍总结道,“入缅远征军以蒙受重大损伤结束。惨败的主要原因是中英美三家指挥上不统一,矛盾重重、互相掣肘、分散兵力,让日本人各自击破。”

  凯旋的第二次入缅作战

  张席珍介绍,撤到印度的共有两个师,“新编38师和从缅北野人山脱险入印的第5军新编22师。1942年年底至1944年春,新编第30师兵员陆陆续续空运到印度,1944年上半年,第14师与第50师的兵员也空运到了印度。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部撤销,改称为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美国中将史迪威为总指挥,罗卓英为副总指挥,后由郑洞国接任。当时议定,中国军队在作战装备和医疗上由美国负责供应,生活上的吃穿由英国供给。”

  这支中国驻印军,在印度训练一年半时间,1943年10月开始组织反攻,第二次进入缅甸作战。张席珍介绍,“这次反攻跟1942年入缅作战大不一样,这次中国军队养精蓄锐,士气旺盛,武器装备优良,还有美国空军支援,打回祖国成了一致愿望。”

  反攻路线仍然定在缅北地区野人山区,但这条路线并不利于对中国军队作战,张席珍解释,“因为这里全是崇山峻岭,当时定下这条路线,主要还是因为英国。英国一贯反对中国军队深入缅甸,在英国人看来,中国人对缅甸影响越大,对于它以后控制缅甸越不利。美国也附和这个决定,这为中国军队对缅北反攻增加了许多困难。”

  好在战况并未受到影响。直到1945年3月30日,中国远征军攻克乔梅,与英军胜利会师,中国驻印军凯旋。至此,中国驻印军与中国远征军的任务顺利完成。第二次入缅作战,中国驻印军伤亡1.8万余人,歼灭日军4.8万余人,解放缅甸土地约13万平方公里。滇西中国远征军伤亡67403人,歼灭日军21057人,解放滇西全部土地约3.8万平方公里。

  张席珍感慨道:“中国远征军是一个悲壮而伟大的名字,70年前,在中国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候,为了支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为了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中国远征军走出国门,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殊死战斗,在异国他乡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战歌。”

责任编辑:叶子 最后更新:2019-05-29 14:21:5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同古战役

下一篇:中国远征军血战仁安羌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