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是我军卓越的领导人,杰出的革命家、军事家、战略家。全国抗战爆发后,粟裕率领浙闽边抗日游击总队加入新四军战斗序列,先后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江南指挥部和苏北指挥部副指挥、新四军第一师师长、苏中军区司令员、苏浙军区司令员等职。抗日战争时期,他亲自指挥了几次重要的战斗,打出了新四军的威风。
韦岗伏击战
1938年6月15日,经过3个雨夜的急行军,粟裕率领新四军先遣支队到达江苏句容的下蜀车站,并连夜实施破路作业,京沪铁路交通为此中断达数小时。
按照计划,先遣队破路后即可撤退,但粟裕临时决定在附近的韦岗组织一次伏击战。这是因为他经过仔细观察,发现从镇江到句容的公路运输相当繁忙,而公路所穿过的韦岗一带尽管树木稀疏,但有许多高低不平的小土丘,可用于隐蔽埋伏。以粟裕多年从事游击战的经验和眼光来看,他认为这是一个打伏击战的绝佳地形。
当时新四军还从未与日军面对面地打过仗。新四军的装备很差,整个先遣队只有两挺轻机枪,其余枪支都是旧的,有的缺少瞄准器,有的为便于打游击,长枪已锯成了短枪,还有的是埋在地下许久、刚刚才挖出来的。实事求是地说,先遣队并无在韦岗打伏击战并一战成功的把握,更何况是在计划以外的战斗。
先遣队本来有一架电台,做类似的决定粟裕需要向上级请示报告,那样的话,上级未必会同意,但正好行军途中电台灯泡烧坏了,这就为粟裕“先斩后奏”创造了条件。
韦岗伏击战缴获的战利品。
在伏击战中,确实也遇到了很多事先想不到的问题。新四军与八路军不同,他们由留守南方八省的游击队员组成,对正规战的技术已然有些生疏,加上又没有时间在皖南整训,仓促投入实战,马上陷入了手榴弹投不远、步枪也打不准的窘境。相比之下,先遣队在韦岗伏击的日军车队,属野战重炮兵第五旅团。该旅团参加过淞沪会战,尽管都是炮兵或辎重兵,但官兵的军事素养很高,射击技术非常精准,只要在两百米范围内,均能命中目标。
粟裕和先遣队在战斗中多次遭遇危险情况。第一次是一名躲在水沟里中弹负伤的日军军官,突然端着刺刀向粟裕刺来。幸好粟裕身后的警卫员及时开枪,才得以化险为夷。
第二次是双方相持不下,先遣队的机枪火力够不到敌人,而因为日军枪法准,先遣队轻易又冲不上去。粟裕及时把一名机枪手调到路口以北的制高点,对日军进行俯瞰射击,一下子改变局面,击垮了日军。
韦岗伏击战的战斗规模和战果都不算很大,一共击毁4辆汽车,打死打伤20多名日军,即便在新四军战史中,这也仅属于中小型战斗,但它在当时的意义和造成的影响力不可低估。战斗结束后,国民政府军委会立即给新四军军部发来了嘉奖令:“叶军长:所属粟部,袭击韦岗,斩获颇多,殊堪嘉尚,仍希督饬继续努力,达成任务。”
最重要的,恐怕还是把新四军在苏南民间的形象给树起来了。这次伏击战打响之前,江南民众已有半年多没有见到一支像样的中国军队。日军因此在江南非常嚣张,三五个日本兵,甚至是徒手士兵,都可以到远离据点十里八里的村庄横行,老百姓毫无抵抗的能力,敢怒不敢言。“走在路上,到处可见断壁残垣,真是满目疮痍。正值农忙季节,却因兵荒马乱,田地早已荒芜。”
