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抗战煤都——万盛南桐煤矿
2017-05-09 12:05:12  来源:万盛微发布  点击:  复制链接

  序 幕

  1938年,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已接近华中重镇武汉。国民政府已有计划地将重要的工业设施西迁重庆,在重庆建设了一套从钢铁到武器的战时工业体系。

  钢铁是战时工业的基础,而钢铁工业的基础是铁矿石和煤炭。随着西昌和綦江铁矿的开发,重庆钢铁的矿石有了依托。煤炭,特别是优质炼焦煤则成为急需之物。

  早在武汉时期,国家就非常重视这个问题,1938年3月20日,国民政府军政部兵工署、经济部钢铁厂迁建委员会在武汉成立了“钢铁厂迁建委员会南桐煤矿筹备处”。南桐煤矿筹备伊始,就直接隶属于抗日战争战时工业体系。

  筹备处以原河北井陉煤矿矿长侯德均为主任,张伯平为工程师,崔桐为副工程师兼洗炼厂厂长,设立了相应的工程技术和办事机构。这些早年毕业于北洋大学、留学欧美的学子,深知炼焦煤资源为钢铁工业的命脉所系,一开始就提出将汉阳铁厂和大冶铁矿的设备调用南桐煤矿,得到政府批准。南桐煤矿从筹备起,就具有了现代工业的构想。

  重庆周边,特别是南部我区境一带,从清道光年间就有了开采煤炭、炼制炭花的历史。真正做了早期地质工作,有文献可查的,有常隆庆《重庆南川地质志》(1933年),潘钟祥、李春昱《南桐煤田地质概况》(1937年),潘钟祥、彭国庆《南川、綦江地质》和二万五千分之一地质图(1939年)等文献。这些文献指出,在贵州桐梓和四川南川交界处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特别是王家坝到胡家嘴一带,焦煤资源最为集中。早期地质工作者的文献虽然较为粗疏,但他们不畏艰险的踏勘调查,为南桐矿区的开发,起到拓荒者的作用。

  1938年7月,“南桐煤矿筹备处”西迁重庆,1938年8月,筹备处迁到紧靠南桐井田的桃子凼。10月,国民政府投资100万元,征地1018公顷。一个现代化的抗战煤矿基地,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拉开了建设的序幕。

  煤都崛起

  从王家坝到胡家嘴一带,地形复杂,道路崎岖,匪患严重,建厂条件很差。但是这里蕴藏了西南地区最优质的炼焦煤资源,尽快出煤,能就近解决重庆钢铁工业急需的原料。

  根据侯德均主任“……意在先行小作,亟图早日出煤。故利用汉阳大冶各机械,尽可实施开采,克日观成…… ”的方针,筹备处开始收购改造小煤窑。从1939年5月起,相继收购了王家坝陈介清土井和减堂(即“赶塘”)霍书舫土井,经改造,当月就产出第一批原煤。1939年,共生产约5000吨原煤运往重庆。

  土井原煤远远不能满足重庆钢铁工业的需要,也不是建矿的初衷。筹备处人员不畏艰险,连续工作。1938年8月迁到桃子凼后,10-12月就征购土地,并相继开工了总厂、一分厂、二分厂和两个较大型矿井的建设。

  1938年12月开工的王家坝2号竖井,仅经半年建设,于1939年6月建成投产,是为区境第一座机械提升的生产矿井。1938年11月开工的胡家嘴3号竖井,经一年建设,于1940年1月建成投产,是为区境机械化程度最高,向地下开掘最深的矿井。

  随着2号、3号竖井相继投产,南桐煤矿已拥有大小生产井口5对。1940年,原煤产量从上年的5千吨上升到5万吨,1941年,达到9万吨,1942年,达到12万吨的最高年产量。为推动重庆战时工业体系的形成作出了巨大贡献,成为当时中国(敌占区除外)最大的煤炭工业基地,堪称抗战煤都。

  1940年3月1日,南桐筹备处正式改称“军政部兵工署、经济部资源委员会钢铁厂迁建委员会南桐煤矿”,正式纳入国家抗战工业体系。

  产业改革

  与18世纪初世界产业革命兴起相似,1939年,万盛地区也处在以机电技术设备的应用为代表的产业改革的前夕。当时所有工业都是作坊式生产。煤矿是手工掘进,手工开采,竹篼拖运。井下用油灯照明,风箱或火炉通风。生产力极其低下。只能开采井口地面水平以上的坡地煤炭(俗称阳山煤),使资源利用受到极大限制。

  抗日战争使国家经济重心西移,大量技术人员、机电设备涌入南桐煤矿,就象当年瓦特蒸汽机在英国出现一样,在区境引发了一场产业改革。

  1939年1月,南桐煤矿开工修筑王家坝至綦江县蒲河杨柳湾轻便铁道(17.2公里),于1940年6月竣工通车,是为区境第一条铁路。后又于1948年将铁路延伸到三江,并开通从谷口河至三江的小火车。

  穿越崇山峻岭的铁路运输,克服了原来人工和水路运输的种种制约,大大提高了煤炭的运输能力。数以千计的背煤人员和水运人员结束了极端野蛮和危险的劳作,但同时也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生计。大量青壮年进入南桐煤矿,成为补充煤矿劳动力的生力军。

