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治云同志,1893年生于朝鲜庆尚北道义城郡的一个贫农家里,幼年读过几年私塾。在日本帝国主义侵掠下的朝鲜,农民的生活是贫困不堪的,裴治云的家境也异常艰难。为了求生,1920年他二十七岁的时候携妻子离开了故乡,流亡到我国东北,先后在沈阳、开原、公主岭等地,做佃农谋生。1927年以后,他和其他三百余户朝鲜流亡到东北的农民,一起迁到黑龙江省梧桐河福丰稻田公司垦荒种稻。
不久,一些革命者如蔡平、金志刚、李春满等先后来到了福丰稻田公司,开始在农民群众中传播革命思想。1929年,他们发动与组织农民开展了减租减息、驱逐“二房东(地主的走狗)”的斗争。裴治云在积极参加这些斗争中受到了教育和锻炼,在政治上也逐渐成熟起来。1930年这里成立起中共地下党组织,裴治云同志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裴治云同志和其他共产党员一起积极地投入了反日斗争。由于他在斗争中表现了出色的领导才能,1932年4月,上级党委任命他担任了汤原中心县委书记。当时为了做地下工作方便起见,他不足四十岁就留下很长的胡须,人们都称他裴大胡子、老裴头。
根据中共满洲省委的指示精神,装治云同志积极创建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当时,党的抗日政策还没有被下江的广大群众普遍理解和接受,加之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隔阂,给开展工作带来重重困难。但是,建立抗日武装是对敌斗争的重要手段,任务十分迫切。裴治云同志迎着困难顽强工作,积极地领导党的地方各级组织,扩大党的抗日政策的宣传工作,动员党员献款购买武器。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筹备,全县党员集资共买了十余支长短枪。1932年10月10日,四十余名党员集合于汤原城北半截河村,正式成立了汤原反日游击队,裴治云同志担任了游击队的领导。
汤原反日游击队成立后,第一项战斗任务就是袭击敌人设在萝北的稻田公司,夺取武器,扩大武装。但这支新生的队伍由于缺乏经验,在执行任务途中,突然遭到“荣好”土匪队的偷袭,把好不容易置办起来的十余支枪,统给抢走。装治云同志并不因此而恢心,他及时鼓励全体同志坚定信心,坚持干下去,只要有党的领导,丢掉的东西还可以再有,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一定能再建立起来。11月间,他又派遣共产党员和抗日救国会会员到伪军中去,做伪军的反正工作。因没有经验,几经努力,终未能实现计划。与此同时,他继续组织募款买枪,到第二年1月,便又买了十余支枪。于是他再一次组织起游击队,并派裴锡哲同志到游击队作党的工作,加强了游击队的领导核心。但这支游击队建立后不到三个月,同样因兵力薄弱,经验不足,又被土匪“老来好”缴械,再次遭到失败。
裴治云同志为创建抗日武装,厉尽千辛万苦,总因没有经验而一再失败。然而在失败面前,他表现了共产党员百折不回的斗争精神。他仍然千方百计地要把党的抗日武装建立起来。从1933年6月,又先后派共产党员徐光海等十余名同志,到“青山”、“阎王”、“占中央”等山林队中去宣传党的抗日政策,争取、团结山林队接受党的领导,积极开展抗日活动。同时,还组织了三十余名抗日思想比较坚定的青年,随时准备打击敌人。
就在这紧张的斗争中,1933年9月,中共汤原中心县委被叛徒出卖,突然遭到破坏。敌人企图把我党的地下组织和党员一网打尽,于仲秋节第二天早晨,同时在格节河、校屯、七号屯把所有男女青壮年和老年人全部抓了起来,用汽车拉到鹤立日本宪兵队。经过叛徒的辨认,县委书记裴治云、县委组织部长崔贵福、县委委员金成刚(女)、共产党员丁重九、孙哲龙、金术龙、李振永、林国镇和共青团员石光信(女)、孙明玉(女)、金峰春,以及革命群众柳仁化等十二名同志被拉出人群,关押在宪兵队的仓房里。
关押期间,以裴治云为首的十二名同志,在敌人残酷的刑讯面前,毫不畏惧,英勇顽强,宁死不屈。中秋节后的天气已经很凉了,十二名同志的衣服都很单薄,他们在仓房里寒冷难忍,加之每天每人都要被提审毒打两三次,身心倍受折磨。但没有一个同志表现出畏缩,当敌人问:“还抗日吗?”每个人都愤愤地回答说:“只要你们不滚回去,我们就抗到底!”敌人暴跳如雷,但无可奈何,他们凶恶地向十二名同志施展种种残忍手段,用竹筷子夹手指,用竹签子刺指甲缝,把十指扎得血肉模糊;还不断地用竹皮子劈头盖脸地抽打每个人。同志们被酷刑折磨得遍体鳞伤,死去活来,连亲人见了都难以辨认出面貌。敌人的野蛮残暴,没有使十二名同志屈服,于是敌人又采取卑鄙手段,把留声机放到仓房里,唱黄色歌曲,同志们连理也不理。在提审时,敌人狡滑地对共青团员、年轻姑娘孙明玉说:“你年轻轻的,找个丈夫结婚,安安乐乐过日子不好吗?抗什么日呢?”孙明玉同志愤怒地骂他们说:“我怕结婚生你们这样的狗崽子!”激得敌人暴怒,但无计可施。在仓房里,装治云和崔贵福同志,为了鼓舞大家情绪,唤发斗志,带头高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日本强盗滚出去!”“共产主义万岁!”等革命口号,一直坚持斗争了十天,最后被敌人秘密活埋于鹤立镇。十二名同志临刑时,毫无惧色,他们高唱着国际歌英勇就义裴治云等十二名烈士,为了祖国和人民的解放事业,在残暴的敌人面前英勇不屈,表现了高贵的革命品质和英雄气概,最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烈士的革命斗争精神万古长青,烈士的英名永远铭记在人民的心里!
(于葆琳)
责任编辑:徐永帅 最后更新:2020-07-30 17:03:5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