韦岗伏击战一打,老百姓知道新四军敢打能打日本人,便逐渐把新四军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心理依靠。以《茅山引路人》的作者樊玉琳为例,此人原是句容地区一位颇有声望的名士,曾当过国民党的区长,他一度对新四军采取了敬而远之的态度。正是韦岗伏击战等战斗让樊玉琳感到新四军“有智谋有办法”,开始积极支持,后来还担任了新四军所领导的四县总会负责人。
奇袭官陡门胜利后,部分参战人员合影。
官陡门奇袭战
随着苏南新四军力量的增强和攻击袭扰次数的增多,日军试图采用“梅花桩战术”来对付新四军的威胁。“梅花桩”是形象的说法,其实就是指碉堡据点。日军先以交通网为基础构建封锁线,再依据封锁线,在其内部设立“梅花桩”,从而以这样一个个棋盘式的小块来压缩新四军的活动范围。
粟裕指挥的官陡门奇袭战,就是要打破日军的围困。他所选定的奇袭目标当时被日军认为是安全系数最高、完全可以高枕无忧的据点,这是因为官陡门处于封锁线的中心位置,如果新四军逼近,日军能立刻予以援救:半个小时之内,各个小据点的增援部队可完全到达官陡门;不用两分钟,飞机便能飞到官陡门上空,对地面部队进行低空扫射和轰炸;官陡门未超出芜湖日军炮兵的射程,只要接到呼救信号,炮兵就可实施火力支援。
在官陡门奇袭战中,粟裕攻敌所不防,起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1939年1月18日晨,在参战官兵都不知道要打哪里的情况下,他率新四军第二支队第三团离开根据地,冒着寒风冷雨,对官陡门进行了长途奔袭。
一个早上部队走了50里路,到达第一个预定地点时,粟裕传令下午哪儿也不去,就地住宿,并且除少数工作人员外,一律不得外出。
1月19日,原地停留,直到粟裕掐着表,看着到了预定时间,第三团才偷偷上船。
晚上9点,部队弃船翻过堤埂,改乘预先准备好的船。这几只船原先都是用来装肥料的,所以没有人注意。
晚上12点,到达第二个预定地点,部队进行隐蔽集结。曲曲弯弯,绕来绕去,大家都已经转得晕头转向,但具体要奔袭哪一个据点,基层官兵仍然毫不知情。
1月20日晨,粟裕还是没有宣布作战地点,他只是继续作政治鼓动,午饭以后的命令是:睡午觉。
新四军第四师攻入小朱庄圩内
在安排士兵睡午觉的同时,粟裕召集排以上干部开会,将作战任务逐一分配下去。
吃过晚饭,在避开当地百姓后,粟裕才召集全军讲话,正式宣布了进攻官陡门的决定,而这时官兵的情绪已调节到了非常亢奋的状态。
当天晚上5点,第三团向官陡门进发。出发地点距离官陡门还有70余里,再往前去,很难再保守秘密,因此部队必须一夜间赶到。
在此之前,粟裕都是围绕一个“奇”字做文章,自此之后,他重点要求一个“快”字,部队急速行军,速度比平常加快了三分之一。
行军至晚上10点,部队被一条河挡住去路。经过搜寻,共找到一大一小两只船,小船仅能装3个人,大船最多也只能装10来个,更为棘手的是,小船上没有划船工具。
粟裕估算了一下,要按目前的方式渡完整支部队,得花费4个小时,而部队距离官陡门还有30多里,又要摆渡,等战斗打响,天也亮了,天一亮,攻击难度势必加大。
为了抢时间,粟裕一边下令对河对岸进行警戒和封锁,一边把部队中预先选好的一批水手喊出来,让他们帮助大船的船老大划船,以加快渡河速度。至于小船,则用绳索连起来,直接从两岸拖。
部队上下船仓时,粟裕都安排了专人招呼,以防止滑倒耽误时间。这样依靠两条“快速水道”,第三团终于在两个半小时以内得以全部过河。
凌晨2点,在距离官陡门还有20多里路时,部队又被一条河拦住了去路。此时粟裕面临两个选择,或坐渡船,或绕路走,前者估不准时间,后者能估算时间,但风险无疑要大上许多。
