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关学者在整理1937年日军空袭南京的史料时,新发现了在南京沦陷后仅两个多月,即1938年3月初,吴贻芳公开发布的《在京四个月空袭的经验》一文。
对照此前发现的有关南京抗战历史资料,可以认定这是目前已发现的南京遭到空袭后的最早经验总结。
吴贻芳是杰出的女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新中国成立后,她曾任江苏省副省长、民进中央副主席等职,为江苏和南京的文教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她的一生大部分时候在南京度过。鲜为人知的是,在全面抗战时期,吴贻芳曾经是最早总结南京遭受日寇空袭经验的人。
“在京四个月的空袭经验和诸位一谈”
从1937年8月15日开始,日军对南京城不区分平民目标的“无差别轰炸”一直延续到12月13日,持续了长达近4个月。时任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院长的吴贻芳,在日军的狂轰滥炸之中坚守岗位,一直到12月3日,日军已逼近南京郊区时,她才离开南京。
在南京坚守岗位期间,吴贻芳不仅记下了目击到的日军空袭暴行,而且系统整理了应对空袭的实践经验。从1938年3月开始,当时的“交通部成都广播电台”开始定期邀请知名教授举办广播演讲,从不同角度分析国际国内的抗战局势,为抗战提供经验参考。吴贻芳是第一批受邀演讲的教授之一,她以“在京四个月的空袭经验和诸位一谈”作为演讲的主题,这也是南京沦陷后首次有学者公开发布的南京空袭和防空的系统经验总结。史料记录显示,该演讲词又于1938年3月12日公开发表,此时距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还不到3个月。
从这份此前未进入抗战史学术界视野的史料中可以看出,吴贻芳虽然不是军事家,但她怀着让平民免于在轰炸中受害的悲悯之心,以知识分子的良好学术素养,全方位、多角度审视了南京遭受空袭的方方面面。
系统详细地归纳抗空袭经验
吴贻芳归纳的经验总结可以分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方面是对日军空袭暴行的揭露,吴贻芳以个人亲眼目睹到的情况提出日军空袭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去年八月十三日上海战事爆发,敌人没有给首都预备的工夫,即于十五日下午二时派十架重轰炸机到京轰炸……从那天起,敌机每天来空袭,并且不止一次。在十九日的下午五时,炸中央大学的大礼堂,毁去一部分;又一巨弹,投在图书馆旁,深达丈余,图书馆的玻璃全震碎外,连窗外的铁条也被弹片击断多根”。空袭的第二阶段是“自二十日起,因月色光明,遂改夜袭。时间较长的是在二十六日夜间十一时半起,直到二十七日上午四时止,分批连续空袭投弹不下七八十枚,毁坏房屋六七处,死伤百余人”。随后,日军发起的空袭进入第三阶段,“嗣后除阴雨外,或在白天,或在晚间,直到十二月三日,个人离开南京为止,差不多四个月光景,敌机的侵袭,共一百零四次,敌机的数量,最多的一天有九十六架”。
总结里第二方面的内容是对日军空袭南京的分析评价。吴贻芳一针见血指出:“敌机的空袭,往往以恐吓为目的,他是要我们惊慌逃避,不敢再提抗战。”“空袭的作用,在使人感觉敌人军备的威力,而惶恐躲避,以扰乱后方秩序,减少抗战力量。”为此,吴贻芳在总结经验的时候又专门写到:“所以我们不要堕在他的奸计中,要处以镇定,并加强抗战的决心。”“根据在京所得的经验,知道对敌机的空袭,无须惊慌恐惧。”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吴贻芳在第三个方面的内容里系统而详细归纳出南京抗击日军轰炸的多种经验。这些南京抗战的经验,也是南京抗战史实细节的又一份重要补充资料。
一部动人的南京抗日史实
吴贻芳系统归纳的各类经验里,不仅包括“炸弹所及,他有一定的范围,碎片的四飞,也有一定的角度,根据以往经验知,炸弹命中的机会极少,而碎片四飞的范围较大,所以要低卧地上,以谋避免”“机枪的扫射,是因有多人聚在一处,被敌机所见,或着颜色太鲜明衣服,易使敌人注目,所以这两点是要不得的”等源自南京防空斗争实践的防护经验。也以空袭时发生过的教训为视角,指出日军飞机轰炸扫射时“躲入树下,因树叶挡不住机枪的流弹和炸弹的碎片故无用处”“燃烧弹内有硫磺……切不可用水浇灌”等问题。她还从维护秩序、避难所、消防、救护等角度,介绍了遭受轰炸时的南京的应对之道。
这其中,诸如“南京当局先在公园内建一模范避难所,后又择定地段建公共防空壕,并令居民建筑。而军事机关、教育机关,均将筑法印成小册分送,所以筑的避难所都适合可用”“南京各大医院均组有救护队,每次空袭时,俟解除警报一放,立将救护车开往被炸的地方,或其他有信报告的地方,对于伤的人,加以救护。每次轰炸,死的人真不多,而伤的人能救的快,大都有痊愈的希望”等记录,也从另一个侧面展现了南京这座城市在日军肆意轰炸下坚强挺立的动人史实。
最新发现的这篇《在京四个月空袭的经验》,为我们结合南京城市史对吴贻芳的生平进行研究提供了一份新的史料。同时,这份史料也从一个新的视角表现出吴贻芳热爱祖国、不畏侵略、关心人民的高尚风范。
(作者系民进会员,单位为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
责任编辑:王广建 最后更新:2018-04-06 14:04:47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国共两党持久抗战思想的区别
下一篇:唐逊虞抗暴事件始末(有删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