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军史|白刃战:中国军人不如日军吗
2015-12-01 10:50:38  来源:安徽人在军营   点击:  复制链接

  白刃战诞生于冷兵器时代,但在八年全面抗战中,中日两军在战场上屡屡短兵相接,爆发激烈的白刃战。面对手持精锐装备的日军,中国军人没有退缩,无论是喜峰口抗战中的第29军大刀队、还是石牌血战中贴身肉搏的中国将士,中国军人用血肉之躯,抵挡了日军侵略的脚步。

  “三个中国军人拼不过一个日本兵”

  抗战爆发后,日军在武器装备上占据极大优势。在炮火轰炸、枪弹密集的战场上,中国军队伤亡巨大。对于前线官兵来说,必须想办法减小武器装备间的差距,尽可能坚持到日军炮火攻击之后,接近敌人展开搏斗,因此白刃战便成为必然选择。而日军也在阵地战中倡导近距离使用刺刀进行冲锋,有时宁可不用枪弹也要疯狂肉搏。这样,白刃格斗几乎成了中日士兵的“家常便饭”。

  然而,这一时期中国军队的白刃战作战能力总体上弱于日军。在很多刺刀拼杀的战斗中,中国士兵都吃了亏。即使有时打了胜仗,损失也非常大。例如,在台儿庄会战中,中国军队虽然取得了胜利,但在与日军近距离巷战搏斗中,死伤众多。一名日军在日记中写道:在战场上面对多人围攻,他和其他两名日本兵结成三角阵,刺毙7名中国士兵后,成功撤走。而在百团大战结束后,八路军总结经验教训后认为,要对付1个日本士兵,往往需要3个以上的八路军战士。因为在白刃战中日军“体力好、技术好”,八路军“损失甚大”。很多关于抗战初期的战史记录和老兵回忆中都提到,日军在白刃战中面对中国军人优势明显,常常是一个顶几个。这样,就留下了“三个中国军人拼不过一个日本兵”的说法。

  大刀队:“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不过,也有例外。在抗战队伍中,西北军素有白刃战的传统。西北军第29军很早即组建了大刀队。队员们每人配发一口镔铁大刀,用改良后的武术刀法进行训练,甚至有专人编写的《白刃战术教程》,其“破锋八刀”刀诀为:“迎面大劈破锋刀,掉手横挥使拦腰。顺风势成扫秋叶,横扫千钧敌难逃。跨步挑撩似雷奔,连环提柳下斜削。左右防护凭快取,移步换型突刺刀。”1933年,长城抗战的喜峰口战役中,第29军大刀队趁夜突袭,与日军“白刃相接,血战终日”,自此第29军的大刀队令日军胆寒不已,据说此后不少日本兵晚上睡觉时,脖子上要戴一个自制的铁护圈,以防睡梦中脑袋被砍掉。

  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处在前线的第29军大刀队立即上阵,英勇杀敌。时任班长的马玉槐在宛平城外参加了作战。他说:“一打白刃战,我们的步枪就背上,手里拿着大刀,一对一跟敌人打起来了,当时没有别的想法,就是‘你死我活’……”“有一个敌人端着刺刀朝我刺来,嘴里还喊着:呀呀呀!我抡起大刀,用刀背用力往左磕他的刺刀,他的刺刀歪了,然后有个回力。我的大刀借着回力从后往前抡了一圈,再向前一刺,刺中了他,再使劲儿一拧。我听见他‘啊’的一声惨叫,倒在地上……”这一仗,年仅19岁的战士陈永德抡刀一人就杀死日军9名,缴获13支枪。《世界日报》等报刊这样报道:“大刀队急向日军冲锋,相与肉搏,白刃下处,日军头颅落地,遂大获全胜……”

  大刀队取得的战果让国人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看到了希望,著名音乐家麦新受到鼓舞,创作了歌曲《大刀进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咱们中国军队勇敢前进,看准那敌人,把他消灭,把他消灭!冲啊!”