粟裕略一沉吟,便决定绕着走。他命令部队跑步前进,“走快点,冲猛些”,即使被敌军发现也不要紧。
4个小时后,奇袭部队接近官陡门,从开始攻击到战斗结束,只用了8分钟,加上清扫战场,也不过花了20分钟。当日军援兵和飞机闻讯赶到时,第三团早已撤出了官陡门。
官陡门奇袭战共歼灭伪军200余人,活捉57人,仅伪军司令一人因在芜湖未归而侥幸漏网。第三团只有一名卫生员和司号员负伤,其他人员基本没有损失。此外,缴获到的机步枪、手榴弹、子弹很多,除去消耗掉的弹药还有很大盈余。
在官陡门之战中,粟裕谋划之精、出兵之奇、行动之快、用时之短,都堪称突袭战的经典范例,其中甚至可以依稀见到史书中“李愬雪夜下蔡州”的影子。
新四军第四师袭击马公店日伪据点
谢家渡战斗
1942年9月25日,日军第十二旅团保田部队趁着当地军民过农历中秋节的机会,对苏中四分区实施了偷袭。
日军指挥官保田中佐以“老滑头”著称。新四军几次想吃掉他,但都落了空,因此形容保田“像个玻璃球,滑得没角没棱,要是你手上只有一个套子,是套不住他的”。
粟裕决定将计就计,将保田部队引至四分区的重镇二窎进行围歼。为此,他亲自在二窎指挥,并派“老虎团”第七团的一个连进行引诱。
就在引诱部队出击后,保田突然率部转向,进入了二窎偏南的一座村子,后者距离第二旅旅部的驻地非常近。就在第七团指战员准备调动部队保护旅机关的时候,粟裕识破了保田的诡计,明确指示第七团:“保田在虚弄刀枪,调虎离山,不要为他迷惑,要稳住。”
正如粟裕所预计的,保田走了一个“之”字路线,他的如意算盘是把第七团从二窎调出来,然后掉头进攻二窎。
第二团按照粟裕的命令按兵不动,等日军取道谢家渡时,在渡口进行阻击。保田的反应很快,遭到阻击后立即聚拢部队,并且做好了两手打算,一边朝他认为的薄弱点发动进攻,一边挖战壕、掏枪眼,准备在攻不动时固守。
1942年12月,新四军第四师在朱家岗战斗中缴获的部分战利品。
新四军归纳保田部队的作战特点是“来得刁,打得滑,守得稳”。谢家渡方向形成了相持战,粟裕获报后,亲自赶到一线进行指挥。经过观察,他拟定了一个新的作战方案,即包围攻上来的一股日军,借此将保田部队切成两截,各个击破。
粟裕对日军的战术素养评价很高,认为“我们的战术对顽军(指与新四军敌对的国民党军队)、伪军还可称雄,但对日寇就非常不够,日寇对战术的改进相当迅速”。一般情况下,新四军要消灭日军一个中队,需用一个团的兵力,而且还要费很大的劲,经过剧烈的战斗,才能取得胜利。
保田部队的核心其实也就一个日军中队,其他大部分为伪军,但粟裕仍感到光用第七团难以实现歼敌目标。于是他又将二窎附近的三支机动部队,第八、第九团和南通警卫团,全部调来参加最后的歼灭战。
粟裕要求吹三次开饭号,第一次准备,第二次出动,第三次完成包围。当第二次开饭号吹响时,三支机动部队已经跑步出动。正要吹第三次开饭号,阵地前沿突然扬起一片烟雾,保田部队准备逃跑了。
粟裕临时改变主意,决定先稳住对方:“大打,保田害怕,小打,他不在乎,我们就来个不大不小,先拉他。”
第三次开饭号就此改成了停止前进号。保田上了当,果然没有马上组织撤退,而正是这么一犹豫,新四军从四面围了上去。
9月26日凌晨,谢家渡战斗结束。新四军总共击毙保田以下日军92人,俘虏3人,伪军被毙及俘虏300余人,这是当年苏中一次性歼灭日军最多的一次战斗。在缴获的战利品中,仅日军军官随身所用的指挥刀就有4把,另外还有手摇步话机和接收器。
车桥战役新四军战报画刊
车桥战役
