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故宫为避日军战火南迁文物中的22%为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当时转移了13491箱文物,最后为台湾保存的为2972箱,据单霁翔援引那志良《典守故宫国宝七十年》一书的记载,其中还有许多“毫无价值的东西”。那志良,人称故宫头号“活字典”。他从1925年故宫博物院诞生起,经历了与文物共生死的全部历程。抗战期间,他护送上万箱文物走过大半个中国。曾写下《故宫四十年》、《我与故宫五十年》、《典守故宫国宝七十年》等著作。
日本《朝日新闻》资深记者野岛刚在《两个故宫的离合》一书中,记录了这段传奇历史。】
1925年元旦,17岁的那志良去校长家拜访,正好清室善后委员会希望校长推荐人才来整理清朝文物。校长说:“你个性认真,马上要毕业了,这不正是个很适合你的工作吗?”
这个委员会是溥仪退位后,在紫禁城设立的,是北京政府为了清点清朝皇室留在紫禁城的物品所设的组织,也是故宫博物院的前身。那志良没多想,第三天就到故宫上班了。
那志良是满族人,满族在清朝是统治阶层,但那家并非富裕之家,这个工作职缺只是个普通的办公人员。
担任整理文物工作的那志良,当时只是个普通的高中生,对于文物不关心,也一无所知。上班第一天,同事问他:“对古董感兴趣吗?”他回答:“看不出来和我家的茶碗有什么不同,不是都很像吗?”同事们笑他:“你家的茶碗一只三毛,这里的茶碗一只可是数千万元。”
北京的隆冬,天气十分严寒,因为怕发生火灾,所以放置文物的仓库都没有暖气,在里头工作相当辛苦,手、脚、耳朵都可能冻伤。
那志良等工作人员的整理清点告一段落以后,故宫博物院在1925年10月10日开放,当天就有两万多人造访。那天场面极为混乱,“想进去展览室的进不去,想出来的出不来”。那志良被分配在紫禁城的养心殿,混乱中喊着:“前面的人往前进,后面还有很多人排队。”一整天下来,嗓子都喊哑了。
那志良刚开始负责的是图书,后来是古物。只有周一休假,周二到周六整理文物,周日对外开放时,就负责展馆的整理。之后他还负责过玉器,经过钻研,留下了许多玉器方面的专论著作。
1931年1月,故宫理事陈垣把那志良找去。当时那志良的职位是一等办事员。陈垣对他说:“国亡尚有复国之日,文化一亡则永无补救。”并将疏散文物的准备工作交给他。其中,最先要办理的事项就是将文物装箱。
文物从来没有离开过紫禁城,故宫里也没有装箱的专家。当时在北京琉璃厂一带有多家古董商经营的店家,那志良他们就向店里的专家寻求帮助。
有一回,那志良对专家说:“装箱好像没那么难嘛。”专家们就请那志良尝试自己把喝茶的茶碗包起来,再拿起那志良包好的茶碗猛摔,打开包装一看,茶碗碎了。接下来,专家们把自己包好的茶碗猛摔,却毫发无伤——原来专家们是有“绝活”的。
那志良说,这项技法的要点是“稳”、“准”、“紧”、“隔”(每件文物都要隔开)。以最容易损坏的瓷器为例,一开始要将把手和壶嘴用绳状的棉花缠绕,壶内也要塞紧棉花,整个捆成一个长方形。再用细绳绑紧,裹上棉花,用纸紧捆成包。装箱时,木箱内用稻草把瓷器塞紧,每件瓷器要用棉花紧置隔开,封箱后才可以运送。这是相当有难度的技术。
不过,后来故宫的职员也一个个成了专家,因为往后的日子里,文物在中国各地迁徙,那志良等人得不断地重复捆扎装箱。
责任编辑:吕凤 最后更新:2022-11-15 10:14:1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九道拐截击日伪骆驼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