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王浩儿的致江路,是一条仅有几百米长的小街。这条街上有一个非常不显眼的地标,当你经过它时,很可能误以为它只是一个普通的“井盖”而忽略它。哪曾想,在它上面所铭的短短几字背后所代表的,竟是一段极其悲壮的历史最后的印记。
“乐西公路”,这是地标上的关键信息。那这乐西公路,是从哪儿到哪,什么时候,为何而修的呢?
乐西公路 零公里 ,北纬29.5度,东经103.77度
修筑乐西公路的起因
在说这条路之前,先说说另外两条路。
抗战时期,有两条非常著名的公路,一条是中印史迪威公路,一条是滇缅公路。当年,国内大部分工业城市、沿海港口以及粤汉铁路相继落入日寇手中后,各种战略物资的供给通道几乎被彻底切断,海外华侨、国际上援助中国以及国民政府购置的战略物资,开始绕道东南亚从陆上进入中国。
这些物资,便是通过中印史迪威公路和滇缅公路组成的滇缅国际通道,将物资输送到境内。中印史迪威公路从印度东北部边境小镇雷多出发,至缅甸密支那后分成南北两线,南线经缅甸八莫、南坎至中国畹町;北线经过缅甸甘拜地,通过中国猴桥口岸、经腾冲至龙陵,两线最终都与滇缅公路相接。
这条国际战略通道成了很长一段时间里的唯一的“抗日生命线”。
但是,物资经过这条抗日生命线入境后,需要绕道贵州,几经周折,才能送达内地。而抗日形势日渐严峻,日军每天都在疯狂的推进,民族存亡命悬一线,每一分每一秒都变得非常重要,因此入境后的交通急需改善,加快物资输送速度,争分夺秒为后方与前线加紧供给。
如果修建一条乐山到西昌的公路,再连接西昌到云南西祥的公路,合并成为川滇公路,与滇缅国际通道连通,物资进入内地的路程可以减少295公里,在当时的路况车辆条件下,可大大缩短运输时间,减少长途运输的风险,成为一条进入内地的捷径。
另外,由于武汉失守,当时的陪都重庆也不再安全,国民政府或考虑再迁都西昌,基于这两个因素,乐西公路的修建就非常必要和紧急了。1938年底,修建乐西公路的计划因此被火速提上了日程。
蒋介石重予以重托,交通“三杰”之一 赵祖康临危受命
初期,国民党军事委员会重庆行营公路监理处组织力量开始了公路的初步勘测工作。 次年1939年四月,国民政府交通部开始负责实施勘测,确定了最终路线方案。
乐西公路起于乐山王浩儿,经苏稽、峨眉、龙池、峨边新场、金口河吉星、皇木、马烈、汉源、石棉、栗子坪、拖乌、大桥、冕宁、泸沽、礼州、西宁、西昌城等地,止于西昌邛海湖畔的缸窑,全长525公里。
当年8月,乐西公路工程处在乐山成立,隶属于交通部公路管理处。筹备期间,由肖庆云担任总工程师,后由孙发端继任。蒋介石委派时任交通部公路总管理处处长赵祖康为工程处处长,后又兼任施工总队长。
赵祖康,上海人,1922年毕业于唐山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1930年赴美国康奈尔大学留学。与詹天佑、茅以升并称为中国交通工程“三杰”。
孙发端,安徽省桐城县人 公路选线专家
乐西公路是当年的“第一号工程”,蒋介石先后六次口谕、手谕赶工,实在是形势危急,武汉已经失守,留给重庆陪都的时间已经不多。蒋介石要求还在复勘内的乐西公路一年内通车,因此乐西公路是一条边勘测边修筑的公路,同时也是凉山六万多平方公里广袤大地上第一条公路。
蒋介石向西昌行辕主任张笃伦授旗
征调民工
为兴筑乐西公路,乐西公路工程处先后分别从乐山、夹江、峨眉、犍为等19个县及西康省的汉源、荥经、西昌等17县,征调汉彝民工24万人。
赵祖康视察施工现场并接见筑路劳工
国力贫弱,无力提供充足的各种筑路物资,设备原始,工粮短缺,衣单挨冻,缺医缺药,加上路段天险众多,惊人的伤亡率,乐西公路的修建是一段悲壮惨烈而英勇的筑路史。
乐西公路经过的地段,自然条件非常恶劣,古往今来有不少悲壮的故事发生在此
当年太平天国石达开,在这一路段上石棉县的大渡河边全军覆没,解放后修筑成昆线,在这里牺牲了很多铁道兵。(相关阅读:这里为纪念一个远去的兵种铁道兵以及他们的壮举而建——你的姓名无人知晓 你的功绩永世长存)
当年从四川和西康各地征调的几十万筑路民工,全凭原始劳动,用锄头、钢钎、挖土撬石,用扁担、撮箕运土,用打夯填实,用石磙压平。为数不多的炸药也是黑色炸药,爆破力不强。全靠顽强的意志,吃苦耐劳的精神,一米一米地将工程向前推进。期间在时间紧、任务重、设备原始、地形复杂、工程十分艰巨、生活和卫生条件极差的情况下,由于缺粮、疲劳、疾病、工伤等原因,伤亡人数竟多达3万人,牺牲4000多人,时至今日,在乐西公路最艰险的路段蓑衣岭、岩窝沟,荒冢和残骨仍不难寻觅。
蓑衣岭路段伤亡3000多人,寒冬一夜冻死四川民工200人
金口河大瓦山北侧海拔2800米的蓑衣岭是乐西路经过的最为艰险的路段,全线工程最艰巨,气候环境最恶劣(90%时间都是雨雾缭绕或冰天雪地,施工人员在此须常年穿着蓑衣,“蓑衣岭”也因此而得名)、施工条件最差、粮食、药品补给最困难、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段,仅此路段伤亡的民工就达3000多人,连施工总队长赵祖康也因过度劳累而瘦得皮包骨头,并患上了咯血病。由于工人和粮料运输的关系,1940年10月初,才集中了民工与石工2万人全面动工。这样多的工人,住宿与给养都成问题。山上搭了200多间临时工棚,勉强解决了住宿。每天所需粮食达4万公斤,连同材料工具等都需从乐山运入。