在苏中抗战的前中期,粟裕指挥对日作战的规模一般都不大,原因主要还是新四军的力量尚不足以与日军对拼,但到1944年初,苏中的新四军主力部队已达到20个团,计3万多人,并且集中进行过冬季练兵,技战术能力都有了新的提高。这使粟裕认识到己方已经有了大规模主动出击的可能。
1944年2月至3月,粟裕着手组织车桥战役。此战他集中了5个主力团,分别为苏中军区教导团、第四分区特务团、第一团、第七团和第五十二团,这些部队均是苏中新四军的绝对主力,像第七团、教导团都可以独立完成一场大的战斗,再加上地方武装和民兵的配合,如此规模的攻势作战,在苏中抗战史上没有先例。
粟裕是指挥大兵团作战的高手,他有一个“组织战斗”的理论,其关键点就是实行大兵团作战中的协同作战。奉命参战的5个团平时各打一处,作战风格也不尽一致,粟裕就把互相了解、特点相仿的部队,临时编成一个建制,共编成三个纵队、一个总预备队,并适当调整了部队建构和干部配备。
车桥一带皆为水网地区,粟裕发动3万多民兵与群众,在车桥周围筑路打坝,共筑起穿越湖荡、绵延达30里的5条大坝,以便于部队隐蔽接近车桥。此时新四军在苏北已经树大根深,具备相当雄厚的社会和群众基础,可谓是一呼百应,与抗战前中期已不可同日而语。筑坝之外,粟裕又组织数以千计的船只,把部队、云梯、担架队运到了车桥附近。
大战之前,粟裕将师直机关分成前后两个梯队,其中一个梯队北移,他自率一个梯队南移,用来吸引日军的注意力。当时无论是正忙于“清乡”的日军主力,还是守卫车桥的日伪军,事先对他的作战意图及部队调动均一无所知。
3月5日,攻城主力第七团远途奔袭,从南北两个方向直插车桥。粟裕对该团指战员说:“成败胜负,关系重大,哪怕敌人筑了铜墙铁壁,你也要给我砸开它!”
他事先为攻城部队特制了一批攻坚器材,光用于登城的就有连环云梯、单梯三角钩、爬城钩等多种,突击队泅水游过外壕后,便借助这些器材爬过围墙,对通往街心的碉堡展开攻击。
粟裕在车桥战役中采用的是“掏心战”战术,即先进入街心,占领镇内的所有街道,然后四面开花,分割包围,对周围的碉堡逐一攻坚。在攻陷车桥的同时,前来增援的日伪军也遭到伏击,伤亡惨重。
车桥战役形势图
车桥战役共打死打伤日军350余人,仅第六十五师团就报告战死69人,其中包括大队长山泽大佐、机关枪中队长金丸中尉。在这份报告中,纪录有14人失踪(实际已被俘),这是大反攻到来之前,敌后战场上一次性战役生俘日军最多的一次。
日俘炮兵中尉山本一山供认:“这次战斗失败,我们犯了轻视新四军的错误。”说到这里,他的目光中满是敬畏,突然收紧下巴:“你们的粟裕了不起!”
粟裕在对日作战中指挥的大规模战役不多,战绩也因此受到影响,但这跟他的指挥能力并没有关系。一方面是新四军当时的实力还不足以应付这样的大战,另一方面上级的指导方针对他有很大约束。例如在粟裕将车桥战役的经过报到新四军军部后,军部起初竟然不是高兴,而是十分担心。主持工作的饶濑石害怕这样大动干戈,会不会“过分暴露了自己的力量”,从而像百团大战那样,引起日军疯狂报复,也给华中根据地来个“五一大扫荡”。
车桥战役所产生的效应,远远超出了预期。战役结束不久,就发生了12名日军集体上吊自杀事件。此后当粟裕挥师进攻车桥附近的日军据点时,战斗都出奇地顺利,日伪军几乎是望风而逃,像车桥那样拼命死守或增援的事再也没发生过。
责任编辑:吕凤 最后更新:2017-03-20 15:27:1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