  从1939年4月起,由湖北大冶铁矿、汉阳铁厂拆迁的700多吨机电设备,经过艰难的千里运输,陆续运抵南桐煤矿。

  当时没有汽车,没有起重设备。蒸汽动力设备异常庞大,仅一台兰开夏锅炉就长达20余米、重达20多吨,而且不能拆卸。庞大的设备要沿着小路,用蚂蚁搬家的方式运到总厂,运到王家坝,困难可想而知。在技术人员和工人的群策群力下,各个设备陆续到位,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全部安装就绪,开始运作。计安装王家坝兰开夏锅炉和75马力蒸汽绞车一套,总厂兰开夏锅炉、管子锅炉和250马力的动力设备,发电设备两套,蒸汽动力水泵、蒸汽动力机床数台。总厂的兰开夏锅炉在解放后仍作为生活锅炉,一直使用到90年代初才拆除。

  一时间,南桐煤矿井架高耸,烟囱林立,机器轰鸣,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工业化景象。从1939年6月起,开始采用汽笛报时,人们按英文谐音戏称“拉尾子”。雄浑的汽笛声响彻矿山,弥漫区境,报道着抗战煤都的崛起。汽笛一直使用到90年代才停止。70年代,甚至还有一位年轻的业余诗人写了这几句诗赞美它:“清晨里,你昂首天外起个音,千山应,捧出红霞漫天烧。”可以推想,在当年这个两省三县交界的落后荒蛮地区,汽笛声对鼓舞人们的抗战斗志起到了多么大的作用。

  机械动力设备的应用,结束了只能开采“阳山煤”的历史,煤炭可采资源成倍扩大。蒸汽发电,结束了区境几千年油灯照明的生活方式,现代化的光源照亮了矿山附近。陆续使用的蓄电池矿灯,取代了对井下极具危险的明火照明。

  机电技术设备的大规模应用,对万盛的影响是深远的。它引发的产业改革,使万盛工业达到一个崭新的起点,伴随机电设备而来的大量工程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移民,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新的生活方式,使万盛成为带领周边地区发展的火车头,从此成为与重庆主城区联系紧密、不可或缺的抗战工业基地。

  精煤的跨越

  南桐煤矿的优质炼焦煤极大地推动了重庆钢铁工业的发展,但其原煤中2%以上的高硫分含量,也暴露出致命的弱点。煤中的硫,经焦炭进入钢铁,使钢铁在温度升到500度以上时发生自动碎裂(热碎性)。高硫钢材用于制造枪炮等武器,将严重危害使用者的生命,给战争造成巨大影响,是绝对不允许的,因此南桐炼焦煤必须经过洗选以降低硫分、灰分含量。

  1939年2月,南桐煤矿出煤伊始,就同时成立了南桐煤矿洗炼厂,是为区境第一个洗煤厂。这就是目前现代化的南桐洗选厂的前身。

  开始采用竹箕装煤,人工端竹箕在水池中淘洗,生产能力低下,洗精煤质量不稳定,煤炭回收率很低。1941年,从云南锡业公司引进地槽洗矿技术,将其改造成洗煤工艺。地槽洗煤连续化生产,使洗煤能力大幅度提高,洗精煤硫分降到1.5%以下,基本满足了钢铁工业的要求。该地槽洗煤工艺一直沿用到1950年5月,被木槽洗煤机代替。

  与此同时,东林煤矿也于1942年成立了洗煤厂,并根据美国顾问克莱的设计,在1945年使用了较先进的木槽洗煤工艺,较大地提高了精煤和焦炭产品的质量。

  区境产出的优质精煤,源源运到战时工业中心重庆。重庆钢铁厂将我区精煤与来自永川、荣昌的低硫气煤配合炼焦,终于攻克了高硫难题,生产出的优质钢材为抗日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

  迎接曙光

  1945年,南桐煤矿生产达到巅峰,已达年产14万吨的生产水平。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国家工业重心东移。南桐煤矿步入相对缓慢发展的时期,从1946年—1949年年产量降至不足8万吨/年。由于国民党政权的腐败,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随着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的脚步临近,国民党政府甚至决定破坏这个较为先进的大西南工业基地。当时的土匪也窥视着矿山的公私财产。1949年11月,工人们自发成立了护矿组织,自制了大刀、长矛等武器,自动组织了巡逻和保护要害部门的岗哨。

  在工人们自发护矿行动的感召下,矿领导层中的有识之士也深深感受到新时代来临的气息,认识到必须保存这一宝贵的国家财产,为中国社会的发展作贡献。代矿长崔桐十分明智地接受了工人护矿的要求。1949年11月23日,正式成立保矿委员会,由崔桐任主任委员。同日,国民党死硬分子的矿警队挟持无线电台仓惶逃跑(行至江津猫儿沱,被解放军缴获)。保矿委员会立即接管了全矿工作,成立了专职护矿队,队员88人,装备了大刀、长矛和少量枪械。展开了有组织的护矿斗争。在11月—12月14日这个政权真空时期,保矿委员会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保卫了矿山。

  由于护矿斗争的成熟发展,南桐煤矿终于平安渡过1949年这个黎明前的黑暗时期,于1949年12月14日,迎来了以孔勋为军代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接管。一个完整的现代化矿山回到人民的怀抱。从此,南桐煤矿汇入中国建设大潮,解放后成立的南桐矿务局发展成为拥有2万职工,7对生产矿井,4个地面生产单位,年产240万吨能力的大型工业企业。

  文/刘远良

责任编辑:吕凤 最后更新:2022-12-21 11:44:32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徐州大会战之淮河阻击战

下一篇:南京古物保存所:毁于日寇战火的南京最早现代博物馆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