为了加快进度,在冬季赶工,200多名缺衣御寒,衣衫褴褛的民工,在一个冬季清晨来临时再也没有醒来。赵祖康满怀悲痛,在此立碑,亲笔撰文并题写了“褴褛开疆”,纪念筑路捐躯的200民工。(褴褛,指破烂的衣服,当年的民工非常穷苦,都穿的破烂的单衣)
碑文:“蓑衣岭乃川康来往要冲,海拔二千八百余公尺,为乐西公路之所必经,雨雾迷漫,岩石陡峻,施工至为不易。本年秋祖康奉命来此督工,限期迫促,乃调集本处第一大队石工,并力以赴,期月之间,开凿工竣,蚕虫鸟道,顿成康庄。员工任事辛苦,未可听其湮没,爱为题词勒石,以资纪念。”
岩窝沟——“用我们的血肉,去填平岩窝沟”
岩窝沟是另一段惨烈的路段,位于雅安市汉源县境内。据史料记载,仅在打通岩窝沟7公里长的路段中就死亡民工1400多人,其中,仅坠崖身亡者就达40余人。
当时,只能让一些身材矮小的民工蜷缩着蹲在箩筐里,绳索从岩顶吊至悬崖处开凿,放火药,在悬崖上把公路活生生凿出来。麻绳和竹篾做的绳索禁不住反复撞击和摩擦,不时有工人坠下悬崖。
3000多人同时赶工,沟的两边数百人同时挥舞着手中大锤与钢钎敲打崖壁,喊着“吭唷吭唷”粗壮的号子声,同时与几十个炮眼连珠炸山的爆炸声,巨石滚落声撞击岩壁谷底的巨响,交织在一起,惊天震地。
沟里有一条标语:“用我们的血肉,去填平岩窝沟”。
汉源县立的抗战公路旧址指示牌及当年压路的石碾子
除了物资匮乏,工程技术难度巨大的困难,还要面对当时恶劣的社会环境
“一批充满爱国热情与抱负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带领十几万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民工,顶严寒,冒风雪,没日没夜地奋战在崇山峻岭间,累得个个衣衫蓝褛,人模鬼样,其境况之惨烈,令人不敢面。”
——《赵祖康传》
当年,不仅要面对物资上,工程上难度上的困难,川康两省临时组建的所谓协助修路的单位,竟至十六七个之多。这些单位对工程处处刁难,层层盘剥,无所不用其极。从川康两地的最高行政长官到各占一方的土匪恶霸,都是惹不起的土皇帝、地头蛇。当时的乐西公路副总工程师张佐周总结,该路施工中的主要困难,不仅是工程技术上的艰巨复杂,同样重要的是千头万绪的行政性事务工作。张佐周在《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 赵祖康》中说:“乐西公路,自四川省乐山至西昌,全长525公里,经过海拔2800米的蓑衣岭和波涛汹涌的大渡河。在地形险恶、气候多变、人烟稀少、给养困难的复杂条件下,赵祖康率领全路职工,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用了一年五个月的时间修通公路,其困难远远超过了单纯公路工程,可以说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赵祖康不仅是一位工程技术专家,而且是一位全能的组织者”。
赵祖康之二女儿赵国明写道:
“大量的公款都进入了一伙国贼民蠹的腰包。民工死亡数更高得惊人……而死者的抚恤金都有黑手掠夺攫取,仅西昌一个工程处长就鲸吞了七十万。工程技术人员生活艰苦且不说,有时还得自己掏钱请地方势力吃饭,求他们少捣乱多关照。一不小心得罪了哪位权贵,威胁便接踵而来。张佐周就因征地征到某恶霸姨太太的产业而险遭不测。大环境如此恶劣,被领袖手令的紧箍咒狠狠缠住的父亲还不得不拼死赶工,否则性命难保。最令人痛心疾首的是,财政部还隔岸观火,迟迟不拨经费,逼得父亲只好以个人名义向一位银行家贷款,才使某些路段得以开工。
乐西公路副总工程师 张佐周
乐西公路从1939年5月的路勘至1941年底,长达525公里的乐西公路全线正式通车。工程技术及管理人员,克服噩梦般的各种困难,与20余万工人昼夜施工,抱着后方修路为抗战做贡献的精神,在一年半里抢出了这条抗战交通生命线。 全线完成土石方850多万立方米,开凿岩石240多万立方米,架设桥梁2600米,铺设路面117万平方米。功德无量。
抗战期间,三百万川军将士出川抗日,牺牲二十六万多人
而在后方,五百多万四川民工加入到各种抗战工程的修筑中,当年的川人为当年国家的救亡图存拼尽了全力。川人为抗战所做出的牺牲将被永远铭记。
文中部分史料图片来自网络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19-10-21 09:01:1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战时期犍为焦油厂往事
下一篇:新四军四支队在蒋家河口取得首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