  石牌保卫战:二战规模最大的白刃战

  进入抗战中期,中国军队的白刃格斗能力大大增强。这一时期,中日双方的白刃战比以往更加频繁,出现了许多规模非常大的战斗。日军虽仍然保持较强的白刃战能力,但中国军队白刃战的实力已经与日军大致相当,某些时候还略占优势。1943年爆发在湖北宜昌石牌古镇的争夺战,是二战中规模最大的白刃战。

  1943年5月初,日寇集中20万兵力向战时陪都重庆进犯。中国军队誓死要守住通往重庆的第一道防线——石牌。几轮飞机和大炮的轰炸后,双方在这弹丸之地进行了面对面交锋,面对疯狂扑上来的日军,成千上万的中国士兵端着刺刀冲向日军,与敌人扭作一团,展开了肉搏战。

  据史料记载,当时在战斗最激烈的土城乡曹家畈村,一度听不到枪声长达3小时。不是因为双方停战,更不是休息,而是敌我两军在拼刺刀!双方胶着在一起,仗已打到无法开枪的程度。参战老兵回忆:“日本人一群一群地冲上来,中国人迎头扑上去,搅在一起”,阵地前沿两军尸体堆成了金字塔形状,双方都杀红了眼。日军在白刃战中得不到任何便宜,最后向中方阵地施放催泪瓦斯。

  这场白刃战持续了几乎整个白天,1500名中国将士阵亡,鲜血染红了长江岸边的土地,而阵地始终未失,而日军也付出了死伤1000多人的代价,胜利的天平渐渐倾斜。最终,中国军队以血肉之躯挡住了日寇的铁蹄,扭转了整个战局。石牌保卫战以其悲壮惨烈和重大意义,被称为“东方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共产党军队白刃战能力渐至巅峰

  自1940年以后,在中共中央的指导下,八路军、新四军各部队开始了有计划的轮训。为了提高短兵相接的本领,刺杀技术的训练被提升到了一个特别的高度。很多老战士都回忆说,“如果不参加作战的话,部队天天都要练刺杀,除了吃饭就是拼刺刀。”当时一些日本反战人士也帮助抗日根据地军民练习刺杀技术,“他们教大家如何达到气、剑、体一致,即发出喊杀声、刺刀指向敌人、向刺杀对象猛扑过去,三者要一气呵成,一刺就是几个钟头。为了增强臂力,他们还要求我们在烈日之下练习把枪举过头顶,一举就是上千次。”在这样的训练下,部队的拼刺技术进步很快。

  在著名拼刺英雄李仕亮的回忆录中,就谈到了这样一次白刃战。他所在部队的两个连夜宿河南滑县五龙镇,当晚日军100多人突袭该镇。李仕亮与战友立即迎战。他与第一个鬼子格斗时,由于是仓促迎战,被敌刺伤。但他毫不慌乱,练过无数次的拼刺路数早已熟记于心,他大吼一声,拨开敌人刺刀,一个“中刺”刺中鬼子胸部,致其当即毙命。第二个鬼子又冲上来,两个回合下来便被刺死。在与第三个鬼子格斗时,双方都是先在防守上下功夫,寻找对方的破绽。刺刀架在了一起,李仕亮用力下压,相持10多秒后,突然抢先出招,反手用枪托砸在鬼子的左脸颊和脖子上。鬼子喉咙里咕噜一声,倒在地上死去。战斗结束后打扫战场,人们发现这个鬼子颈部的动脉血管被枪托砸断,骨头碎裂。从这样的场景中可以看出,八路军战士的刺杀训练、心理素质和技术体能等各方面都已经走向成熟。

  进入抗战后期,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刺杀训练更加深入,白刃战的能力已经达到了抗战的最高峰。手持上了刺刀的钢枪,口中高喊“杀——”,威风凛凛地扑向敌人,成了抗日战士的典型形象,至今仍深入人心。

责任编辑:黄秀云 最后更新:2015-12-01 10:51:5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日军占领江南时,掠夺的资源能够覆盖占领成本么?

下一篇:抗战以来我第一次收复失地日军全军覆灭是哪一战?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